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护套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真空上料机。
背景技术:
吸料装置是工业上应用空气动力,传输可流动的物料,以便于物料进一步利于运用的物料运输机械设备,真空上料装置作为一种常见的吸料装置,其上料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真空泵抽气,使吸料嘴进口处及整个系统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粉粒料随同外界空气被吸入料嘴,形成料气流,经过吸料管到达料斗,在料斗中进行气、料分离,分离后的物料进入受料设备。
经检索,授权公开号为cn21131014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真空上料机,包括吸料管、气料分离器、真空泵和储料室,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原料上料不均匀,导致进料口易发生堵塞,影响电缆护套料的生产作业,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真空上料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真空上料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真空抽气泵,真空抽气泵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抽气管,且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抽气管与壳体相插接,且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筒体,筒体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环,且筒体的上表面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与支撑架活动连接,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叶和锥形块,且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一端穿过壳体,蜗杆的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且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纳桶,收纳桶的两侧活动连接有盖体,盖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提手,且收纳桶的一侧设有出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输料管,输料管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管和连接筒,连接管与收纳桶相连通,输料管和连接筒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纱网。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穿过输料管,且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筒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和转轴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风扇和出风扇,转动杆与转轴的一端穿过纱网,且进风扇和出风扇位于纱网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锥形块的设置,能够在转动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将进入壳体内的物料散落下来,有效的避免物料的堆积,防止进料口发生堵塞,提高了物料的进料效果。
2.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相啮合,故而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叶转动,从而使得物料由上向下均匀的输送,提高了上料的均匀效果,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3.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进风扇转动,从而使得进风扇转动产生吸力吹向壳体,使得壳体内的物料进入输料管,转动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故而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出风扇转动,并且将输料管内的物料吹向连接管,并且使得物料经过连接管进入收纳桶内,机械化程度高,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真空上料机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真空上料机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真空上料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架;3、壳体;4、筒体;5、连接环;6、第一电机;7、转动轴;8、蜗轮;9、蜗杆;10、密封环;11、输送叶;12、锥形块;13、真空抽气泵;14、输料管;15、连接筒;16、连接管;17、收纳桶;18、盖体;19、提手;20、出料管;21、支撑块;22、第二电机;23、转动杆;24、纱网;25、进风扇;26、出风扇;27、第一锥齿轮;28、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3,一种全自动真空上料机,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真空抽气泵13,真空抽气泵13的一端插接有抽气管,真空抽气泵13的加入以便于将壳体3内的空气抽出去,且使得壳体3内产生负压,且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壳体3,支撑架2对壳体3起到支撑的作用,抽气管与壳体3相插接,且壳体3的一侧粘接有密封环10,密封环10对壳体3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壳体3内进入空气,壳体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筒体4,筒体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环5,且筒体4的上表面设有进料口,壳体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7,转动轴7的一端与支撑架2转动连接,转动轴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输送叶11和锥形块12,锥形块12的加入,能够在转动轴7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将进入壳体3内的物料散落下来,有效的避免物料的堆积,防止进料口发生堵塞,且转动轴7的一侧键连接有蜗轮8,支撑架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蜗杆9,蜗杆9的一端穿过壳体3,蜗杆9的一端与壳体3转动连接,且蜗杆9与蜗轮8相啮合,第一电机6带动蜗杆9转动,蜗杆9与蜗轮8相啮合,故而带动转动轴7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叶11转动,从而使得物料由上向下均匀的输送,提高了上料的均匀效果,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其中,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收纳桶17,收纳桶17方便对物料的收集,收纳桶17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盖体18,盖体18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手19,提手19的设计以便于将盖体18打开,且收纳桶17的一侧设有出料管20,出料管20方便物料的排出,壳体3的一侧设有输料管14,输料管14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管16和连接筒15,连接管16与收纳桶17相连通,输料管14和连接筒15的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纱网24,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块21,支撑块2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机22,支撑块21对第二电机22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二电机22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转轴,第二电机22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一端穿过输料管14,且转轴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7,连接筒15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杆23,转动杆23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8,第二锥齿轮28与第一锥齿轮27相啮合,由于第一锥齿轮27与第二锥齿轮28相啮合,因此带动转动杆23转动,转动杆23和转轴的一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进风扇25和出风扇26,转轴和转动杆23分别带动进风扇25和出风扇26转动,从而使得进风扇25转动产生吸力吹向壳体3,使得壳体3内的物料进入输料管14,转动轴7带动第一锥齿轮27转动,从而带动出风扇26转动,并且将输料管14内的物料吹向连接管16,并且使得物料经过连接管16进入收纳桶17内,机械化程度高,省时省力,转动杆23与转轴的一端穿过纱网24,纱网24防止物料落在进风扇25和出风扇26上,避免影响进风扇25和出风扇26的使用,且进风扇25和出风扇26位于纱网24的一侧。
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真空抽气泵13,真空抽气泵13产生负压,通过抽气管将壳体3内的空气吸走,且使得壳体3内产生负压,这时,打开筒体4,将物料放进筒体4内,此时,启动第一电机6,通过第一电机6带动蜗杆9转动,由于蜗杆9与蜗轮8相啮合,故而带动转动轴7转动,进而带动锥形块12和输送叶11转动,并且在锥形块12的作用下避免物料堆积,然后在输送叶11的输送下,使得物料由上向下输送,使得物料均匀的进行上料,从而使得物料被输送至壳体3的底部,紧接着,启动第二电机22,通过第二电机22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进风扇25转动,从而使得进风扇25转动产生吸力吹向壳体3,使得壳体3内的物料进入输料管14,然后,在转轴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锥齿轮27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27与第二锥齿轮28相啮合,故而带动转动杆23转动,从而带动出风扇26转动,并且将输料管14内的物料吹向连接管16,并且使得物料经过连接管16进入收纳桶17内,然后经过出料管20排出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