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面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4776发布日期:2021-06-11 19:2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面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面贴标机。



背景技术:

贴标机是以粘合剂把纸或金属箔标签粘贴在规定的包装容器上的设备。贴标签机是现代包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生产贴标机的种类正在逐步增加,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已从手动、半自动贴标的落后局面,转向自动化高速贴标机占据广大市场的格局。

目前的贴标机仅适用于一些小直径瓶体的贴标,不能够对纸箱、化妆品等行业物体上下两个面进行贴标,只能通过人工进行贴标,导致贴标歪斜且不牢固,影响物体的美观及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物体上下两个面进行贴标的贴标机。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下面贴标机,包括工作台、设在工作台上的输送装置、控制面板、设在输送装置一侧的贴标机构以及设在贴标机构一侧的贴合机构,所述贴标机构包括固定板、设在固定板上的放卷轮、若干导向辊、收卷轮、收卷装置以及剥离板,所述放卷轮上缠有卷筒标签,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进行输送的驱动电机,所述输送装置设有两组,分别为固定于工作台上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装置输入端的第二输送装置,所述工作台一侧设有用于固定第二输送装置的机架,所述贴标机构设有两组分别为位于工作台上的第一贴标机构以及位于第二输送装置下方的第二贴标机构,所述第一贴标机构与第二贴标机构的剥离板均朝向输送带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贴标机构位于贴合机构朝向第一输送装置输出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的连接处形成用于第二贴标机构输出标签的输出口,所述贴合机构位于输出口的上方。

上述结构中,贴标机构为现有的本领域常用设计结构,因此,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贴合机构包括支撑架、设在支撑架上的主动辊与从动辊、两端套设在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传输带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辊转动的电机。将待贴标签物体置于第一输送装置上进行输送,输送至输出口时,第二贴标机构的标签通过剥离板贴设于物体底面,电机驱动主动辊转动,主动辊与从动辊配合控制传输带进行输送,从而对物体进行辅助输送,使得物体输送至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第一输送装置对贴好底面标签的物体进行输送,物体输送至第一贴标机构下方时与其配合,使得第一贴标机构通过剥离板将标签贴设于物体的顶面,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带将贴好向下两面标签的物体输送至输出端,从而实现了自动贴设物体上下两面标签的功能,提高了贴标效率,且能够提高贴标的稳定性及标签的牢固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效果。通过设置贴合机构能够辅助第二输送装置将物体输送至第一输送装置的同时,能够对标签进行复压,提高了标签贴设的牢固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贴标签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通过两侧的连接块相连固定,所述输出口内设有两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上的输送辊,所述第二贴标机构的剥离板位于输送辊朝向第一输送装置的一侧。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连接块能够提高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从而提高了第二输送装置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输送辊能够在物体输送时对其进行支撑,弥补第一输送装置至第二输送装置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对物体输送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剥离板朝向第一输送装置的一侧设有两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上的承接辊,所述承接辊的轴向方向套设有弹性层。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承接辊能够进一步弥补第一输送装置至第二输送装置之间的距离,且能够与贴合机构相配合对标签进行复压,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对物体输送时的稳定性,提高了标签贴设的牢固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效果。通过设置弹性层,能够减少对物体造成的磨损,且能够便于标签与物体的贴合,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输送辊的滑槽。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滑槽能够调节两个输送辊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根据物体的规格进行调节,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底座、插设于底座顶面两端的第一支撑柱、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的第一调节螺杆、套设于支撑柱上且与第一调节螺杆螺接的滑块以及固定于两个第一支撑柱顶端的第一支撑盖,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贯穿第一支撑盖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螺杆顶端设有第一手轮。

上述结构中,第一贴标机构与贴合机构通过底座固定于工作台上,第二贴标机构通过底座固定于机架上。第一贴标机构、第二贴标机构以及贴合机构均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通过转动第一手轮,使得第一调节螺杆相对滑块转动,控制滑块上下位移,从而能够控制第一贴标机构、第二贴标机构的剥离板以及贴合机构的传输带相对输送带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贴标机构、第二贴标机构以及贴合机构能够根据物体的规格进行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插设于滑块相对第一支撑柱径向方向一侧的第二支撑柱、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的第二调节螺杆以及固定于两个第二支撑柱外端的第二支撑盖,所述第二调节螺杆贯穿第二支撑盖设置,所述第二调节螺杆外端设有第二手轮。

上述结构中,第一贴标机构、第二贴标机构以及贴合机构均与第二支撑柱相连,通过转动第二手轮使得第一调节螺杆相对滑块转动,控制第一贴标机构、第二贴标机构以及贴合机构相对输送装置水平方向进行位移,从而能够与第一调节机构配合进行调节,以适用于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位于第一贴标机构相对第一输送装置输出方向一侧的复压机构,所述复压机构包括位于第一输送装置上方的复压辊、插设在复压辊轴向方向的支撑轴以及用于固定支撑轴的固定架,所述复压辊相对支撑轴可转动。

