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箱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6654发布日期:2021-03-19 10:5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箱货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箱放置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箱货架。



背景技术:

控制箱适用开厂矿、企业、商场、宾馆、学校、机场、港口、医院、高层建筑、生活小区等场合,作为动力、照明配电及电动机控制之用,适合室内挂墙、户外落地安装的配电设备,其中水处理装置均需要配置控制箱来进行调控,控制箱在制成后需要摆放在仓库的货架上以便进行归拢和后续的装车运输,但是目前的货架自身结构复杂,造成货架的制作成本较高,不符合仓储大量使用的需要,同时各个控制箱在摆放时常采用直接多层叠放的方式进行,各个控制箱的上下之间没有间隙,不方便叉车直接叉起控制箱进行装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控制箱货架,立板、加强板及置物板均为角钢且彼此之间焊接制成,整体结构简单,降低了置物单元的制作成本,符合仓储大量使用的需要,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箱货架,包括置物单元,所述置物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横向并排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置物单元之间均通过联结组件固定连结在一起;

所述置物单元包括立板、加强板和置物板,所述立板的数量为四个且均竖直设置,四个所述立板的底端分别位于同一个矩形的四角,两组沿纵向重合的所述立板之间均沿纵向固定有多个置物板,多个所述置物板在竖向上均布设置并在水平方向上一一对照持平,且所述置物板均固定在两组所述立板彼此靠近的侧面,沿横向重合且位于后部的两个所述立板的背面之间沿横向固定有多个加强板。

作为优选,所述立板、所述加强板及所述置物板均为角钢。

作为优选,所述立板沿横向彼此相对的侧面底部均水平固定有底板。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底板均竖直开设有安装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联结组件具体是:两个所述置物单元相邻且位于前部的所述立板前面之间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通孔,每个所述连接通孔均沿纵向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拧紧在所述连接片前面且攻入所述立板。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通孔为腰型孔。

作为优选,所述联结组件具体是:两个所述置物单元相邻的所述置物板之间沿横向穿插有拉紧螺杆,所述拉紧螺杆的两端均啮合有锁紧螺母,且所述锁紧螺母均拧紧在所述立板表面。

采用上述一种控制箱货架,初始时,多个所述置物单元并排设置,所述联结组件在设置时,若所述联结组件为所述连接片的形式,则将所述连接片横向设置并贴附在两个所述置物单元相邻且位于前部的所述立板前面,两个所述立板的前面可事先开设出位于同一位置高度的螺纹通孔,后分别透过两个所述连接通孔装上所述锁紧螺钉并拧紧至对应的所述立板内,两个所述锁紧螺母最终应分别拧在两个所述立板上且均将所述连接片压紧在所述立板前面,若所述联结组件为所述拉紧螺杆的形式,则将所述拉紧螺杆沿横向穿插经过两个所述置物单元相邻的所述置物板之间并使两端露出,后在所述拉紧螺杆的两端均拧上所述锁紧螺母并直至将两个所述锁紧螺母均拧紧在所述立板表面,这样便完成了使每两个所述相邻的所述置物单元之间均通过所述联结组件固定连结在一起,继而能够使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置物单元联结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保持所述置物单元放置控制箱时的稳定,同时每个所述置物单元的所述立板、所述加强板及所述置物板均为角钢且彼此之间焊接制成,整体结构简单,降低了所述置物单元的制作成本,符合仓储大量使用的需要,且由于每个所述置物单元均设置有多对持平的所述置物板,且所述置物板均位于所述立板的内侧,则通过每组所述置物板水平部分的顶面来分别担放住控制箱的底面两边缘,以此来实现每个所述置物单元对多个控制箱的叠加放置,且代替了各个控制箱摆放时直接多层叠放的方式,便于各个控制箱在摆放时上下之间留有间隙,继而方便叉车直接从所述置物单元上从上到下依次的叉起控制箱进行装车。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立板、加强板及置物板均为角钢且彼此之间焊接制成,整体结构简单,降低了置物单元的制作成本,符合仓储大量使用的需要;

2、每个置物单元均设置有多对持平的置物板用以担放住控制箱的底面两边缘,以此来实现每个置物单元对多个控制箱的放置,且代替了各个控制箱摆放时直接多层叠放的方式,便于各个控制箱在摆放时上下之间留有间隙,继而方便叉车直接从置物单元上叉起控制箱进行装车;

