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底坑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9869发布日期:2021-06-08 18:4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电梯底坑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底坑凳,尤其涉及一种适于电梯维保人员或安装人员站立的电梯底坑凳。


背景技术:

2.在维保或安装电梯时,维保人员或安装人员可以直接站立在电梯底坑凳上。在现有技术中,电梯底坑凳通常直接焊接到固定在电梯井道壁上的支架上,这导致电梯底坑凳在不使用时不能被收纳到贴靠电梯井道壁的收纳位置,使用非常不方便,而且现有的电梯底坑凳重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底坑凳,包括:支架,固定在电梯底坑的井道壁上;和踏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踏板可相对于所述支架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踏板被水平地支撑在所述支架上,以允许人员站在其上;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竖直位置时,所述踏板可在允许所述踏板转动的解锁位置和禁止所述踏板转动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踏板处于与所述支架干涉的位置,以防止所述踏板转动。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踏板处于与所述支架不干涉的位置,以允许所述踏板转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踏板上形成有一个槽孔,在所述支架上固定有一个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穿过所述槽孔,使得所述踏板可围绕所述支撑轴转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槽孔呈直线延伸的条状,使得所述踏板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轴沿所述槽孔的延伸方向直线移动;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竖直位置且所述支撑轴处于所述槽孔的一端时,所述踏板处于可转动的解锁位置;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竖直位置且所述支撑轴处于所述槽孔的另一端时,所述踏板处于不可转动的锁定位置。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所述两个支架分别位于所述踏板的左右两侧。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两个支架中的每个支架包括:固定板,与所述井道壁平行,并被固定到所述井道壁上;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并连接至所述固定板;和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板垂直并连接到所述连接板的下部,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踏板被水平地支撑在所述支架的支撑轴和支撑板上。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
述踏板处于与所述支架的固定板和支撑板干涉的位置,即,所述踏板被约束在所述支架的固定板和支撑板之间,以防止所述踏板转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踏板包括顶壁和位于所述顶壁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壁;所述槽孔形成在所述侧壁上,所述支撑轴沿与所述侧壁垂直的水平方向穿过所述踏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踏板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侧壁的底部的支撑壁;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踏板的支撑壁被水平地支撑在所述支架的支撑板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踏板的顶壁上形成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孔,以减轻所述踏板的重量和防止站在其上的人员脚底打滑。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踏板包括前壁,所述前壁连接在所述顶壁和所述一对侧壁的前部。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架通过固定件被固定到所述井道壁上,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嵌入到所述井道壁中,另一端通过螺母被紧固到所述支架上。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踏板为通过冲压单片料板制成的单个一体式冲压成型钣金件。
1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当不使用时,踏板可收纳在靠近电梯井道壁的竖直位置,使用非常方便。
19.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20.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底坑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电梯底坑凳的踏板处于水平的使用位置;
21.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梯底坑凳的侧视图;
22.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底坑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电梯底坑凳的踏板处于竖直的收纳位置;
23.图4显示图3所示的电梯底坑凳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25.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梯底坑凳,包括:支架,固定在电梯底坑的井道壁上;和踏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踏板可相对于所述支架在水
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踏板被水平地支撑在所述支架上,以允许人员站在其上;当所述踏板处于所述竖直位置时,所述踏板可在允许所述踏板转动的解锁位置和禁止所述踏板转动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27.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底坑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电梯底坑凳的踏板处于水平的使用位置;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梯底坑凳的侧视图。
28.如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梯底坑凳主要包括踏板100和支架200。
29.如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架200固定在电梯底坑的井道壁(未图示)上。例如,支架200可以通过固定件211被固定到井道壁上。固定件211的一端嵌入到井道壁中,另一端通过螺母被紧固到支架200上。
30.如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踏板100转动地安装在支架200上,使得踏板100可相对于支架200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
31.如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踏板100上形成有一个槽孔101,在支架200上固定有一个支撑轴201,支撑轴201穿过槽孔101,使得踏板100可围绕支撑轴201转动。
32.如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踏板100处于水平位置时,踏板100被水平地支撑在支架200上,以允许人员站在其上。
33.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底坑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电梯底坑凳的踏板处于竖直的收纳位置;图4显示图3所示的电梯底坑凳的侧视图。
34.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槽孔101呈直线延伸的条状,使得踏板100可相对于支撑轴201沿槽孔101的延伸方向直线移动。也就是说,踏板100可相对于支撑轴201在槽孔101的两端限定的范围内移动。
35.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踏板100处于竖直位置且支撑轴201位于槽孔101的一端(图3

4中的下端)时,踏板100处于可转动的解锁位置。
36.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踏板100处于竖直位置且支撑轴201处于槽孔101的另一端(图3

4中的上端)时,踏板100处于不可转动的锁定位置。此时,踏板100就被收纳在靠近电梯井道壁的收纳位置。
37.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踏板100处于竖直位置时,踏板100可在允许踏板100转动的解锁位置和禁止踏板100转动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38.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踏板100处于锁定位置时,踏板100处于与支架200干涉的位置,从而防止踏板100转动。当踏板100处于解锁位置时,踏板100处于与支架200不干涉的位置,从而允许踏板100转动。
39.如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架200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支架200分别位于踏板100的左右两侧。两个支架200中的每个支架200包括固定板210、连接板220和支撑板230。固定板210与井道壁平行并被固定到井道壁上。连接板220与固定板210垂直并连接至固定板210。支撑板230与连接板220垂直并连接到连接板220的下部。
40.如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踏板100处于水平位置时,踏板100被水平地支撑在支架200的支撑轴201和支撑板230上。
41.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踏板100处于锁定位置时,踏板100处于与支架200的固定板210和支撑板230干涉的位置,即,踏板100被约束在支架200的固定板210和支撑板230之间,以防止踏板100转动。
42.如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踏板100包括顶壁110和位于顶壁110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壁120。槽孔101形成在侧壁120上,支撑轴201沿与侧壁120垂直的水平方向穿过踏板100。
43.如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踏板100还包括连接至侧壁120的底部的支撑壁130。当踏板100处于水平位置时,踏板100的支撑壁130被水平地支撑在支架200的支撑板230上。
44.如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踏板100的顶壁110上形成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孔110a,以减轻踏板100的重量和防止站在其上的人员脚底打滑。
45.如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踏板100包括前壁140,该前壁140连接在顶壁110和一对侧壁120的前部。这样,可以提高踏板100的结构强度。
46.如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踏板100为通过冲压单片料板制成的单个一体式冲压成型钣金件。这样,可以提高踏板100的结构强度和降低踏板100的制造成本和重量。
4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48.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49.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50.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