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折边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编织袋用折边机。
背景技术:
由于编织袋本身的宽度过大,收纳时占用了较多空间,导致不便于放置编织袋,因此设计了一种用于编织袋的折边机。折边机将编织袋两端部折成m形,缩短了编织袋的宽度,使编织袋易于收纳放置。
相关技术的折边机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023601u的中国专利,折边机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置有前输送辊轮、扩口器、支撑架、导轮片及后输送辊轮,前输送辊轮设置于机架底部,前输送辊轮的上部设有扩口器,扩口器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两侧设有导轮片,支撑架远离扩口器一侧设有后输送辊轮。前输送辊轮将编织袋送到扩口器处,扩口器将编织袋展开后,编织袋被送入支撑架与导轮片间,将编织袋两端折成m状,实现编织袋宽度缩短,之后编织袋进入后输送辊轮,m边折痕形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折边机折m边时,导轮片只能小范围调节编织袋的松紧度,而并不能有效调节成形后编织袋的宽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编织袋m边的宽度不能调节,使得编织袋的宽度不能有效缩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织袋用折边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织袋用折边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编织袋用折边机,包括机体、支架、输送板、折边装置、挤压辊,机体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转动连接有置料辊,置料辊靠近机体一侧设有两个上下相对的前输送辊,两个前输送辊转动连接于支架,输送板放置于机体上,输送板底部开设有口且输送板内部为空心状,折边装置以输送板中心处为轴对称设置有两组,折边装置包括两个折边架及两组折边盘,两个折边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方板,方板滑动连接于输送板内,两组折边盘位于折边架的两侧,插入折边架两侧开设有凹槽,两组折边盘插入凹槽,挤压辊位于折边架远离机体一侧,挤压辊远离折边架一侧设有收料辊,收料辊转动连接于支架两壁,且收料辊连接有第三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体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的作用,编织袋放置于置料辊上,操作者将置料辊上的编织袋放置于两个前输送辊之间,前输送辊将编织袋压平,将压平后的编织袋撑开,再将编织袋送入输送板周侧,编织袋套设于输送板,经输送板输送来的编织袋套设于输送板下侧的折边架周侧,输送板对折边架起到支撑作用,折边架滑动连接于输送板使得折边架的位置易于调节,以调节编织袋的宽度,折边盘插入折边架两侧,实现折边装置折m边的功能,折成m形的编织袋继续前移被送入两个挤压辊之间,经挤压辊挤压将m形折痕压实,之后收料辊将编织袋收集起来。
可选的,所述输送板滑动连接有折边架的一侧刻有两条刻度线,两条刻度线以两个折边架的对称轴为轴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两个折边架以调节两个折边架的距离,以实现制造不同宽度的编织袋,调节折边架时以两侧的刻度线为依据,实现精准调节折边架。
可选的,所述折边盘两侧转动连接有两组气缸,两组气缸固定连接于支架两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带动折边盘向靠近或远离折边架方向运动,以实现对编织袋两侧折m形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输送板靠近前输送辊一侧设有两个上下相对张开辊,张开辊与支架转动连接,下侧的张开辊连接有第一电机且与第一电机同轴固定,两个张开辊的表面涂有一层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下侧的张开辊转动,下侧的张开辊作为主动辊带动上侧的张开辊转动,上下两个张开辊表面的胶层则将两层编织袋分开,编织袋分开后受张开辊的驱动作用自动套设于输送板周侧。
