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8816发布日期:2021-11-03 13:1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炉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质空分碳基材料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煤质空分碳基材料是20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吸附剂,是一种优良的非极性碳素材料。由于煤质空分碳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和优良的耐酸碱性、疏水性和化学稳定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医疗催化、空分制氮、焦炉气中氢气回收等各方面。随着变压吸附空气分离技术(psa) 的日益成熟,使得高性能的煤质空分碳基材料在较大规模空分制氮方面显示出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煤质空分碳基材料需求量每年都稳步增长,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量更是突飞猛进,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
3.长期以来,国内市场主要采用中低档煤质空分碳基材料,年总需求量在 6000吨以上,高品质煤质空分碳基材料80%来自于日本和德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尤其是化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煤质空分碳基材料的需求水平会逐年增长,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对煤矿、油田、油轮的安全高度重视,强制油田、油轮配备制氮机,电子工业和材料工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国内煤质空分碳基材料的需求量。据调查,自2000年以来,年平均增长率都在80%以上,国内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4.煤质空分碳基材料生产工艺分为:原煤磨碎

捏合、成型

氧化

干馏

活化

et、at(修孔);在氧化阶段,需要向转炉内进行投料,但是现有的转炉上料装置存在以下缺点:第一、不密封,导致碎煤渣粉易四处飞扬,污染作业环境;第二、不便于移动,每次移动都需要三五个人搬抬,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转炉上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上料筒,所述上料筒内设置有螺旋搅拌杆,所述螺旋搅拌杆的左端与上料筒的内左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搅拌杆的右端贯穿上料筒的右侧面并与上料筒的右侧面转动连接;所述上料筒的顶面上设置有驱动组价;所述上料筒的顶面左侧固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下端贯穿上料筒的顶面并延伸至上料筒内,所述上料筒的底面右侧固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上端贯穿上料筒的底面并延伸至上料筒内;所述上料筒的底面左侧、底面右侧分别固设有第一托板、第二托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左侧固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面与第一托板的底面活动铰接,所述底板的顶面右侧固设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延伸端与第二托板的底面活动铰接。
8.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二皮带轮、传动皮带,所述电机安装在上料筒的顶面右侧,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套设
在螺旋搅拌杆的右端上,所述传动皮带套设在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上。
9.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顶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右侧通过合页与进料斗的右侧活动铰接。
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面四个拐角处皆固设有安装架,四个所述安装架上皆安装有移动轮。
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面左侧、底面右侧皆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内皆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延伸端上皆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12.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上固设有防滑齿,所述防滑齿为橡胶材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料经进料斗加入进上料筒内,通过启动电机,使电机经过传动皮带带动螺旋搅拌杆旋转,进而将原料向右上方运输,进而使原料经出料管排出,并输送到转炉内。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盖板与上料筒,在上料时,保持上料筒相对密封,从而防止碎煤渣粉四处飞扬,而影响作业环境。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移动轮,使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通过启动第二电动推杆,使第二电动推杆的延伸端推动支撑板、防滑齿向下移动,进而使支撑板、防滑齿与地面接触,使移动轮与地面分离,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地面上。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20.附图标记:1、底板;2、上料筒;3、第一托板;4、第二托板;5、第一电动推杆;6、螺旋搅拌杆;7、电机;8、第一皮带轮;9、第二皮带轮;10、传动皮带;11、进料斗;12、盖板;13、出料管;14、安装槽;15、第二电动推杆;16、支撑板;17、防滑齿;18、安装架;19、移动轮;20、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23.实施例
24.如图1

3所示,一种转炉上料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上料筒2,上料筒2内设置有螺旋搅拌杆6,螺旋搅拌杆6的左端与上料筒2的内左侧壁转动连接,螺旋搅拌杆6的右端贯穿上料筒2的右侧面并与上料筒2的右侧面转动连接;上料筒2的顶面上设置有驱动组价;上料筒2的顶面左侧固设有进料斗11,进料斗11的下端贯穿上料筒2的顶面并延伸至上料筒2内,上料筒2的底面右侧固设有出料管13,出料管13的上端贯穿上料筒2的底面
并延伸至上料筒2内;上料筒2的底面左侧、底面右侧分别固设有第一托板3、第二托板4,底板1的顶面左侧固设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的顶面与第一托板3的底面活动铰接,底板1的顶面右侧固设有第一电动推杆5,第一电动推杆5的延伸端与第二托板4的底面活动铰接,驱动组件包括电机7、第二皮带轮9、传动皮带10,电机7安装在上料筒2的顶面右侧,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9固定套设在螺旋搅拌杆6的右端上,传动皮带10套设在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9上,进料斗11的顶面设置有盖板12,盖板12的右侧通过合页与进料斗11的右侧活动铰接,底板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皆固设有安装架 18,四个安装架18上皆安装有移动轮19,底板1的底面左侧、底面右侧皆开设有安装槽14,两个安装槽14内皆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5,两个第二电动推杆 15的延伸端上皆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两个支撑板16的底面上固设有防滑齿 17,防滑齿17为橡胶材质。
25.工作原理:实施时,通过将本装置推到指定地点,然后启动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5,使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5的延伸端向下延伸,进而带动支撑板16、防滑齿17向下移动,进而使支撑板16、防滑齿17与地面接触,使移动轮19与地面分离,将本装置固定在指定地点;
26.使出料管13处于转炉的进料口内,然后打开盖板12,将原料经进料斗11 加入进上料筒2内,然后通过启动电机7,使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带动第一皮带轮8旋转,进而带动传动皮带10旋转,进而带动第二皮带轮9旋转,进而带动螺旋搅拌杆6旋转,旋转的螺旋搅拌杆6会将上料筒2内左侧的原料逐渐向右运送,并最终经出料管13排出,从出料管13排出的原料会进入到转炉的进料口内,从而完成了上料的过程。
27.其中,通过设置盖板12与上料筒2,在上料时,可保持上料筒2相对密封,从而防止碎煤渣粉四处飞扬,而影响作业环境。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