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8371发布日期:2021-12-01 08:2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盒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


背景技术:

2.为了便于简易存储或定量包装,一般会采用茶盒对茶进行保存,而由于茶的形态多样,如有散茶、茶块、茶包或茶饼等形态,因此对于的茶盒可能会进一步改进或优化,便于该形态进行稳定的保存,避免在运输过程出现有茶离开茶盒的情况。
3.其中,茶块是较为常见使用的形态,因茶块可以在存放过程中,保持较为规整整齐的叠放,且便于取出定量的茶叶,无需人为凭直觉放茶,而用于茶块的茶盒多采用简易的盒子进行包裹,但取茶块的过程,多采用手捏或用夹子进行获取,显得不便利,另外,为了使茶块保持一定湿度,许多茶盒上只是简单做了开孔设计,让气体自行循环,但效果不佳,无法达到可使茶块处于更好的藏养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茶块无法快速取出,以及茶盒无法提供更为适合的藏养环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
5.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包括保护腔和储茶盒,保护腔相对的两端设有大小相同的开口,储茶盒可通过任一开口相对应嵌入保护腔内;保护腔包括壳体和导通结构,导通结构设在壳体内,使壳体外部和内部相连通,储茶盒包括盒体和取茶槽,取茶槽设在盒体一端,当储茶盒嵌入至保护腔内,可通过导通结构进行通气等操作,保持储茶盒内的湿度保持较为合理的范围,提高藏养的效果,而储茶盒上的取茶槽可方便快速获取茶块。
6.进一步的,导通结构由多个导通件相互均匀排布组成,通过该结构可保证储茶盒内的茶块可以全方位得到藏养的控制。
7.进一步的,导通件包括气通道、两个外部气孔和多个内部气孔,外部气孔设在壳体外侧,内部气孔设在壳体内侧,气通道设在壳体内部,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外部气孔,气通道两端之间与多个内部气孔相连通,可从任意一个外部气孔输送气体,通过气通道后从多个内部气孔输入至储茶盒,而多余的其他可从另一个外部气孔输出,从而保持储茶盒可进行气体循环。
8.进一步的,取茶槽包括推茶开口和落茶开口,推茶开口和落茶开口分别设在盒体同一端相对的两侧,且推茶开口的位置与落茶开口的位置相对应,当储茶盒有茶块,且有一块茶块位于取茶槽时,即该茶块处于推茶开口和落茶开口之间,可直接用手从推茶开口进入,落茶开口大小略大于茶块的大小,推动茶块至落茶开口,茶块从落茶开口划出,通过划动茶块的方式使茶块掉落。
9.进一步的,落茶开口为l型开口,落茶开口的开口位置从盒体的侧面延伸至盒体底部的一部分,使茶块能直接从盒体底部向下掉落。
10.进一步的,落茶开口为i型开口,落茶开口的开口位置从盒体的侧面至接触盒体的底部,使茶块能直接从盒体侧面划出获得。
11.进一步的,储茶盒还包括推拉口和移茶口,推拉口和移茶口分别设在盒体相对的两侧,且均不与取茶槽在同一侧面,便于用户可用手对推拉口进行推拉操作,移茶口便于用户用手或其他设备通过该口将茶块往推拉口贴近。
12.进一步的,推拉口的位置与取茶槽的位置相邻,便于利用推拉口将储茶盒拉出部分后,直接从取茶槽得到茶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利用在保护腔上设置导通结构,使外界的空气或需要自行通入的气体均可从导通结构进行输入与输出,避免茶块紧密堆叠,缺少通风条件,通过该方式可保证储茶盒内的茶块能保持较为合适的藏养环境,有效提高储藏时长;另外,在储茶盒上增加取茶槽,无需用手指捏取茶块或用工具夹取,直接利用取茶槽划动茶块,从而快速获得茶块。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的立体结构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的立体结构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的拆分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的储茶盒结构图(一)。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的储茶盒结构图(一)。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的保护腔结构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的剖视结构图。