可选的,所述支架上方固定连接有盖板,盖板两侧转动连接有两排第一滚轮,两排第一滚轮位于输送板两侧,两排第一滚轮外侧均套有链条,每排第一滚轮均连接有一个第二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第一滚轮转动,链条带动两排的第一滚轮一同转动,而第一滚轮位于输送板两侧,则套设于输送板的编织袋受多个滚轮的作用向靠近折边架方向运动,便于编织袋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输送板两侧开设有槽,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且第二滚轮的轮宽略小于第一滚轮的轮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滚轮与第一滚轮共同配合,实现编织袋在输送板周侧的移动;编织袋套设于输送板时,操作者需将输送板抬起,第一滚轮的轮宽大于第二滚轮的轮宽使得抬起输送板时,第一滚轮仍能与第二滚轮抵接,编织袋能一直输送。
可选的,所述盖板靠近折边架一端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板,转板底部转动连接有限位轮,盖板远离输送板一端铰接有阻挡杆,阻挡杆与转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板转动连接于盖板,使得转板可转动,输送板易于取出;而输送板输送编织袋时,阻挡杆则抵接转板,使转板不易转动,限位轮便不易脱离输送板,输送板受限位轮的阻挡不易滑出掉落,且限位轮使编织袋易于移动。
可选的,所述输送板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杆,弧形杆位于折边架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杆对脱离输送板的编织袋起到导向的作用,使编织袋沿弧形杆方向易于落到折边架周侧,且使编织袋两侧折痕正好与折边架两侧相对,便于将编织袋的两侧折成m形。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采用折边架滑动连接于输送板的结构,实现了折边架可调节的功能,进而实现编织袋的宽度可调节的功能;
2.通过采用输送板两侧设置两排第一滚轮的结构,实现了编织袋在输送板周侧易于移动的功能;
3.通过采用张开辊表面设置粘性物质的结构,实现了编织袋借张开辊的驱动力张开套设于输送板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架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突出输送板及折边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3是突出输送板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4是突出折边架与输送板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2、支架;21、置料辊;22、前输送辊;23、第一电机;24、气缸;3、输送板;31、螺钉;32、第二滚轮;33、弧形杆;4、折边架;41、方板;42、凹槽;5、折边盘;51、一级折边盘;52、二级折边盘;53、固定板;6、张开辊;7、盖板;71、第一滚轮;711、链条;72、第二电机;73、转板;74、限位轮;75、阻挡杆;8、挤压辊;9、收料辊;91、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编织袋用折边机。参照图1,折边机包括机体1及支架2,支架2固定连接于机体1前后两侧,支架2转动连接有置料辊21,置料辊21靠近机体1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前输送辊22,两个前输送辊22上下相对且转动连接于支架2。置料辊21上套设有编织袋,操作者拉动置料辊21上的编织袋,将编织袋放入两个前输送辊22之间,前输送辊22对编织袋起压平作用,操作者将压平的编织袋输送至机体1上侧,机体1内的装置对编织袋两侧进行折边。
参照图1,机体1上侧固定安装有盖板7,机体1与盖板7之间留有空隙,空隙中放置有输送板3,输送板3与机体1抵接,输送板3靠近前输送辊22一侧设有两个张开辊6,两个张开辊6转动连接于支架2,两个张开辊6上下平行设置且两个张开辊6表面均固定涂抹有一层胶,支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3,第一电机23与下侧张开辊6同轴固定。操作者将压平的编织袋放入张开辊6之间,第一电机23带动张开辊6转动,编织袋经过张开辊6,张开辊6将编织袋张开,使编织袋套在输送板3上,编织袋套于输送板3后便能脱离胶层,编织袋沿输送板3继续前移进行折边。
