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机卸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5213发布日期:2022-01-05 12:1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翻车机卸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配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车机卸车控制系统以及卸车方法。


背景技术:

2.翻车机卸车系统是一种非常专业化的散状物料卸料系统,它用于火车装载的散状物料煤炭、矿石等的翻卸。翻车机卸车系统是一种具有卸车效率高、对车辆损伤小、能改善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多用于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港口、矿山等企业。
3.现有技术中,翻车机卸车系统主要由拨车机、翻车机、迁车台、推车机及其它附属的夹轮器、洒水除尘系统、铁路防护信号等辅助设备组成,其作业流程为:
4.卸车作业前:开放铁路防护信号,火车推送整列重车至重车线,夹轮器夹紧车列,火车和重车分离,火车离开重车线;
5.卸车作业中:拨车机迁引车列至翻车机,经翻车机翻转卸空物料到料仓,再由拨车机推送空车上迁车台,迁车台平移至空车线定位,最后由推车机推送空车上空车线,完成一个卸车循环;
6.卸车作业完毕:开放铁路防护信号,火车行驶至空车线,并迁引整列空车离开翻车机区域。
7.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8.现有技术中,铁路防护信号是为了确保机车安全运行与翻车机作业安全而设置的安全警示,铁路防护信号包括重车线开放/关闭信号和空车线开放/关闭信号,在一趟车的卸车作业流程中,要操作两次防护信号来通知车列的上位和排空。只有在翻车机停止作业的前提下才能开放铁路防护信号允许机车进入翻车机区域,否则就会发生车列推送撞击翻车机设备及操作人员的重大安全事故。
9.另外,还发现由于厂区铁路线路短,在火车上位或排空时如车速过快还存在将车列顶送掉入迁车台基坑,造成路局车辆掉道的重大设备事故。
10.在《翻车机技术操作规程》中有明确规定,1、必须在翻车机所有设备停止作业时,方可开放铁路防护信号。2、送重车时,开放重车线信号,同时将迁车台停放至重车线定位。3、拖空车时,开放空车线信号,同时将迁车台停放至空车线定位。4、卸车结束后,必须将迁车台停至空车停放的线路。5、翻车机区域无车时必须将迁车台停放至重车线待机。在日常的操作人员技能和安全培训中也反复强调此规定,然而在日常作业过程中还是存在不按操作规程作业的人员,也发生过路局车辆掉道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1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车机卸车系统以及卸车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翻车机卸车时造成的安全事故。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13.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车机卸车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14.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重车线朝向迁车台的端部;
15.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空车线朝向迁车台的端部;
16.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迁车台的端部,当所述重车线和所述迁车台对接时,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一感应信号,当所述重车线和所述迁车台分离时,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二感应信号,当所述空车线和所述迁车台对接时,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三感应信号,当所述空车线和所述迁车台分离时,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四感应信号;
17.重车线信号指示灯,所述重车线信号指示灯设置在所述重车线上;
18.空车线信号指示灯,所述空车线信号指示灯设置在所述空车线上;
19.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和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重车线信号指示灯以及所述空车线信号指示灯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和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相对应的第一信号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相对应的第二信号指示灯、和所述第三感应信号相对应的第三信号指示灯、和所述第四感应信号相对应的第四信号指示灯。
21.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上还设置有用以控制所述重车线信号指示灯开启的第一按钮以及第二按钮,用于控制所述空车线信号指示灯开启的第三按钮以及第四按钮,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一信号指示灯相对应,所述第二按钮和所述第二信号指示灯相对应,所述第三按钮和所述第三信号指示灯相对应,所述第四按钮和所述第四信号指示灯相对应。
2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视觉传感器,所述视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迁车台的端部。
23.进一步地,所述迁车台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吹扫管。
24.进一步地,所述重车线朝向迁车台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吹扫管。
