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包移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8079发布日期:2021-06-11 19:2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码包移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包堆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码包移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物料码包系统,仅能实现物料在一个方向上横向码放,导致装车码垛不能很好的适配货车的装载空间,造成码垛不稳定以及货车装载空间的浪费。

因此,如何提高码包系统堆垛物料的灵活性,以提高码包堆垛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装载空间的利用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码包移动系统,以提高码包系统码放物料的灵活性,提高码垛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装载空间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码包移动系统,包括:

支架;

取放装置,用于取放码包;

旋转装置,与所述取放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取放装置旋转,改变所述码包在水平方向的码垛方向;

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旋转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装置升降;

水平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在水平方向的位置。

优选的,在上述码包移动系统中,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

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装置连接;

第一导向组件,用于对所述升降杆的升降起导向作用;

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所述升降杆穿过的通孔;

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在所述通孔内升降。

优选的,在上述码包移动系统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链条,所述链条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链条的第二端与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用于压紧所述链条在所述升降杆上;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链条配合,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一电机连接;

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下表面,用于压紧所述链条在所述升降杆上。

优选的,在上述码包移动系统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

第一导向杆,安装在所述升降杆上且位于所述链条的两侧;

第一导向轮,通过第二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一导向杆位置对应。

优选的,在上述码包移动系统中,所述支架为矩形框架,

所述取放装置的个数为两个;

所述旋转装置的个数为两个;

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个数为两个;

所述水平驱动装置的个数为两个,所述水平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与所述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其中一个所述水平驱动装置位于所述支架的上端面,另一个所述水平驱动装置位于所述支架的下端面。

优选的,在上述码包移动系统中,所述水平驱动装置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第一同步带组件和第二同步带组件,所述第一同步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同步带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支架的两个较长边上,

所述第一同步带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一同步带,

所述第二同步带组件包括第三同步带轮、第四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

所述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三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四同步带轮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和所述第二同步带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与所述第四同步带轮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四同步带轮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与第二电机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码包移动系统中,所述旋转装置为伺服电机或者气缸。

优选的,在上述码包移动系统中,所述取放装置为料斗,所述料斗包括:

顶壁,与所述旋转装置连接;

u型侧壁,u型侧壁的开口用于供码包进入所述料斗;

底壁,包括第一开合板和第二开合板,所述第一开合板的第一端与所述u型侧壁铰接,所述第二开合板的第一端与所述u型侧壁铰接,所述第一开合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合板的第二端能够相对开合,所述第一开合板和所述第二开合板通过开合组件开合,所述开合组件设置在所述u型侧壁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侧壁上。

优选的,在上述码包移动系统中,所述开合组件包括:

第一转轴,与第三电机连接;

第二转轴,与第四电机连接;

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

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合板的第二端铰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合板的第二端铰。

优选的,在上述码包移动系统中,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支架上下升降,

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安装架、支撑架和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固定架能够安装在墙体上,

所述安装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连接,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支撑架的上端罩设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顶部矩形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顶部矩形框的四个角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顶部矩形框的形状相同,所述支撑杆的中部通过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第五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三链轮;

第一连接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沿所述安装架的第一较长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五链轮;

第六链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能够与所述第二链条配合,所述第六链轮与所述第五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

第二连接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沿所述安装架的第二较长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七链轮,所述第七链轮与所述第三链轮(444)通过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第八链轮;

第九链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能够与所述第二链条配合,所述第九链轮与所述第八链轮通过第四链条连接;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

第二导向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较短边上,且能够沿所述支撑杆滑动;

第二导向杆,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安装架的较长边相对的一侧;