上述结构中,上下两面标签贴好后的物体通过第一输送装置朝向输出端进行输送,输送至复压辊下方时,复压辊与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带配合挤压对贴标签物品进行复压,从而提高了便签贴设的牢固性及稳定性,通过复压辊的转动能够便于贴标签物品进行输送,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及可靠性。所述支撑轴可连接电机,通过电机对复压辊进行驱动,能够便于为大型物品的输送提高动力,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效率。所述复压机构可与第一二调节机构相连,通过第一调节机构的底座固定于输送架上,从而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进行调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架两侧的上方均设有护栏,所述输送架的侧壁上设有与护栏相连的限位机构。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护栏能够对待贴标签物品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待贴标签物品输送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通过物体的规格大小进行调节,从而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输送架上的安装座以及滑动嵌设在安装座上的位移块,所述位移块顶端朝向护栏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插设有与护栏相连固定的调节杆,所述位移块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上插设有用于将位移块锁紧在安装座上的锁紧杆。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活动槽能够便于锁紧杆将位移块固定于安装座上的同时,能够便于调节位移块上调节杆相对输送装置的高度,从而使得限位机构能够根据物体的规格大小进行调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移块顶端开设有开口槽,所述位移块相对固定孔的一侧设有偏心手柄。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偏心手柄锁紧调节杆,且能够通过控制调节杆相对固定孔伸出的长度来调节两侧护栏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限位机构能够根据物体的规格大小进行调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延伸板,所述剥离板与延伸板相连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设置延伸板加长剥离板至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增加剥离板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的间距,便于输送辊的安装,且能够使得剥离板剥离标签的顶边与第二输送装置及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便于物体底面标签的贴设,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贴标机构与第二输送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贴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工作台;2-输送装置;3-控制面板;4-贴标机构;5-贴合机构;41-固定板;42-放卷轮;43-导向辊;44-收卷轮;45-收卷装置;46-剥离板;21-输送架;22-输送带;23-驱动电机;24-第一输送装置;25-第二输送装置;11-机架;47-第一贴标机构;48-第二贴标机构;6-输出口;7-连接块;61-输送辊;62-承接辊;71-滑槽;8-第一调节机构;81-底座;82-第一支撑柱;83-第一调节螺杆;84-滑块;85-第一支撑盖;86-第一手轮;9-第二调节机构;91-第二支撑柱;92-第二调节螺杆;93-第二支撑盖;94-第二手轮;10-复压机构;101-复压辊;102-支撑轴;103-固定架;211-护栏;26-限位机构;261-安装座;262-位移块;2621-固定孔;263-调节杆;2622-活动槽;264-锁紧杆;2623-开口槽;265-偏心手柄;411-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上下面贴标机,包括工作台1、设在工作台1上的输送装置2、控制面板3、设在输送装置2一侧的贴标机构4以及设在贴标机构4一侧的贴合机构5,所述贴标机构4包括放卷轮42、若干导向辊43、收卷轮44、收卷装置45以及剥离板46,所述放卷轮42上缠有卷筒标签,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架21、输送带22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22进行输送的驱动电机23,所述输送装置2设有两组,分别为固定于工作台1上的第一输送装置24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装置24输入端的第二输送装置25,所述工作台1一侧设有用于固定第二输送装置25的机架11,所述贴标机构4设有两组分别为位于工作台1上的第一贴标机构47以及位于第二输送装置25下方的第二贴标机构48,所述第一贴标机构47与第二贴标机构48的剥离板46均朝向输送带22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贴标机构47位于贴合机构5朝向第一输送装置24输出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4与第二输送装置25的连接处形成用于第二贴标机构48输出标签的输出口6,所述贴合机构5位于输出口6的上方。

