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附着式升降平台的桁架搭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3337发布日期:2021-08-06 12:5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附着式升降平台的桁架搭桥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附着式升降平台的桁架搭桥。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平台是一种大型自升降式高空作业平台,它可替代钢、竹、木脚手架及电动吊篮,用于高空工程施工,尤其适合装修作业。

附着式升降平台通常包括工作平台与立柱,安装时,将立柱附着在建筑物上,工作平台滑移连接在立柱上,立柱与工作平台之间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方式实现升降。使用过程中,工作平台运行平稳。另外,操作控制箱安装在工作平台上,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操作,使得施工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把工作平台升降到理想的高度,从而使得作业人员能够以最舒适的姿势进行施工,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技术缺陷:当需要对横向跨度较大的建筑物表面进行施工时,单个附着式升降平台覆盖的可工作区域较小,如果在建筑物同一侧搭建多个附着式升降平台则会影响首层大堂的物料运输以及堆放等。对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单个附着式升降平台覆盖的可工作区域较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附着式升降平台的桁架搭桥。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附着式升降平台的桁架搭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附着式升降平台的桁架搭桥,包括两个附着式升降平台以及桁架梁框架,所述附着式升降平台包括立柱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立柱上的工作平台,所述桁架梁框架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两个工作平台之间,所述桁架梁框架上铺设有脚手板,所述桁架梁框架周边位置设置有防护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附着式升降平台之间可拆卸式设置桁架梁框架,桁架梁框架可跟随附着式升降平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覆盖的可施工区域,同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升降桁架梁框架,减少了桁架梁框架在使用过程中对物料运输以及堆放可能造成的影响。设置的脚手板便于施工人员在桁架梁框架上进行施工,设置的防护件则提高了桁架梁框架的安全性能。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紧固件,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桁架梁框架靠近所述工作平台一侧,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桁架梁框架一侧通过所述紧固件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板与紧固件的配合将桁架梁框架固定于工作平台上,同时也便于施工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拆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连接齿槽,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齿槽相啮合的连接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齿槽与连接齿条的共同作用下,增加了连接板与工作平台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以减少桁架梁框架相对工作平台发生脱节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桁架梁框架靠近建筑墙体一侧设置有滑槽,建筑墙体上竖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槽与滑轨的共同作用下,增加了桁架梁框架与建筑墙体的连接性,减少了桁架梁框架坠落的可能性,以保证施工安全。

可选的,所述滑轨的横截面为燕尾型,且所述滑轨靠近建筑墙体一侧的宽度小于所述滑轨远离建筑墙体一侧的宽度,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为与所述滑轨的横截面相一致的燕尾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燕尾块与燕尾槽的配合特性,将桁架梁框架限制于滑轨上,以减少桁架梁框架从滑轨上脱落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防护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桁架梁框架远离建筑墙体一侧的栏杆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桁架梁框架靠近建筑墙体一侧的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栏杆在桁架梁框架远离建筑墙体形成了一道防护,以减少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从桁架梁框架上坠落的情况发生;设置的栏板起到了防护的同时,由于栏板滑移连接在桁架梁框架上,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栏板的位置,以便于施工人员从桁架梁框架上进入建筑物内部。

可选的,所述桁架梁框架靠近建筑墙体一侧铰接有供施工人员进入建筑物内部的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从桁架梁框架进入建筑物内部时,转动搭板,并将搭板的自由端搭放在建筑物上,施工人员踩在搭板上即可进入建筑物内部。

可选的,所述工作平台靠近所述桁架梁框架一侧铰接有对开防护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从工作平台移动到桁架梁框架上时,打开防护门即可,当只需要在工作平台上施工时,可以将对开防护门关上,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桁架梁框架、脚手板以及防护件,在两个附着式升降平台之间形成了一道搭桥,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覆盖的可施工区域,以便于施工人员对横向跨度较大的建筑物表面进行施工;

