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上下料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3448发布日期:2021-07-23 14:2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上下料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快速上下料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长型管材在喷粉完成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将管材从支撑台上卸载并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将新的管材置入支撑台上,这种长型管材的上下料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为此一些厂商设计了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其通过起重设备将长型管材从支撑台上卸载并将新的管材置入支撑台上,但这种上下料装置,同时只能对管材进行上料或下料,而无法同时进行上料和下料,其工作效率也不是很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快速上下料组件,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上下料的快速上下料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固设于第一升降机输出端表面的支撑台,设于第一升降机前侧的输出输送机、设于第一升降机后侧的输入输送机,第一升降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二维输运机构,二维输运机构包括纵向平移台及设于纵向平移台输出端的竖向平移台,竖向平移台包括固设于纵向平移台输出端的盒体、设于盒体内的升降台及驱动升降台升降的直线位移驱动装置,直线位移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升降台连接,升降台的表面设有穿透升降台的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所述输入输送机及输出输送机上的输送带表面均设有隔条,输入输送机的两侧及输出输送机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隔条两端的光电发送器和光电接收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盒体内还设置与支撑台滑动配合的滑杆。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所述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内均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行车导轨,行车导轨上设有至少一组行车组,每组行车组包括两个与行车导轨适配的第一行车,第一行车的车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顶端固设于第一行车的车体上,第一连接件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固连的管材固定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所述管材固定件包括固设于第一连接件底端的连接壳,连接壳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壳的侧壁并与丝杆固连,丝杆上设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套,连接壳与连接套之间设有至少两组连杆组,每组连杆组包括一端与连接壳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的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且另一端与连接套铰接的第二连杆。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通过二维输运组件、输入输送机、输出输送机、第一升降机及支撑台的设置实现了对管材的同时上下料,从而提高了管材上下料的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其中纵向平移台为电机丝杆式平移装置或油缸,其驱动升降台沿与管材垂直的方向即纵向移动,而竖向平移台的直线位移装置用于驱动升降台沿竖直方向升降,从而实现对管材的上下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种能够同时上下料。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快速上下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输入输送机及输出输送机未示出;

图2是第一升降机、二维输运机构及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台、二维输运机构、输入输送机、输出输送机的平面布置图;

图4是二维输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输入输送机、光电发送器、光电接收器的平面布置图;

图6是第一连接件及管材固定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第一升降机1,支撑台2,输出输送机3,输入输送机4,二维输运机构5,纵向平移台6,竖向平移台7,盒体8,升降台9,直线位移驱动装置10,第一定位槽11,第二定位槽12,隔条13,光电发送器14,光电接收器15,滑杆16,行车导轨17,第一行车18,第一连接件19,管材固定件20,喷粉房21,连接壳22,驱动电机23,丝杆24,连接套25,第二连杆26,第一连杆27,环形安装板28,连接柱29,光敏器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1、固设于第一升降机输出端表面的支撑台2,设于第一升降机前侧的输出输送机3、设于第一升降机后侧的输入输送机4,第一升降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二维输运机构5,二维输运机构包括纵向平移台6及设于纵向平移台输出端的竖向平移台7,竖向平移台包括固设于纵向平移台输出端的盒体8、设于盒体内的升降台9及驱动升降台升降的直线位移驱动装置10,直线位移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升降台连接,升降台的表面设有穿透升降台的第一定位槽11及第二定位槽12。

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通过二维输运组件、输入输送机、输出输送机、第一升降机及支撑台的设置实现了对管材的同时上下料,从而提高了管材上下料的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其中纵向平移台为电机丝杆式平移装置或油缸,其驱动升降台沿与管材垂直的方向即纵向移动,而竖向平移台的直线位移装置用于驱动升降台沿竖直方向升降,从而实现对管材的上下料。具体工作时,纵向平移台首先驱动竖向平移台移动至输入输送机的输出端,此时升降台上第一定位槽位于输入输送机的输出端待喷涂管材的正下方,同时第二定位槽位于支撑台上管材的正下方。随后直线位移驱动装置驱动升降台上升,直至输入输送机输出端及支撑台上的管材分别进入升降台上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并上升至预定高度。接着纵向平移台带动竖向平移台移动直至第一定位槽内的管材位于支撑台的正上方,同时第二定位槽内的管材位于输出输送机的输入端。此后直线位移驱动装置带动升降台下降直至第一定位槽内的管材落入支撑台上,同时第二定位槽内的管材落入输出输送机的输入端,此后纵向平移台恢复至原位,以待下次管材的上下料。其中直线位移装置可为油缸、气缸、电缸等。盒体内还可设置与支撑台滑动配合的滑杆。输入至升降台的管材在其上方行车组及设于行车上的管材固定件输运至喷粉房内,以进行喷粉作业。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该快速上下料组件可同时实现对管材的上料及下料,相较于原有的下料后再上料的上下料装置,其工作效率更高。此外,操作人员可通过起吊设备将管材预置于输入输送机上,并通过起吊设备将完成喷粉的管材从输出输送机上输出至下一工序。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输入输送机及输出输送机上的输送带表面均设有隔条13,输入输送机的两侧、输出输送机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隔条两端的光电发送器14和光电接收器15。

