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中封轮结构。
背景技术:
包装机是用来对物品进行包装的自动化设备,它通常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放膜机构、物料输送机构、中封机构以及横封机构等组件。其中,中封机构主要通过将包装薄膜的两边同时向中间合拢,再对合拢的区域的薄膜进行热合,完成中封工艺。包装机如需要包装不同的产品,就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薄膜,这就需要对设备的中封机构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包装膜。目前包装机的中封机构调节起来并不方便,耗时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封轮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封轮结构,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机架分为动力区和调节区;机架上设置有驱动轴和调整轴各一根;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动力区内,另一端贯穿所述动力区的底部并固定设置有第一中封轮;所述调整轴包括有主轴以及设于主轴下部并与主轴轴向呈偏心状的偏心轴;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调节区内,所述主轴上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以带动所述主轴旋转;所述偏心轴位于所述调节区外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中封轮;所述第一中封轮与所述第二中封轮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夹紧部及调节杆,所述夹紧部设于所述主轴上,并通过螺栓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通过螺栓与所述夹紧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包括有操作杆及延长杆;所述操作杆的一端为延长端,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延长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延长端相配合的凹槽,另一端设有球头;所述延长端伸入所述凹槽中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夹紧部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调节区的内侧壁相对应的斜坡面;所述调节杆往复转动时,所述斜坡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区的内侧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封轮包括有导轮及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内设有轴承对,所述轴承对套接在所述偏心轴上;所述导轮的圆心孔处设有圆形的封堵块,所述封堵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偏心轴的底部,所述封堵块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对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动力区的侧壁上设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位于所述动力区外的一端连接电机,位于所述动力区内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伞型齿轮,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一伞型齿轮啮合的第二伞型齿轮。
优选地,还包括有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盖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盖板组件的截面呈l型,用于封堵所述动力区的两侧开口以及所述机架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机架的连接处上设有轴承,所述主轴与所述机架的连接处上设有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中封轮的结构进行改进,驱动轴一侧保持动力输出,使得第一中封轮可以持续带动包装薄膜,另一侧的第二中封轮在调节机构和调整轴的带动下实现与第一中封轮之间的位置的细微调整,实现了中封轮对之间宽度的快速调节,能够迅速根据不同厚度的包装薄膜进行生产线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封轮结构包含封盖组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封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封轮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封轮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封轮结构的调整轴爆炸图;
在图1至图5中,其中各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机架、11--隔板、12--动力区、13--调节区、2--驱动轴、3--调整轴、31--主轴、32--偏心轴、4--第一中封轮、5--调节机构、51--夹紧部、52--调节杆、521--操作杆、522--延长杆、523--球头、5211--延长端、5212--连接端、5213--斜坡面、6--第二中封轮、61--导轮、62--卡接部、63--轴承对、64--封堵块、7--第一伞型齿轮、8--第二伞型齿轮、9--盖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封轮结构,包括有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机架1分为动力区12和调节区13;机架1上设置有驱动轴2和调整轴3各一根;所述驱动轴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动力区12内,另一端贯穿所述动力区12的底部并固定设置有第一中封轮4;所述调整轴3包括有主轴31以及设于主轴31下部并与主轴31轴向呈偏心状的偏心轴32;所述主轴3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调节区13内,所述主轴31上连接有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用以带动所述主轴31旋转;所述偏心轴32位于所述调节区13外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中封轮6;所述第一中封轮4与所述第二中封轮6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轴2的位置固定,因此第一中封轮4的位置也是固定的,驱动轴2可连接到动力输出端,然后带动第一中封轮4转动,第一中封轮4和第二中封轮6相对设置,也就是第一中封轮4和第二中封轮6处于同一个面上,当需要调节中封轮结构的轮对间隙时,就需要调整第二中封轮6的位置了,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调节第一中封轮4和第二中封轮6,通过操作调节机构5,然后调节机构5带动主轴31旋转,偏心轴32随其主轴31旋转,推动第二中封轮6运动,第二中封轮6随着偏心轴32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停止操作调节机构5,使得第一中封轮4和第二中封轮6之间的距离满足包装薄膜的要求。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锁紧装置将主轴31或者偏心轴32锁紧固定,使得第二中封轮6在包装过程中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有夹紧部51及调节杆52,所述夹紧部51设于所述主轴31上,并通过螺栓与所述主轴3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52通过螺栓与所述夹紧部51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夹紧部51通过螺栓与主轴31固定连接,使得主轴31能够跟随夹紧部51同步转动,调节杆52与夹紧部51固定连接,当需要转动主轴31时,只需要推拉调节杆52并带动夹紧部51以主轴31为圆心转动,此时主轴31也会跟着转动,位于主轴31下方的偏心轴32也随之转动,实现第二中封轮6的位置调节。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52包括有操作杆521及延长杆522;所述操作杆521的一端为延长端5211,另一端为连接端5212;所述延长杆52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延长端5211相配合的凹槽,另一端设有球头523;所述延长端5211伸入所述凹槽中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端52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夹紧部51的底部。由于包装薄膜的厚度变化范围较小,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设计延长杆522及球头523,便于操作者实现细微调整。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5212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调节区13的内侧壁相对应的斜坡面5213;所述调节杆52往复转动时,所述斜坡面5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区13的内侧壁接触。通过设置斜坡面5213,斜坡面5213的两端在调节杆52往复转动的时候分别与调节区13的内侧壁接触,并被内侧壁卡住,将调节杆52的开合调节幅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调节幅度过大导致包装薄膜受损或者无法实现封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封轮6包括有导轮61及卡接部62,所述卡接部62内设有轴承对63,所述轴承对63套接在所述偏心轴32上;所述导轮61的圆心孔处设有圆形的封堵块64,所述封堵块64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偏心轴32的底部,所述封堵块64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对63的内径。通过在卡接部62内设置轴承对,轴承对63由两个规格相同的轴承紧靠而成,轴承对63套在偏心轴32上,使得第二中封轮6在调节过程中也能随着包装薄膜流畅转动,能够实现边调节边封合制袋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动力区12的侧壁上设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位于所述动力区外的一端连接电机,位于所述动力区内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伞型齿轮7,所述驱动轴2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一伞型齿轮7啮合的第二伞型齿轮8。
优选地,还包括有盖板组件9,所述盖板组件9盖设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盖板组件9的截面呈l型,用于封堵所述动力区12的两侧开口以及所述机架1的顶部。通过设置盖板组件将动力区12以及机架1顶部进行封合保护,避免灰尘或者其他杂质影响整个中封轮结构的运转。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2与所述机架1的连接处上设有轴承,所述主轴31与所述机架1的连接处上设有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中封轮的结构进行改进,驱动轴一侧保持动力输出,使得第一中封轮可以持续带动包装薄膜,另一侧的第二中封轮在调节机构和调整轴的带动下实现与第一中封轮之间的位置的细微调整,实现了中封轮对之间宽度的快速调节,能够迅速根据不同厚度的包装薄膜进行生产线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