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摞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2528发布日期:2020-08-25 19:32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摞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摞胎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轮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生产完成的轮胎需要将若干轮胎自下而上摞成一堆存放到仓库中,由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是使用在大型车辆上的,其重量重,现有的摞胎工艺中,是将轮胎竖直放在叉车的叉臂上,利用叉车将轮胎升起一定高度后人工将轮胎推动翻转90°,使其平放在一轮胎上,实现摆放,这种操作方式不但费时费力,同时由于轮胎较重,一旦从高空掉落就容易发生砸伤操作人员的现象发生。

授权公告号为cn21094392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摞胎机,包括设于车间地面下方的地坑,地坑的下端设置有机架,螺母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机架中,动力装置设置于机架上,用于驱动螺母旋转;丝杠与螺母螺纹传动连接,地坑下端设置有圆洞,丝杠的下端位于圆洞中;托盘水平安装于丝杠的顶部,若干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平躺堆叠于托盘上,地坑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轨道,轨道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横截面呈u字形的轨道槽,托盘的左右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横支杆,辊轮通过轮轴转动安装于横支杆的外侧端,辊轮滚动安装于同侧对应的轨道槽中。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螺母上端的齿轮i、安装于机架上的蜗轮蜗杆减速机以及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ⅱ,齿轮ⅱ与齿轮i相啮合。该摞胎机可以使操作人员在地面高度位置上实现对轮胎的堆叠,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地坑的底部还要额外设置圆洞供丝杠进行上下移动,增加了地坑整体的纵向深度,施工不便;第二,操作人员将第一个轮胎放在托盘上后,需要开启动力装置使其驱动螺母反向转动一定角度,使托盘向下移动一个轮胎高度的距离,放置下一个轮胎时,又需要重复上述操作,增加了操作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摞胎装置,包括地坑、托盘和轨道,所述地坑设于地面下方,所述托盘的左右两侧分别水平设有横支杆,所述地坑左右两侧分别竖直设有所述轨道,所述横支杆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坑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部连接所述托盘,未放置轮胎时所述托盘与地面齐平,所述托盘上设有拉绳,所述轨道由上而下设有多个可水平伸缩的限位机构,多个所述限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共同托起装有不同数量轮胎的所述托盘。

没有放置轮胎时,第一弹簧将托盘托起到与地面齐平,操作人员在托盘上放入第一个轮胎,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弹簧收缩,托盘下降一个轮胎高度的距离,架设于第一个限位机构上,由第一弹簧和第一组限位块共同托起轮胎,然后放入第二个轮胎,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弹簧纵向收缩,第二个限位机构水平收缩,托盘再次下降一个轮胎高度的距离,架设于第二个限位机构上,由第一弹簧和第二个限位机构共同托起轮胎,重复上述操作,当增加一个轮胎对第一弹簧产生的压缩量等于一个轮胎高度的距离时,由第一弹簧单独支撑托盘,此后继续增加轮胎的数量,托盘下降的距离小于一个轮胎高度的距离,可以继续堆放几个轮胎,直到最顶层的轮胎距离地面的距离达到安全操作距离,堆叠结束。将配备机械臂的码垛机推到轮胎的堆叠处,机械臂插入堆叠的轮胎的中心孔后径向伸长,将托盘上堆叠好的轮胎卡紧并集体转移到所需贮存位置。托盘上的轮胎被移走后,拉动拉绳,配合第一弹簧的形变回复力,将托盘拉回与地面齐平的位置,进行下一次的轮胎堆叠。

优选的,所述轨道上竖直等距设有所述限位机构,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为一个轮胎高度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横支杆与所述轨道的接触端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轨道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水平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连接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滑动端和限位端,所述滑动端设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端伸出所述凹槽外,其截面为与所述接触端截面相匹配的三角形,所述第二弹簧自然伸展状态下,所述限位端与所述接触端贴合。

优选的,多个所述限位机构中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由上到下逐渐减少。

优选的,所述接触端和所述限位端的三角形截面的尖端处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托盘上表面的中心处设有与轮胎外表面相适应的弧形定位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安装,工人在进行轮胎堆叠的过程中,第一弹簧和相应的限位机构可以保证托盘自动等距下移,无需工人进行额外的高度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操作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托盘和横支杆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地坑,2、托盘,3、轨道,4、横支杆,5、底座,6、第一弹簧,7、拉绳,8、轮胎,

