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8797发布日期:2021-05-07 19:5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梯制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的若干楼层的升降设备,电梯分为垂直升降电梯和自动扶梯。人们对电梯安全性、高效性、舒适性的不断追求推动了电梯技术的进步。电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已经成为城市物质文明的一种标志。电梯在办公大楼、公司、高层住宅、宾馆等场所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8249260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梯,包括轿厢和围绕轿厢的轿厢框架,轿厢框架能够沿电梯井引导轨道上下移动,并包括两个相对的竖直部和两个相对的水平部分,每个竖直部面向轿厢的相应侧,轿厢的底部利用弹性支撑器件支撑在轿厢框架的下部水平部上。轿厢的每一侧利用相应引导布置支撑在轿厢框架的相应竖直部上,由此,引导布置允许轿厢框架竖直移动,而消除轿厢相对于轿厢框架水平移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电梯使用时,电梯轿厢与楼层地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缝隙,使用者在进出电梯轿厢时,携带的物品很容易落入缝隙内,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使用者携带的物品容易掉落电梯轿厢与楼层地面之间的缝隙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轿厢。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梯轿厢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轿厢,电梯包括多个轿厢外门,每个所述轿厢外门活动安装在相应楼层电梯口处;所述电梯轿厢包括轿厢体、轿厢底和轿厢内门,所述轿厢底固定安装在轿厢体底部,所述轿厢内门活动安装在轿厢体前端,所述轿厢底靠近轿厢内门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朝向轿厢内门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靠近滑动槽底壁的一端与滑动槽的底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推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轿厢外门两门之间,所述弹性件向推板施加朝向轿厢内门方向的弹力;所述推板的宽度从靠近所述轿厢外门的一端到与所述弹性件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使得轿厢内门在关闭时能将所述推板推回滑动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轿厢内门打开时,弹性件能将推板从滑动槽中推出,推板靠近轿厢内门的一端位于轿厢外门两门之间,此时,推板覆盖在轿厢内门与轿厢外门之间的缝隙上,降低了使用者携带的物品掉落电梯井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推板在所述滑动槽内的部分为长方体,推板伸出所述滑动槽部分的上壁面为倾斜面,所述推板伸出滑动槽且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斜向下到靠近所述轿厢外门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想要推轮椅或者推车进入电梯时,推板为斜面,方便使用者将轮椅或者推车推进轿厢。

可选的,所述轿厢底包括底板、盖板、支撑板和两块侧板,两块所述侧板和一块支撑板安装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两块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轿厢内门的一端,所述侧板、所述支撑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所述滑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轿厢体需要检修或者更换零件时,很容易将轿厢底拆开,对设备进行检修或更换。

可选的,所述推板的上壁面设置有第一防滑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板的上壁面有水渍或者遇到下雨天时,增大上壁面与使用者脚底的摩擦,降低使用者摔倒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滑动槽的侧壁安装有第一防尘布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轿厢内门在与推板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布垫减小了轿厢内门与推板的摩擦并能减小噪音,还能阻止杂物进入滑动槽。

可选的,所述轿厢内门的两门靠近推板的一端的底部均设置有与所述推板同一水平位置的凹槽;当所述轿厢内门关闭后,所述推板卡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推板的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底壁相互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推板与凹槽的接触面,使得轿厢内门更容易将推板推回滑动槽。

可选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的滑轮,所述滑轮轴线为竖直方向;当所述轿厢内门关闭时,所述滑轮通过与所述推板的侧壁接触将所述推板推回所述滑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轿厢内门关闭时,滑轮与推板的侧壁接触。滑轮靠滚动推动推板,降低了摩擦,更容易将推板推回滑动槽。

可选的,所述推板呈半圆形状且所述推板的圆弧边朝向所述轿厢内门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轿厢内门与推板之间的摩擦。当轿厢内门关闭时,轿厢内门可以更容易将推板推回滑动槽。

可选的,所述推板靠近所述轿厢内门的两个侧壁均安装有第二防尘布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轿厢内门接触的是防尘布垫,防尘布垫与轿厢内门之间摩擦很小,轿厢内门更容易将推板推回滑动槽。

可选的,所述轿厢底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滑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天或者轿厢底的上表面潮湿时,增大了使用者的鞋底与轿厢底的上表面的摩擦,减小使用者滑倒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弹性件推动推板,推板覆盖在轿厢内门与轿厢外门之间的缝隙上,降低了使用者携带的物品掉落电梯井的可能;

