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5457发布日期:2021-08-24 12:2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废料池拆卸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地上,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需要及时清理,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渣土车的来往,不断运送垃圾。除了垃圾外,工地上会用掉大量的钢筋,在钢筋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裁剪,产生一些钢筋废料,这些废料如果直接扔掉,就比较可惜,因此,需要被收集。现有的收集多是直接放到地面,堆到一起,这样比较杂乱,容易到处散落,因此,需要借助垃圾池,或者钢筋池,现有的废料池大部分是水泥砌筑,这样,需要先砌起来,工程结束再拆掉,拆卸后的水泥无法再利用,造成了浪费,而直接采用铁质的,体积固定,不方便运输,因此,如何实现废料池的拼装,便于拆卸和安装,是该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包括底板、固定机构、侧板以及卡合机构。

所述底板呈方形,且底板的下端周向设置框型的下支撑框,若干个所述底板水平铺设连接在一起形成矩形的废料池底;底部形成平面。

所述固定机构的上端呈“十”字型,且固定机构能够卡合四个下支撑框抵在一起的直角。将四个抵在一起的下支撑框固定在一起。

所述侧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废料池底的上侧边缘,且若干所述侧板沿所述废料池底周向围设在一起,且所述侧板朝外的一侧周向设置有框型的侧支撑框,所述侧支撑框安装在所述底板和固定机构之间;。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侧板。

所述卡合机构安装在侧板的下端,且卡合机构能够卡入固定机构以支撑侧板。通过卡合机构与固定机构连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竖直的支撑块,且支撑块的上端开设有“十”字型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截面宽度为下支撑框的两个壁厚,支撑柱的上端开设有方便下支撑框插入的第一倒角,且卡槽将支撑块上端分割成四个直角形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卡进对应的下支撑框的直角内。保持卡槽的截面宽度为下支撑框的两个壁厚,这样卡的更紧,可以借助锤子敲击卡紧,第一倒角则是为了便于卡入。

如上所述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上支撑底板的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机构能够增大对底板的支撑面积。增大支撑面积。

如上所述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由支撑柱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的支撑板,且支撑板呈贴合下支撑框内侧直角的直角形。支撑板也成直角三角形,贴合下支撑框内角,进行支撑,增大支撑面积,第一倒角延伸到支撑板上。

如上所述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底板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插孔。通过螺栓加强连接强度,提高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设置在支撑块下端的滑动机构,通过滑动机构能够移动底板。方便移动,改变位置。

如上所述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块下端的支撑腿,且支撑腿的下端安装有滑轮。滑轮方便行走。

如上所述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合机构包括固定在侧支撑框下端的插板,且侧支撑框与支撑板之间同样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侧支撑框上同样对应开设有插孔。插板的壁厚与下支撑框的壁厚一致,从而能够配合卡块使用。

如上所述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侧支撑框之间的夹紧机构,通过夹紧机构固定贴合在一起的侧支撑框。增加相邻两个侧支撑框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套接在两个侧支撑框上的“u”型的卡块,且卡块的一侧上螺纹连接有内端抵紧侧支撑框的紧固旋钮,所述卡块的截面宽度为侧支撑框的两个壁厚,且卡块的插入端设置有方便卡入侧支撑框的第二倒角。第二倒角便于卡块的卡入,紧固旋钮则防松,夹紧侧支撑框。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

1.使用时,取出支撑块,然后再取两个底板,底板下端的下支撑框插入卡槽,实现固定,接着再装另外两个底板,实现四个固定,接着旋紧螺栓,加强固定,这里下支撑框竖直设置,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柱和支撑板从下侧支撑,支撑底板的底部,保证稳定,侧板下端的插板插入卡槽,抵紧下支撑框,实现固定,形成废料池壁,相邻两个侧支撑框之间通过卡块连接,保证稳定性,这里底板之间的连接,以及侧板之间的连接,均可拆卸,安装方便,可以重复利用;

2.在支撑腿和滑轮的作用下,方便移动,改变位置,使用更灵活。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的俯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与支撑板的连接仰视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栓与支撑板的连接的俯视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块的俯视放大图。

