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5745发布日期:2021-06-18 16:1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箱。



背景技术:

环境检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的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环境检测在对污染物监测的同时,已扩展延伸为对生物、生态变化的大环境监测。

生化培养箱是环境检测的重要试验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环境试验。但是现有的生化培养箱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往往不一致,且由于加热系统安装在箱体侧壁上,会导致靠近箱体侧壁温度远远高于箱体中间温度,箱体内不同位置出现温差,使培养皿受热不均匀,容易造成靠近箱体侧壁的微生物由于温度较高而死亡,导致生化培养箱的使用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箱,包括前端面设有开口的箱体,左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箱体上的门板,安装在箱体内的均热结构,置于均热结构上的多个培养皿;

均热结构包括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箱体内且沿z方向分布的第一主轴与第二主轴,第一主轴与第二主轴之间的距离为l1,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箱体内且沿z方向分布的第一副轴与第二副轴,第一副轴与第二副轴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副轴位于第一主轴下方,第一副轴与第一主轴之间的距离为l2,安装在箱体上且输出轴与第一主轴连接的主电机,安装在箱体上且输出轴与第二副轴连接的副电机,位于箱体内且沿x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传动组件;

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主轴上的第一链轮a,安装在第二主轴上且位于第一链轮a正下方的第一链轮b,安装在第一副轴上的第二链轮a,安装在第二副轴上且位于第二链轮a正下方的第二链轮b,同时与第一链轮a、第一链轮b啮合的第一环形链条,同时与第二链轮a、第二链轮b啮合的第二环形链条,位于第一环形链条与第二环形链条之间且运动过程始终保持水平的多个传动架,一端安装在第一环形链条且另一端与传动架铰接、截面为t形结构的固定架a,一端安装在第二环形链条且另一端与传动架铰接、截面为t形结构的固定架b,固定架b位于固定架a下方,固定架b与固定架a之间的距离为l2,安装在传动架上端面的挡架;

培养皿置于传动架上端面且位于挡架内;

均热结构还包括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箱体内且穿过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位于箱体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转轴上且沿转轴中心轴线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扇叶,安装在箱体上且输出轴与转轴连接的第一电机,两端安装在箱体上且穿过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位于转轴上方的第一电加热管,两端安装在箱体上且穿过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位于转轴下方的第二电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端面安装有多根沿y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三电加热管,安装在箱体顶部且位于箱体上端面中心位置的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且位于箱体内的风叶a。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下端面安装有多根沿y方向均匀分布的第四电加热管,安装在箱体顶部且位于箱体下端面中心位置的第三电机,安装在第三电机输出轴上且位于箱体内的风叶b。

进一步的,所述门板右端安装有搭扣母锁,箱体上安装有与搭扣母锁相互配合的搭扣公锁。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主电机、副电机带动主轴、副轴转动,为多个传动组件提供动力,为培养皿的均匀受热做好准备;传动组件通过链轮链条传动,带动传动架运动,利用第一链轮a与第二链轮a、第一链轮b与第二链轮b、固定架a与固定架之间的距离均为l2,保证传动架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水平面保持水平,同时实现传动架的无间断连续运动,使传动架上的培养皿不断运动受热,保证培养皿受热均匀稳定;通过扇叶将第一电加热管、第二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进行扩散,避免箱体内产生温差。通过第三电加热管、第四电加热管补充热量,避免箱体顶部、底部与箱体中间位置产生温差,利用风叶a、风叶b均匀热量,配合扇叶增强箱体内的热量循环,进一步保证箱体内温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组件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电加热管分布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门板,3-均热结构,4-搭扣母锁,5-搭扣公锁,6-第一主轴,7-第二主轴,8-第一副轴,9-第二副轴,10-主电机,11-副电机,12-传动组件,13-第一链轮a,14-第一链轮b,15-第二链轮a,16-第二链轮b,17-第一环形链条,18-第二环形链条,19-传动架,20-固定架a,21-固定架b,22-挡架,23-转轴,24-扇叶,25-第一电机,26-第一电加热管,27-第二电加热管,28-第三电加热管,29-第二电机,30-风叶a,31-第四电加热管,32-第三电机,33-风叶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箱,包括前端面设有开口的箱体1,左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箱体1上的门板2,安装在箱体1内的均热结构3,置于均热结构3上的多个培养皿。

