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

文档序号:26119547发布日期:2021-08-03 13:0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桶。



背景技术:

2019年7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紧接着北京、深圳等城市也将垃圾分类的立法提上日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会在中国全面展开。而目前垃圾分类的方法是使用多个贴上不同标签的普通垃圾桶,人们在投放垃圾前需先对垃圾进行人工分类,然后对应不用的标签将垃圾投入对应的垃圾桶中,但由于人们对垃圾分类还没有深入的理解,不能正确的进行分类投放,降低垃圾回收分类的处理效率;另外,普通垃圾桶不设立桶盖或需要人们手动打开桶盖,在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上不能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桶,能实现对垃圾的自动分类,提高垃圾回收分类的处理效率,还能使环境及个人卫生能得到保障,有利于保护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

其技术方案如下:

垃圾桶,包括桶体、桶盖、联动组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识别器及控制器,所述桶盖位于桶体顶部,所述桶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桶盖上设有用于遮挡通孔的桶门,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与桶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桶体内中空并设有多个收集腔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桶体转动,所述识别器安装于桶盖上,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门包括第一桶门及第二桶门,所述第一桶门及第二桶门左右设置并活动连接于桶盖内,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组件及第二联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联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桶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联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二桶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机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桶门及第二桶门均呈扇形,所述第一桶门与第二桶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为斜面,且两个斜面形成适配的交错啮合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盖内设有第一活动槽及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桶门活动连接于第一活动槽中,所述第二桶门活动连接于第二活动槽中,所述第一活动槽及第二活动槽的槽口均朝向靠近通孔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槽与第二活动槽连接形成v型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及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呈l型,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一端与第一桶门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杆铰接,且所述第一联动杆的夹角处与桶盖内壁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远离第一联动杆的一端与第三联动杆铰接,所述第三联动杆远离第二联动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及连接轴,所述连接件与连接轴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桶盖的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套于轴承外,所述连接轴远离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桶体与连接轴的侧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体包括第一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及第四桶体,所述第一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及第四桶体拼接形成所述桶体,所述第一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及第四桶体内部中空并对应形成收集腔体,所述第一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及第四桶体均与连接轴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桶体靠近连接轴的一侧上固定有卡扣件,所述连接轴的侧壁上设有与卡扣件适配的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盖的底部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与桶盖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连接槽适配的连接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桶体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底座内的中部,所述连接轴插入底座的中部并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垃圾桶,将垃圾投放至桶门上,识别器对垃圾类别进行识别,控制器根据识别结果控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桶体转动,使对应的收集腔体转动至通孔下,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联动机构驱动桶门打开,垃圾从通孔落入对应的收集腔体内,完成垃圾的自动分类;桶盖上的桶门能自动开关,不需要手动打开,避免了人手与垃圾桶的接触,能使个人卫生能得到保障,且桶门关闭后,能降低桶内垃圾臭味的传播,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垃圾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垃圾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垃圾桶中桶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垃圾桶中桶盖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垃圾桶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垃圾桶中桶盖的底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桶体;11、第二桶体;12、第三桶体;13、第四桶体;14、卡扣件;20、桶盖;21、连接槽;30、第一联动组件;301、第一联动杆;302、第二联动杆;303、第三联动杆;31、第二联动组件;40、第二驱动机构;50、通孔;60、第一桶门;61、第二桶门;70、第一活动槽;71、第二活动槽;80、连接件;801、连接凸块;81、连接轴;811、卡槽;9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毫无疑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如图1至图6所示,垃圾桶,包括桶体、桶盖20、联动组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40、识别器及控制器,所述识别器(图中未示出)采用现有的视觉分析技术产品,控制器(图中未示出)采用单片机,所述桶盖20位于桶体顶部,所述桶盖20上开设有通孔50,所述桶盖20上设有用于遮挡通孔50的桶门,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与桶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桶体内中空并设有多个收集腔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驱动桶体转动,所述识别器安装于桶盖20上,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40连接。将垃圾投放至桶门上,识别器对垃圾类别进行识别,控制器根据识别结果控制第二驱动机构40驱动桶体转动,使对应的收集腔体转动至通孔50下,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联动机构驱动桶门打开,垃圾从通孔50落入对应的收集腔体内,完成垃圾的自动分类;桶盖20上的桶门能实现自动开关,不需要手动打开,避免了人手与桶盖20的接触,能使个人卫生能得到保障,且桶门关闭后,能降低桶内垃圾臭味的传播,利于保护环境。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桶的垃圾自动识别是依据大数据的支撑,采用的是目前市面上成熟的大数据视觉分析技术。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桶门有两个,包括第一桶门60及第二桶门61,第一桶门60及第二桶门61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桶门60及第二桶门61左右对称设置并活动连接于桶盖20内,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组件30及第二联动组件3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安装于桶盖20内,其中,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均为型号pdi-11281mg的小舵机,所述第一联动组件30的一端与第一桶门6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联动组件31的一端与第二桶门6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桶门侧翻的最大角度为90度。通过以上设置,当打开通孔50时,两个电机分别转动并通过联动组件控制两个桶门往左右两侧侧翻,垃圾从两个桶门之间落下通孔50进入桶体内;同理,当封闭通孔50时,两个电机反向驱动两个桶门往回侧翻;两个桶门侧翻式的设计,相对与翻盖式的设计,相应速度更快,更加灵活,且摆动的幅度更低,提高了耐用性。

