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床砂轮更换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7853发布日期:2021-04-09 12:5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磨床砂轮更换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磨床砂轮更换吊具。



背景技术:

轧辊在使用过程中辊身会出现疲劳层、粘伤、压花等表面缺陷,一般都要进行更换,按要求重新磨削后方能再次投入使用,轧辊磨削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轧制产品的表面质量和板型,通常采用轧辊磨床使轧辊在磨削过程中具备工艺要求的特定形状。

在热连轧轧辊磨削中,砂轮更换作业较为频繁。砂轮在指定装配区域完成装夹,砂轮及其组件为一体,其重量较重,人工搬运拆装砂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较低;并且,砂轮是脆性物体,在搬运过程中,不应使砂轮受到强烈的震动和撞击,否则会造成裂纹、破碎或磕边缺口现象,从而给使用留下安全隐患。若其在更换过程中产生磕碰,砂轮缺陷将直接影响轧辊的磨削质量,进而影响轧制产品的表面质量。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磨床砂轮更换吊具,以方便安装和拆卸砂轮,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床砂轮更换吊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搬运拆装砂轮安装及拆卸易产生磕碰、耗时长且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磨床砂轮更换吊具,包括起吊臂、圆弧板、两个定位块及砂轮组件,所述圆弧板设置于起吊臂的底端,两个所述定位块对称设置于圆弧板的底部两端,所述砂轮组件通过紧固件与两个所述定位块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砂轮组件包括砂轮装夹锥套、砂轮锁紧盘、砂轮压紧盘和砂轮,所述砂轮、砂轮压紧盘及砂轮锁紧盘依次套设于砂轮装夹锥套上,且所述砂轮压紧盘压在所述砂轮端面上并由砂轮锁紧盘锁紧。

进一步,所述砂轮装夹锥套的内部具有锥孔,且位于所述锥孔小端的端面上沿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吊装孔。

进一步,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圆弧板的底部两端焊接连接,所述定位块为l形结构,所述定位块上平行设置有贯穿的沉头孔和顶出螺孔,且所述顶出螺孔位于所述沉头孔的内侧,两个所述定位块上的沉头孔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所述吊装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所述圆弧板与所述起吊臂焊接连接,所述圆弧板为半圆弧结构,所述起吊臂位于所述圆弧板的外缘中央。

进一步,所述起吊臂为l形结构,并由两段空心钢管焊接而成,且两段空心钢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

进一步,所述起吊臂的顶部竖直设置有起吊杆,所述起吊杆与所述起吊臂的端面焊接连接,所述起吊杆上连接有吊环。

进一步,所述起吊杆为圆柱结构,所述起吊杆内设有安装螺孔,所述吊环为圆环结构,且所述吊环的底端设有与起吊杆的安装螺孔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吊环与所述起吊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起吊杆与所述起吊臂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所述圆弧板与所述起吊臂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肋板,且所述第三加强肋板为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起吊臂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起吊臂所在平面与所述圆弧板所在平面垂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磨床砂轮更换吊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缩短磨床砂轮的安装、拆卸时间,提高磨床砂轮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并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制作、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砂轮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b-b剖视图;

图6为磨床砂轮更换吊具起吊砂轮组件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定位块;11-沉头孔;12-顶出螺孔;2-圆弧板;3-起吊臂;31-第一臂;32-第二臂;4-起吊杆;5-吊环;61-第一加强肋板;62-第二加强肋板;63-第三加强肋板;7-砂轮组件;71-砂轮装夹锥套;711-锥孔;712-吊装孔;72-砂轮锁紧盘;73-砂轮压紧盘;74-砂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磨床砂轮更换吊具,包括起吊臂3、圆弧板2、两个定位块1及砂轮组件7,所述圆弧板2设置于起吊臂3的底端,两个所述定位块1对称设置于圆弧板2的底部两端,所述砂轮组件7通过紧固件与两个所述定位块1可拆卸连接。

