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式可翻转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3295发布日期:2021-08-03 13:0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式可翻转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孔式可翻转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铝制管束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耐腐蚀等诸多优点,因此铝制管束换热器被广泛运用于工业换热场合。但铝材偏软,在加工和转运过程中,容易磕碰损伤,且铝制品转运和存放环境不得与其它金属接触,尤其是钢制品。防腐工序是对铝制管束换热器的加工过程中的一道必要工序,在防腐工序前,小换热管束需要翻转,即由水平状态翻转成竖向状态,完成防腐工序后,再次翻转,由竖向状态翻转成水平状态。

对于翻转作业,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机械、液压形式的翻转台,依靠底部液压系统驱动来完成90°翻转动作。由于翻转台通常需要设备厂家根据工件尺寸对支撑结构订做或改制,对于生产不同尺寸换热管束制造厂家来说,不仅投资成本高,改造周期长,且切换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式可翻转吊具,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换热器管束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式可翻转吊具,用于两端具有多个管体端部的管束的翻转,所述管体端部之间具有固定的间距,该吊具包括:

相对设置的一对吊具单元,两个所述吊具单元的相面对的一侧形成有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上形成有多个与管体端部相适配的通孔,且所述多孔结构构成为能使所述多个管体端部中的部分管体端部插入所述通孔,两个所述吊具单元相背对的一侧的中心形成有圆柱状的凸起;和

对应于所述吊具单元设置的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设有供吊装设备钩挂并吊起的吊装孔和位于所述吊装孔的下方的异形孔,所述异形孔的下部形成有供容纳所述凸起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呈适配于所述凸起的半圆形;

通过将所述管束两端的部分管体端部分别插入两个吊具单元的所述多孔结构而连接成一整体,并使两个吊具单元的凸起穿过所述异形孔并置于所述承托部处,从而在利用吊装设备将所述吊装板连带所述吊具单元和管束一并吊起后,能以两个吊具单元的凸起为轴而转动处于空中的管束和吊具单元形成的整体,实现管束的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具,在需要进行翻转作业时,无需启动液压系统等机械,仅需与一台吊装设备(例如一部具有吊梁的天车)配合即可实施翻转作业,吊起后能够进行连续、多次的翻转。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由此能降低进行翻转作业的设备成本。此外,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翻转作业的操作过程简单,可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快速、高效、即时、便捷、安全的翻转,不单独占用翻转过程场地,不需要二次吊运,同时极大地降低了翻转过程中对铝制品磕碰的几率。

也可以是,所述吊具单元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盖板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和盖板之间的堵板和至少两个多孔板,所述堵板和一个多孔板设置于所述底板和盖板的相对的两侧,其余的多孔板设于所述底板和盖板的中部,且所述堵板和所述多孔板相互平行,所述多孔板构成所述多孔结构,所述堵板的中心固定所述凸起。由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多孔板构成多孔结构,能够较好地使管束与吊具单元连接成一体,并能够为管束提供较好的定位和支撑。且通过堵板的设置,为作为翻转轴的凸起提供固定的基础。

也可以是,多个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多孔板上,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适配于所述管体端部之间的间距,且所有的所述多孔板上形成所述通孔的位置一致。由此,确保管体端部能顺利地穿过多个多孔板上对应的通孔。

也可以是,所述多孔板的边缘还形成有适配于所述管体端部的缺口。由于管束的管体端部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多孔板的边缘可能会与无需插入通孔的其余管体端部发生干涉,对此,通过在多孔板的边缘设置缺口以容纳这些管体端部,能够防止管束的部分管体端部在插入通孔时产生阻碍。

也可以是,所述多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管束的厚度。由此,确保吊具单元能够在管束厚度方向上与全部管体端部连接。

也可以是,所述底板、盖板、堵板和多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由此,确保吊具单元整体的稳固性及强度。

也可以是,在所述管束两端的部分管体端部分别插入两个吊具单元的所述多孔结构而连接成一整体时,该管体端部抵接于对应的吊具单元的堵板。由此,确保管束的部分管体端部完全穿过多孔结构,防止管束在翻转过程中与吊装单元分离而掉落。

也可以是,所述凸起的端部朝径向方向凸出并形成限位部,所述异形孔的上部形成有供所述限位部穿过的穿入部,且所述异形孔下部的承托部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部的宽度。由此,能够确保在吊起吊具单元和管束时,凸起被限位于异形孔的承托部内,防止翻转过程中吊装单元与吊装板分离。

也可以是,所述限位部呈圆形,所述异形孔为葫芦孔。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式可翻转吊具翻转管束,且管束处于水平状态时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式可翻转吊具翻转管束,且管束翻转至竖向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式可翻转吊具中一个吊具单元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吊具单元的右视图;

