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0175发布日期:2021-02-05 18:5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文献cn101058394(申请日:2006年04月21日)公开了一种潜埋式升降机的安全升降平台,但该技术方案中只使用一个位于中心位置处的升降装置来推动升降平台,当升降平台上承载较多货物时,若货物未集中放置,升降平台的升降过程不易平稳,且使用大型油缸作为升降装置时,大型油缸的活塞杆的上升速度本来就不快,而现有的升降平台中也有通过加装多个大型油缸来平稳升降平台的方案,该类方案虽然能提高升降平台的升降稳定性,但上升速度会大受影响,且该类升降平台通常还需要配备大油箱及大功率电机来驱动液压泵工作才能使得各大型油缸正常工作,导致升降平台整体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升降平台,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升降平台上升速度较慢,且整体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大型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台面、充液油箱组件、顶起升降台面用的主油缸和若干个支撑升降台面用的副油缸,主油缸连接于升降台面底部中心位置处,且各副油缸连接于升降台面底部四周位置处,主油缸与充液油箱组件相连通,且主油缸底部设有与充液油箱组件连通的主油缸液控单向阀,各副油缸均配备有充液用的副油缸储油罐,且各副油缸的底部与相对应的副油缸储油罐的底部之间均连接有副油缸液控单向阀。
[0006]
进一步,主油缸和副油缸的配合关系被配置为:当主油缸活塞杆动作使得升降台面被向上顶起时,各副油缸的活塞杆能随升降台面被动上升,且当升降台面上升到位后,通过主油缸液控单向阀和各副油缸液控单向阀的控制使得对应的主油缸和副油缸的油压得以保持,以便稳定支撑升降台面,且通过主油缸液控单向阀和各副油缸液控单向阀的控制能使得主油缸和各副油缸同时泄压以便升降台面平稳下降复位。
[0007]
进一步,充液油箱组件包括与主油缸相连接的油箱、由电机控制的液压泵和用于控制主油缸液控单向阀与各个副油缸液控单向阀动作的电磁阀结构。
[0008]
进一步,升降台面上设有若干个能分别与主油缸和各副油缸相配合以提高升降台面升降稳定性的导柱结构。
[0009]
进一步,在各个副油缸储油罐近上端位置处设有与副油缸储油罐内部相连通的外接连接件,外接连接件上连接有相对副油缸储油罐向上延伸的、能平衡副油缸储油罐内外气压的通气管。
[0010]
进一步,通气管的上端口高于副油缸储油罐顶部位置,且通气管的上端口处设有能过滤粉尘的过滤结构。
[0011]
进一步,外接连接件为四通连接件,各个副油缸储油罐通过四通连接件以及连通
管串联在一起。
[0012]
进一步,升降台面底部四周位置处连接有六个均匀排布的副油缸以便于稳定支撑升降台面。
[0013]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型升降平台中,升降台面的上升是由一个位于升降台面底部中心位置处的主油缸推动的,而在升降台面底部四周设有若干个在上升到位后用于稳定支撑升降台面的副油缸,各副油缸均独立配置有一个副油缸储油罐,升降台面上升时,只需启动一个主油缸即可,而其余的副油缸只需在升降台面上升到位后通过副油缸液控单向阀保持油压形成稳定支撑即可。因此,只需要为主油缸配备一个充液油箱组件使其活塞杆能主动顶起升降台面即可,在保证升降台面的升降平稳性的前提下,只使用一个充液油箱组件有利于降低大型升降平台的整体造价成本,同时,只使用一个主油缸来推动升降台面上升,能尽可能保证升降台面的上升速度。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标号说明:
[0018]
1、升降台面,2、充液油箱组件,3、主油缸,4、副油缸,5、主油缸液控单向阀,6、副油缸储油罐,7、副油缸液控单向阀,11、导柱结构,21、油箱,61、外接连接件,62、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
