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8828发布日期:2021-06-18 16:2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



背景技术:

吊装带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成纤维吊装带一般采用高强力聚酯长丝制作,具有强度高、耐磨损、抗紫外线、抗氧化等多重优点,同时质地柔软、不导电、对人体伤害,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吊装带的种类有很多,常规吊装带分为环形穿芯、双眼穿芯、环形扁平、双眼扁平四类,吊装带一般使用在易燃易爆环境下,本身不产生火星,它被广泛运用到船舶、机械、冶金、矿山、石油、港口、电力、化工、电子、运输、军事等领域,它越来越受使用人员的青睐并在许多方面逐步替代了钢丝绳索具,现有的合成纤维吊装带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合成纤维吊装带的吊装能力较强,但长期吊装大型的机械设备会降低吊装带的使用寿命,当吊装尖锐的装置时,会割到吊装带,对吊装带的性能造成重大损坏,有时需要在晚上工作,而操作人员不能看清吊装带的位置,不知道吊装带还是否正常,有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吊装带一般是在室外使用的,高温与紫外线的侵蚀会加速吊装带老化,对吊装带造成损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包括吊装带主体,所述吊装带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提醒机构,且提醒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上吊索,所述上吊索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上连接点,且上连接点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高性能机构,所述高性能机构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纤维带,且纤维带的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纤维带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下连接点,且下连接点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下吊索。

优选的,所述高性能机构包括下吊耳、尼龙层、保护套、尼龙套、下轴、第一卡扣与贴合胶,所述尼龙层位于下轴的上端外表面,且下轴位于下吊耳的外壁,所述尼龙套位于下吊耳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下轴的下端外表面通过第一卡扣与下吊耳的外壁可拆卸连接,且下吊耳的外壁通过贴合胶与尼龙套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醒机构包括上吊耳、第二卡扣、上轴、粘剂与荧光条,所述上吊耳位于上轴的上端外表面,且上轴位于荧光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吊耳的外壁通过第二卡扣与上轴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且上轴的外表面通过粘剂与荧光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紫外线吸收片、内芯、耐高温层、第一粘胶与第二粘胶,所述耐高温层位于内芯的外部,且耐高温层位于紫外线吸收片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耐高温层的内部通过第一粘胶与内芯的外部固定连接,且耐高温层的外表面通过第二粘胶与紫外线吸收片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点的下端外表面与纤维带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且纤维带的下端外表面与下连接点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通过设置的高性能机构,可以提高吊装带的强度,增加吊装带的使用寿命,吊装带内芯采用高强度聚酯为原料制成,相比于一般纤维带,该纤维带强度更高,通过内芯外部的尼龙层,可以提高纤维带的抗拉扯与耐磨损的能力,下吊耳是用来挂被吊装物体的,通过尼龙套可以防止下吊耳被吊装物割到,有利于提高下吊耳与纤维带的使用寿命,通过下轴外部的保护套,能够保护好下吊耳与纤维带的连接处,经过第一卡扣作用,下吊耳与下轴之间是可拆卸的,方便下吊耳的更换,该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通过设置的提醒机构,可以在晚上对操作人员进行警示,上吊耳是吊机挂钩钩住的地方,通过第二卡扣,上轴与上吊耳之间是可拆卸的,方便对上吊耳进行更换,在上轴的外表面,通过粘剂,固定了多个荧光条,在晚上的时候,通过荧光条发出的自然光,可以让操作人员看到吊装带移动的位置,通过荧光条,操作人员就知道吊装带在正常工作,有利于吊装过程安全的进行,该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可以在室外高温环境下减小高温与紫外线对吊装带的损害,通过第一粘胶,在内芯外面套一层耐高温层,可以增强纤维带抗高温的能力,通过第二粘胶,在纤维带外表面粘贴多个紫外线吸收片,经过紫外线吸收片的吸收,可以减小紫外线对纤维带的伤害,进一步的提高纤维带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在户外环境下吊装过程完成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中高性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中提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中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装带主体,2、上吊索,3、上连接点,4、下吊索,5、下连接点,6、纤维带,7、高性能机构,701、下吊耳,702、尼龙层,703、保护套,704、尼龙套,705、下轴,706、第一卡扣,707、贴合胶,8、提醒机构,801、上吊耳,802、第二卡扣,803、上轴,804、粘剂,805、荧光条,9、防护机构,901、紫外线吸收片,902、内芯,903、耐高温层,904、第一粘胶,905、第二粘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吊装带,吊装带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提醒机构8,且提醒机构8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上吊索2,上吊索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上连接点3,且上连接点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高性能机构7,高性能机构7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纤维带6,且纤维带6的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9,纤维带6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下连接点5,且下连接点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下吊索4,高性能机构7包括下吊耳701、尼龙层702、保护套703、尼龙套704、下轴705、第一卡扣706与贴合胶707,尼龙层702位于下轴705的上端外表面,且下轴705位于下吊耳701的外壁,尼龙套704位于下吊耳701的外壁,可以提高吊装带的强度,增加吊装带的使用寿命,下轴705的下端外表面通过第一卡扣706与下吊耳701的外壁可拆卸连接,且下吊耳701的外壁通过贴合胶707与尼龙套704的内壁固定连接,方便对下吊耳701进行更换,提醒机构8包括上吊耳801、第二卡扣802、上轴803、粘剂804与荧光条805,上吊耳801位于上轴803的上端外表面,且上轴803位于荧光条805的内部,可以在晚上对操作人员进行警示,上吊耳801的外壁通过第二卡扣802与上轴803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且上轴803的外表面通过粘剂804与荧光条80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方便对上吊耳801进行更换,防护机构9包括紫外线吸收片901、内芯902、耐高温层903、第一粘胶904与第二粘胶905,耐高温层903位于内芯902的外部,且耐高温层903位于紫外线吸收片901的内表面,可以在室外高温环境下减小高温与紫外线对吊装带的损害,耐高温层903的内部通过第一粘胶904与内芯902的外部固定连接,且耐高温层903的外表面通过第二粘胶905与紫外线吸收片90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防护机构9发挥稳定的效果,上连接点3的下端外表面与纤维带6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且纤维带6的下端外表面与下连接点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吊装过程完成的效果更好。