门板2右端安装有搭扣母锁4,箱体1上安装有与搭扣母锁4相互配合的搭扣公锁5。门板2上设有透明观察窗。

均热结构3包括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箱体1内且沿z方向分布的第一主轴6与第二主轴7,第一主轴6与第二主轴7之间的距离为l1,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箱体1内且沿z方向分布的第一副轴8与第二副轴9,第一副轴8与第二副轴9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副轴8位于第一主轴6下方,第一副轴8与第一主轴6之间的距离为l2,安装在箱体1上且输出轴与第一主轴6连接的主电机10,安装在箱体1上且输出轴与第二副轴9连接的副电机11,位于箱体1内且沿x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传动组件12;

传动组件12包括安装在第一主轴6上的第一链轮a13,安装在第二主轴7上且位于第一链轮a13正下方的第一链轮b14,安装在第一副轴8上的第二链轮a15,安装在第二副轴9上且位于第二链轮a15正下方的第二链轮b16,同时与第一链轮a13、第一链轮b14啮合的第一环形链条17,同时与第二链轮a15、第二链轮b16啮合的第二环形链条18,位于第一环形链条17与第二环形链条18之间且运动过程始终保持水平的多个传动架19,一端安装在第一环形链条17且另一端与传动架19铰接、截面为t形结构的固定架a20,一端安装在第二环形链条18且另一端与传动架19铰接、截面为t形结构的固定架b21,固定架b21位于固定架a20下方,固定架b21与固定架a20之间的距离为l2,安装在传动架19上端面的挡架22;

培养皿置于传动架19上端面且位于挡架22内;

均热结构3还包括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箱体1内且穿过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位于箱体1中间位置的转轴23,安装在转轴23上且沿转轴23中心轴线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扇叶24,安装在箱体1上且输出轴与转轴23连接的第一电机25,两端安装在箱体1上且穿过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位于转轴23上方的第一电加热管26,两端安装在箱体1上且穿过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位于转轴23下方的第二电加热管27。

通过主电机10、第一电机25、第二电机29带动主轴、副轴转动,为多个传动组件12提供动力,为培养皿的均匀受热做好准备;传动组件12通过链轮链条传动,带动传动架19运动,利用第一链轮a13与第二链轮a15、第一链轮b14与第二链轮b16、固定架a20与固定架之间的距离均为l2,保证传动架19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水平面保持水平,同时实现传动架19的无间断连续运动,使传动架19上的培养皿不断运动受热,保证培养皿受热均匀稳定;通过扇叶24将第一电加热管26、第二电加热管27产生的热量进行扩散,避免箱体1内产生温差。

箱体1上端面安装有多根沿y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三电加热管28,安装在箱体1顶部且位于箱体1上端面中心位置的第二电机29,安装在第二电机29输出轴上且位于箱体1内的风叶a30。箱体1下端面安装有多根沿y方向均匀分布的第四电加热管31,安装在箱体1顶部且位于箱体1下端面中心位置的第三电机32,安装在第三电机32输出轴上且位于箱体1内的风叶b33。

通过第三电加热管28、第四电加热管31补充热量,避免箱体1顶部、底部与箱体1中间位置产生温差,利用风叶a30、风叶b33均匀热量,配合扇叶24增强箱体1内的热量循环,进一步保证箱体1内温度的均匀性。

本申请在实际使用时,箱体1侧面安装有控制均热结构3、第三电加热管28、第四电加热管31、第二电机29、第三电机32工作的按钮。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