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梁工具。
背景技术:
车架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而车架纵梁又是其中的关键零件之一,所以纵梁在汽车上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汽车的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等均含有纵梁。
纵梁的材料通常是低合金钢,有的直接用槽钢冲压成型。一般加工工序分两类,即先加工孔后成型或先成型后加工孔。
由于纵梁本身的孔较多,现有的吊梁工具不易抓取固定纵梁,容易在抓取过程中发生晃动,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梁工具,以解决不能稳定抓取纵梁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吊梁工具,包括:
螺纹杆,沿z轴方向设置,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设有吊环;
支撑座,沿x轴方向连接在所述螺纹杆的底部,所述支撑座的远离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可沿x轴方向伸缩运动并连接纵梁的钻孔,且所述支撑座的沿x轴方向的最短长度小于所述纵梁的吊装孔的直径;
压板,滑动设置在所述螺纹杆上并位于所述吊环和所述支撑座之间,且所述压板与所述螺纹杆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压板的下端面设有橡胶层;和
锁定板,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上并位于所述吊环和所述压板之间并能够压紧所述压板。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包括:
支撑座主体,沿x轴方向连接在所述螺纹杆的底部,所述支撑座主体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和
支撑座副体,所述支撑座副体的第一端滑设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支撑座副体的第二端可伸出所述滑道。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主体内部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腔体,所述腔体远离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向外敞开,所述滑道设置在所述腔体中。
作为优选,所述滑道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表面的条形槽;
所述支撑座副体设有凸肋,所述凸肋滑设于所述条形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槽设有多个,所述凸肋和所述条形槽一一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副体的第二端铰接有一个挂钩,所述挂钩可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副体的第二端的表面的挂钩收纳位置,以及从所述挂钩收纳位置向上翻转预设角度至挂钩锁定位置,所述预设角度大于180°。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副体的第二端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以及沿所述预设角度延伸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连接处铰接所述挂钩。
作为优选,所述压板包括:
内套管,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
外套管,围设在所述内套管的外周;
弹性件,若干个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和
压板本体,沿x轴方向连接在所述外套管上,所述压板本体的下表面设有所述橡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压板本体沿x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吊装孔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层包括若干个橡胶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支撑座能够在穿过吊装孔之后沿x轴方向伸长,进而支撑纵梁,同时支撑座还能够连接钻孔,从而限制了纵梁的水平方向移动,压板受到锁定板的作用能够压紧纵梁,且由于压板与螺纹杆弹性连接,压板的下表面设有橡胶层,能够允许压紧纵梁的同时防止刮花纵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吊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纵梁;101-吊装孔;102-钻孔;
1-螺纹杆;2-支撑座;3-压板;4-锁定板;
10-吊环;21-支撑座主体;22-支撑座副体;210-腔体;211-滑道;221-凸肋;222-挂钩;31-内套管;32-外套管;33-弹性件;34-压板本体;340-橡胶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吊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纵梁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吊梁工具用于对纵梁100进行吊装。并且若实现对纵梁100的吊装,实际生产中可使用多个该吊梁工具,例如将一个吊梁工具作用在纵梁100的左端,将另一个吊装工具作用在纵梁100的右端,同时固定纵梁100的两端后,进而可以实现吊装。
吊梁工具包括螺纹杆1、支撑座2、压板3和锁定板4。
螺纹杆1沿z轴方向设置,螺纹杆1的顶部设有吊环10。利用吊环10和绳索可连接吊起装置,吊起装置拉动吊环10进而拉动吊装工具整体。
支撑座2沿x轴方向连接在螺纹杆1的底部,支撑座2的远离螺纹杆1的一端可沿x轴方向伸缩运动并能够连接纵梁100的钻孔102,且支撑座2的沿x轴方向的最短长度小于纵梁100的吊装孔101的直径。即支撑座2能够穿设吊装孔101,当支撑座2伸至纵梁100的下表面时,将支撑座2沿x轴方向延长进而能够支撑纵梁100,之后可以连接至钻孔102中,从而限制了纵梁100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纵梁100一般在其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吊装孔101,两个吊装孔101之间设有若干个钻孔102,钻孔102的形状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压板3滑动设置在螺纹杆1上并位于吊环10和支撑座2之间,压板3与螺纹杆1之间弹性连接,压板3的下表面设有橡胶层。能够允许压板3压紧纵梁100的同时防止刮花纵梁100。
锁定板4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上并位于吊环10和压板3之间并能够压紧压板3。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座2的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支撑座2包括支撑座主体21和支撑座副体22,支撑座主体21沿图1所示的x轴方向连接在螺纹杆1的底部,支撑座主体21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211。支撑座副体22的第一端滑设在滑道211上,支撑座副体22的第二端可伸出滑道211。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主体21沿水平方向(图1的x轴方向)和螺纹杆1的底部焊接。支撑座副体22能够沿滑道211沿直线运动,支撑座副体22伸出滑道211的最远距离决定了支撑座2的最大长度。
支撑座主体21内部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腔体210,腔体210远离螺纹杆1的一端向外敞开,滑道211设置在腔体210中。支撑座副体22在腔体210中滑动并能够伸出腔体210的敞开口。
滑道211包括设置在腔体210的内表面的条形槽,在本实施例中,滑道211设置在腔体210的下表面,支撑座副体22设有凸肋221,凸肋221滑设于条形槽中。凸肋221和条形槽相互配合较为容易的实现支撑座副体22沿x轴方向滑动。
为了保证滑动的稳定性,条形槽设有多个,凸肋221和条形槽一一对应。
进一步,支撑座副体22的第二端铰接有挂钩222,挂钩222可设置在撑座副体22的第二端的表面的挂钩收纳位置,以及从挂钩收纳位置向上翻转预设角度至挂钩锁定位置,预设角度大于180°。
挂钩222位于挂钩锁定位置时相对于水平方向形成钝角,进而能够保持在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副体22的第二端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包括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槽和与第一定位槽偏离预设角度的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连接处铰接挂钩222。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板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压板3包括内套管31、外套管32、弹性件33和压板本体34。
内套管31套设在螺纹杆1上,外套管32围设在内套管31的外周;若干个弹性件33连接在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之间;压板本体34沿x轴方向连接在外套管32上,压板本体34的下表面设有上述的橡胶层。内套管31相对螺纹杆1的径向距离保持不变,且由于压板本体34连接在外套管32上,压板本体34会带动外套管32同步运动,外套管32受到弹性件33的作用能够相对内套管31沿径向弹性运动。
在固定纵梁100时,支撑座2固定纵梁100并和纵梁100保持相对静止,而压板3下压纵梁100,并与纵梁100摩擦接触,纵梁100能够和压板3发生相对位移,一方面防止硬性抵接,另一方面不会刮花纵梁100。
需要说明的是,压板本体34沿x轴方向的长度大于吊装孔101的直径。即在进行吊装时,螺纹杆1和支撑座2能够穿设纵梁100的吊装孔101,而压板3不能穿设吊装孔101,当压板3靠近纵梁100时一定能够接触纵梁100的表面。
进一步,压板本体34的橡胶层包括若干个橡胶凸块340。若干个橡胶凸块340提高了压板本体34和纵梁100之间的摩擦力。
本申请提供的吊梁工具的使用方法为:
吊起装置连接吊环10,使支撑座2穿设纵梁100的吊装孔101,将支撑座副体22伸出支撑座主体21,再将支撑座副体22上的挂钩22连接至一个钻孔102,再将锁定板4沿螺纹杆1运动使锁定板4下压压板3,压板3下压纵梁100的上端面,最终固定连接纵梁100。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