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角边封箱机的高度调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4507发布日期:2021-05-28 10:5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角边封箱机的高度调试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箱机机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四角边封箱机的高度调试机构。



背景技术:

封箱机是将胶带贴封在纸箱箱口完成包装的装置,纸箱从一端进入封箱机,由上方和下方设置的机芯进行上下两个面的胶带封箱。四角边封箱机即是要完成对纸箱侧边四角的边封工作,设置上下各两组机芯在纸箱上下边角各贴两条胶带来完成边封。对于不同规格的纸箱,四角边封箱机通过上机芯的升降以及两侧输送带及上下机芯的合拢来调整到与纸箱相匹配的位置,从而适应的输送纸箱和贴上胶带。

在应对不同规格大小纸箱的封箱工作时,传统的四角边封箱机通过手动的方式操作,手摇机械传动结构,将上机芯上升或下降适配纸箱的高度,将两侧机构靠近或远离适配纸箱的宽度;或者是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号为201920414437.8的实用新型方案,通过气缸结构完成位置的调试后通过锁定机构锁定位置;如今面对快递行业多批次多规格的纸箱封箱需求,之前的调试方式无法快速的预先做出调整,增加了停机调试的时间,影响正常生产的效率,不利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角边封箱机的高度调试机构,提高自动化调试的程度,减少停机调试的时间,保证封箱机的包装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角边封箱机的高度调试机构,包括机架、输送带、两组上机芯和两组下机芯,两组上机芯和两组下机芯在机架上上下对应设置,两组上机芯和两组下机芯相对的一侧设置与其同步活动的输送带,上机芯和下机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相互靠近和分离;上机芯通过第二驱动机构控制进行上下的升降,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杆和螺母,丝杆可旋转设置于机架上并由驱动电机驱动进行带动旋转,螺母设置于上机芯上并套设在丝杆上,令丝杆在旋转时带动螺母以及上机芯上升或下降;驱动电机与一控制模块进行信号连接,控制模块设置为用于调试上机芯和下机芯之间的高度参数,并反馈信号至驱动电机控制其启停,令上方上机芯调试至所需高度。

作为一种改进,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编码轮,编码轮设置为与丝杆进行同步旋转,编码轮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检测缺口,编码轮的外周设置有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编码轮的旋转情况,经过检测缺口时检测传感器进行感应确定编码轮的旋转圈数和角度,检测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进行信号连接用于反馈编码轮的旋转情况。

作为一种改进,编码轮与丝杆同轴进行设置,驱动电机设置于机架的底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丝杆的下部设置链轮并通过链条进行连接传动。

作为一种改进,与两侧上机芯配合的丝杆下端设置链轮并通过同一根链条绕设于驱动电机的链轮上进行联动。

作为一种改进,控制模块为可编程控制器。

作为一种改进,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供外部输入的触摸屏或者按键。

作为一种改进,机架具有一竖架,竖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检测上机芯升降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进行信号连接用于当检测到上机芯到达时反馈信号。

作为一种改进,竖架的上端设置有一布置架,该布置架上设置导杆,上机芯通过轴承件可滑移的套设在导杆上,该螺母设置于布置架侧边。

作为一种改进,竖架上设置左右两组滑杆,丝杆位于两组滑杆之间,布置架穿设在滑杆上进行上下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具体的第二驱动机构和控制模块的设置配合,令使用者可以通过输入参数设定所需调整的上机芯和下机芯间的高度后,直接依靠驱动电机带动丝杆和螺母结构完成两组上机芯的高度调整,提高自动化调试的程度;并且依靠简单的结构可以保证占用空间小,调试高度位置的准确稳定,适应多规格纸箱更换情况下的快速调试,减少停机时间,减轻工作人员调试的难度,提高生产包装的效率,保证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四角边封箱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四角边封箱机去除部分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四角边封箱机底部观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m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四角边封箱机的高度调试机构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机架1、输送带4、两组上机芯2和两组下机芯3,两组上机芯2和两组下机芯3在机架1上上下对应设置,两组上机芯2和两组下机芯3相对的一侧设置与其同步活动的输送带4,上机芯2和下机芯3通过第一驱动机构5控制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相互靠近和分离;上机芯2通过第二驱动机构6控制进行上下的升降,第二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丝杆62和螺母63,丝杆62可旋转设置于机架1上并由驱动电机61驱动进行带动旋转,螺母63设置于上机芯2上并套设在丝杆62上,令丝杆62在旋转时带动螺母63以及上机芯2上升或下降;驱动电机61与一控制模块7进行信号连接,控制模块7设置为用于调试上机芯2和下机芯3之间的高度参数,并反馈信号至驱动电机61控制其启停,令上方上机芯2调试至所需高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对于四角边封箱机的基本构造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两组上机芯2和两组下机芯3在内侧均设置输送带4进行同步活动,输送带4在上下的两侧对纸箱进行支撑和输送;四角边封箱机的前部可设置垂直设置的转运机构,将前序完成口部封箱的纸箱送至四角边封箱机的入口端,一侧与水平位置固定的上机芯2和下机芯3对齐;每侧的上机芯2和下机芯3通过竖轴连接,上机芯2可在竖轴上上下滑移进行高度调整。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上机芯2的高度调试通过丝杆62和螺母63的方式实现,两侧的上机芯2安装于各自配合的螺母63上,两侧的螺母63套设于丝杆62处,在丝杆62旋转时,能够带动上机芯2上升或下降。螺母63由驱动电机61带动,依靠与驱动电机61信号连接的控制模块7,工作人员可以在控制模块7处输入所需调整的高度参数,然后启动驱动电机61,可以自动实现对两侧上机芯2和下方下机芯3间的高度调整,相比于原来手动调试的方式更加的省力,更加的快速,并且可以保证调试位置的准确;相比于原来气缸机构和锁定机构的方式可以预先完成数据的输入和结构的调试,并且调试位置准确。丝杆62和螺母63配合传动的方式占用的空间小,且传动准确稳定,可良好的适应多规格纸箱更换情况下的快速调试;本实用新型整体上减少了停机时间,减轻了工作人员调试的难度,提高了生产包装的效率,保证了生产效益。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驱动机构6还包括编码轮64,编码轮64设置为与丝杆62进行同步旋转,编码轮64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检测缺口641,编码轮64的外周设置有检测传感器642,检测传感器642用于检测编码轮64的旋转情况,经过检测缺口641时检测传感器642进行感应确定编码轮64的旋转圈数和角度,检测传感器642与控制模块7进行信号连接用于反馈编码轮64的旋转情况。