2.通过设置栏杆和护栏,提高了整体结构的使用安全性;通过设置连接板、连接齿槽、连接齿条以及紧固件,将桁架梁框架可拆卸设置于工作平台上,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拆装,提高了桁架搭桥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桁架梁框架与工作平台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附着式升降平台;11、立柱;111、导向齿条;12、工作平台;121、连接齿槽;2、桁架梁框架;20、连接块;21、脚手板;22、滑槽;23、安装杆;231、安装槽;3、连接板;31、连接齿块;4、栏杆;5、栏板;6、搭板;7、防护门;8、电机;81、齿轮;9、建筑墙体;91、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3以及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附着式升降平台1的桁架搭桥,参照图1,基于附着式升降平台1的桁架搭桥包括附着式升降平台1与桁架梁框架2,其中,附着式升降平台1包括有两个,两个附着式升降平台1沿建筑墙体9表面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桁架梁框架2可拆卸连接于两个附着式升降平台1相互靠近的两侧之间,从而在两个附着式升降平台1之间形成一道桁架搭桥。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附着式升降平台1包括立柱11与工作平台12,其中,立柱11竖向固定于建筑墙体9表面,工作平台12滑移连接于立柱11上。立柱11相互靠近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齿条111,导向齿条111的长度方向与立柱11的高度方向相一致,工作平台12承载面靠近立柱11一侧的位置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上同轴固连有齿轮81,齿轮81与导向齿条111相啮合。在齿轮81与导向齿条111的共同作用下,将工作平台12滑移连接于工作平台12上,工作平台12可以沿立柱11的高度方向在立柱11上移动,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将桁架搭桥升降到合适的位置,从而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桁架梁框架2包括底框与侧框,其中,底框为由四根截面呈矩形的长条杆两两首尾相连形成的长方形框架,侧框固定于底框顶部,侧框整体为等腰梯形框架,侧框包括有两个,两个侧框对称固定于底框沿其自身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侧框的长度方向与底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参照图1,底框上铺设有脚手板21,以便于施工人员站在脚手板21上进行施工。侧框上固定有防护件,以保证施工人员在桁架搭桥上施工时的安全性。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防护件包括栏杆4与栏板5,栏杆4固定于远离建筑墙体9一侧的侧框上,栏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侧框的上底与下底,栏杆4包括有多根,多根栏杆4呈z字型布置于侧框上。

参照图1和图2,栏板5设置于靠近建筑墙体9一侧的侧框上,栏板5为长方形板结构,侧框靠近脚手板21一侧的上部与下部均固定有安装杆23,安装杆23为截面呈方形的长条杆,安装杆23的长度方向与侧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两安装杆23相互靠近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231,安装槽231为横截面呈矩形的长条槽,安装槽23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杆23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每一安装杆23上开设有两道安装槽231,两道安装槽231沿安装杆2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栏板5包括有两块,两款栏板5分别滑移连接于安装槽231中,两块栏板5可以相对分别滑动,从而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栏板5滑移到合适的位置,以方便施工人员从桁架搭桥上进入建筑物内部。

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施工人员从桁架搭桥上步入建筑物内部,在安装杆23顶部远离侧框的位置铰接有搭板6,搭板6为矩形板,搭板6的其中一侧边沿安装杆23的长度方向铰接于安装杆23顶部。不需要使用搭板6时,搭板6平面垂直于脚手板21平面并抵靠于栏板5上,当需要使用搭板6时,将栏板5滑移到安装槽231的另一侧,从而将搭板6的自由端搭放于建筑物内部的地板上,施工人员可以将推车等工具从桁架搭桥上移动到建筑物内部。

参照图2和图3,脚手板21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桁架梁框架2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设置于两个工作平台1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3与紧固件,连接板3固定于脚手板21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并且连接板3一体成型于脚手板21上,连接板3整体大致呈凸字型,且连接板3的凸部朝向远离脚手板21的方向。连接板3底部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截面呈半圆形,连接杆的轴向方向与连接板3的宽度方向相一致,且连接杆的柱面朝向远离连接板3的方向,连接杆的柱面上一体成型有连接齿块31,连接齿块31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杆的轴向方向相一致。工作平台12顶部靠近桁架梁框架2一侧开设有与连接齿块31相适配的连接齿槽121,连接齿槽121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平台12的宽度方向相一致。进行连接时,连接齿块31由上往下搭接于连接齿槽121中且连接齿块31于连接齿块31相啮合。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包括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由上往下螺纹贯穿连接板3与工作平台12,从而将连接板3与工作平台12固定连接。工作平台12靠近桁架梁框架2的一侧铰接有对开的防护门7,当需要从工作平台12移动到桁架梁框架2上时,打开防护门7即可,当只需要在工作平台12上施工时,可以将对开防护门7关上,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

参照图1和图2,为了增加桁架梁框架2与建筑墙体9的连接性,在桁架梁框靠近建筑墙体9一侧水平固定有连接块20,连接块20远离桁架梁框架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22,滑槽22的横截面燕尾型,且滑槽22槽口处的宽度小于滑槽22槽底处的宽度。建筑墙体9上竖向设置有供滑槽22滑移连接的滑轨91,滑轨91的横截面为与滑槽22的横截面相一致的燕尾型。利用燕尾块与燕尾槽的配合特性,将桁架梁框架2限制于滑轨91上,以减少桁架梁框架2从滑轨91上脱落的可能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