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自动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物料自动运输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分料机构来实现物料分离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物料分离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分料机构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分料机构上用于分料的平移导轨与取料组件的取料导轨之间大多都分开设置,使得分料机构的结构冗杂,影响工作效率。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分料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料机构,其将分料机构的平移导轨和取料组件的取料导轨融为一体,一条轨道多次利用,简化分料机构,提升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料机构,其使取料组件在平移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着平移导轨方向在上料工位和收料工位之间往复运动来自动将料盘从上料工位转移到回收工位,使得物料运输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分料机构,其正下方沿一直线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和回收工位,包括:
两条平移导轨,两条所述平移导轨平行且相对设置以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平移通道;
取料组件,其与所述平移导轨滑动连接;以及
平移驱动器,其与所述取料组件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取料组件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取料框及夹紧驱动器,两个所述取料框在夹紧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着平移导轨的方向靠近或远离。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取料框设有一个笔直部,其两端各与一个弯折部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弯折部与平移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笔直部设于平移通道上,所述笔直部与弯折部共同包围料盘侧壁。
优选的是,两两所述取料框相对设置以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分料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取料组件上相应地设置有取料驱动器,其包括:
衬板,其与取料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耳片,其与衬板固定连接,且设于衬板的下部;
其中,每对取料框在夹紧驱动器的驱动下彼此相合,所述衬板与料盘紧密贴合。
优选的是,所述耳片的外端的顶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以使得所述耳片的顶面形成随着两两所述取料驱动器相互远离的方向不断增加高度的斜坡。
优选的是,所述料盘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耳片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优选的是,所述分料机构的正下方沿一直线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和回收工位,所述平移导轨在与上料工位相对应的区段设有至少两个在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一上料挡板。
优选的是,所述平移导轨在与回收工位相对应的区段设有至少两个在周向方向上上间隔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一收料挡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将分料机构的平移导轨和取料组件的取料导轨融为一体,一条轨道多次利用,简化分料机构,提升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分料机构正下方设有上料工位与收料工位,取料组件在平移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着平移导轨方向在上料工位和收料工位之间往复运动来自动将料盘从上料工位转移到回收工位,使得物料运输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分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取料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取料驱动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取料驱动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的示出,可以看出,一种分料机构,其正下方沿一直线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和回收工位,包括两条平移导轨132,两条所述平移导轨132平行且相对设置以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平移通道;取料组件131,其与所述平移导轨132滑动连接;以及平移驱动器137,其与所述取料组件131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取料组件131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取料框1311及夹紧驱动器134,两两所述取料框1311在夹紧驱动器134的驱动下沿着平移导轨132的方向靠近或远离。
所述取料组件131的分料动作在平移驱动器137的驱动下在平移导轨132上往复移动完成,两个取料框1311在取料与放料的过程中相合或相离的取料动作完成也是在平移导轨132上完成。两个动作的完成均在平移导轨132上完成,避免分料机构的结构冗杂的问题,分料机构的成本及工作效率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现在参考图2,其更详细清楚地示出了,每个所述取料框1311设有一个笔直部13111,其两端各与一个弯折部1311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弯折部13112与平移导轨132滑动连接,所述笔直部13111设于平移通道上,所述笔直部13111与弯折部13112共同包围料盘侧壁。每个取料框1311的笔直部13111与弯折部13112均包围料盘的周长的一半,两个取料框1311将料盘完全包绕,使得在取料过程中料盘的位置不会轻易发生变化,更加稳定。进一步地,当两个所述取料框1311相合时,所述两个取料框1311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分料通道,料盘位于分料通道内,在取料框1311的夹持作用下在平移通道内移动。
现在参考图3,其详细清楚地示出了每对所述取料组件131上相应地设置有取料驱动器133,其包括:衬板1331,其与取料驱动器133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耳片1332,其与衬板1331固定连接,且设于衬板1331的下部;
进一步地,每对取料框1311在夹紧驱动器134的驱动下彼此相合,所述衬板1331与料盘紧密贴合,耳片1332插入料盘底部将料盘托起,以脱离上料容纳箱113。
现在结合图3参考图4,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述耳片1332的外端的顶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以使得所述耳片1332的顶面形成随着两两所述取料驱动器133相互远离的方向不断增加高度的斜坡,使得料盘转移至耳片1332上时的阻碍减少,且方便快捷。所述料盘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耳片13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进一步地,应当理解,当每对取料组件131相互靠近时,所述取料驱动器133上的耳片1332率先插入上料容纳箱113最顶层的料盘与下一料盘之间的空隙中,取料组件131逐渐靠近的过程中,耳片1332逐渐与料盘在水平面上的部分投影面积重合,随之料盘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衬板1331在此过程中也逐渐靠近料盘,最后在托料盘1332支撑下,两两衬板1331对料盘夹紧,使料盘在分料组件11上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再次参考图1,所述平移导轨132在与上料工位相对应的区段设有至少两个在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一上料挡板135;所述平移导轨132在与回收工位相对应的区段设有至少两个在周向方向上上间隔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一收料挡板136。所述第一上料挡板135与所述第一收料挡板13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优选的是直角,具体设置在料盘的直角处,可以限定料盘的两个方向,两两所述第一上料挡板135中心对称设置既所述第一上料挡板135设置在料盘的同一对角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挡板135在上料过程中,使得料盘在两两所述第一挡板135形成的上料通道内,料盘的方向不发生偏转,从而顺利进入分料通道;所述第一收料挡板136保证了料盘自分料通道进入回收通道回收的过程中,料盘的方向不发生偏转,从而将料盘整齐地排放在收料容纳箱中。
进一步地,应当理解,所述料盘在上料工位上被取料组件131夹持固定后,在平移驱动器的驱动下,所述取料组件131携带所述料盘平移到回收工位上,在将料盘回收至收料容纳箱内后,所述取料组件131,在平移驱动器的驱动下返回上料工位,如此以往周期性地运动实现分料动作。
进一步地,应当理解,所述料盘在分料机构上料工位对应的区段平移至回收工位对应的区段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料盘的加工,所述加工工位可以是上料工位,也可以是回收工位,以或者是上料工位与回收工位的结合。
虽然没有在图中示出,应当理解,所述分料机构应该还包括控制器,料盘有无传感器、料盘定位传感器、高度位置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各个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并根据不同的反馈信号向驱动器发送不同的控制指令,以使得料盘在上料工位和回收工位之间的转移,最终实现各个部件的有序运转与配合。
具体的驱动方式可以是现有的转动水平驱动、齿条齿轮水平驱动、液压水平驱动、气缸水平驱动或轨道水平驱动等驱动方式中任意一种驱动方式或者是上述两种及两种以上驱动方式的组合,以实现料盘在限定的范围内实现所述取料组件131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周期性地在所述上料工位、回收工位间往复平移。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