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的限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8125发布日期:2021-06-29 23:2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梯的限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电梯的限速器装置。



背景技术:

限速器装置是电梯重要的安全部件,在电梯运行中起超速保护作用技术。限速器装置内的限速器对轿厢的速度起监控作用,通过张紧机构对限速器绳张紧,限速器绳与安全钳提拉机构中的提拉手连接,安全钳提拉机构安装于电梯轿厢侧且随轿厢运动。在电梯运行超速时,限速器卡紧限速器绳,限速器绳停止运动,安全钳提拉机构随轿厢运动,限速器绳拉动安全钳提拉机构中的提拉手,提拉安全钳使轿厢制停,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目前的限速器装置,在整体布置上,电梯轿厢侧限速器与轿厢平行布置,这种布置在很多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1)占用空间较大,在一些井道尺寸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无法布置轿厢限速器-张紧装置系统;

2)因非提拉轿厢安全钳提拉机构侧限速器绳容易晃动,造成限速器绳经常与轿厢发生碰撞,发出意外声响,降低乘梯体验。

3)使用在无机房电梯时,一般在导轨上安装限速器,限速器离导轨的距离一般比较大,容易在限速器动作时,限速器支架被拉斜,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4)出现钢丝绳脱离张紧轮,使限速器-安全钳系统失效,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由于限速器绳在工作中会伸长,所以张紧装置需要有压力,使限速器绳始终保持足够的张紧力。目前的张紧装置主要分两类:配重块式张紧装置和置地式张紧装置。

对于配重块式张紧装置,张紧装置安装在导轨上,采用配重块起限速器绳张紧的作用。根据配重块位置的不同,分为悬挂式张紧装置和悬臂式张紧装置。常规带有配重块的张紧装置存在一定缺陷:

a)体积大,占用井道底坑空间多,容易与电梯其他零部件干涉;

b)重量比较重,安装不方便;

c)张紧装置的配重块必须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以避免当限速器绳伸长时配重块碰到地面,增加了底坑深度。

对于置地式张紧装置,张紧装置安装在地面上,一般采用弹簧起限速器绳张紧力的作用,但存在一定缺陷:

a)高度较高,会增加地坑深度;

b)因地面不平,安装费事费力,容易造成张紧轮倾斜,影响限速器动作时的钢丝绳张力,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c)两边各一根弹簧,经常会张力不均,从而导致张紧轮卡主不往下掉落,造成钢丝绳脱离张紧轮,使限速器-安全钳系统失效,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梯的限速器装置,可节约井道空间。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电梯的限速器装置,其中电梯包括固定于井道壁的导轨、沿导轨运行的轿厢、以及与所述轿厢联动的限速器装置,所述限速器装置安装于所述导轨且位于所述轿厢水平方向的一侧;

所述限速器装置相对于所述轿厢倾斜布置,所述限速器装置沿水平方向的两相对侧中,其中一侧远离所述轿厢且该侧位于所在导轨背向轿厢的一面;另一侧随着远离所述导轨逐渐向所述轿厢靠近。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处在轿厢同侧的导轨至少有两根,且相邻两根导轨之间为空隙区,所述限速器装置邻近所述轿厢的一侧伸入所述空隙区。

可选的,在竖直视角下,所述限速器装置中限速器轮径向为方向f1,所述轿厢在朝向所述限速器装置一侧的轿壁延伸方向为方向f2,方向f1与方向f2倾斜设置,且夹角α为5度~45度。

可选的,在竖直视角下,所述限速器轮径向的两端中,邻近所述轿厢的一端与轿厢的间距为l1,所述导轨的中心位置与轿厢的间距为l2,且l1与l2大致相等。

可选的,限速器装置包括:

固定于所述导轨的第一支架;

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且带有所述限速器轮的限速器;

固定于所述导轨的第二支架;

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且带有张紧轮的张紧机构;

绕置在所述限速器轮和所述张紧轮之间的限速器绳;

所述限速器轮、所述张紧轮以及所述限速器绳确定一工作面,在竖直视角下,所述工作面与所述方向f1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

切换座,所述切换座具有与导轨背向轿厢一侧贴合固定的第一连接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接面;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贴合固定,所述限速器以及所述张紧机构分别直接或间接的固定在相应的安装座上。

可选的,所述切换座为一体结构,并通过自身折弯适应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的夹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均为竖直面,且夹角β为5度~45度。

可选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

悬臂,通过第一枢轴摆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

张紧轮,通过第二枢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悬臂,且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两者的轴线相互平行;

卷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所述卷簧作用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悬臂之间以驱动悬臂摆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悬臂上分别开设有施力孔,所述卷簧具有相对的两施力端且分别连接于相应的一施力孔。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电梯的限速器装置,可节约井道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安装于电梯的限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限速器装置与导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限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限速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限速器与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限速器与第一支架的分解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张紧机构与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张紧机构与第二支架的分解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导轨;2、轿厢;3、限速器装置;31、第一支架;32、限速器;33、第二支架;34、张紧轮;341、第二枢轴;35、切换座;351、第一连接面;352、第二连接面;353、支撑顶面;354、支撑底面;355、翻边;36、安装座;361、安装侧面;362、安装顶面;4、限速器绳;5、限速器轮;6、悬臂;61、第一枢轴;7、卷簧;8、施力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图3所示,电梯包括固定于井道壁(图中未示)的导轨1、沿导轨1运行的轿厢2、以及与轿厢2联动的限速器装置3,限速器装置3安装于导轨1且位于轿厢2水平方向的一侧。

