: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轮桨叶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对轴流转浆机组上的转轮桨叶进行拆装时,通常需要先将吊耳焊接在转轮桨叶上,然后才能通过吊机对转轮桨叶进行拆装,这样拆装方式无形中加大了工程量,并且也增加了工期、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的转轮桨叶安装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的转轮桨叶安装工装,包括桨叶本体,所述桨叶本体的正面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导向轴,所述螺栓孔的内部设置有涨塞本体,所述涨塞本体位于导向轴的右侧,所述涨塞本体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拉杆。
[0005]
所述拉杆的表面套接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吊装机构,所述承重块的背面与涨塞本体的正面接触,所述拉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的背面与承重块的正面接触。
[0006]
优选的,所述导向轴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止动圈,所述止动圈的背面与桨叶本体的正面接触。
[0007]
优选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吊耳,所述吊耳的表面与承重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吊耳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吊环。
[0008]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位于吊耳与吊环之间,所述轴承的表面和吊耳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吊环的表面和轴承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密封圈。
[0009]
优选的,所述涨塞本体包括第一涨塞块,所述第一涨塞块的右侧贴合设置有第二涨塞块,所述第一涨塞块的内壁和第二涨塞块的内壁均与拉杆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涨塞块的表面和第二涨塞块的表面均与螺栓孔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涨塞块的正面和第二涨塞块的正面均与承重块的背面接触。
[0010]
优选的,所述拉杆包括圆柱,所述圆柱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圆锥柱,所述第一涨塞块的内壁和第二涨塞块的内壁均与圆锥柱的表面接触,所述圆柱的表面与承重块的内壁接触,所述圆柱的表面与锁紧块的内壁螺纹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12]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涨塞本体、拉杆、承重块、吊装机构和锁紧块,在拆装桨叶本体时,先将涨塞本体和拉杆安装在螺栓孔内,然后将承重块套在拉杆上,并通过锁紧块将承重块固定在拉杆上,此时,在涨塞本体和拉杆的配合作用下,即可将吊装机构固定在桨叶
本体上,进而便于作业人员快速的将吊环固定在桨叶本体上,使桨叶本体的拆装过程较为简便。
[0013]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轴,在将导向轴装进螺栓孔内后,通过导向轴对桨叶本体进行导向和支撑,进而防桨叶本体在顶出后出现偏重或翻倒,同时,通过在导向轴上设置止动环,可使导向柱与桨叶本体之间连接更为牢固。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处剖视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c处剖视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d处放大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涨塞本体的后视图;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e处放大图。
[0023]
图中:1、桨叶本体;2、螺栓孔;3、导向轴;4、涨塞本体;41、第一涨塞块;42、第二涨塞块;5、拉杆;51、圆柱;52、圆锥柱;6、承重块;7、吊装机构;71、吊耳;72、转轴;73、吊环;8、锁紧块;9、止动圈;10、轴承;11、固定环;1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参看图1-8:一种便捷的转轮桨叶安装工装,包括桨叶本体1,桨叶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螺栓孔2,螺栓孔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导向轴3,通过设置导向轴3,在将导向轴3装进螺栓孔2内后,通过导向轴3对桨叶本体1进行导向和支撑,进而防桨叶本体1在顶出后出现偏重或翻倒,导向轴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止动圈9,止动圈9的背面与桨叶本体1的正面接触,通过在导向轴3上设置止动环,可使导向柱与桨叶本体1之间连接更为牢固,螺栓孔2的内部设置有涨塞本体4,涨塞本体4位于导向轴3的右侧,涨塞本体4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拉杆5。
[0026]
拉杆5的表面套接有承重块6,承重块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吊装机构7,承重块6的背面与涨塞本体4的正面接触,拉杆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锁紧块8,锁紧块8的背面与承重块6的正面接触。
[0027]
吊装机构7包括吊耳71,吊耳71的表面与承重块6的表面固定连接,吊耳7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转轴72,转轴7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吊环73,通过转轴72将吊耳71与吊环73连接
在一起,并使吊环73能在吊耳71上自由转动。
[0028]
转轴7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10,轴承10位于吊耳71与吊环73之间,轴承10的表面和吊耳7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通过设置固定环11和轴承10,使转轴72能在吊耳71中顺畅转动,并减小吊耳71与转轴72之间磨损,固定环11的内壁、吊环73的表面和轴承10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密封圈12,通过密封圈12对固定环11与吊环73之间间隙进行密封,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轴承10内,导致轴承10卡死,进而使转轴72无法在吊耳71内顺畅转动。
[0029]
涨塞本体4包括第一涨塞块41,第一涨塞块41的右侧贴合设置有第二涨塞块42,第一涨塞块41的内壁和第二涨塞块42的内壁均与拉杆5的表面接触,第一涨塞块41的表面和第二涨塞块42的表面均与螺栓孔2的内壁接触,第一涨塞块41的正面和第二涨塞块42的正面均与承重块6的背面接触。
[0030]
拉杆5包括圆柱51,圆柱5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圆锥柱52,第一涨塞块41的内壁和第二涨塞块42的内壁均与圆锥柱52的表面接触,圆柱51的表面与承重块6的内壁接触,圆柱51的表面与锁紧块8的内壁螺纹连接。
[003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利用专用夹钳固定在桨叶本体1前端两边,向内锁固,并在吊绳与夹钳之间设置手拉葫芦各一个,以便于桨叶本体1顶出时的受力、中心调整,然后,在桨叶本体1轴头上方中部螺栓孔2内装入导向轴3,并用止动圈9锁定,从而保证桨叶本体1在顶出后不出现偏重或翻倒,当桨叶本体1脱开20-30mm后,在导向轴3旁边螺栓孔2内安装涨塞和拉杆5,然后将承重块6套在拉杆5上,并通过锁紧块8将承重块6固定在拉杆5上,此时,在涨塞本体4和拉杆5的配合作用下,即可将吊装机构7固定在桨叶本体1上,再然后,以吊装机构7作为桨叶本体1顶部重心吊点,并进行吊绳的锁挂,继续通过千斤顶推动桨叶本体1,直至桨叶本体1完全脱开,在桨叶本体1与转轮体脱离过程中,需随时调整重心、中心,以便叶片顺利脱离,最后通过两个夹钳及涨塞本体4,3个吊点将桨叶本体1缓慢吊出,放置到木方上。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