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氢化炉装置、氧化炉装置上的电液推杆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5484发布日期:2021-03-30 19:5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氢化炉装置、氧化炉装置上的电液推杆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燃料后处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燃料后处理生产过程中氢化炉装置及氧化炉装置上的电液推杆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核燃料后处理生产过程中需用到氢化炉装置及氧化炉装置,用于对剪切过的板状核废料进行脱氢及脱氧处理,板状核废料需进过料盘承载,并置于装置中手套箱内物料架上,通过电液推杆将其推入装置中的煅烧炉内进行煅烧,煅烧完后,亦需通过电液推杆将物料拉出,整个工艺过程中,电液推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尤为重要。电液推杆设置于手套箱外,需要有支撑结构对其支撑、定位,确保其同心度,并持续维持电液推杆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氢化炉装置、氧化炉装置上的电液推杆支撑结构,用于承载电液推杆,实现电液推杆的稳定、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氢化炉装置、氧化炉装置上的电液推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辅助支撑部分及主支撑部分;

所述辅助支撑部分包括拉杆、连接套、活节螺栓、连接轴,所述拉杆为两头带螺纹的圆棒,左右各设置一根,每根拉杆的一端用于与手套箱端头盲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套与活节螺栓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过电液推杆下端的安装孔板,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活节螺栓套接固定;

所述主支撑部分包括两个支腿,分别用于支撑电液推杆安装板下端及电液推杆杆身,所述两个支腿自下而上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底板、支管、调节螺杆、下调节螺母、面板及面板紧固件、上调节螺母、上底板,其中用于支撑电液推杆安装板下端的上底板上固定连接支座,支座为两立板结构,两立板之间用于插入电液推杆下端的安装孔板,两立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辅助支撑部分连接轴的安装孔;其中用于支撑电液推杆杆身支腿的上底板上固定连接管夹,包括分别用于固定和限位电液推杆杆身及辅助支撑部分拉杆杆身的管夹。

优选地,所述拉杆为两头带螺纹的圆棒,圆棒直径优选20mm。

所述连接套为两端内螺纹结构,用于拉杆与活节螺栓的连接。

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设有盖形螺母。

所述下底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

所述上调节螺母及下调节螺母均为内螺纹圆形结构,侧面均设有固定螺孔,上调节螺母与下调节螺母的内螺纹旋向相反,上调节螺母焊于上底板下端套筒内,下调节螺母焊于支管上口。

所述调节螺杆为两头外螺纹,中间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优选20mm,上调节螺母与下调节螺母装于调节螺杆两端。

所述面板为经拉丝处理过的半圆弧不锈钢板,其上设有两处长圆槽,用于通过螺钉固定上调节螺母与下调节螺母。

所述管夹的下端均设有软橡胶材质垫条,其中用于固定和限位辅助支撑部分拉杆杆身的管夹为半哈夫结构,通过管端支撑焊接的上底板上,用于固定和限位电液推杆杆身的管夹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底板上。

所述支座下部设有安装孔,通过螺栓与上底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液推杆支撑结构的辅助支撑部分,用于分担主支撑部分的受力,使整体受力更均匀,并在电液推杆安装时,调节其左右方向,使其推杆与手套箱内轨道中心同心,确保推杆行走的直线度。

所述连接套用于微调主支撑前后位置,便于电液推杆安装时调整左右位置的水平。

所述主支撑部分的两个支腿与地面皆通过膨胀螺栓固定。

所述面板为经拉丝处理过的半圆弧不锈钢板,上设有两处长圆槽,用于通过螺钉跟上、下调节螺母固定。高度调整完毕后,装上面板,可将上、下调节螺母及调节螺杆遮住,可以保持外观的美观。

所述管夹下端均设有软橡胶材质垫条,防止杆身与上底板受力较大产生擦伤裂纹。管夹通过螺栓和管端支撑焊接,均便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撑部分可通过上调节螺母、下调节螺母及调节螺杆对整个主支撑部分支腿高度进行调整。具体操作时,先用圆棒穿过调节螺杆中间的通孔,握紧圆棒的两头,顺时针旋转,因上、下调节螺母内螺纹旋向相反,可使上底板和支管间隙逐渐拉大,使主支撑高度提升,反之则高度下降,用于调节整个支撑结构的上下方向,以达到高度上的整体水平。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该领域所熟知的销轴、开口销及紧固螺栓等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安全可靠,可确保物料架在通过电动推杆推进和拉出时顺畅、稳定及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用于氢化炉装置、氧化炉装置上的电液推杆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用于氢化炉装置、氧化炉装置上的电液推杆支撑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拉杆1、连接套2、活节螺栓3、盖形螺母4、连接轴5、下底板6、支管ⅰ7、调节螺杆8、下调节螺母9、垫条ⅰ10、面板紧固件11面板12、上调节螺母13、上底板ⅰ14、管夹ⅰ15、管夹紧固件16、管夹ⅱ17、垫条ⅱ18、开口销19、支座20、支座紧固件21、上底板ⅱ22、支管ⅱ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