3、通过多个联结组件来将每相邻的两个置物单元稳固的联结在一起,继而使并排设置的多个置物单元联结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保持置物单元放置控制箱时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置物单元;101、加强板;102、置物板;103、立板;2、底板;201、安装通孔;3、联结组件;301、连接片;302、锁紧螺钉;303、连接通孔;304、拉紧螺杆;305、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箱货架,包括置物单元1,置物单元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横向并排设置,每两个相邻的置物单元1之间均通过联结组件3固定连结在一起。置物单元1包括立板103、加强板101和置物板102,立板103的数量为四个且均竖直设置,四个立板103的底端分别位于同一个矩形的四角,两组沿纵向重合的立板103之间均沿纵向固定有多个置物板102,多个置物板102在竖向上均布设置并在水平方向上一一对照持平,且置物板102均固定在两组立板103彼此靠近的侧面,沿横向重合且位于后部的两个立板103的背面之间沿横向固定有多个加强板101。

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立板103、加强板101及置物板102均为角钢,优选各个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如此设置,便于立板103、加强板101和置物板102焊接组成稳固的置物单元1,立板103沿横向彼此相对的侧面底部均水平固定有底板2,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底板2的设置来增大立板103底端接触底面的面积,继而能够使置物单元1更加平稳的放置在仓储场所,每个底板2均竖直开设有安装通孔201,如此设置,便于置物单元1放置在地面上后,通过透过底板2的安装通孔201向地下攻入地脚螺栓的方式来将置物单元1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地面。

联结组件3具体是:两个置物单元1相邻且位于前部的立板103前面之间设置有连接片301,连接片301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通孔303,每个连接通孔303均沿纵向设置有锁紧螺钉302,锁紧螺钉302拧紧在连接片301前面且攻入立板103,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在连接片301的两个连接通孔303均攻入锁紧螺钉302至对应立板103的方式来将相邻的两个立板103稳固的联结在一起,继而使并排设置的多个置物单元1联结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保持置物单元1放置控制箱时的稳定,连接通孔303为腰型孔,如此设置,便于连接通孔303自身具有一定的长度来使锁紧螺钉302能够对照拧入立板103。

联结组件3具体是:两个置物单元1相邻的置物板102之间沿横向穿插有拉紧螺杆304,拉紧螺杆304的两端均啮合有锁紧螺母305,且锁紧螺母305均拧紧在立板103表面,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拉紧螺杆304将两个相邻的置物板102彼此拉紧的方式来将相邻的两个立板103稳固的联结在一起,继而使并排设置的多个置物单元1联结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保持置物单元1放置控制箱时的稳定。

采用上述结构,初始时,多个置物单元1并排设置,联结组件3在设置时,若联结组件3为连接片301的形式,则将连接片301横向设置并贴附在两个置物单元1相邻且位于前部的立板103前面,两个立板103的前面可事先开设出位于同一位置高度的螺纹通孔,后分别透过两个连接通孔303装上锁紧螺钉302并拧紧至对应的立板103内,两个锁紧螺母305最终应分别拧在两个立板103上且均将连接片301压紧在立板103前面,若联结组件3为拉紧螺杆304的形式,则将拉紧螺杆304沿横向穿插经过两个置物单元1相邻的置物板102之间并使两端露出,后在拉紧螺杆304的两端均拧上锁紧螺母305并直至将两个锁紧螺母305均拧紧在立板103表面,这样便完成了使每两个相邻的置物单元1之间均通过联结组件3固定连结在一起,继而能够使并排设置的多个置物单元1联结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保持置物单元1放置控制箱时的稳定,同时每个置物单元1的立板103、加强板101及置物板102均为角钢且彼此之间焊接制成,整体结构简单,降低了置物单元1的制作成本,符合仓储大量使用的需要,且由于每个置物单元1均设置有多对持平的置物板102,且置物板102均位于立板103的内侧,则通过每组置物板102水平部分的顶面来分别担放住控制箱的底面两边缘,以此来实现每个置物单元1对多个控制箱的叠加放置,且代替了各个控制箱摆放时直接多层叠放的方式,便于各个控制箱在摆放时上下之间留有间隙,继而方便叉车直接从置物单元1上从上到下依次的叉起控制箱进行装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