上述结构中,贴标机构4为现有的本领域常用设计结构,因此,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贴合机构5包括支撑架、设在支撑架上的主动辊与从动辊、两端套设在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传输带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辊转动的电机。将待贴标签物体置于第一输送装置24上进行输送,输送至输出口6时,第二贴标机构48的标签通过剥离板46贴设于物体底面,电机驱动主动辊转动,主动辊与从动辊配合控制传输带进行输送,从而对物体进行辅助输送,使得物体输送至第一输送装置24的输送带22上,第一输送装置24对贴好底面标签的物体进行输送,物体输送至第一贴标机构47下方时与其配合,使得第一贴标机构47通过剥离板46将标签贴设于物体的顶面,第一输送装置24的输送带22将贴好向下两面标签的物体输送至输出端,从而实现了自动贴设物体上下两面标签的功能,提高了贴标效率,且能够提高贴标的稳定性及标签的牢固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效果。通过设置贴合机构5能够辅助第二输送装置25将物体输送至第一输送装置24的同时,能够对标签进行复压,提高了标签贴设的牢固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贴标签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4与第二输送装置25通过两侧的连接块7相连固定,所述输出口6内设有两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7上的输送辊61,所述第二贴标机构48的剥离板46位于输送辊61朝向第一输送装置24的一侧。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连接块7能够提高第一输送装置24与第二输送装置25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从而提高了第二输送装置25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输送辊61能够在物体输送时对其进行支撑,弥补第一输送装置24至第二输送装置25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对物体输送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剥离板46朝向第一输送装置24的一侧设有两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7上的承接辊62,所述承接辊62的轴向方向套设有弹性层。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承接辊62能够进一步弥补第一输送装置24至第二输送装置25之间的距离,且能够与贴合机构5相配合对标签进行复压,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对物体输送时的稳定性,提高了标签贴设的牢固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效果。通过设置弹性层,能够减少对物体造成的磨损,且能够便于标签与物体的贴合,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7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输送辊61的滑槽71。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滑槽71能够调节两个输送辊61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根据物体的规格进行调节,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8,所述第一调节机构8包括底座81、插设于底座81顶面两端的第一支撑柱82、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柱82之间的第一调节螺杆83、套设于支撑柱上且与第一调节螺杆83螺接的滑块84以及固定于两个第一支撑柱82顶端的第一支撑盖85,所述第一调节螺杆83贯穿第一支撑盖85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螺杆83顶端设有第一手轮86。

上述结构中,第一贴标机构47与贴合机构5通过底座81固定于工作台1上,第二贴标机构48通过底座81固定于机架11上。第一贴标机构47、第二贴标机构48以及贴合机构5均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8,通过转动第一手轮86,使得第一调节螺杆83相对滑块84转动,控制滑块84上下位移,从而能够控制第一贴标机构47、第二贴标机构48的剥离板46以及贴合机构5的传输带相对输送带2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贴标机构47、第二贴标机构48以及贴合机构5能够根据物体的规格进行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9,所述第二调节机构9包括两个插设于滑块84相对第一支撑柱82径向方向一侧的第二支撑柱91、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柱91之间的第二调节螺杆92以及固定于两个第二支撑柱91外端的第二支撑盖93,所述第二调节螺杆92贯穿第二支撑盖93设置,所述第二调节螺杆92外端设有第二手轮94。

上述结构中,第一贴标机构47、第二贴标机构48以及贴合机构5均与第二支撑柱91相连,通过转动第二手轮94使得第一调节螺杆83相对滑块84转动,控制第一贴标机构47、第二贴标机构48以及贴合机构5相对输送装置2水平方向进行位移,从而能够与第一调节机构8配合进行调节,以适用于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第一贴标机构47相对第一输送装置24输出方向一侧的复压机构10,所述复压机构10包括位于第一输送装置24上方的复压辊101、插设在复压辊101轴向方向的支撑轴102以及用于固定支撑轴102的固定架103,所述复压辊101相对支撑轴102可转动。

上述结构中,上下两面标签贴好后的物体通过第一输送装置24朝向输出端进行输送,输送至复压辊101下方时,复压辊101与第一输送装置24的输送带22配合挤压对贴标签物品进行复压,从而提高了便签贴设的牢固性及稳定性,通过复压辊101的转动能够便于贴标签物品进行输送,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及可靠性。所述支撑轴102可连接电机,通过电机对复压辊101进行驱动,能够便于为大型物品的输送提高动力,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效率。所述复压机构10可与第一二调节机构相连,通过第一调节机构8的底座81固定于输送架21上,从而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进行调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架21两侧的上方均设有护栏211,所述输送架21的侧壁上设有与护栏211相连的限位机构26。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护栏211能够对待贴标签物品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待贴标签物品输送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限位机构26能够通过物体的规格大小进行调节,从而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26包括固定于输送架21上的安装座261以及滑动嵌设在安装座261上的位移块262,所述位移块262顶端朝向护栏211开设有固定孔2621,所述固定孔2621上插设有与护栏211相连固定的调节杆263,所述位移块262上开设有活动槽2622,所述活动槽2622上插设有用于将位移块262锁紧在安装座261上的锁紧杆264。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活动槽2622能够便于锁紧杆264将位移块262固定于安装座261上的同时,能够便于调节位移块262上调节杆263相对输送装置2的高度,从而使得限位机构26能够根据物体的规格大小进行调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及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移块262顶端开设有开口槽2623,所述位移块262相对固定孔2621的一侧设有偏心手柄265。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偏心手柄265锁紧调节杆263,且能够通过控制调节杆263相对固定孔2621伸出的长度来调节两侧护栏21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限位机构26能够根据物体的规格大小进行调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及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41上设有延伸板411,所述剥离板46与延伸板411相连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设置延伸板411加长剥离板46至固定板41之间的距离,增加剥离板46与第二输送装置25之间的间距,便于输送辊61的安装,且能够使得剥离板46剥离标签的顶边与第二输送装置25及第一输送装置24的输送带2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便于物体底面标签的贴设,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