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辊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5139发布日期:2021-09-29 00:4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升降辊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棒材精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辊道。


背景技术:

2.棒材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坯料加热、轧制、倍尺剪切、冷却、定尺剪切、打捆和收集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升降辊道一般用于短尺材运输,还应用于横移过跨台架平移过钢等。
3.目前应用到的升降辊道的结构形式一般是所有辊子、轴承座和传动电机安装在一个大底座上,通过液压缸对底座进行整体升降,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形式的的升降辊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为了满足底座整体升降的要求,整个升降机构较为庞大,占用空间大,同时配套的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也较为复杂,电缆和管路臃肿,故障点多,维修和维护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整体升降的同步性,需要配置多个液压缸和导杆,底座整体升降过程中经常出现卡组问题,影响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降辊道,负载较小、升降结构简单、同步性好且占用空间少,可靠性高,工作稳定性好。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包括:
6.支撑架;
7.多个摆座,多个所述摆座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地布置,多个所述摆座左右两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
8.多个辊子支座,多个辊子支座一一对应地位于多个所述摆座的上方,且多个所述辊子支座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多个所述摆座上;
9.多个辊子,多个所述辊子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所述辊子支座上;
10.多个第一驱动机构,多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辊子相连,多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辊子辊动;
11.纵向杆,所述纵向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纵向杆位于多个所述摆座的下方且与多个所述摆座固定;
12.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纵向杆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纵向杆向前及向后移动。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工作过程为:在正常状态下,升降辊道处于低位落下状态,来料时,当来料处于高位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纵向杆向后移动,使得多个摆座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的旋转中心线同时向后旋转摆动,从而使得多个辊子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的旋转中心线同时向前旋转摆动至高位,辊面升高以将来料托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一一对应地带动多个辊子转动将来料从前向后输送到下一工序,之后,第二驱动机
构驱动纵向杆向前移动,使得多个摆座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的旋转中心线同时向前旋转摆动,从而使得多个辊子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的旋转中心线同时向后旋转摆动至低位,辊面下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辊道升降过程中只需驱动纵向杆、摆座、辊子支座和辊子,第一驱动机构和支撑架位置固定,升降结构简单,这样,第二驱动机构的负载较小,升降结构简单,整体占用空间小;第一驱动机构用来驱动辊子旋转,第二驱动机构用来驱动纵向杆向前及向后移动,这样,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结构较为简单;通过纵向杆连接多个摆座,升降过程中多个辊子的同步性好,故障点少,不易出现卡组问题,可靠性高。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负载较小、结构简单、同步性好且占用空间少,可靠性高,工作稳定性好。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所述右支撑架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地布置,多个所述摆座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应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左支撑架和所述右支撑架上。
16.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摆座呈t形,所述摆座包括横向支撑部和竖向支撑部,所述竖向支撑部位于所述横向支撑部的下方且所述竖向支撑部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横向支撑部上,所述横向支撑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应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左支撑架和所述右支撑架上,所述纵向杆与多个所述竖向支撑部固定。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辊子支座大致呈u形,所述辊子的两端对应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辊子支座的两侧部上,所述辊子支座的底板与所述横向支撑部固定连接。