第三导向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较长边上,所述第三导向轮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杆滑动。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码包移动系统包括支架、取放装置、旋转装置、第一升降装置和水平驱动装置,其中,旋转装置用于改变码包的码放方向,第一升降装置用于调节码包的堆垛高度,水平驱动装置用于改变码包在水平方向的堆垛位置,通过旋转装置、第一升降装置和水平驱动装置配合,实现码包的灵活堆垛。通过码包的灵活堆垛,提高对货车承载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根据不同位置码包的堆垛情况,灵活改变码包的排列方向,提高码包堆垛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码包移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码包移动系统(不包括第二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码包系统的第一驱动装置、水平驱动装置和取放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放装置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与水平驱动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升降装置(不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支架,2、取放装置,21、顶壁,22、u型侧壁,23、底壁,231、第一开合板,232、第二开合板,233、开合组件,2331、第一转轴,2332、第二转轴,2333、第一凸轮,2334、第二凸轮,2335、第一连杆,2336、第二连杆,3、旋转装置,4、第一升降装置,41、升降杆,42、第一导向组件,421、第一导向杆,422、第一导向轮,43、底座,44、第一驱动组件,441、第一链条,442、第一链轮,443、第二链轮,444、第三链轮,5、水平驱动装置,51、第一同步带组件,511、第一同步带轮,512、第二同步带轮,513、第一同步带,52、第二同步带组件,521、第三同步带轮,522、第四同步带轮,523、第二同步带,6、第二升降装置,61、第一固定支架,62、安装架,63、支撑架,64、第二链条,65、第五电机,66、第一连接轴,67、第二连接轴,68、第二导向轮,69、第二导向杆,610、第三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码包移动系统,以提高码包系统码放物料的灵活性,提高码垛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装载空间的利用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码包移动系统,用于实现码包的堆垛。

本方案公开的码包移动系统包括支架1、取放装置2、旋转装置3、第一升降装置4和水平驱动装置5。

取放装置2用于实现码包的拾取和码包的堆放,实现在码包移动过程中对码包的固定。

旋转装置3与取放装置2连接,用于驱动取放装置2旋转,以改变码包在水平方向上的码放方向,实现码包的横放或者竖放,改变码包的排列方向,以适应货车的承载空间,提高货车装载空间的利用率,同时通过改变码包的排列方向实现码包之间的紧密堆垛,提高码包堆垛的稳定性。

第一升降装置4与旋转装置3连接,第一升降装置4能够带动旋转装置3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进而旋转装置3带动取放装置2上下运动,使取放装置2适应码包的堆垛高度,实现不同高度码包的堆垛。

水平驱动装置5安装在支架1上,水平驱动装置5与第一升降装置4连接,水平驱动装置5驱动第一升降装置4在水平方向运动,改变第一升降装置4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而第一升降装置4带动旋转装置3运动,旋转装置3带动取放装置2运动,最终实现取放装置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调整。

本方案公开的码包移动系统,包括支架1、取放装置2、旋转装置3、第一升降装置4和水平驱动装置5,旋转装置3用于改变码包的码放方向,第一升降装置4用于调节码包的堆垛高度,水平驱动装置5用于改变码包在水平方向的堆垛位置,通过旋转装置3、第一升降装置4和水平驱动装置5配合,实现码包的灵活堆垛。通过码包的灵活堆垛,提高对货车承载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根据不同位置码包的堆垛情况,灵活改变码包的排列方向,提高码包堆垛的稳定性。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4包括升降杆41、第一导向组件42、底座43和第一驱动组件44。

升降杆41的下端与旋转装置3连接,带动旋转装置3做上下运动的部件;

第一导向组件42用于对升降杆41的上下升降运动起导向作用,提高升降杆41上下运动的稳定性;

底座43用于安装第一导向组件42,为了实现升降杆41的升降,底座43上开设有用于供升降杆41穿过的通孔;

第一驱动组件44为升降杆41的升降运动提供动力,驱动升降杆41上下运动。

第一驱动组件44为线性第一驱动组件44。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44为气缸,气缸的缸体与底座43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杆41连接,通过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升降杆41的上下升降。

在本方案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44包括第一链条441、第一链轮442、第二链轮443和第三链轮444。