22.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5.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参阅图1至图3,一种可提供湿度流场控制与快速取出茶块的茶盒,包括保护腔1和储茶盒2,保护腔1相对的两端设有大小相同的开口,储茶盒2可通过任一开口相对应嵌入保护腔1内,使储茶盒2可以在保护腔1内进行推拉操作,且保护腔1可以对储茶盒2内的茶块进行保护。
27.从图6和图7可知,保护腔1包括壳体101和导通结构,导通结构设在壳体 101内,使壳体101外部和内部相连通,储茶盒2包括盒体201和取茶槽,取茶槽设在盒体201一端,导通结构由3个导通件相互均匀排布组成,通过该结构可保证储茶盒内的茶块可以全方位得到藏养的控制,导通件包括气通道103、两个外部气孔102和5个内部气孔104,外部气孔102设在壳体101外侧,内部气孔 104设在壳体101内侧,气通道103设在壳体101内部,气通道103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外部气孔102,气通道103两端之间与5个内部气孔104相连通,气通道103两端之间与5个内部气孔104相连通,当需要人为通入气体时,可从任意一个外部气孔102输送气体,通过气通道103后从5个内部气孔104输入至储茶盒,而多余的其他可从另一个外部气孔102输出,从而保持储茶盒可进行气体循环;也可以放置,由外界自然空气同时自由进出两个外部气孔102,使处于内部堆叠的茶块也能与外界自由通风,提高藏养效果。
28.另外,在气通道103内可增加隔水网,避免液体或虫子通过气通道103并停留在气通道103内,而保护腔1或储茶盒2内部可放置湿度传感器,当遇到湿度偏高时,湿度传感器提醒用户,而用户为了避免人为直接大量接触茶块或懒得将茶块取出进行干燥处理,可直接对导通结构通入干燥气体,使储茶盒2内的湿度恢复到原有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提升茶盒的藏养功能。
29.可从图4和图5了解,取茶槽包括推茶开口202和落茶开口203,推茶开口 202和落茶开口203分别设在盒体201同一端相对的两侧,且推茶开口202的位置与落茶开口203的位置相对应,当有一块茶块位于取茶槽时,即该茶块位于推茶开口202和落茶开口203之间,而落茶开口203大小略大于茶块的大小,可直接用手从推茶开口202进入,便可接触并推动该茶块,便可推至落茶开口203,茶块从落茶开口203划出并掉落。
30.此外,由图4看出,储茶盒2还包括推拉口204和移茶口205,推拉口204 和移茶口205分别设在盒体201相对的两侧,且均不与取茶槽在同一侧面,推拉口204的位置与取茶槽的位置相邻,用户可通过推拉口204进行推拉操作,移茶口205便于用户用手或其他设备通过该口将茶块往推拉口204贴近,且在利用推拉口204将储茶盒2拉出部分后,直接从取茶槽得到茶块。
31.使用时,用户利用推拉口204将储茶盒2向外拉出部分,将取茶槽完全向外暴露即可,用手深入移茶口205内,将所有茶块往推拉口204推进,当其中一个茶块位于取茶槽后,利用手指从推茶开口202进入,并推动茶块,使其从落茶开口203划出,便可迅速得到茶块。
32.实施例1
33.结合图,本实施例中的茶盒同上述的茶盒基本一致,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对落茶开口203的结构进一步进行说明,具体为:落茶开口203为l型开口,落茶开口203的开口位置从盒体201的侧面延伸至盒体201底部的一部分。
34.其作用是便于茶块从茶盒出来后,便可从储茶盒2底部向下掉落,而茶具或杯具可直接放在储茶盒2下方,茶具便可直接接住茶块,茶盒可与一些泡茶机进行配合使用。
35.实施例2
36.结合图,本实施例中的茶盒同上述的茶盒基本一致,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对落茶开口203的结构进一步进行说明,具体为:落茶开口203为i型开口,落茶开口203的开口位置从盒体201的侧面至接触盒体201的底部。
37.其作用是使茶块从茶盒出来后,便可从储茶盒2侧面划出,直接得到茶块,用户可将茶块放置指定的茶具或杯具内使用。
3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