限速器装置3相对于轿厢2倾斜布置。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限速器装置3中平行且反向运动的两段限速器绳4确定第一平面m1。轿厢2的侧壁由多块围板构成,轿厢2的朝向导轨1的围板确定第二平面m2。第一平面m1相对第二平面m2倾斜。在另一实施例中,限速器装置3在水平面的投影具有一外轮廓,该外轮廓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中最长的为长轴,该长轴相对于第二平面m2倾斜布置。

如果采用现有的限速器装置3与轿厢平行的布置方式,可能出现两导轨1之间的水平间隙不足以容纳限速器装置3的情形;如果限速器装置3平行于轿壁,且处于导轨1的背向轿厢2的一侧,则限速器绳4与轿厢2上的安全钳联动机构之间的水平距离过远,延长连接于限速器绳4和轿厢2之间的绳夹可能引发新的晃动和噪声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将限速器装置3倾斜布置,可以充分利用两导轨1之间的井道空间。

具体的,限速器装置3沿水平方向的两相对侧(如图2中沿m1方向的两端)中,其中一侧远离轿厢2且该侧位于所在导轨1背向轿厢2的一面;另一侧随着远离导轨1逐渐向轿厢2靠近。

在一实施例中,处在轿厢同侧的导轨1至少有两根,且相邻两根导轨1之间为空隙区,限速器装置3邻近轿厢2的一侧伸入空隙区。当限速器装置3沿图2中m1方向的尺寸过大时,如果采用现有的限速器装置3与轿厢2平行的布置发式,空隙区可能因不能整体容纳下限速器装置3而导致安装失败。本实施例利用空隙区容纳限速器装置3的一部分,当限速器装置3沿沿图2中m1方向的尺寸略大于相邻两根导轨1之间的最短水平距离时,可显著节约井道空间。

如图4所示,在竖直视角下,限速器装置3中限速器轮5径向为方向f1,轿厢在朝向限速器装置3一侧的轿壁延伸方向为方向f2,方向f1与方向f2倾斜设置,且夹角α为5度~45度。

竖直视角即沿井道高度方向观察限速器装置3的视角。通常情形下,限速器轮5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水平面。在三维空间内,限速器轮5的径向有多种指向,各径向指向均垂直于限速器轮5的旋转轴线方向;沿竖直视角投影到二维平面(如水平面)后,限速器轮5径向均统一为图4中的方向f1。同理,沿竖直视角投影到二维平面后,轿壁的延伸方向统一为图4中的方向f2。

在一些特殊情形下,限速器轮5的旋转轴线也可以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在竖直视角下,限速器轮5的投影为椭圆形,限速器轮5的径向f1应当视为椭圆长轴方向,轿壁延伸方向f2仍参照上述通常情形中的定义。

在图2中,定义限速器装置3的靠近轿厢2的一端为近端,限速器装置3的远离轿厢2的一端为远端。当夹角α过小时,会因为限速器装置3的近端无法深入到空隙区的靠近轿厢2的一侧而无法充分利用(占据)空隙区的横向(图2中的x方向)空间。当夹角α过大时,限速器装置3无法充分利用(占据)空隙区的纵向空间,进而导致限速器装置3在空隙区外占据过多的横向空间。

在竖直视角下,限速器轮5径向的两端中,邻近轿厢2的一端与轿厢的间距为l1,导轨的中心位置与轿厢的间距为l2,且l1与l2大致相等。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l1为l2的0.7~1.3倍,既保证限速器绳4足够靠近轿厢2,以减少因绳夹过长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又防止限速器装置3与轿厢2外侧的附件产生运动干涉。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限速器装置3包括第一支架31、限速器32、第二支架33和张紧轮34。第一支架31固定于导轨1;限速器32安装于第一支架31且带有限速器轮5;第二支架33固定于导轨1;张紧机构安装于第二支架33且带有张紧轮34;限速器绳4绕置在限速器轮5和张紧轮34之间;限速器轮5、张紧轮34以及限速器绳4确定一工作面,在竖直视角下,工作面与方向f1延伸方向一致。

如图5、图6所示,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3均包括切换座35和安装座36。切换座35具有与导轨1背向轿厢2一侧贴合固定的第一连接面351,以及与第一连接面351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接面352;安装座36与第二连接面352贴合固定,限速器32以及张紧机构分别直接或间接的固定在相应的安装座上。

为方简化安装布置,在一实施例中,切换座35为一体结构,并通过自身折弯适应第一连接面351和第二连接面352之间的夹角。具体的,切换座35包括与导轨1背面贴合的第一连接面351,第一连接面351具有沿水平方向伸出导轨1的第一侧沿,由第一连接面351的第一侧沿朝轿厢2的方向倾斜延伸形成第二连接面352。第一连接面351在导轨1的长度方向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二侧沿和第三侧沿,由第二侧沿背向导轨1水平延伸形成支撑顶面353,由第三侧沿背向导轨1水平延伸形成支撑底面354。支撑顶面353和支撑底面354均带有与第二连接面352平齐的翻边355。

第一连接面351和第二连接面352均为竖直面,且夹角β为5度~45度。安装座36包括立置的安装侧面361以及平置地安装顶面362。安装侧面361与第二连接面352和/或翻边355贴靠固定。安装顶面362的顶部安装限速器32。

如图7、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张紧机构包括悬臂6、张紧轮34和卷簧7。悬臂6通过第一枢轴61摆动安装于第二支架33。张紧轮34通过第二枢轴341转动安装于悬臂,且第一枢轴61与第二枢轴341两者的轴线相互平行。卷簧7套设于第一枢轴61,卷簧7作用在第二支架和悬臂之间以驱动悬臂摆动。卷簧7的扭应力驱使张紧轮34和限速器轮5相互远离,为限速器绳4提供张紧力。第二支架33和悬臂6上分别开设有施力孔8,卷簧7具有相对的两施力端且分别连接于相应的一施力孔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