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铜线绕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9583发布日期:2021-09-04 10:1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铜线绕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铜线绕紧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铜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生产出来的铜线缠绕起来,常用的两种方式是通过卷绕机或者人工缠绕。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市面上现有的铜线绕紧装置大多数只能对单一尺寸的铜线进行限位固定,进而使得装置只能对单一尺寸的铜线进行缠绕,适用范围小,对不同尺寸的铜线进行缠绕需要使用不同的绕紧装置,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
4.因此,发明一种智能铜线绕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铜线绕紧装置,以解决技术中市面上现有的铜线绕紧装置大多数只能对单一尺寸的铜线进行限位固定,进而使得装置只能对单一尺寸的铜线进行缠绕,适用范围小,对不同尺寸的铜线进行缠绕需要使用不同的绕紧装置,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铜线绕紧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部一侧设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一侧设有布线机构,所述布线机构远离张紧机构的一侧设有绕线机构,所述固定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布线机构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底部与固定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顶部设有布线箱,所述布线箱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布线箱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模板,所述布线箱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模板,所述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均通过螺丝与布线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中部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模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压杆,所述电动压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电动压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压板,所述弧形压板底部固定连接有裁切刀,所述裁切刀一侧设有限位固定刺,所述限位固定刺与弧形压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压板底部设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与第二固定模板一侧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固定台中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滑槽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电动推杆相匹配。
8.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顶部与布线箱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布线箱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二滑槽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支撑杆相匹配,所述支撑杆外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设置于固定台顶部。
9.优选的,所述固定台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贯穿固定台一侧并与滑块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底部与固定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关于固定座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有张紧辊,所述张紧辊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与张紧辊相匹配,所述张紧辊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移动槽,所述张紧辊两端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螺丝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槽两侧均开设有限位螺孔。
11.优选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板关于固定座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设有绕线辊,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板顶部均开设有竖直通槽,所述竖直通槽一侧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竖直通槽、斜槽和限位槽均与绕线辊相匹配,所述绕线机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底部与固定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绕线辊一端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使得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上的限位孔与铜线相匹配,从而满足对不同尺寸的铜线进行限位固定,使得装置能够对不同尺寸的铜线进行缠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布线箱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台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压板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固定座、2张紧机构、3布线机构、4绕线机构、5固定台、6布线箱、7空腔、8第一固定模板、9第二固定模板、10限位孔、11连接板、12电动压杆、13弧形压板、14裁切刀、15限位固定刺、16承压板、17滑块、18第一电动推杆、19第二滑槽、20支撑杆、21第三滑槽、22第一固定板、23第二电动推杆、24第二固定板、25张紧辊、26移动槽、27限位板、28第三固定板、29绕线辊、30竖直通槽、31限位槽、32驱动电机、33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智能铜线绕紧装置,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顶部一侧设有张紧机构2,所述张紧机构2一侧设有布线机构3,所述布线机构3远离张紧机构2的一侧设有绕线机构4,所述固定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33,所述布线机构3包
括固定台5,所述固定台5底部与固定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5顶部设有布线箱6,所述布线箱6中部开设有空腔7,所述布线箱6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模板8,所述布线箱6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模板9,所述第一固定模板8和第二固定模板9均通过螺丝与布线箱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模板8和第二固定模板9中部均开设有限位孔10,所述限位孔10与空腔7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模板9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压杆12,所述电动压杆12与控制箱33电性连接,所述电动压杆12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压板13,所述弧形压板13底部固定连接有裁切刀14,所述裁切刀14一侧设有限位固定刺15,所述限位固定刺15与弧形压板1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压板13底部设有承压板16,所述承压板16与第二固定模板9一侧固定连接。
2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台5中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8,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8与控制箱3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滑槽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9,所述第二滑槽19与第一电动推杆18相匹配。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8顶部与布线箱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布线箱6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所述第二滑槽19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槽21,所述第三滑槽21与支撑杆20相匹配,所述支撑杆20外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设置于固定台5顶部。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台5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22,所述第一固定板22底部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23,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3与控制箱3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3远离第一固定板22的一端贯穿固定台5一侧并与滑块17固定连接。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张紧机构2包括第二固定板24,所述第二固定板24底部与固定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24关于固定座1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24之间设有张紧辊25,所述张紧辊2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24中部均开设有移动槽26,所述移动槽26与张紧辊25相匹配,所述张紧辊25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移动槽26,所述张紧辊25两端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板27,所述限位板27通过螺丝与第二固定板24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槽26两侧均开设有限位螺孔,移动槽26的设置便于对张紧辊25进行高度调节。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线机构4包括第三固定板28,所述第三固定板28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板28关于固定座1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板28之间设有绕线辊29,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板28顶部均开设有竖直通槽30,所述竖直通槽30一侧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底部开设有限位槽31,所述竖直通槽30、斜槽和限位槽31均与绕线辊29相匹配,所述绕线机构4一侧设有驱动电机32,所述驱动电机32与控制箱33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2底部与固定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2输出轴与绕线辊29一端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竖直通槽30、斜槽和限位槽31的设置有便于对绕线辊29进行高度调节。
29.本实用工作原理:
30.参照说明书附图1

5,对铜线进行绕紧前,根据铜线的截面尺寸选择相对应的第一固定模板8和第二固定模板9,将第一固定模板8和第二固定模板9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
布线箱6两侧,将铜线上下交错依次穿过多个张紧辊25,实现对铜线的张紧,避免缠绕时铜线松散,再将铜线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模板8上的限位孔10、布线箱6内部空腔7和第二固定模板9上的限位孔10,再将铜线牵引至绕线辊29,将铜线一端与绕线辊29进行初步缠绕固定,通过控制箱33启动驱动电机32和第二电动推杆23,驱动电机32通过传动带带动绕线辊29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铜线的自动卷绕,同时第二电动推杆23带动滑块17和第一电动推杆18进行滑动,实现布线箱6在固定台5上来回移动,从而完成对铜线的移动,避免铜线仅于绕线辊29上一处进行缠绕,当绕线辊29上的铜线缠绕完毕后,通过控制箱33启动电动压杆12,电动压杆12带动弧形压板13下压,裁切刀14对铜线进行截断,同时限位固定刺15将铜线一端牢牢固定于承压板16上,便于进行下一次的绕线工作。
3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