第一链条441的第一端与升降杆41的上端连接,第一链条441的第二端与升降杆41的下端连接,第一链轮442和第二链轮443通过第一安装板安装在底座43的上表面,第三链轮444安装在底座43的下表面,具体的,第一链条441自升降杆41的上端向下延伸至升降杆41的下端,中间依次经过第一链轮442、第二链轮443和第三链轮444,第一链条441通过第一链轮442和第三链轮444压紧在升降杆41上。

具体的,电机驱动第二链轮443转动,第二链轮443带动第一链条441拉动升降杆41上升或者下降,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杆41上升时电机的转动方向与升降杆41下降时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导向组件42包括导向块,导向块安装在底座43上,且导向块上安装有与通孔配合的导向孔,导向孔的形状与升降杆41的形状相同,且导向孔与升降杆41间隙配合,导向孔对升降杆41的升降运动起导向作用。

在本方案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组件42包括第一导向杆421和第一导向轮422。

第一导向杆421安装在升降杆41上且位于第一链条441的两侧。优选的,第一导向杆421与升降杆41通过螺钉连接,第一导向杆421的长度与升降杆41等长或者第一导向杆421的两端与升降杆4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1-3cm。

第一导向轮422通过第二安装板安装在底座43上,第一导向轮422上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杆421配合的凹槽。

升降杆41上下升降时,升降杆41上的第一导向杆421与第一导向轮422滑动配合,第一导向杆421沿第一导向轮422滑动。

支架1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水平设置。

本方案中取放装置2、旋转装置3、第一升降装置4和水平驱动装置5的个数均为两个,且水平驱动装置5的驱动方向沿矩形框架的长度延伸方向。

本方案公开的码包移动系统能够同时对两个码包进行码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码包堆垛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码包堆垛的效率。

在码包移动系统具有两个水平驱动装置5的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水平驱动装置5安装在支架1的上方,另一个水平驱动装置5安装在支架1的上端面,该种设计方式能够避免与水平驱动装置5连接的第一升降装置4在安装时产生的干扰。

水平驱动装置5为线性驱动装置。

在本方案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水平驱动装置5为平行对称布置的两个丝杠组件,两个丝杠组件分别安装在矩形支架1的两个较长边上,丝杠组件的螺母与第一升降装置4连接,通过丝杠的旋转带动第一升降装置4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在本方案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水平驱动装置5为平行对称布置的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分别安装在矩形支架1的两个较长边上,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实现第一升降装置4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在本方案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中,水平驱动装置5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第一同步带组件51和第二同步带组件52,第一同步带组件51和第二同步带组件52分别安装在矩形支架1的两个较长边上。

第一同步带组件51包括第一同步带轮511、第二同步带轮512和第一同步带513,

第二同步带组件52包括第三同步带轮521、第四同步带轮522和第二同步带523,

第一同步带轮511、第二同步带轮512、第三同步带轮521和第四同步带轮522与支架1连接,第一同步带513和第二同步带523靠近支架1的一侧与底座43连接;

第一同步带轮511与第三同步带轮521位置对应,第二同步带轮512与第四同步带轮522位置对应,第二同步带轮512和第四同步带轮522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与第二电机连接。

通过同一电机驱动第二同步带轮512和第四同步带轮522转动,实现与第一同步带轮511和第二同步带轮512连接的底座43运动。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旋转装置3为伺服电机或者气缸。

本方案公开的取放装置2可以为夹爪、翻板也可以为料斗。

在取放装置2为料斗的实施例中,料斗包括顶壁21、u型侧壁22和底壁23。

其中,顶壁21与旋转装置3连接;

u型侧壁22的开口用于供码包进入料斗;

底壁23包括第一开合板231和第二开合板232,第一开合板231的第一端与u型侧壁22铰接,第二开合板232的第一端与u型侧壁22铰接,第一开合板231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合板232的第二端能够相对开合,第一开合板231和第二开合板232通过开合组件233开合,开合组件233设置在u型侧壁22与开口相对的侧壁上。