图5是图3中的吊具单元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式可翻转吊具中一个吊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吊具单元;2-底板;3-盖板;4-堵板;5-多孔板;51-通孔;52-缺口;6-凸起;61-限位部;7-吊装板;71-吊装孔;72-异形孔;721-穿入部;722-承托部;8-吊装链;9-管束;91-管体;92-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式可翻转吊具,用于铝制换热器管束的翻转。参见图1和图2,图1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式可翻转吊具翻转管束,且管束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式可翻转吊具翻转管束,且管束处于竖向状态时的示意图。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的管束9由诸多平行设置的管体91和诸多与管体正交地设置的翅片92连接而构成,多个翅片92相平行且间隔地设置,每个管体91穿过所有的翅片92并与之固定,通过翅片92将所有的管体91连接从而形成管束9整体。该管束9的宽度远大于厚度(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为管束9的厚度方向,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为管束9的宽度方向),管束9的两端形成多个齐平的管体91的管体端部,管体端部之间具有固定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管束9包括多排规则排列的管体91,且相邻两排的管体91相互错开,但管体91的排列方式不限于此,任意排列方式的管体91均能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吊具。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式可翻转吊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吊具单元1和对应于吊具单元1设置的吊装板7,两个吊具单元1分别与管束9两端的部分管体端部连接从而与管束连接成一整体,吊装板7与对应的吊具单元1连接的同时由吊装设备的吊装链8钩挂并吊起,从而带动吊具单元1和管束9的整体被吊起,使管束9脱离地面后,将处于空中的管束9手动沿如图1中右侧所示的任一箭头方向翻转即可将处于水平状态的管束9翻转至竖向状态。该手动翻转的操作可以与将管束吊起的操作同步进行,即、在管束9被吊起的过程中翻转该管束9。

下面对吊具单元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参见图3至图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式可翻转吊具中一个吊具单元的正视图;图4是图3中的吊具单元的右视图;图5是图3中的吊具单元的左视图。

吊具单元1包括设于底部的底板2、设于顶部的盖板3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2和盖板3之间的堵板4和至少两个多孔板5,底板2和盖板3为水平设置的大小一致的方形板,堵板4和一个多孔板5设置于底板和盖板的相对的两侧,形成“口”字形结构。其余的多孔板5设于底板2和盖板3的中部,且堵板4和所有多孔板5均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管束9的管体91的长度方向。堵板4远离多孔板5的一侧的中心固定有圆柱状的凸起6,用以与吊装板7连接。较佳地,该凸起6的端部朝径向方向凸出并形成圆形的限位部61。底板2、盖板3、堵板4、多孔板5和凸起6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以此确保吊具单元整体的稳固性及强度。

每个多孔板5上均对应于管束的管体端部而设置多个通孔51和缺口52,该通孔51和缺口52的在多孔板5上的分布适配于管束中的管体91的排列,且所有的多孔板5上设置的通孔51和缺口52的位置均一致。以此确保管体端部能顺利地穿过多个多孔板5上对应的通孔51。此外,多孔板5的高度大于管束9的厚度,以此确保吊具单元1能够在管束9厚度方向上与全部管体端部连接。本实施形态中,多孔板5的形状为方形,缺口52形成于多孔板5的边缘且较佳为半圆形。当管束与吊具单元连接时,部分管体端部依次穿过对应的多孔板5上的通孔51并抵接于堵板4的表面,以此确保管束9的部分管体端部完全插入吊具单元1,防止管束9在翻转过程中与吊装单元1分离而掉落。同时,与插入通孔51的管体端部相邻的管体端部容纳于缺口52处,避免了多孔板5的边缘阻碍周围无需插入通孔的管体端部而致使管束9的管体端部无法插入吊具单元。较佳地,多孔板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吊具单元1连接于管束9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部的位置,使得翻转轴大致位于管束的中心位置,易于翻转操作的进行。

下面对吊装板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参见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式可翻转吊具中一个吊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吊装板7上设有供吊装设备钩挂并吊起的吊装孔71和位于吊装孔71的正下方的异形孔72。该吊装孔71为圆形孔,当吊起该吊装板时,吊装设备的吊装链8端部的钩子钩入该吊装孔71。该异形孔72为上大下小的葫芦孔,异形孔72的上部对应于前述圆形的限位部61而形成供限位部61穿过的穿入部721,异形孔72的下部形成有供容纳凸起6的承托部722,该承托部722呈适配于凸起6的半圆形,且该半圆形的弧度越贴近凸起6越佳,以此能够确保在吊起吊具单元1和管束9时,凸起6被限位于异形孔的承托部722内,防止翻转过程中吊装单元1与吊装板7分离。当吊具单元1与吊装板7连接时,吊具单元1上的凸起6的限位部61穿过异形孔72的穿入部721后使凸起6向下移动并置于异形孔72的承托部722,此时,由于限位部61的直径大于承托部722的直径,能够防止凸起6从异形孔72中脱出。

参见图1和图2,在进行翻转作业时,通过将管束9两端的部分管体端部分别插入两个吊具单元1的多孔板5而使吊具单元1与管束9连接成一整体,并通过使两个吊具单元1的凸起6穿过吊装板8的异形孔72并置于承托部722处而使吊装板8与吊装单元1连接,在吊装设备的吊装链8端部的钩子钩入吊装板8的吊装孔71后,吊装设备抬起从而将吊装板8连带吊具单元1和管束9一并吊起,在该吊起的过程中,以两个吊具单元的凸起6为轴,手动将吊具单元1翻转90°,以使管束9和吊具单元1形成的整体翻转至处于如图2所示的竖向状态即可。完成防腐加工作业后,在吊装设备放下的过程中,再次手动将吊具单元1翻转90°,以使管束9和吊具单元1形成的整体回到如图1所示的水平状态即可。

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简单、制造方便、占地面积小、性价比高、翻转过程安全可靠的特点。基于本实用新型,在需要进行翻转作业时,无需启动液压系统等机械,仅需与一台吊装设备(例如一部具有吊梁的天车)配合即可在运转中完成翻转作业,吊起后能够进行连续、多次的翻转。且翻转作业的操作过程简单,可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快速、高效、即时、便捷、安全的翻转,不单独占用翻转过程场地,不需要二次吊运,避免二次吊运对管束的磕碰,生产不停顿,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的宗旨下,本实用新型可体现为多种形式,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形态是用于说明而非限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而非由说明书限定,而且落在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或其界定的范围的等价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应理解为包括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