光电发送器和光电接收器的设置实现了对管材的计数及定位。具体工作时,光电发送器及光电接收器位于隔条的两端,当隔条未遮挡光电发送器的光路时,光电发送器发送的光线传输至光电接收器,当隔条挡住光电发送器发出的光线后,光电接收器接收不到光电发送器发出的光线,与光电接收器连接的控制板在接收到光电接收器电信号的变化后驱动输入输送机或输出输送机停止,以使管材移动至预定位置,此后二维输送机构启动并按上述方式对管材进行入料及出料作业。其中纵向平移台、竖向平移台上均设置接近开关,以实现对升降台的定位。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盒体内还设置与支撑台滑动配合的滑杆16。

滑杆的设置提高了升降台升降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内均设有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实现了对压力的感应功能,从而使得快速上下料组件能够快速识别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内是否有管材置入。当压力传感器未感应到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内具有管材时,其可将信号压力信号转为电信号并传送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该信号启动报警装置以提醒操作人员。该控制电路可直接置于盒体或升降台内。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行车导轨17,行车导轨上设有至少一组行车组,每组行车组包括两个与行车导轨适配的第一行车18,第一行车的车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19,第一连接件的顶端固设于第一行车的车体上,第一连接件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固连的管材固定件20。

行车导轨及行车组的等部件的设置,实现了将支撑台上管材输运至喷粉房21或将管材从喷粉房内输出至支撑台上的功能。具体实施时,行车导轨从喷粉房的输入端穿入并从喷粉房的输出端穿出,当管材被放置于支撑台台面上后,第一升降机启动并带动支撑台上升至与管材固定件相同的高度。随后位于支撑台两侧的第一行车相向移动并逐渐靠近支撑台及支撑台表面的管材,直至第一行车下方的管材固定件从管材端部穿入管材内部,从而使管材固定于两管材固定件之间。之后第一升降机恢复原高度,同时两个第一行车沿行车导轨移动,从而带动管材从喷粉房的输入端输入至喷粉房内。当管材被输运至喷粉房内预定位置后,第一行车停止移动,此时位于喷粉房前后两侧矩形穿孔处的喷粉枪便开始对管材进行喷粉作业。当喷粉完成后,两第一行车按上述相反的程序将管材输运至原支撑台的上方,此后支撑台在第一升降机的驱动下上升至其表面与管材接触。待两第一行车带动管材固定件从管材内抽出后,第一升降机便带动管材降低至预定高度,以进行管材的下料及新管材的上料作业。其中第一行车可通过设于第一行车车体上的伺服电机实现行走,伺服电机通过齿轮与行车轨道上的齿条连接或通过滚轮直接与行车轨道接触,从而实现对第一行车的驱动功能。第一连接件可为由硬质材料如铁、木材、塑料等制成,从而提高其连接强度,此外其也可为可弯曲的柔性连接件如钢丝、锁链等。在行走过程中,每组行车组可只启动其中一个第一行车,另一第一行车在该第一行车的推动下从动行走,也可同时开启两个第一行车。第一行车启停的位置可通过接近开关进行反馈控制,或通过控制第一行车的行走轨迹实现其行走距离及启停位置的控制。管材固定件可为与管材孔径适配的圆形、方形管材固定件,此外为了提高其通用性,其也可设置为外径可变的管材固定件。第一升降机优选为剪叉臂式第一升降机,其通过油缸或气缸驱动,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上下料组件,管材固定件包括固设于第一连接件底端的连接壳22,连接壳内设有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壳的侧壁并与丝杆24固连,丝杆上设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套25,连接壳与连接套之间设有至少两组连杆组,每组连杆组包括一端与连接壳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6铰接的第一连杆27、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且另一端与连接套铰接的第二连杆。

连杆组及驱动电机的设置实现了对不同型号管材的适配,从而提高了管材固定件的通用性。具体工作时,管材固定件及第一连接件在第一行车的带动下向靠近管材的方向移动,直至管材固定件完全进入到管材内部。此后驱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得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套沿着丝杆移动,随着连接套的移动,设于连接套与连接壳之间的连杆组逐渐张开,直至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铰接端与管材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将管材与管材固定件连接。此后第一行车即可驱动第一连接件、管材固定件及与管材固定件连接的管材沿着行车导轨移动。其中,连接壳可通过螺纹、焊接或卡扣等方式与第一连接件连接。驱动电机的机体固设于连接壳内,驱动电机可通过导线与设置于第一行车车体上的控制板及电源连接,电源可为移动电源或通过金属导柱与行车轨道上的金属连接件与外部电源连接。此外,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铰接处可设置柔性缓冲层如橡胶层,以增加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铰接端与管壁之间的摩擦。

此外,连接壳内可设置多层环形安装板28,以安装电器元件。相邻环形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柱29连接,连接柱内可设置金属柱,以实现相邻环形安装板上电器元件的连接。环形安装板套在驱动电机的机体上,从而提高了驱动电机的稳定性。同时连接壳外侧面上可设置光敏器件30,以感应管材固定件是否进入到管材内部。当管材固定件进入到管材内部后,设置于连接壳表面的光敏器件此时不能感应到光线,外部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光电器件的电信号变化后发送控制信号至驱动电机,从而启动驱动电机,使其驱动连杆组动作,进而使连杆组的铰接端与管材内壁紧密接触,实现管材固定件与管材的连接。上述外部控制装置可以是单片机、plc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其可直接设置于环形安装板上,也可设置于第一行车车体上并通过导线与光敏器件、驱动电机等器件连接,光敏器件可以是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