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梭车便于前后端安装的救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0643发布日期:2021-08-06 12:5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穿梭车便于前后端安装的救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梭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穿梭车便于前后端安装的救援机构。



背景技术:

穿梭车在仓储物流设备中主要有两种形式:穿梭车式出入库系统和穿梭车式仓储系统,以往复或者回环方式,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台车,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或接驳设备。配备有智能感应系统,能自动记忆原点位置,自动减速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更新,穿梭车更加的智能化,可以远程进行控制和使用,现有的智能穿梭车在使用中难免遇到突发状况,如能源不足,出现障碍,车祸等原因,使得车辆无法正常运行,此时,需要对其进行紧急救援,现有的救援机构不便于安装,使得救援机构不便于使用,从而影响救援效率,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延缓智能穿梭车的维修和使用,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提出一种智能穿梭车便于前后端安装的救援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穿梭车便于前后端安装的救援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穿梭车便于前后端安装的救援机构,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一车体的一侧通过两个第一固定螺栓螺纹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二车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二车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设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四板体,两个所述第四板体相邻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板体的上方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套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外部,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把手互相适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侧壁铰接有卡套,所述卡套与所述第一固定杆互相适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焊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挂钩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外部套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二车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二环体,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二环体互相适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倾斜部,且第二倾斜部的水平倾斜角度为145°-160°,所述第一挂钩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倾斜部,且第一倾斜部的水平倾斜角度为145°-1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通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螺纹杆的设置,使得第一车体与第一壳体可以快速连接,通过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螺纹杆的设置,使得第二板体与第一壳体可以快速连接;

二、将卡套与第一固定杆卡接,可以使得第一板体便于安装和固定,从而使得把手便于安装;

三、通过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的设置,加大了第一挂钩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挂钩与把手在结合使用时,更加牢固,不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卡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车体;2、第二车体;3、第一螺纹孔;4、第一螺纹杆;5、第一壳体;6、第一板体;7、把手;8、第一固定螺栓;9、第一固定杆;10、第二固定杆;11、卡套;12、第二螺纹孔;13、第二螺纹杆;14、第二板体;15、第二壳体;16、支撑杆;17、第二固定螺栓;18、第三板体;19、第四板体;20、第一挂钩;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3、第三固定杆;24、第一环体;25、第二挂钩;26、第二环体;27、第一倾斜部;28、第二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穿梭车便于前后端安装的救援机构,包括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第一车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第一螺纹孔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第一螺纹杆4远离第一螺纹孔3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壳体5,第一壳体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板体6,第一板体6远离第一车体1的一侧通过两个第一固定螺栓8螺纹连接有把手7,第二车体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2,第二螺纹孔1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3,第二螺纹杆13远离第二车体2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板体14,第二板体14远离第二螺纹杆13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壳体15,第二壳体15的内侧壁设第三板体18,第三板体18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四板体19,两个第四板体19相邻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三固定杆23,第三板体18的上方设有第一挂钩20,第一挂钩2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22,第二凹槽22的内部套设于第三固定杆23的外部,第一挂钩20与把手7互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壳体5的上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杆9和第二固定杆10,第二固定杆10的外侧壁铰接有卡套11,卡套11与第一固定杆9互相适配;将卡套11与第一固定杆9卡接,可以将第一板体6限位在第一壳体5的内部,防止第一板体6因车辆颠簸而掉落。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壳体15的底部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杆16,支撑杆16远离第二壳体15的一端焊接于相邻的第二板体14的一侧;通过支撑杆16的设置,可以对于第二壳体15具有支撑和加固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壳体15的一侧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螺栓17,第二固定螺栓17的一端贯穿第三板体18的一侧;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7的设置,使得第三板体18与第二壳体15之间便于拆卸。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挂钩20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环体24,第一环体24的外部套设有第二挂钩25,第二板体14远离第二车体2的一侧焊接有第二环体26,第二挂钩25与第二环体26互相适配;将第二挂钩25与第二环体26固定,可以对第一挂钩20起到支撑的固定的作用,防止第一挂钩20在使用时抖动而与把手7分离。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把手7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倾斜部28,且第二倾斜部28的水平倾斜角度为145°-160°,第一挂钩20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倾斜部27,且第一倾斜部27的水平倾斜角度为145°-160°,通过第一倾斜部27和第二倾斜部28的设置,加大了第一挂钩20与把手7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挂钩20与把手7在结合使用时,更加牢固,不易分离。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一螺纹孔3和第一螺纹杆4使得第一车体1和第一壳体5可以固定连接,将第一板体6放入第一壳体5的内部,然后将卡套11与第一固定杆9卡接,利用第二固定螺栓17将把手7与第一板体6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倾斜部28安装完毕,利用第二固定螺栓17将第二壳体15与第三板体18固定连接,然后利用第二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杆13将第二板体14与第二车体2固定连接,从即可完成第一挂钩20的安装,从而使得本装置便于安装,通过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的设置,可以调整第一挂钩20的角度和第一挂钩20与第三固定杆23之间的位置关系,拖车时,将第一挂钩20卡入把手7的内部,使得第三固定杆23位于第二凹槽22的左侧,即可完成第一挂钩20与把手7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二凹槽22的设置,可以将第三固定杆23卡在第一凹槽21的下方,使得第一挂钩20在被拉动时与第三固定杆23之间形成自锁,防止第一挂钩20晃动,通过第一倾斜部27和第二倾斜部28的设置,加大了第一挂钩20与把手7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挂钩20与把手7在结合使用时,更加牢固,不易分离,然后将第二挂钩25与第二环体26固定,可以对第一挂钩20起到支撑的固定的作用,拖车结束后,将第二挂钩25与第二环体26分离,将第一挂钩20向左移动,使得第三固定杆23处于第二凹槽22右边的内侧壁,然后旋转第一挂钩20使得第一挂钩20与把手7分离,即可将第一车体1与第二车体2分离,完成拖车,然后将第一车体1与第一壳体5分离,第二板体14与第二车体2分离,即可完成本装置的拆卸,使用简单,安装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