18.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辊子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所述辊子电机设置在所述左支撑架和所述右支撑架中的任意一个上,所述辊子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链轮相连,所述从动链轮与所述辊子一端相连,所述链条适配地环绕在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上。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主动链轮的中心线与所述横向支撑部的转动中心线重合。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纵向杆由多个节杆前后依次固定相连组成。
21.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多个所述节杆中的一部分为连接杆,多个所述节杆中的另一部分为连接螺栓,多个所述节杆中的一部分所述连接杆与多个所述节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连接螺栓在前后方向上依次交错固定连接。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纵向杆的一端固定相连。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横向支撑部的两端设置有摆座调整垫,所述横向支撑部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所述摆座调整垫上以便于调整所述摆座摆动的极限位置。
2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的一个方位的升降辊效果示意图。
27.图2为图a处放大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升降辊道1000
32.支撑架1
ꢀꢀ
左支撑架101
ꢀꢀ
右支撑架102
33.摆座2
ꢀꢀ
横向支撑部201
ꢀꢀ
竖向支撑部202
34.辊子支座3
35.辊子4
36.第一驱动机构5
ꢀꢀ
辊子电机501
ꢀꢀ
主动链轮502
ꢀꢀ
从动链轮503
ꢀꢀ
链条504
37.纵向杆6
ꢀꢀ
连接杆601
ꢀꢀ
连接螺栓602
38.第二驱动机构7
ꢀꢀ
液压缸底座701
ꢀꢀ
液压缸702
39.接近开关底座8
40.固定件9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下面结合图1至图4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1000。
43.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1000,包括支撑架1、多个摆座2、多个辊子支座3、多个辊子4、多个第一驱动机构5、纵向杆6和第二驱动机构 7,多个摆座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地布置,多个摆座2左右两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架1上;多个辊子支座3一一对应地位于多个摆座2的上方,且多个辊子支座3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多个摆座2上;多个辊子4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辊子支座3上;多个第一驱动机构5一一对应地与多个辊子4相连,多个第一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对应的辊子4 辊动;纵向杆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纵向杆6位于多个摆座2的下方且与多个摆座2固定;第二驱动机构7与纵向杆6相连,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纵向杆6向前及向后移动。
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1000,工作过程为:在正常状态下,升降辊道 1000处于低位落下状态,来料时,当来料处于高位时,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纵向杆6 向后移动,使得多个摆座2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2的旋转中心线同时向后旋转摆动,从而使得多个辊子4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2的旋转中心线同时向前旋转摆动至高位,辊面升高以将来料托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5一一对应地带动多个辊子将来料从前向后输送到下一工序,之后,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纵向杆6向前移动,使得多个摆座2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2的旋转
中心线同时向前旋转摆动,从而使得多个辊子4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2的旋转中心线同时向后旋转摆动至低位,辊面下降。
45.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辊子4和多个摆座2的旋转摆动方向与辊面高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6.接近开关用于检测来料高度,接近开关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检测开关可以设置在辊道入口的下方,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最前一个摆座2上设置接近开关底座8,将接近开关安装在接近开关底座8上,当检测开关检测到来料高度处于高位时,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纵向杆6向后移动,使得多个辊子4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2的旋转中心线同时向前旋转摆动,辊面升至高位,当检测开关检测到来料高度处于低位时,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纵向杆6向前移动,使得多个辊子4一一对应地绕多个摆座2的旋转中心线同时向后旋转摆动,辊面降落至低位。
47.摆座2两端可以通过回转销轴和回转轴套与支撑架1连接,使得摆座2左右两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架1上,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
4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1000,辊道升降过程中只驱动摆座2、辊子支座 3和辊子4,而第二驱动机构7和支撑架1位置固定,这样,第二驱动机构2的负载较小,升降结构简单,整体占用空间小;第一驱动机构5用来驱动辊子4旋转,第二驱动机构7 用来驱动纵向杆6向前及向后移动,这样,第一驱动机构5和第二驱动机构7结构较为简单;通过纵向杆连接多个摆座2,升降过程中多个辊子4的同步性好,故障点少,不易出现卡组问题,可靠性高。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1000负载较小、结构简单、同步性好且占用空间少,可靠性高,工作稳定性好。