参照图2,盖板7两侧转动连接有两排第一滚轮71,两排第一滚轮71位于输送板3两侧,每排第一滚轮71均连接有一条锯齿形链条711,盖板7远离张开辊6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2,两排第一滚轮71中远离张开辊6的第一滚轮71与第二电机72同轴固定;再参照图3,输送板3两侧开设有槽,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32,第二滚轮32伸出输送板3两侧边沿,第二滚轮32可与第一滚轮71抵接且第一滚轮71的轮宽大于第二滚轮32的轮宽。第二电机72可通过锯齿形链条711带动同一排的第一滚轮71同时转动,第一滚轮71作为主动轮促使编织袋沿输送板3移动,输送板3两侧设置的第二滚轮32作为从动轮与第一滚轮71配合使编织袋易于沿输送板3输送,输送架3抬起时,第一滚轮71仍能与第二滚轮32配合带动编织袋前移。
参照图2,盖板7远离张开辊6一端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板73,转板73远离盖板7一侧转动连接有限位轮74;盖板7远离张开辊6的端部铰接有阻挡杆75,阻挡杆75与转板73抵接。阻挡杆75起到阻挡转板73转动的作用;限位轮74则有助于编织袋不受摩擦力作用而向下移动;编织袋套设于输送板3时,操作者转动阻挡杆75,使阻挡杆75脱离转板73,之后操作者转动转板73,使转板73底部的限位轮74远离输送板3,操作者抬起输送板3,待编织袋套设于输送板3并沿输送板3移动至折边架4后,操作者放下输送板3,并转动阻挡杆75,使阻挡杆75与转板73抵接,转板73下侧的限位轮74与输送板3抵接,使输送板3不易脱离机体1。
为调节编织袋的宽度,以满足使用者对不同宽度编织袋的需求,参照图2,折边装置以输送板3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有两组,折边装置包括折边架4及折边盘5,两个折边架4滑动连接于输送板3靠近限位轮74一侧;再参照图4,输送板3内部为空心状,输送板3底部开设有口,折边架4上端固定安装有方板41,方板41滑动连接于输送板3内部空心处;输送板3底部开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钉31,螺钉31穿过输送板3与方板41螺纹连接;输送板3底部边缘刻有两条刻度线,两条刻度线以输送板3中心处为轴对称设置;再参照图3,输送板3开口两侧固定安装有两条弧形杆33,两条弧形杆33以输送板3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方板41放置于输送板3的空心处使得折边架4可滑动,螺钉31插接于螺纹孔则使折边架4的位置固定,刻度线有利于操作者根据不同宽度需求调节折边架4的位置,弧形杆33对编织袋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操作者滑动两个折边架4,将折边架4滑动到所需编织袋的宽度所对应的刻度线所处位置,使用螺钉31将输送板3与两个折边架4固定,以实现制作不同宽度编织袋的功能。
折成m边时,参照图2,折边架4外侧均设有上下两组气缸22,气缸22固定安装于支架2,气缸22沿平行于限位轮74轴线方向伸缩,气缸22远离支架2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3,固定板53与折边盘5转动连接,上侧的折边盘5为一级折边盘51,下侧的折边盘5为二级折边盘52,且折边架4由上至下逐渐变窄,折边架4两侧开设有凹槽42,一级折边盘51和二级折边盘52插入凹槽42内,且二级折边盘52略靠近于折边架4。气缸22驱动方形框和折边盘5向靠近折边架4方向移动,折边盘5插入折边架4中间的凹槽42,以实现折m边的功能;折边架4逐渐变窄而且下侧的折边盘5比上侧的折边盘5更靠近折边架4,加强了对编织袋的折边作用,使m形折痕更加明显。
参照图2,折边架4远离机体1一侧设置有两个上下相对且平行的挤压辊8,挤压辊8转动连接于支架2,挤压辊8远离折边架4一侧设置有收料辊9,收料辊9转动连接于支架2,收料辊9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电机91。折边完成后,编织袋进入挤压辊8,经两个挤压辊8挤压,m形折痕完全形成且不易变化,编织袋继续前移至收料辊9,收料辊9经第三电机91驱动转动将m形编织袋收集起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编织袋用折边机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将置料辊21上缠绕的编织袋放入前输送辊22,以实现对编织袋的压平作用,编织袋从前输送辊22出来后,将编织袋置于两个张开辊6之间,张开辊6上胶层将上下两层的编织袋分离开,操作者抬起输送板3,编织袋分开后可自动套设于输送板3,输送板3两侧的第一滚轮71带动第二滚轮32转动,促使编织袋沿输送板3移动,直至编织袋套设于折边架4,一级折边盘51插入折边架4两侧凹槽42,将编织袋折成m状,二级折边盘52则加强m形折痕的痕迹,之后编织袋进入两个挤压辊8之间,挤压辊8将m形折痕压实,使m形折痕完全形成,编织袋继续前移,经收料辊9将编织袋收集起来。
以上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