21、定位凹槽,

31、凹槽,32、第二弹簧,33、限位块,

331、滑动端,332、限位端,

41、接触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结合附图1-3,一种轮胎摞胎装置,包括地坑1、托盘2和轨道3,所述地坑设于地面下方,所述托盘2的左右两侧分别水平设有横支杆4,所述地坑1左右两侧分别竖直设有所述轨道3,所述横支杆4与所述轨道3滑动连接,所述地坑1的底部设有底座5,所述底座5上设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顶部连接所述托盘2,未放置轮胎8时,所述托盘2与地面齐平,所述托盘2上设有拉绳7,所述轨道3由上而下设有多个可水平伸缩的限位机构,多个所述限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6共同托起装有不同数量轮胎8的所述托盘2。

优选的,所述轨道3上竖直等距设有所述限位机构,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为一个轮胎8高度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横支杆4与所述轨道3的接触端41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轨道3上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内水平连接第二弹簧32,所述第二弹簧32另一端连接限位块33,所述限位块33包括滑动端331和限位端332,所述滑动端331设于所述凹槽31内并与所述第二弹簧3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端332伸出所述凹槽31外,其截面为与所述接触端41截面相匹配的三角形,所述第二弹簧32自然伸展状态下,所述限位端332与所述接触端41贴合。由于接触端41和限位端332为斜面接触,因此在轮胎8的重力作用下,接触端41和限位端332的受力分解为竖直向下的向心力和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推力,在推力的作用下,第二弹簧32收缩,限位端332被推入凹槽31内,托盘2沿轨道3向下滑移。当用拉绳7将托盘2拉起时,接触端41和限位端332的受力分解为竖直向上的拉力和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推力,在推力作用下,第二弹簧32收缩,限位端332被推入凹槽31内,托盘2沿轨道3向上滑移。

优选的,多个所述限位机构中第二弹簧32的弹性系数由上到下逐渐减少。由于在初始状态下,增加一个轮胎8对第一弹簧6产生的压缩形变量大,此时为了保证托盘2只下降一个轮胎8高度的距离,需要限位机构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因此第二弹簧32需要较大的弹性系数,以保证对托盘2有足够的支撑力,随着轮胎8叠加量的不断增加,增加一个轮胎8对第一弹簧6产生的压缩性变量逐渐减小,第一弹簧6的支撑力逐渐增大,此时限位机构需要提供的支撑力相应减小,即第二弹簧32的弹性系数逐渐减小,直至第一弹簧6可以独自支撑托盘2后,无需再使用限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接触端41和所述限位端332的三角形截面的尖端处为弧形。弧形可以使接触端41在竖直向运动过程中与限位端332的接触更平滑,同时避免两个锐角相互接触时对部件产生划伤。

优选的,所述托盘2上表面的中心处设有与轮胎8外表面相适应的弧形定位凹槽21。定位凹槽21便于将轮胎8放置于托盘2的中心位置上,提高放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没有放置轮胎8时,第一弹簧6将托盘2托起到与地面齐平,操作人员在托盘2上放入第一个轮胎8,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弹簧6收缩,托盘2下降一个轮胎8高度的距离,架设于第一组限位块33上,由第一弹簧6和第一组限位块33共同托起轮胎8,然后放入第二个轮胎8,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32收缩,托盘2再次下降一个轮胎8高度的距离,架设于第二组限位块33上,由第一弹簧6和第二组限位块33共同托起轮胎8,重复上述操作,当增加一个轮胎8对第一弹簧6产生的压缩量等于一个轮胎8高度的距离时,由第一弹簧6单独支撑托盘2,此后继续增加轮胎8的数量,托盘2下降的距离小于一个轮胎8高度的距离,可以继续堆放几个轮胎8,直到最顶层的轮胎8距离地面的距离达到安全操作距离,堆叠结束。将配备机械臂的码垛机推到轮胎8的堆叠处,机械臂插入堆叠的轮胎8的中心孔后径向伸长,将托盘2上堆叠好的轮胎8卡紧并集体转移到所需贮存位置。托盘2上的轮胎8被移走后,拉动拉绳7,配合第一弹簧6的形变回复力,将托盘2拉回与地面齐平的位置,进行下一次的轮胎堆叠。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