用于氢化炉装置、氧化炉装置上的电液推杆支撑结构参考附图1-4,主要包括辅助支撑部分及主支撑部分。

实施例中,辅助支撑部分主要包括拉杆1、连接套2、活节螺栓3、盖形螺母4、连接轴5。

实施例中,拉杆1为两头带螺纹的直径20mm圆棒,左右各设置一根,一端与手套箱端头盲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套2与活节螺栓3连接,所述连接轴5穿过电液推杆下端的安装孔板,其两端套上与拉杆1相连的活节螺栓3,并用盖形螺母4锁紧,构成了整个支撑结构的辅助支撑部分,其用于分担主支撑部分的受力,使整体受力更均匀,并在电液推杆安装时,调节其左右方向,使其推杆与手套箱内轨道中心同心,确保推杆行走的直线度。

实施例中,连接套2为两端内螺纹结构,其将拉杆1与活节螺栓3连接,用于微调主支撑前后位置,便于电液推杆安装时调整左右位置的水平。

实施例中,主支撑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支腿,分别支撑电液推杆安装板下端以及电液推杆中端的杆身部分,与地面皆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其结构包括下底板6、支管ⅰ7、调节螺杆8、下调节螺母9、垫条ⅰ10、面板紧固件11面板12、上调节螺母13、上底板ⅰ14、管夹ⅰ15、管夹紧固件16、管夹ⅱ17、垫条ⅱ18、开口销19、支座20、支座紧固件21、上底板ⅱ22、支管ⅱ23。

所述管夹ⅰ与管夹ⅱ分别用来固定和限位推杆杆身以及拉杆杆身,下端均设有软橡胶材质垫条,防止杆身与上底板受力较大产生擦伤裂纹。其中,管夹ⅰ与上底板ⅰ焊接,管夹ⅱ与上底板ⅰ通过螺栓连接,因管夹ⅰ为半哈夫结构,焊接位置只在其支撑管端,故两种管夹均可便于拆卸。

所述支座上设有两处安装孔,上端大孔为连接轴安装孔,电液推杆下端安装孔板插入支座两立板之间,连接轴通过连接轴安装孔将其连接;支座下端的安装孔是用于通过螺栓与上底板ⅰ连接。

所述上调节螺母及下调节螺母为内螺纹圆形结构,侧面均设有固定螺孔。其中,上调节螺母内螺纹为左旋螺纹,下调节螺母内螺纹为右旋螺纹,上调节螺母焊于上底板下端套筒内,下调节螺母焊于支管上口。

所述调节螺杆结构为两头外螺纹,中间20mm直径通孔。上调节螺母与下调节螺母装于其两端。

所述主支撑部分可通过上调节螺母、下调节螺母及调节螺杆对整个主支撑部分支腿高度进行调整。具体操作时,先用圆棒穿过调节螺杆中间的通孔,握紧圆棒的两头,顺时针旋转,因上、下调节螺母内螺纹旋向相反,可使上底板和支管间隙逐渐拉大,使主支撑高度提升,反之则高度下降,用于调节整个支撑结构的上下方向,以达到高度上的整体水平。

所述面板为经拉丝处理过的半圆弧不锈钢板,上设有两处长圆槽,用于通过螺钉跟上、下调节螺母固定。高度调整完毕后,装上面板,可将上、下调节螺母及调节螺杆遮住,以保持外观的美观。

实施例的支撑结构是这样来运作的:电液推杆安装时,先将主支撑部分支腿摆放在地面上大致水平的一个位置,待调整。装配拉杆,一端与手套箱端头盲板上螺孔旋拧,另一端通过连接套与活节螺栓连接;电液推杆置于主支撑部件上,管夹ⅰ固定拉杆杆身,管夹ⅱ固定推杆杆身。推杆下端安装板插入支座,通过连接轴将其固定,活节螺栓套入连接轴两端,并拧上两端的盖形螺母,通过连接套及盖形螺母调整前后及左右方向,使其前后左右方向保持水平。调整完后,主支撑部件下底板可与地面通过膨胀螺栓固定,然后将圆棒插入调节螺杆中间通孔内,通过顺时针及逆时针的旋转调整主支撑部分两支腿的高度,直到高度方向上的水平为止,此时,在上、下调节螺母位置处盖上面板,并通过螺钉将其与上、下调节螺母固定。至此完成整个支撑结构的实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