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归位吊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5773发布日期:2021-12-15 06:5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归位吊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归位吊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一部分吊钩装置可通过电控方式来进行操控,通过人员目视观察,吊钩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吊钩本体朝向待吊装物移动并进行吊起或卸货等吊装作业。
3.通过人员观察监测吊钩装置的运行状态,效率比较低下,受制于视线角度、视线距离、视线清晰度、吊装对位或装卸作业等原因,通过吊钩装置人工进行吊装作业时,人工劳动强度大,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在吊钩装置吊装过程中,在遇到障碍物时易发生震动,易导致吊钩装置中的吊具脱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归位吊钩装置,来解决目前吊钩装置需要人工作业导致的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易产生脱钩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动归位吊钩装置,包括:
6.吊钩本体;
7.防脱钩装置,设于所述吊钩本体上,用于防止吊具从所述吊钩装置内脱出;
8.吊钩归位感应装置,设于所述吊钩本体上且位于所述防脱钩装置的上方,用于采集所述吊具距离所述吊钩装置的实时位置信息以及判断所述吊钩装置是否偏离所述吊具所在原点的位置并形成判断信息;
9.以及吊钩控制装置,与所述吊钩归位感应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吊钩归位感应装置传送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吊钩装置移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钩归位感应装置为位置传感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钩装置还包括障碍检测装置,与所述吊钩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获取障碍物信息并将所述障碍物信息发送给所述吊钩控制装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障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障碍识别装置以及第二障碍识别装置,所述第一障碍识别装置设于所述吊钩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障碍识别装置设于所述吊钩本体的底部;
13.当所述第一障碍识别装置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障碍识别装置的高度时,所述障碍检测装置用于发出遇到障碍物信息。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障碍识别装置、所述第二障碍识别装置均为红外传感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钩装置还包括承重感应装置,与所述吊钩控制装置电连接,设于所述吊钩本体的吊装区域,用于检测所述吊钩装置的承重状态信息并将所述承重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吊钩控制装置。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钩装置还包括顶板,所述吊钩本体的顶端竖向穿过所述顶板,且所述吊钩本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膨胀头,所述膨胀头高于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
1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钩装置还包括称重装置,与所述吊钩控制装置电连接,设于所述膨胀头与所述顶板两者之间,用于获取吊装物的重量信息并将所述重量信息发送到所述吊钩控制装置。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钩装置还包括对孔感应装置,设于所述吊钩本体的开口位置,与所述吊钩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吊装物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吊钩控制装置。
1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钩本体包括钩体和钩柄,所述钩柄固定连接于所述钩体上,所述钩体包括自由端和与所述钩柄的连接位置;
20.所述对孔感应装置包括第一对孔感应器和第二对孔感应器,所述第一对孔感应器设于所述钩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对孔感应器设于所述连接位置。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吊钩装置的吊钩本体上设置防脱钩装置与吊钩归位感应装置;吊钩归位感应装置设于防脱钩装置上方,用于采集并判断吊钩装置距离吊具的位置信息,吊钩控制装置通过此位置信息来控制吊钩装置朝向吊具移动,从而实现吊钩装置的自动归位功能、自动对待吊装物进行吊装作业,人工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防脱钩装置则用于防止吊装过程中吊具脱钩等安全隐患,提升吊钩装置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吊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附图中所涉及的标号如下:
25.吊钩本体1,膨胀头12,钩体131,钩柄132,顶板31,防脱钩装置2,吊钩归位感应装置5,第一障碍识别装置61,第二障碍识别装置62,承重感应装置40,称重装置4,第一对孔感应器71,第二对孔感应器72。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归位吊钩装置,包括:
29.吊钩本体;
30.防脱钩装置2,设于吊钩本体上,用于防止吊具从吊钩装置内脱出;
31.吊钩归位感应装置5,设于吊钩本体上且位于防脱钩装置2的上方,用于采集吊具距离吊钩装置的实时位置信息以及判断吊钩装置是否偏离吊具所在原点的位置并形成判断信息;
32.以及吊钩控制装置,与吊钩归位感应装置5电连接,用于接收吊钩归位感应装置5传送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控制吊钩装置移动。
33.具体的,在吊钩装置的吊钩本体上设置防脱钩装置2与吊钩归位感应装置5;吊钩归位感应装置5设于防脱钩装置2上方,用于采集并判断吊钩装置距离吊具的位置信息,吊钩控制装置通过此位置信息来控制吊钩装置朝向吊具移动,从而实现吊钩装置的自动归位功能、自动对待吊装物进行吊装作业,人工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防脱钩装置2则用于防止吊装过程中吊具脱钩等安全隐患,提升吊钩装置的安全性能。
34.进一步的,吊钩归位感应装置5为位置传感器。
35.在实际使用中,位置传感器可准确检测吊钩装置距离吊具或待吊装物的位置信息,从而便于吊钩控制装置准确控制吊钩装置朝向吊具或待吊装物移动。
36.进一步的,吊钩装置还包括障碍检测装置,与吊钩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获取障碍物信息并将障碍物信息发送给吊钩控制装置。
37.进一步的,障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障碍识别装置61以及第二障碍识别装置62,第一障碍识别装置61设于吊钩本体的顶部,第二障碍识别装置62设于吊钩本体的底部;
38.当第一障碍识别装置61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障碍识别装置62的高度时,障碍检测装置用于发出遇到障碍物信息。
39.进一步的,第一障碍识别装置61、第二障碍识别装置62均为红外传感器。
40.为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受到障碍物干扰,在吊钩装置上设置红外传感器之类的障碍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吊钩装置是否遇到障碍物。
41.在实际使用中,两个或多个红外传感器分别设于吊钩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当顶部红外传感器的高度低于底部红外传感器的高度时,说明吊钩装置整体倒置,在吊装过程中吊钩装置极有可能遇到障碍物,从而方便人员后续查看作业情况。
42.进一步的,吊钩装置还包括承重感应装置40,与吊钩控制装置电连接,设于吊钩本体的吊装区域,用于检测吊钩装置的承重状态信息并将承重状态信息发送给吊钩控制装置。
43.如此,通过承重感应装置40可准确了解吊装物的承重信息,吊钩控制装置获取此信息后,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看吊装是否超重或超载。
44.进一步的,吊钩装置还包括顶板31,吊钩本体的顶端竖向穿过顶板31,且吊钩本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膨胀头12,膨胀头12高于于顶板31的上表面。
45.如此,人员可方便地拿取整体吊钩装置,防止其滑脱。
46.进一步的,吊钩装置还包括称重装置4,与吊钩控制装置电连接,设于膨胀头12与顶板31两者之间,用于获取吊装物的重量信息并将重量信息发送到吊钩控制装置。
47.如此,通过称重装置4可准确了解吊装物的重量信息,吊钩控制装置获取此信息后,可方便工作人员作业过程中查看并检测吊装物、避免吊装物部分掉落。
48.进一步的,吊钩装置还包括对孔感应装置,设于吊钩本体的开口位置,与吊钩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获取吊装物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吊钩控制装置。
49.为进一步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在吊钩装置上设置对孔感应装置,用于与吊装物进行对位,方便吊装物上的吊具与吊钩装置的开口进行对位,从而实现自动装载吊具的作用。
50.进一步的,吊钩本体包括钩体131和钩柄132,钩柄132固定连接于钩体131上,钩体131包括自由端和与钩柄132的连接位置;
51.对孔感应装置包括第一对孔感应器71和第二对孔感应器72,第一对孔感应器71设于钩体131的自由端,第二对孔感应器72设于连接位置。
52.在实际使用中,两个对孔感应器分别设于吊钩本体开口位置的两侧,用于分别检测吊具的位置信息,从而可发送给吊钩控制装置进行信息分析并进行自动操控,实现自动装载吊具的目的。
53.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4.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