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施工用埋管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埋管放线是水利施工中的常规项目之一,埋管放线时需要将缠绕在线轮上的缆线抽取并续入到埋管中,为了提高放线效率,通常需要借助放线机进行放线,目前,电动式放线机最为常用,省时省力,使用便捷,便于线轮上缆线的自动放线,但是,现有的放线机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机体上线轮的两侧缺乏较好的限位结构,线轮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向两侧歪斜,从而影响线轮上缆线的出线方向;同时,机体前端缺乏较好的限位结构,具有一定柔软度的缆线在进入埋管内部之前容易弯曲歪斜,不能对其进行较好的限位引导,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施工用埋管放线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便捷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施工用埋管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机机体,所述放线机机体的上端一侧放置有线轮,所述线轮内壁四周缠绕有缆线,所述放线机机体的上端一侧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杆和二号固定杆,所述一号固定杆和二号固定杆的一侧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接触轮,所述放线机机体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续线管,所述续线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线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施工用埋管放线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与放线机机体的上端相互垂直,所述固定板与线轮的两端相互平行,所述一号固定杆和二号固定杆相互平行,所述接触轮呈倾斜设置且与线轮的两端端面相互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施工用埋管放线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缆线贯穿穿过进线斗和续线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施工用埋管放线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续线管和进线斗均为弧形结构且均呈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施工用埋管放线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续线管与放线机机体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为金属构件且为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施工用埋管放线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一号固定杆、二号固定杆、续线管和进线斗均为金属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放线机机体的上端位于线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缆线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号固定杆和二号固定杆,一号固定杆和二号固定杆的一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接触轮,在使用时,通过接触轮与线轮的两端端面相互接触,便于线轮两端的限位,使得线轮在转动过程中不易向两侧歪斜,且不影响线轮自身的转动,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放线机机体的上端设置有续线管,续线管的上端设置有进线斗,在使用时,通过进线斗将线轮上的缆线穿引续入续线管的内部,通过续线管对缆线进行限位引导,使得缆线朝指定方向续出,并续入埋管的内部,通过续线管便于缆线的限位引导,便于缆线更好地进入埋管的内部,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板一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板另一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续线管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线机机体;2、线轮;3、缆线;4、固定板;5、续线管;6、进线斗;7、连接板;8、一号固定杆;9、二号固定杆;10、接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施工用埋管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机机体1,放线机机体1的上端一侧放置有线轮2,线轮2内壁四周缠绕有缆线3,放线机机体1的上端一侧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杆8和二号固定杆9,一号固定杆8和二号固定杆9的一侧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接触轮10,放线机机体1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续线管5,续线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线斗6,本实施例中,放线机机体1、线轮2和缆线3的使用可参考现有市面上销售的型号为zoko的放线机,在使用时,通过接触轮10与线轮2的两端端面相互接触,便于线轮2两端的限位,使得线轮2在转动过程中不易向两侧歪斜,且不影响线轮2自身的转动,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使用时,通过进线斗6将线轮2上的缆线3穿引续入续线管5的内部,通过续线管5对缆线3进行限位引导,使得缆线3朝指定方向续出,并续入埋管的内部,通过续线管5便于缆线3的限位引导,便于缆线3更好地进入埋管的内部,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具体的,固定板4与放线机机体1的上端相互垂直,固定板4与线轮2的两端相互平行,一号固定杆8和二号固定杆9相互平行,接触轮10呈倾斜设置且与线轮2的两端端面相互贴合,本实施例中,固定板4为金属材质,设有两处,固定板4用于一号固定杆8和二号固定杆9的安装设置以及一号固定杆8和二号固定杆9固定支撑,一号固定杆8和二号固定杆9均为金属材质,一号固定杆8和二号固定杆9均用于接触轮10的安装设置以及接触轮10固定支撑,接触轮10为尼龙材质的万向轮,自身可进行多角度转动,在使用时接触轮10与线轮2的两端端面相互接触,通过接触轮10对线轮2的两端进行限位,接触轮10在转动过程中不易向两侧歪斜,同时,不影响线轮2自身的转动。
具体的,缆线3贯穿穿过进线斗6和续线管5,本实施例中,续线管5为金属弧形管,内壁光滑,用于缆线3的限位引导,便于缆线3进入埋管的内部,进线斗6为金属弧形斗,内壁光滑,开口较大,便于缆线3进入续线管5的内部。
具体的,续线管5和进线斗6均为弧形结构且均呈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倾斜设置便于缆线3的续入与续出。
具体的,续线管5与放线机机体1通过连接板7固定连接,连接板7为金属构件且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板7为金属材质,为连接件。
具体的,固定板4、一号固定杆8、二号固定杆9、续线管5和进线斗6均为金属构件,本实施例中,金属材质,结实耐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放线机机体1移至指定位置处并外接电源启动放线机机体1,放线机机体1通过原有位于线轮2底部两侧的转动轮体带动线轮2进行转动,线轮2的两端端面与若干个接触轮10相互接触,通过接触轮10对线轮2的两端端面进行限位,同时,通过固定板4、一号固定杆8和二号固定杆9对接触轮10进行稳定支撑,线轮2上的缆线3通过续线管5和进线斗6进行限位引导并经续线管5底端的管口进入埋管的内部,同时,通过连接板7对续线管5和进线斗6进行稳定支撑,从而完成埋管放线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