如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时,进一步采用编码轮64后,编码轮64可以以自身的旋转角度匹配丝杆62的旋转角度,可以精确的监视上机芯2的升降距离;编码轮64上设置的均匀的检测缺口641,以360度除以检测缺口641的数量,得到对应角度能够被检测传感器642检测一次,令编码轮64每旋转该角度,检测传感器642会与检测缺口641相对应一次,从而令检测传感器642可以准确的反馈编码轮64的旋转角度或是圈数,或者是依靠检测传感器642配合控制模块7良好的控制编码轮64的旋转角度或是圈数,令丝杆62根据控制模块7所需调试的参数转过准确的角度或是圈数之后,检测传感器642或编码轮64的信号反馈至控制模块7,控制模块7能够准确的停止驱动电机61,实现调试的准确稳定,精度较高。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编码轮64与丝杆62同轴进行设置,驱动电机61设置于机架1的底部,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与丝杆62的下部设置链轮65并通过链条66进行连接传动。

如图3、4所示,编码轮64套设于丝杆62的下端,驱动电机61(电机轴)与丝杆62平行设置并将驱动电机61设置于空间较大的机架1底部,便于利用空间进行结构布置,减少机构所占用的空间,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与丝杆62端部设置链轮65并通过链条66绕设连接后,实现了良好的传动效果,并且可良好的布置空间。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两侧上机芯2配合的丝杆62下端设置链轮65并通过同一根链条66绕设于驱动电机61的链轮65上进行联动。

如图3、4所示,依靠机架1下方的空间,合理的以一组驱动电机61配合链轮65和链条66去带动两侧两组的丝杆62和螺母63进行传动,不必设置多个驱动部件去进行驱动,良好的控制了成本,也有效的利用了下方空间去布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控制模块7为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供外部输入的触摸屏或者按键。

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成熟的技术,可以便于生产者预先设置好对应程序,工作人员可以对纸箱的各种规格进行录入或者调用,可以储存工作人员的选择,直接对所需调试的上机芯2的高度参数进行选择,配合各机械机构可实现良好的自动化启停和控制。为便于参数的输入和选择设置触摸屏或者按键也更有利于功能的实现。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机架1具有一竖架121,竖架12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检测上机芯2升降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传感器122,第二传感器122与控制模块7进行信号连接用于当检测到上机芯2到达时反馈信号。

如图1所示,竖架121的设置在外部包裹丝杆62和螺母63,起到对结构的保护,并且部分结构可安装于竖架121上;此处在竖架121设置上下两组第二传感器122。在控制模块7输入参数的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工作人员输错数值的情况,那样上机芯2会向着上端或者下端持续的调整行进,可能会出现机械结构间的磕碰,造成零部件的损伤,会影响到调试的精度甚至是需要停机调试和维修。因此在高度上下两个活动极限位置上设置第二传感器122,当上机芯2到达上下极限位置时会被第二传感器122感应到,第二传感器122可以反馈信号给控制模块7去停止驱动电机61,避免行进过度而造成零部件损伤。第二传感器122可优选为接近开关,或者是选择可感应物体到达的其他现有技术中的传感器类型。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竖架121的上端设置有一布置架123,该布置架123上设置导杆11,上机芯2通过轴承件21可滑移的套设在导杆11上,该螺母63设置于布置架123侧边。

如图1、2所示,布置架123用于设置导杆11供上机芯2布置,导杆11优选为设置多组,供轴承件21套设,从而良好的实现两侧上机芯2的布置并且可进行在第一驱动机构5的带动下与下机芯3同步进行水平活动;螺母63具体设置于布置架123的侧边,在进行升降时令布置架123以及其上的两组上机芯2同步升降。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竖架121上设置左右两组滑杆124,丝杆62位于两组滑杆124之间,布置架123穿设在滑杆124上进行上下滑移。

如图2所示,设置左右两组滑杆124供布置架123穿设,布置架123优选为通过轴承滑移设置在滑杆124上,令布置架123的升降顺畅稳定,位于两组滑杆124之间的丝杆62在旋转时可稳定的配合螺母63进行传动,完成布置架123以及上机芯2的稳定升降。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