其中,参阅图4和图5,所述砂轮组件7包括砂轮装夹锥套71、砂轮锁紧盘72、砂轮压紧盘73和砂轮74,所述砂轮74、砂轮压紧盘73及砂轮锁紧盘72依次套设于砂轮装夹锥套71上,且所述砂轮压紧盘73压在所述砂轮74端面上并由砂轮锁紧盘72锁紧。具体的,所述砂轮装夹锥套71的内部具有锥孔711,且位于所述锥孔711小端的端面上沿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吊装孔712。具体的,所述吊装孔712为螺纹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装孔712沿所述锥孔711的周向均布有4个,用于起吊砂轮组件7时与定位块1连接。所述砂轮压紧盘73上沿周向均布有8个螺栓孔,便于采用圆棒等工具旋转砂轮压紧盘73,使砂轮压紧盘73与砂轮74的表面贴合;砂轮锁紧盘72上沿周向均布有6个螺栓孔,同样用于旋转砂轮锁紧盘72以压紧砂轮74或松动拆卸砂轮74。砂轮锁紧盘72的内圈设有内螺纹,与砂轮装夹锥套71小端外圆的外螺纹匹配。参阅图1和图3,所述定位块1与所述圆弧板2的底部两端焊接连接,所述定位块1为l形结构,所述定位块1上平行设置有贯穿的沉头孔11和顶出螺孔12,且所述顶出螺孔12位于所述沉头孔11的内侧,两个所述定位块1上的沉头孔11之间的间距d1与两个所述吊装孔712之间的间距d2相等。具体的,所述定位块1的l形结构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纵向设置,所述第二部横向设置,所述沉头孔11位于所述第一部内,所述顶出螺孔12位于所述第二部内,且所述沉头孔11和顶出螺孔12等高。当需要连接所述砂轮组件7时,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定位块1上的沉头孔11和砂轮装夹锥套71上的吊装孔712,即可实现吊具与砂轮组件7的连接。

并且,所述圆弧板2与所述起吊臂3焊接连接,所述圆弧板2为半圆弧结构,所述起吊臂3位于所述圆弧板2的外缘中央。具体的,所述圆弧板2的宽度与所述定位块1的第一部在横向上的宽度相等。

所述起吊臂3为l形结构,并由两段空心钢管焊接而成,且两段空心钢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61。具体的,构成所述起吊臂3的两段空心钢管分别为水平设置的第一臂3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臂32,第二臂32与圆弧板2的顶部外缘焊接。起吊臂3采用空心钢管,利于在起吊过高时具备一定的韧性,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对砂轮74主轴造成损伤。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之间设置第一加强肋板61,可增大焊接件之间的焊接强度,保证其连接牢固。

并且,所述起吊杆4与所述起吊臂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62,所述圆弧板2与所述起吊臂3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肋板63,且所述第三加强肋板63为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起吊臂3的两侧。具体的,所述第二加强肋板62设置在所述起吊杆4与第一臂31之间,设置第二加强肋板62可利于增大起吊杆4与起吊臂3之间的焊接强度;所述第三加强肋板63设置在所述圆弧板2与第二臂32之间,设置第三加强肋板63可利于增大圆弧板2与起吊臂3之间的焊接强度,从而保证整个吊具结构稳固牢靠。

为了方便起吊,所述起吊臂3的顶部竖直设置有起吊杆4,所述起吊杆4与所述起吊臂3的端面焊接连接,所述起吊杆4上连接有吊环5。具体的,所述起吊杆4为圆柱结构,所述起吊杆4内设有安装螺孔,所述吊环5为圆环结构,且所述吊环5的底端设有与起吊杆4的安装螺孔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吊环5与所述起吊杆4螺纹连接。

为了保证起吊时的受力平衡,所述起吊臂3所在平面与所述圆弧板2所在平面垂直。并且,所述吊环5所在平面与所述起吊臂3所在平面平行。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在具体进行现场更换砂轮作业时:在行车吊钩上挂上钢丝绳,通过卸扣与吊具上的吊环5完成连接;接着拆卸砂轮74,将磨床砂轮的砂轮锁紧盘72拆下,吊具下端两个固定块上的沉头孔11各自通过安装1个紧固件(如螺钉)与砂轮装夹锥套71上的吊装孔712连接并紧固,操作行车可拆下砂轮组件7;若砂轮组件7无法脱离磨床砂轮的主轴,可安装2个螺钉于顶出螺孔12中,通过反作用力顶出砂轮组件7,再通过行车起吊至指定区域,完成拆卸作业;安装作业:装配区新砂轮74装夹完成后,吊具下端的两个固定块上的沉头孔11各安装1个紧固件(如螺钉)与砂轮装夹锥套71上的吊装孔712连接并紧固,操作行车起吊至磨床安装平台处,通过行车调节,将砂轮组件7套装于砂轮74主轴上,安装砂轮锁紧盘72,完成安装作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磨床砂轮更换吊具,能够缩短磨床砂轮的安装、拆卸时间,提高磨床砂轮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并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制作、成本低廉。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