25.进一步地,所述空车线朝向迁车台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吹扫管。
2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重车语音报警器,所述重车语音报警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
2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空车语音报警器,所述空车语音报警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
28.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翻车机卸车方法,所述卸车方法是基于上述控制系统进行的,所述卸车方法包括:
29.操作迁引台移动并和重车线对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一感应信号;
30.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后,控制所述重车线信号指示灯开启;
31.火车推送整列重车至重车线;
32.火车和重车分离,火车行驶离开重车线;
33.操作重车卸车,形成空车,操作空车有重车线推至迁引台上;
34.操作迁引台移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二感应信号;
35.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感应信号后,控制所述重车线信号指示灯关闭;
36.操作迁引台和空车线对接,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三感应信号;
37.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三感应信号后,控制所述空车线信号指示灯开启;
38.将位于迁引台上的空车移动至空车线上;
39.通过火车将位于空车线上的空车移走,迁引台进入待机状态,迁引台和空车线分离,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四感应信号;
40.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四感应信号后,控制所述空车线信号指示灯关闭。
4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42.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翻车机卸车系统以及卸车方法,只有操作迁引台和空车线或重车线对接或分离时,相应的空车线信号指示灯或重车线信号指示灯才开启或关闭,进而可进行空车的相应操作,从而可防止因操作人员在日程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按操作规程作业时,造成的过路局车辆掉道的安全事故的现象发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本实施例的翻车机卸车场地布置示意图;
45.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翻车机卸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46.图3为本实施例的重车线的端部示意图;
47.图4为本实施例的空车线的端部示意图;
48.图5为本实施例的迁车台的端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图1为本实施例的翻车机卸车场地布置示意图,结合图1,翻车机卸车场地具有两列轨道,分别为重车线1、空车线2、迁移区3,重车线1的端头具有卸货区4,火车可将重车推送至卸货区4,随后,火车和重车分离,重车在卸货区4内卸货成空车,迁移区3设置有迁车台5,迁车台5可在迁移区3内移动,当重车在卸货区4内卸货成空车后,操作迁车台5和重车线1对接,位于重车线1上的推车机推送空车上迁车台5,随后,迁车台5操作至和空车线2对接,位于空车线2的推车机推送空车至空车线2,位于空车线2上的火车拉走该空车,完成一个卸
车循环。
51.基于上述翻车机卸车场地,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翻车机卸车控制系统。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翻车机卸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结合图2,本实施例的翻车机卸车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6、第二位置传感器7、第三位置传感器8、重车线信号指示灯9、空车线信号指示灯10以及控制器11。
52.图3为本实施例的重车线的端部示意图,结合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位置传感器6设置在重车线1朝向迁车台5的端部。
53.图4为本实施例的空车线的端部示意图,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第二位置传感器7设置在空车线2朝向迁车台5的端部。
54.图5为本实施例的迁车台的端部示意图,结合图5,本实施例的第三位置传感器8设置在迁车台的端部,当重车线1和迁车台5对接时,第一位置传感器6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8,第三位置传感器8发出第一感应信号,当重车线1和迁车台5分离时,第一位置传感器6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8,第三位置传感器8发出第二感应信号,当空车线2和迁车台5对接时,第二位置传感器7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8,第三位置传感器8发出第三感应信号,当空车线2和迁车台5分离时,第二位置传感器7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8,第三位置传感器8发出第四感应信号。