第一开合板231和第二开合板232打开,位于料斗内的码包下落,第一开合板231和第二开合板232合起,底壁23支撑码包,使码包不下落。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开合组件233为两个气缸,第一气缸的缸体与u型侧壁22与开口相对的侧壁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开合板231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气缸的缸体与u型侧壁22与开口相对的侧壁连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开合板232的第二端铰接。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第一开合板231和第二开合板232打开,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拉动第一开合板231和第二开合板232合起。

在本方案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开合组件233包括第一转轴2331、第二转轴2332、第一凸轮2333、第二凸轮2334、第一连杆2335和第二连杆2336。

其中,第一转轴2331与第三电机连接;

第二转轴2332与第四电机连接;

第一凸轮2333的轴孔与第一转轴2331连接;

第二凸轮2334的轴孔与第二转轴2332连接;

第一连杆2335的第一端与第一凸轮2333连接,第一连杆2335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合板231的第二端铰接;

第二连杆2336的第一端与第二凸轮2334连接,第二连杆2336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合板232的第二端铰。

第三电机带动第一转轴2331转动,第一转轴2331带动第一凸轮2333转动,进而第一凸轮2333带动第一连杆2335向下或者向上运动,实现第一开合板231的开合;

第四电机带动第二转轴2332转动,第二转轴2332带动第二凸轮2334转动,进而第二凸轮2334带动第二连杆2336向下或者向上运动,实现第二开合板232的开合

优选的,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同步驱动,最终实现第一开合板231和第二开合板232的同步开合。

本方案公开的码包移动系统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6,用于带动支架1上下升降,实现对码包高度的进一步调整。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装置6包括第一固定支架61、安装架62、支撑架63和第二驱动组件。

第一固定架能够安装在墙体上,工作时,第一固定架的位置不变。

安装架62与第一固定架连接,用于安装第二驱动组件,支撑架63能够在安装架62上做上下运动。

支撑架63的上端罩设第一固定架且与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支撑架63的下端与支架1连接,支撑架63包括顶部矩形框和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与顶部矩形框的四个角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与支架1连接,安装架62与顶部矩形框的形状相同,支撑杆的中部通过第二导向组件与安装架62连接,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链条64、第五电机65、第一连接轴66、第六链轮、第二连接轴67和第九链轮。

第二链条64的一端与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链条64的另一端与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第五电机65安装在安装架62上,第五电机65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三链轮444;

第一连接轴66安装在安装架62上,且沿安装架62的第一较长边设置,第一连接轴66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连接轴66的端部设置有第五链轮;

第六链轮安装在安装架62上,且能够与第二链条64配合,第六链轮与第五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

第二连接轴67安装在安装架62上,且沿安装架62的第二较长边设置,第二连接轴67上设置有第七链轮,第七链轮与第三链轮444通过第二链条64连接,第二连接轴67的端部设置有第八链轮;

第九链轮安装在安装架62上,且能够与第二链条64配合,第九链轮与第八链轮通过第四链条连接。

第五电机65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三链轮444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一连接轴66的第二齿轮啮合,带动第一连接轴66转动,第一连接轴66端部的第五链轮带动与第五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的第六链轮转动,

第三链轮444与第七链轮配合,带动第二连接轴67转动,第二连接轴67端部的第八链轮带动与第八链轮通过第四链条连接的第九链轮转动,

第六链轮与第二链条64配合,第九链轮与第二链条64配合,最终实现支撑架63的上下运动,支撑架63带动支架上下运动。

第二导向组件用于提高支撑架63上下升降的稳定性。

第二导向组件安装在安装架62的四个角上,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轮68、第二导向杆69和第三导向轮610。

第二导向轮68安装在安装架62的较短边上,且能够沿支撑杆滑动;

第二导向杆69,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设置在支撑杆与安装架62的较长边相接触的一侧;

第三导向轮610安装在安装架62的较长边上,第三导向轮610能够沿第二导向杆69滑动。

第二导向轮68与第三导向轮610垂直,实现对支撑杆的相邻两个面的导向。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