图中:1、底板;11、下支撑框;12、支撑块;13、卡槽;14、支撑柱;15、支撑板;16、螺栓;17、螺纹孔;18、支撑腿;19、滑轮;2、侧板;21、侧支撑框;22、插板;23、卡块;24、紧固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卸的钢筋废料池,包括底板1、固定机构、侧板2以及卡合机构。

底板1呈方形,且底板1的下端周向设置框型的下支撑框11,底板1多个水平铺设在一起形成矩形的废料池底,具体的底部形成的是一个平面。

固定机构的上端呈“十”字型,且固定机构能够卡合四个下支撑框11抵在一起的直角。将四个抵在一起的下支撑框11固定在一起。固定机构包括竖直的支撑块12,且支撑块12的上端开设有“十”字型的卡槽13,卡槽13的截面宽度为下支撑框11的两个壁厚,支撑柱14的上端开设有方便下支撑框11插入的第一倒角,且卡槽13将支撑块12上端分割成四个直角形的支撑柱14,支撑柱14卡进对应的下支撑框11的直角内。保持卡槽13的截面宽度为下支撑框11的两个壁厚,这样卡的更紧,可以借助锤子敲击卡紧,第一倒角则是为了便于卡入。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14上支撑底板1的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机构能够增大对底板1的支撑面积。增大支撑面积。支撑机构包括由支撑柱14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的支撑板15,且支撑板15呈贴合下支撑框11内侧直角的直角形。支撑板15也成直角三角形,贴合下支撑框11内角,进行支撑,增大支撑面积,第一倒角延伸到支撑板15上。底板1与支撑板15之间通过螺栓16连接,且支撑板15上开设有与螺栓16对应的螺纹孔17,底板1上开设有与螺纹孔17对应的插孔。通过螺栓16加强连接强度,提高稳定性。还包括设置在支撑块12下端的滑动机构,通过滑动机构能够移动底板1。方便移动,改变位置。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块12下端的支撑腿18,且支撑腿18的下端安装有滑轮19。滑轮19方便行走。

侧板2安装在废料池底的上端周向,且侧板2朝外的一端周向设置有框型的侧支撑框21,侧支撑框21安装在底板1和固定机构之间。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侧板2。

卡合机构安装在侧板2的下端,且卡合机构能够卡入固定机构以支撑侧板2。通过卡合机构与固定机构连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卡合机构包括固定在侧支撑框21下端的插板22,且侧支撑框21与支撑板15之间同样通过螺栓16连接,侧支撑框21上同样对应开设有插孔。插板22的壁厚与下支撑框11的壁厚一致,从而能够配合卡块12使用。

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侧支撑框21之间的夹紧机构,通过夹紧机构固定贴合在一起的侧支撑框21。增加相邻两个侧支撑框2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稳定性。夹紧机构包括套接在两个侧支撑框21上的“u”型的卡块23,且卡块23的一侧上螺纹连接有内端抵紧侧支撑框21的紧固旋钮24,卡块23的截面宽度为侧支撑框21的两个壁厚,且卡块23的插入端设置有方便卡入侧支撑框21的第二倒角。第二倒角便于卡块23的卡入,紧固旋钮24则防松,夹紧侧支撑框21。

工作原理:使用时,取出支撑块12,然后再取两个底板1,底板1下端的下支撑框11插入卡槽13,实现固定,接着再装另外两个底板1,实现四个固定,接着旋紧螺栓16,加强固定,这里下支撑框11竖直设置,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柱14和支撑板15从下侧支撑,支撑底板1的底部,保证稳定,侧板2下端的插板22插入卡槽13,抵紧下支撑框11,实现固定,形成废料池壁,相邻两个侧支撑框21之间通过卡块23连接,保证稳定性,这里底板1之间的连接,以及侧板2之间的连接,均可拆卸,安装方便,可以重复利用。在支撑腿18和滑轮19的作用下,方便移动,改变位置,使用更灵活。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