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3687发布日期:2021-07-30 13:2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在汽车配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汽车配件的生产组件进行流水线加工,多是通过传送装置将汽车配件放置于传送带上进行自动上下料,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在传送带使用一定时间之后,磨损严重,需要进行定期更换,现有技术中用于汽车装配件的上下料装置的传送带更换操作困难,需要人工将传送装置拆除之后才能将传送带脱离传送装置,浪费时间的同时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因用于汽车装配件的自动上下料的传送带更换步骤繁琐,拆卸困难,因此给技术人员带来一定的麻烦,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在需要更换传送带的时候,方便快捷的对传送带进行拆卸,轻松将传送带脱离支撑架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包括:

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有传送带,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套接有两个主动轮,所述传送带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齿带,所述齿带远离传送带的一侧与主动轮啮合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链带,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环形轨道,所述链带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的内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部顶壁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环形轨道的内部底壁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侧壁套接有旋杆,所述旋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块体,所述旋杆远离块体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旋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插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在使用时,将链带置于环形轨道的内部,推动移动杆贯穿第二凹槽插入于第一凹槽的内部,通过块体推动行旋杆绕第三转轴旋转,从而推动第一杆体移动,带动铰接的第二杆体通过滑轨进行滑动,贯穿第一凹槽插入于第二凹槽的内部,贯穿通孔,移动杆与第二杆体将链带固定于环形轨道的内部,从而将传送带固定于支撑架的一侧,此时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主动轮转动,通过啮合连接的齿带作用,推动传送带进行传送。

进一步,所述链带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环形轨道的内部侧壁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链带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从而在环形轨道的内部滑动。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四个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壁均匀套接有三个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外侧与齿带啮合连接,当传送带移动的同时,齿带带动从动轮啮合转动,第二转轴与从动轮对传送带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凹槽固定连接有按钮,所述旋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凹槽的内部顶壁,通过按钮操纵移动杆上下移动,当移动杆脱离第一凹槽时,弹簧受到挤压推动旋杆复位。

进一步,所述第三转轴到块体的横向距离为1~2cm,所述第三转轴到第一杆体的横向距离为3~5cm,根据杠杆原理,移动杆推动块体移动小幅度距离,即可实现第二杆体的大幅度距离移动,避免第一凹槽的内部浪费多余空间。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支撑柱对支撑架具有支撑作用,支撑底座扩大了支撑柱的受力面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杆推入第一凹槽内部,通过块体推动旋杆绕第三转轴转动,通过连杆机构带动第二杆体移动,插入于第二凹槽内部贯穿通孔,多个移动杆和第二杆体将链带固定于环形轨道的内部,从而将传送带固定于支撑架的一侧,待需要拆卸传送带时,将移动杆拉下,弹簧推动旋杆复位,即可将链带移动脱离支撑架,操作简单省时,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的第一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的支撑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的链带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支撑架,2-电机,3-传送带,4-链带,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主动轮,8-从动轮,9-环形轨道,10-滑块,11-滑槽,12-齿带,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第三转轴,16-旋杆,17-弹簧,18-块体,19-第一杆体,20-第二杆体,21-移动杆,22-横杆,23-通孔,24-按钮,25-支撑柱,26-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6所示,一种汽车装配件自动上下料的装置,包括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外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电机2,支撑架1的内部设有传送带3,电机2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架1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的内部,第一转轴5的外侧壁套接有两个主动轮7,传送带3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齿带12,齿带12远离传送带3的一侧与主动轮7啮合连接,传送带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链带4,支撑架1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环形轨道9,链带4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9的内部,环形轨道9的内部顶壁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3,环形轨道9的内部底壁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13的内部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5,第三转轴15的外侧壁套接有旋杆16,旋杆16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块体18,旋杆16远离块体18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杆体19,第一杆体19远离旋杆16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杆体20,第二杆体20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第一凹槽13的内部,第二凹槽14的内部插入有移动杆21,移动杆2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杆22,横杆22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23。

如图2和图6所示,链带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10,环形轨道9的内部侧壁开设有与滑块10相适配的滑槽11,滑块10滑动连接于滑槽11的内部。链带4通过滑块10滑动连接于滑槽11的内部从而在环形轨道9的内部滑动。

支撑架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四个第二转轴6,第二转轴6的外侧壁均匀套接有三个从动轮8,从动轮8的外侧与齿带12啮合连接。当传送带3移动的同时,齿带12带动从动轮8啮合转动,第二转轴6与从动轮8对传送带3起到支撑作用。

具体的,移动杆21的一端贯穿第二凹槽14固定连接有按钮24,旋杆16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远离旋杆1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凹槽13的内部顶壁。通过按钮24操纵移动杆21上下移动,当移动杆21脱离第一凹槽13时,弹簧17受到挤压推动旋杆16复位。

具体实施时,第三转轴15到块体18的横向距离为1cm,第三转轴15到第一杆体19的横向距离为3cm。

具体的,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25,支撑柱25远离支撑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26。支撑柱25对支撑架1具有支撑作用,支撑底座26扩大了支撑柱25的受力面积。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链带4置于环形轨道9的内部,通过按钮24推动移动杆21贯穿第二凹槽14插入于第一凹槽13的内部,通过块体18推动行旋杆16绕第三转轴15旋转,从而推动第一杆体19移动,带动铰接的第二杆体20通过滑轨进行滑动,第二凹槽14的内部顶壁开设有与环形轨道9相连通的通槽,第二杆体20贯穿通槽插入于第二凹槽14的内部,贯穿通孔23,移动杆21与第二杆体20将链带4固定于环形轨道9的内部,多个移动杆21与第二杆体20均匀分布,对链带4均匀受力,从而将传送带3固定于支撑架1的一侧,此时打开电机2,电机2带动第一转轴5转动,第一转轴5带动主动轮7转动,通过啮合连接的齿带12作用,推动传送带3进行传送。电机2的型号为2ik6w。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