请参照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型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台面1、充液油箱组件2、顶起升降台面1用的主油缸3和若干个支撑升降台面1用的副油缸4,主油缸3连接于升降台面1底部中心位置处,且各副油缸4连接于升降台面1底部四周位置处,主油缸3与充液油箱组件2相连通,且主油缸3底部设有与充液油箱组件2连通的主油缸液控单向阀5,各副油缸4均配备有充液用的副油缸储油罐6,且各副油缸4的底部与相对应的副油缸储油罐6的底部之间均连接有副油缸液控单向阀7。可以理解的是,升降台面1的上升是由一个位于升降台面1底部中心位置处的主油缸3推动的,而在升降台面1底部四周设有若干个在上升到位后用于稳定支撑升降台面1的副油缸4,各副油缸4均独立配置有一个副油缸储油罐6,升降台面1上升时,只需启动一个主油缸3即可,而其余的副油缸4只需在升降台面1上升到位后通过副油缸液控单向阀7保持油压形成稳定支撑即可。因此,只需要为主油缸3配备一个充液油箱组件2使其活塞杆能主动顶起升降台面1即可,在保证升降台面1的升降平稳性的前提下,只使用一个充液油箱组件2有利于降低大型升降平台的整体造价成本,同时,只使用一个主油缸3来推动升降台面1上升,能尽可能保证升降台面1的上升速
度。
[0022]
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主油缸3和副油缸4的配合关系被配置为:当主油缸3活塞杆动作使得升降台面1被向上顶起时,各副油缸4的活塞杆能随升降台面1被动上升,且当升降台面1上升到位后,通过主油缸液控单向阀5和各副油缸液控单向阀7的控制使得对应的主油缸3和副油缸4的油压得以保持,以便稳定支撑升降台面1,且通过主油缸液控单向阀5和各副油缸液控单向阀7的控制能使得主油缸3和各副油缸4同时泄压以便升降台面1平稳下降复位。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充液油箱组件2包括与主油缸3相连接的油箱21、由电机控制的液压泵和用于控制主油缸液控单向阀5与各个副油缸液控单向阀7动作的电磁阀结构。主油缸液控单向阀5与各个副油缸液控单向阀7均与充液油箱组件2的电磁阀结构连接,通过电磁阀结构可以同时控制主油缸液控单向阀5与各个副油缸液控单向阀7同时动作,可以理解的是,当主油缸3推动升降台面1上升时,各副油缸4的活塞杆能被动地随升降台面1同步上升,同时,各副油缸储油罐6内的油能进入到副油缸4内,当升降台面1上升到位时,通过主油缸液控单向阀5和各副油缸液控单向阀7能使得对应的主油缸3和副油缸4的油压得以保持以稳定支撑升降台面1。而当升降台面1要下降复位时,只需通过电磁阀结构可以同时控制主油缸液控单向阀5与各个副油缸液控单向阀7同时动作,使得主油缸3和各副油缸4同时泄压以便升降台面1平稳下降复位。
[0023]
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升降台面1上设有若干个能分别与主油缸3和各副油缸4相配合以提高升降台面1升降稳定性的导柱结构11。
[0024]
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在各个副油缸储油罐6近上端位置处设有与副油缸储油罐6内部相连通的外接连接件61,外接连接件61上连接有相对副油缸储油罐6向上延伸的、能平衡副油缸储油罐6内外气压的通气管62。通过通气管62使得储油罐6的内外气压能保持平衡,以便在主油缸3的活塞杆推动升降台面1上升时,各副油缸4的活塞杆能在上升的升降台面1的带动下一并上升。
[0025]
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通气管62的上端口高于副油缸储油罐6顶部位置,且通气管62的上端口处设有能过滤粉尘的过滤结构。通过过滤结构可以防止在平衡副油缸储油罐6内外气压时,外部的粉尘进入到副油缸储油罐6内导致污染。
[0026]
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外接连接件61为四通连接件,各个副油缸储油罐6通过四通连接件以及连通管串联在一起。
[0027]
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升降台面1底部四周位置处连接有六个均匀排布的副油缸4以便于稳定支撑升降台面1。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升降台面1底部四周位置处也可设置其他数量的副油缸4,例如四个、八个等,只要能对升降台面1形成稳定支撑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六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计。
[002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