所述第一桶门60及第二桶门61均呈扇形,所述第一桶门60与第二桶门6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为斜面,且两个斜面形成适配的交错啮合结构。通过以上设置,能减少两个桶门在向下运动时产生交错或磨损,有利于提高两个桶门运动的流畅度以及延长两个桶门的工作寿命。

如图4所示,所述桶盖20内设有第一活动槽70及第二活动槽71,所述第一桶门60活动连接于第一活动槽70中,所述第二桶门61活动连接于第二活动槽71中,所述第一活动槽70及第二活动槽71的槽口均朝向靠近通孔50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槽70与第二活动槽71连接形成两个桶门运动轨道的v型槽。通过以上设置,两个桶门可在v型槽内滑动及转动,从而实现两个桶门的打开及关闭。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联动组件30包括第一联动杆301、第二联动杆302及第三联动杆303,所述第一联动杆301呈l型,所述第一联动杆301的一端与第一桶门60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杆302铰接,且所述第一联动杆301的夹角处与桶盖20内壁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302远离第一联动杆301的一端与第三联动杆303铰接,所述第三联动杆303远离第二联动杆30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连接,其中,第二联动组件31的结构与第一联动组件30一致。通过以上设置,联动组件的结构简单,都是低副,即面接触,所以摩擦小,降低磨损,延长工作寿命,与桶门及电机配合形成垃圾桶的自动开关机构。

如图2所示,还包括连接件80及连接轴81,所述连接件80与连接轴81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连接件80的一端与桶盖20的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连接轴81连接,所述连接轴81套于轴承外,所述连接轴81远离连接件80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40连接,所述桶体与连接轴81的侧壁连接。通过设置连接件80,实现桶盖20与连接轴81之间的连接,在工作时,轴承的外圈转动,内圈不转动,实现了桶体的转动。

所述桶体包括第一桶体10、第二桶体11、第三桶体12及第四桶体13,所述第一桶体10、第二桶体11、第三桶体12及第四桶体13拼接形成一个圆的桶体,所述第一桶体10、第二桶体11、第三桶体12及第四桶体13内部中空并对应形成收集腔体,所述第一桶体10、第二桶体11、第三桶体12及第四桶体13均与连接轴81之间可拆卸连接,四个桶体的截面均呈扇形,且四个桶体均匀分布于连接轴81外。由四个扇形桶体拼接形成一个大圆桶,识别器根据垃圾类别,控制四个扇形桶体转动,并将对应的扇形桶体转动至通孔50下方,实现垃圾的分类装桶;连接轴81带动四个扇形桶体转动时,连接件80及桶盖20均不动,能保证垃圾桶的正常运行;且四个扇形桶体与连接轴81之间可拆卸连接,能方便清洗垃圾桶,保持垃圾桶的清洁。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扇形桶体靠近连接轴81的一侧上均焊接有卡扣件14,卡扣间设有两个,一个位于扇形桶体的上部四分之一处,另一个位于底部四分之一处,在连接轴81的上部四分之一及底部四分之一的侧壁处,分别均匀分布有四个用于与扇形桶体卡接的卡槽811。安装扇形桶体时,将卡扣体卡入连接轴81的卡槽811,实现四个扇形桶体与连接轴81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桶盖20的底部设有连接槽21,所述连接件80与桶盖20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连接槽21适配的连接凸块801。通过以上设置,实现桶盖20与连接件80的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便于清理桶盖20。

如图2所示,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底座90,在本实施例中,底座9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底座90位于桶体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安装于底座90内的中部,所述连接轴81插入底座90的中部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二驱动机构40连接,连接轴81与底座90之间有2-5mm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40采用普通大功率电机,型号为zga37rg。通过以上设置,底座90起一定的承重作用,垃圾桶在工作时,第二驱动机构40带动连接轴81转动,进而使得连接轴81带动桶体转动,垃圾随着两个桶门的开启而掉落进入对应的扇形桶体内,从而实现间歇接受垃圾,并达到智能分类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垃圾桶,能实现对垃圾的自动分类,提高垃圾回收分类的处理效率;桶盖20上的桶门能实现自动开关,不需要手动打开,避免了人手与桶盖20的接触,能使个人卫生能得到保障,且桶门关闭后,能降低桶内垃圾臭味的传播,利于保护环境;四个扇形桶体与连接轴81之间可拆卸连接,能方便清洗垃圾桶,保持垃圾桶的清洁;桶盖20拆装方便,便于清理桶盖20。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