工作原理

本申请专利由吊装带主体1、上吊索2、上连接点3、下吊索4、下连接点5、纤维带6、高性能机构7、下吊耳701、尼龙层702、保护套703、尼龙套704、下轴705、第一卡扣706、贴合胶707、提醒机构8、上吊耳801、第二卡扣802、上轴803、粘剂804、荧光条805、防护机构9、紫外线吸收片901、内芯902、耐高温层903、第一粘胶904与第二粘胶905等部件组成,首先,通过设置的高性能机构7,可以提高吊装带的强度,增加吊装带的使用寿命,吊装带内芯902采用高强度聚酯为原料制成,相比于一般纤维带6,该纤维带6的强度更高,通过内芯902外部的尼龙层702,可以提高纤维带6的抗拉扯与耐磨损的能力,下吊耳701是用来挂被吊装物体的,通过尼龙套704可以防止下吊耳701被吊装物割到,有利于提高下吊耳701与纤维带6的使用寿命,通过下轴705外部的保护套703,能够保护好下吊耳701与纤维带6的连接处,经过第一卡扣706作用,下吊耳701与下轴705之间是可拆卸的,方便下吊耳701的更换,通过设置的提醒机构8,可以在晚上对操作人员进行警示,上吊耳801是吊机挂钩钩住的地方,通过第二卡扣802,上轴803与上吊耳801之间是可拆卸的,方便对上吊耳801进行更换,在上轴803的外表面,通过粘剂804,固定了多个荧光条805,在晚上的时候,通过荧光条805发出的自然光,可以让操作人员看到吊装带移动的位置,通过荧光条805,操作人员就知道吊装带在正常工作,有利于吊装过程安全的进行,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9,可以在室外高温环境下减小高温与紫外线对吊装带的损害,通过第一粘胶904,在内芯902外面套一层耐高温层903,可以增强纤维带6抗高温的能力,通过第二粘胶905,在纤维带6的外表面粘贴多个紫外线吸收片901,经过紫外线吸收片901的吸收,可以减小紫外线对纤维带6的伤害,进一步的提高纤维带6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在户外环境下吊装过程完成的效果更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