2.通过在轿厢内门的两门靠近推板的一端的底部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安装滑轮,滑轮与推板之间的摩擦比轿厢内门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小,轿厢内门更容易将推板推回滑动槽;

3.通过将推板的上壁面为倾斜面,当使用者想要推轮椅或者推车进入电梯时,方便使用者将轮椅或者推车推进轿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1中轿厢底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推板与轿厢内门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轿厢体;2、轿厢底;21、盖板;22、支撑板;23、侧板;24、底板;3、轿厢内门;4、轿厢外门;5、滑动槽;6、推板;7、弹性件;8、第一防滑网纹;9、第二防滑网纹;10、凹槽;11、滑轮;12、第一防尘布垫;13、第二防尘布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梯轿厢。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电梯轿厢,电梯包括多个轿厢外门4,每个轿厢外门4活动安装在相应楼层电梯口处。电梯轿厢包括轿厢体1、轿厢底2、轿厢内门3,轿厢底2固定安装在轿厢体1底部,轿厢内门3活动安装在轿厢体1前端。

参照图2,轿厢底2包括底板24、盖板21、支撑板22和两块侧板23;两块侧板23和一块支撑板22安装在底板24和盖板21之间;两块侧板23设置在支撑板22靠近轿厢内门3的一端;侧板23、支撑板22、盖板21和底板24之间形成滑动槽5,滑动槽5的开口朝向轿厢内门3的方向,滑动槽5的侧壁安装有第一防尘布垫12。

参照图1和图2,滑动槽5滑动连接有推板6,推板6靠近滑动槽5底壁的一端位于滑动槽5内,且该端与滑动槽5的底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7,推板6的另一端位于轿厢外门4两门之间。弹性件7向推板6施加朝向轿厢内门3方向的弹力。推板6的宽度从靠近轿厢外门4的一端到与弹性件7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即推板6靠近轿厢内门3的两门的两个侧壁均为倾斜面,在轿厢内门3的两门关闭时,轿厢内门3的两门会与推板6两侧的倾斜的侧壁抵触,从而将推板6推回滑动槽5.

参照图2,推板6在滑动槽5内的部分为长方体,推板6伸出滑动槽5部分的上壁面为倾斜面,推板6伸出滑动槽5且靠近弹性件7的一端斜向下到靠近轿厢外门4的一端,推板6伸出滑动槽5部分的上壁面设置有第一防滑网纹8。轿厢底2的盖板21靠近轿厢内门3设置有斜面槽,盖板21上的凹面槽的底壁为倾斜面且与推板6上的倾斜面处于同一平面。推板6靠近轿厢内门3的两个侧壁均安装有第二防尘布垫13。

参照图3和图4,轿厢内门3的两门靠近推板6的一端的底部均设置有与推板6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凹槽10,推板6能正好卡在凹槽10中。凹槽10用于更加方便地将推板6推回滑动槽5内,作为凹槽的一种实施方式,凹槽与推板贴合,从而使得轿厢内门3跟方便将推板6推回滑动槽5内。作为凹槽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凹槽10内设置有可转动的滑轮11,滑轮11轴线为竖直方向。当轿厢内门关闭时,滑轮11通过与推板6的侧壁接触将推板6推回滑动槽5。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电梯到达指定楼层后,轿厢内门3和轿厢外门4同时打开,弹性件7将推板6推出滑动槽5。推板6覆盖在轿厢内门3与轿厢外门4之间的缝隙上。当电梯门关闭时,滑轮11与推板6接触,通过轿厢内门3移动,滑轮11抵着推板6,将推板6推回滑动槽5。

实施例2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推板6伸出滑动槽5的部分为半圆形块且推板6的圆弧边朝向轿厢内门3方向。当轿厢内门3关闭时,轿厢内门3与推板6的圆弧边抵触,从而将推板6推回滑动槽5.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电梯到达指定楼层后,轿厢内门3和轿厢外门4同时打开,弹性件7将推板6推出滑动槽5。推板6覆盖在轿厢内门3与轿厢外门4之间的缝隙上。当电梯门关闭时,滑轮11与推板6的圆弧边接触,通过轿厢内门3移动,滑轮11抵着推板,将推板6推回滑动槽5。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