55.本实施例中,只有当重车线1和迁车台5完全对接时,第三位置传感器8才发出第一感应信号,而重车线1和迁车台5分离至设定距离时,第三位置传感器8发出第二感应信号,该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56.同样,本实施例中,只有当孔车线2和迁车台5完全对接时,第三位置传感器8才发出第三感应信号,而空车线2和迁车台5分离至设定距离时,第三位置传感器8发出第四感应信号,该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57.结合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中,重车线信号指示灯9设置在重车线1上,通过控制重车线信号指示灯9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车皮由重车线1至迁车台5的转移的相关操作。
58.结合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中,空车线信号指示灯10设置在空车线上,通过控制空车线信号指示灯10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空车由迁车台5至空车线1上的转移的相关操作。
59.结合图2,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1分别和第三位置传感器8、重车线信号指示灯9以及空车线信号指示灯10连接,即根据第三位置传感器8发出的感应信号,控制对应的重车线信号指示灯9和空车线信号指示灯10的开启或关闭。
60.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1上设置有和第一感应信号相对应的第一信号指示灯、和第二感应信号相对应的第二信号指示灯、和第三感应信号相对应的第三信号指示灯、和第四感应信号相对应的第四信号指示灯,当对应的感应信号传递至控制器11上时,对应的信号指示灯开启。
6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1上还设置有用以控制重车线信号指示灯开启的第一按钮以及第二按钮,用于控制空车线信号指示灯开启的第三按钮以及第四按钮,第一按钮和第一信号指示灯相对应,第二按钮和第二信号指示灯相对应,第三按钮和第三信号指示灯相对应,第四按钮和第四信号指示灯相对应,当信号指示灯开启后,操作人员可操作对应的按钮,控制重车线信号指示灯9以及空车线信号指示灯10的开启或关闭,这样可直观提醒操作人员,进一步保证顺利卸车。
62.结合图5,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视觉传感器12,视觉传感器12设置在迁车台5的端部,这样,可以利用视觉传感器12确认迁车台5同重车线1、空车线2之间的距离,当设置有视觉传感器12时,只有当视觉传感器12同重车线1、空车线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都符合要求后,才能开启或关闭相应的重车线信号指示灯9以及空车线信号指示灯10,以进一步保证顺利卸车。
63.由于卸车控制系统的工况环境较为恶劣,结合图3

图5,本实施例中,迁车台5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吹扫管13,重车线1朝向迁车台5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吹扫管14,空车线2朝向迁车台5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吹扫管15,第一吹扫管13、第二吹扫管14以及第三吹扫管15均可与外界气源连通,这样可定期接入气源,对位置传感器和视觉感应器进行吹扫,提高位置传感器和视觉感应器的灵敏度。
64.还有,结合图2,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还包括重车语音报警器16以及空车语音报警器17,重车语音报警器16、空车语音报警器17均和控制器11连接,当需要操作将空车从重车线1转移至迁车台5上,或者从迁车台5上转移至空车线2上时,控制器11可分别控制重车语音报警器16或空车语音报警器17播报提示信息,以提醒相应的安全事项。
65.基于上述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翻车机卸车方法,该卸车方法包括:
66.s1:操作迁引台移动并和重车线对接,第一位置传感器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一感应信号;
67.s2: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感应信号后,控制重车线信号指示灯开启,此时,重车语音报警器16开始播报;
68.s3:火车推送整列重车至重车线;
69.s4:火车和重车分离,火车行驶离开重车线;
70.s5:操作重车卸车,形成空车,空车由重车线推至迁引台上;
71.s6:操作迁引台移动,第一位置传感器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二感应信号;
72.s7: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后,控制重车线信号指示灯关闭,此时,重车语音报警器16关闭播报;
73.s8:操作迁引台和空车线对接,第二位置传感器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三感应信号;
74.s9:控制器接收到第三感应信号后,控制空车线信号指示灯开启,此时,空车语音报警器开始播报;
75.s10:将位于迁引台上的空车移动至空车线上;
76.s11:通过火车将位于空车线上的空车移走,迁引台进入待机状态,迁引台和空车线分离,第三位置传感器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发出第四感应信号;
77.s12:控制器接收到第四感应信号后,控制空车线信号指示灯关闭,此时,空车语音报警器关闭播报。
78.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翻车机卸车系统以及卸车方法,只有操作迁引台和空车线或重车线对接或分离时,相应的空车线信号指示灯或重车线信号指示灯才开启或关闭,进而可进行空车的相应操作,从而可防止因操作人员在日程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按操作规程作业时,造成的过路局车辆掉道的安全事故的现象发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79.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下的限制,任何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