49.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架1包括左支撑架101和右支撑架102,左支撑架101和右支撑架10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地布置,多个摆座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应可转动地支撑在左支撑架101和右支撑架102上。优选地,左支撑架101 和右支撑架102有多个,多个摆座2的左端一一对应地可转动地支撑在多个左支撑架101 上,多个摆座2的右端一一对应地可转动地支撑在多个右支撑架102上。
50.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摆座2呈t形,摆座2包括横向支撑部201和竖向支撑部202,竖向支撑部202位于横向支撑部201的下方且竖向支撑部 202的上端固定在横向支撑部201上,横向支撑部20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应可转动地支撑在左支撑架101和右支撑架102上,纵向杆6与多个竖向支撑部202固定。具体地,竖向支撑部202为与横向支撑部201中段的下方且竖向支撑部202的上端固定在横向支撑部201的中段上,这样,纵向杆6在推动多个竖向支撑部202时,多个横向支撑部201 的受力均衡;通过将纵向杆6与多个竖向支撑部202固定,使得纵向杆6与横向支撑部 201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由此,可以方便地推动横向支撑部201在左支撑架101和右支撑架102上转动。
51.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辊子支座3大致呈u形,辊子4 的两端对应可转动地支撑在辊子支座3的两侧部上,辊子支座3的底板与横向支撑部201 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辊子支座3大致呈u形,这样,辊子4可以方便地支撑在辊子支座3的两侧部上,辊子支座3的底板可以通过固定件9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部201 上,例如,辊子支座3的底板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横向支撑部201上。
52.需要说明的是,辊子4与对应的摆座2转动中心线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53.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辊子电机501、主动链轮502、从动链轮503和链条504,辊子电机501设置在左支撑架101和右支撑架102中的任意一个上,辊子电机501的输出端与主动链轮502相连,从动链轮503与辊子4一端相连,链条504适配地环绕在主动链轮502和从动链轮503上。具体地,当辊子电机501设置在左支撑架101上时,辊子电机501的输出端与主动链轮502相连,从动链轮503与辊子4的左端相连,链条504适配地环绕在主动链轮502和从动链轮503 上,使得辊子电机501可以驱动辊子4旋转;当辊子电机501设置在右支撑架102上时,辊子电机501的输出端与主动链轮502相连,从动链轮503与辊子4的右端相连,链条 504适配地环绕在主动链轮502和从动链轮503上,使得辊子电机501可以驱动辊子4 旋转;辊子电机501和辊子4之间通过链条504传动,结构简单,方便辊子4摆动。
54.需要说明的是主动链齿轮和从动链齿轮上均设有挡圈,以避免链条504脱落。
55.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主动链轮502的中心线与横向支撑部201的转动中心线重合。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辊子4绕横向支撑部201的转动中心线旋转摆动,且辊子电机501和辊子4之间通过链条504传动,因此,主动链轮502的中心线与横向支撑部201的转动中心线重合可以保证链条504在辊子4旋转摆动过程中不会脱落。
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纵向杆6由多个节杆前后依次固定相连组成。这样,纵向杆6可以方便制作和安装。
57.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多个节杆中的一部分为连接杆601,多个节杆中的另一部分为连接螺栓602,多个节杆中的一部分连接杆601与多个节杆中的另一部分连接螺栓602在前后方向上依次交错固定连接。具体地,多个连接杆601的前端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多个竖向支撑部202上,多个连接螺杆的后端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多个竖向支撑部202上,两两相邻的竖向支撑部202中后一个竖向支撑部202 上的连接螺栓602和前一个竖向支撑部202上的连接杆60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连接稳定可靠,制作方便。
5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驱动机构7为液压缸702,液压缸702的活塞杆与纵向杆6的一端固定相连。具体地,在液压缸702的下方设置有液压缸底座701,液压缸底座701用于承托液压缸702,液压缸702的活塞杆与油缸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油缸连杆的另一端与纵向杆6固定相连。
59.优选地,第二驱动机构7与纵向杆6的后端相连,结构合理,设置方便。
60.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横向支撑部201的两端设置有摆座2调整垫,横向支撑部201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摆座2调整垫上以便于调整摆座2摆动的极限位置。由此,可以避免辊子4旋转摆动角度过大,影响辊道的正常工作。
61.需要说明的是,摆座2的最大摆动角度为50
°

62.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辊道1000。该升降辊道1000 的具体参数如下:
63.升降辊道1000中辊子4的数量为10个,两两相邻的辊子4之间间距为1200mm,辊面宽度2400mm,辊子4直径ф188mm,每次运送轧件数最多为50根,最大轧件尺寸ф32mm

12000mm,最大成品负荷3.76t,升降辊道1000运动部分的重量为8t,质心到摆座2转动中心线距离为300mm;液压缸702内径为125mm,活塞杆直径为70mm,最大行程为500mm,工作行程
为430mm,液压缸702作用力到摆座2转动中心线距离为450mm,工作压力为120mpa,液压缸702产生的拉力为80kn;摆座2最大摆动角度为50
°
,辊面最大升降距离为120mm;辊子电机501功率为2.2kw,交流电压为380v,额定转速为1450r/min,输出转速为192r/min。
6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