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程可控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2.升降装置在建筑行业和装修领域等等行业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帮助人们将物体运送至不同的高度,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3.但是,一般的升降装置大多是通过用两个长行程气缸固定在升降平台,通过气缸上下运动推动工件,气缸推力受限于现场动力设备的压力,部分较重的工件无法通过气缸实现升降,并且现场环境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气缸的腐蚀较大,特别是气管和气缸密封圈等,容易损坏,气缸长时间运作后,会导致左右升降速度以及高低度不一致,存在工件掉落,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程可控升降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一般的升降装置大多是通过用两个长行程气缸固定在升降平台,通过气缸上下运动推动工件,气缸推力受限于现场动力设备的压力,部分较重的工件无法通过气缸实现升降,并且现场环境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气缸的腐蚀较大,特别是气管和气缸密封圈等,容易损坏,气缸长时间运作后,会导致左右升降速度以及高低度不一致,存在工件掉落,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行程可控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柱、升降把手和托板,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且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承座,且固定轴承座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动力输出轴,并且动力输出轴的后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动力输出轴的中部设置有升降皮带轮,且升降皮带轮通过螺栓与连接皮带固定连接,并且连接皮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把手,所述托板的上端焊接有工件升降座,且托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壁开设有定位孔,且支撑柱上方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框架,所述升降把手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定位销。
6.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呈槽状结构,且支撑柱的单体关于升降装置框架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7.优选的,所述升降把手的前后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升降滑轮,且升降滑轮上方靠近支撑柱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
8.优选的,所述工件升降座通过托板在支撑柱上构成相对升降结构,且托板、升降把手和支撑板组合构成三角形结构。
9.优选的,所述工件升降座的单体关于升降装置框架的垂直轴中轴线呈对称设置,且升降装置框架呈“u”字形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在支撑柱上呈等间距设置,且支撑柱中部的间距尺寸不小于
升降滑轮的直径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行程可控升降装置,便于在升降不同的物体时,更换并安装不同的电机,避免了传统升降装置在长时间使用气缸时,会导致左右升降速度以及高低度不一致,存在工件掉落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并且关键位置的零部件,使用了防腐材质,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装置后期的维护成本低,并且装置采用钢结构框架,设备稳定性好,杜绝了工件掉落产生的安全隐患。
12.1、设有动力输出轴和安装孔,使用时根据实际升降的物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电机,将电机的输出端插进动力输出轴中,并且通过螺栓插进安装孔中,将电机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进行固定,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避免了传统升降装置在长时间使用气缸时,会导致左右升降速度以及高低度不一致,存在工件掉落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
13.2、设有升降滑轮,通过升降滑轮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带动工件升降座在支撑柱上进行相对升降,并且升降滑轮的外表面涂覆有防腐材料,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装置后期的维护成本低;
14.3、设有升降装置框架,通过升降装置框架的设置,增加了装置的稳固性,对支撑柱的单体进行连接,并且装置采用钢结构框架,设备稳定性好,杜绝了工件掉落产生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板与升降把手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输出轴与固定轴承座连接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
‑
支撑柱、2
‑
底板、3
‑
固定板、4
‑
固定轴承座、5
‑
动力输出轴、6
‑
安装孔、7
‑
升降皮带轮、8
‑
连接皮带、9
‑
升降把手、10
‑
升降滑轮、11
‑
托板、12
‑
工件升降座、13
‑
支撑板、14
‑
定位孔、15
‑
定位销、16
‑
升降装置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请参阅图1
‑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程可控升降装置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柱1、底板2、固定板3、固定轴承座4、动力输出轴5、安装孔6、升降皮带轮7、连接皮带8、升降把手9、升降滑轮10、托板11、工件升降座12、支撑板13、定位孔14、定位销15和升降装置框架16,支撑柱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且支撑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承座4,且固定轴承座4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动力输出轴5,并且动力输出轴5的后端开设有安装孔6,动力输出轴5的中部设置有升降皮带轮7,且升降皮带轮7通过螺栓与连接皮带8固定连接,并且连接皮带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把手9,托板11的上端焊接有工件升降座12,且托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柱1的外侧壁开设有定位孔14,且支撑柱1上方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框架16,升降把手9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定位
销15。
22.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在升降不同的物体时,更换并安装不同的电机,避免了传统升降装置在长时间使用气缸时,会导致左右升降速度以及高低度不一致,存在工件掉落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并且关键位置的零部件,使用了防腐材质,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装置后期的维护成本低,并且装置采用钢结构框架,设备稳定性好,杜绝了工件掉落产生的安全隐患。
23.进一步的,支撑柱1呈槽状结构,且支撑柱1的单体关于升降装置框架16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24.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升降滑轮10在支撑柱1的中部进行上下移动。
25.进一步的,升降把手9的前后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升降滑轮10,且升降滑轮10上方靠近支撑柱1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11。
26.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通过升降滑轮10使得升降把手9和托板11带工件升降座12上的物体进行升降。
27.进一步的,工件升降座12通过托板11在支撑柱1上构成相对升降结构,且托板11、升降把手9和支撑板13组合构成三角形结构。
28.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带动工件升降座12上的物体进行升降,并且在升降的过程中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29.进一步的,工件升降座12的单体关于升降装置框架16的垂直轴中轴线呈对称设置,且升降装置框架16呈“u”字形结构。
30.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方便对被升降的物体起到支撑的作用。
31.进一步的,定位孔14在支撑柱1上呈等间距设置,且支撑柱1中部的间距尺寸不小于升降滑轮10的直径尺寸。
32.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在工件升降座12带动物体升降到合适的位置时,对工件升降座12进行限位。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首先将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再通过螺栓在底板2上进行转动,将装置固定在该位置上,固定好之后,根据需要升降物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电机,将电机的输出端插进动力输出轴5中,并且通过螺栓插进安装孔6中,将电机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5进行固定,避免了传统升降装置在长时间使用气缸时,会导致左右升降速度以及高低度不一致,存在工件掉落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
34.电机安装好之后,将被升降的物体固定在工件升降座12上,同时打开两端的电机,通过电机带动动力输出轴5在固定轴承座4上进行转动,动力输出轴5带动升降皮带轮7转动的同时,升降皮带轮7对连接皮带8进行收卷,使得连接皮带8通过升降把手9带动升降滑轮10在支撑柱1的中部进行上下移动,并且升降滑轮10的外表面涂覆有防腐材料,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装置后期的维护成本低;
35.上升到合适的位置后,将定位销15插进相应位置的定位孔14中和升降把手9中,对升降把手9进行限位,并关闭电机,并且装置采用钢结构框架,设备稳定性好,杜绝了工件掉落产生的安全隐患,这就是行程可控升降装置使用的整个过程。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