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长物用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2179发布日期:2021-12-08 11:5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细长物用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细长物用包装箱
1.本技术基于在2020年9月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

146572 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本公开通过参照而将上述日本专利申请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将直管形荧光管或作为其材料的玻璃管、除此以外的管等细长的物品(以下,有时称为“细长物”。)的多个以及多数个在其搬运时等进行收容,在之后进行利用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取出的包装箱及包装箱用的瓦楞纸。


背景技术:

3.作为将荧光灯中的主要构件即玻璃管那样的细长物的多个或多数个的集合体收纳并搬运之际使用的包装箱用瓦楞纸或包装箱,以往,已知有a式盒(参照图1(a)~(d))或适合于自动机的裹包式盒(参照图2~图4)。而且,参照日本实公昭51

22037号公报的第一图等。
4.a式盒的包装箱3使用瓦楞纸6,将分别在上侧及下侧连接设置有端部折翼18的前表面板15、一方的端面板16、后表面板17、及另一方的端面板16依次连接设置,这四个面板中的相互未连接设置的前表面板15和所述另一方的端面板16中的任一者上连接设置有用于将两者之间接合的接合余量片10,将下侧的端部折翼18封闭,形成上部打开的包装箱3,收容细长物1,将上侧的端部折翼18通过粘接胶带13 等进行封闭。
5.图1的(b)、(c)、(d)、箭头表示拆封、取出步骤。如(b)所示,将横跨面对的端部折翼18之间而覆盖的粘接胶带13利用刀14等切断及/ 或除去之后,如(c)所示,将上侧的端部折翼18全部打开之后,如(d) 所示,将层叠地收容的细长物1从上面的细长物开始依次取出。另一方面,使图1的(b)、(c)、(d)、箭头成为反方向,(d)

(c)

(b)的顺序的步骤成为包装步骤。
6.a式盒的包装箱3由于经过这样的箱制造、包装、拆包、取出过程,因此在箱制造、拆包及取出的作业的自动化方面稍困难,特别是拆包及取出的作业主要依靠人手,但是这些作业需要较多的劳力和时间。
7.另一方面,裹包式盒例如图2那样使用片状瓦楞纸7,将分别在左右两端连接设置有端部折翼24的顶面板20、一方的侧面板21、底面板22及另一方的侧面板21依次连接设置,用于将相互未连接设置的顶面板20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接合的接合余量片10与顶面板 20连接设置,对包装箱进行制造、包装。
8.包装箱4的制造、包装的一般的过程如图3所示。将(a)所示的片状瓦楞纸7的顶面板20和一方的侧面板21如(b)所示相对于底面板22 折弯,以顶面板20及一方的侧面板21与底面板22所成的角度如(c) 所示成为大致直角的方式保持。在此状态下,如(c)中的箭头所示,以在底面板22上的左右的端部折翼24之间延伸的方式载置多个细长物 1(例如,细长物集合体)。接下来,如(d)所示,利用顶面板20及前侧和后侧的侧面板21将细长物1的周围包
围,将顶面板20的接合余量片 10和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的被粘着部12(参照图2))利用在接合余量片10的大致全长上涂布的粘接剂11接合,成为将细长物1包入的状态。关于周围被包入的细长物1的未封锁的两端部的端面,例如,首先如(e)所示将底面板22的端部折翼24封闭,在该状态下,如(f)所示,将两个侧面板21的两方的端部折翼24封闭而粘接于底面板22的端部折翼24的外侧的面。最后,如(g)所示,将顶面板20的端部折翼24粘接于两个侧面板21的两方的端部折翼24的外侧的面,进行封闭,最终,成为(h)所示那样的包装状态,结束包装作业。
9.在裹包式盒中,利用由制造商有效地量产的片状瓦楞纸将细长物以包入的方式包装,因此可认为包装箱的制造作业、包装作业的自动化、效率化、自动包装设备的设计等比较容易,从经济的观点出发,也作为直管形荧光管或作为其材料的玻璃管那样的细长物的包装箱使用。
10.这样作为裹包式盒的包装箱、片状瓦楞纸对于细长物的包装作业有利,但是在从包装箱取出多个细长物时,存在如下的困难点。即,包装箱从保持其本来的运输强度的观点出发,经由顶面板20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的接合余量片10的接合部、使用了端部折翼24的端面的接合部需要将它们的接合强度确保得较高,没有对于取出作业进行考虑地实现接合。例如,将顶面板20打开而从打开的上表面取出细长物1的情况下,需要将利用遍及接合余量片10的大致全长的粘接剂粘接的顶面板20从一方的侧面板21剥离,或者将端面处的相互接合的端部折翼24剥离,或者从顶面板20切离,需要巨大的劳力和时间。而且,即使将箱的上表面打开,多个细长物的四方由前侧和后侧的侧面板21及左右两侧的端部折翼24包围,也难以一并取出较多的细长物。因此,如图4(a)~(c)所示,将包装箱4的两端的端面的至少一方拆封,从拆封的开口取出细长物1。
11.然而,这样的端面以将接合强度确保得较高的方式被接合、封闭,在将接合部相互剥离的通常的拆封的步骤中,存在花费大的劳力和时间这样的问题点。此外,在从包装箱取出细长物之际也由于为长的制品,因而需要细长物的长度的两倍以上的宽广的取出空间,而且,也存在多个细长物或细长物集合体与包装箱内面的摩擦力的影响,拔出的作业也不容易。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实用新型是以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为背景的实用新型,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多个细长物以及细长物集合体的取出的包装箱、包装箱用瓦楞纸。
13.为了实现所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将分别在左右两端连接设置有端部折翼的顶面板、一方的侧面板、底面板及另一方的侧面板依次连接设置,在相互未连接设置的顶面板和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中的任一者上连接设置用于将两者之间接合的接合余量片,以在左右的端部折翼之间延伸的方式收容多个细长物或细长物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两方的侧面板及顶面板的左右分别具有从顶面板侧延伸至两方的侧面板的中途的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拆封起点、从拆封起点的两侧或其附近倾斜地延伸并将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之间连结的易切断线,顶面板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仅在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之间的接合余量片接合,左右的两端部端面由端部折翼封闭。
14.优选的是,在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的端部之间形成有将该端部之间连结的弯折线。由此,能够将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之间的面板片稳定且较大地打开。
15.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中的顶面板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仅通过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之间的接合余量片(即,面板片的范围内的接合余量片)接合,左右的面板片间的顶面板中央部未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接合,因此如果将左右两侧的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之间的面板片打开,则左右的面板片之间的顶面板中央部也能够打开。
16.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的间隔考虑包装箱的与细长物的长度或收容量等对应的大小、搬运强度、细长物的取出容易度等的作业性等来决定。
17.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的端部的高度(换言之,从底面板与侧面板的弯折线至所述易切断线的端部的距离)优选考虑与细长物的种类、长度、收容量等对应的搬运箱的大小、搬运强度、细长物的取出容易度等的作业性等来决定。
18.从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中的与端部折翼接近的一侧的易切断线至端部折翼的距离如下决定:在将左右两侧的面板片和它们之间的顶面板中央部打开时,保持收容的多个细长物以及细长物集合体不会立即散开的程度的强度,且对于细长物的取出没有大的障碍。
19.在瓦楞纸材质缺乏变形性(即,刚性比较高)的情况下,优选形成从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中的与端部折翼接近的一侧的易切断线的端部进一步延伸的端面打开用易切断线。端面打开用易切断线的延长方向不受限定,但是可以设为例如从所述端部向端部折翼侧倾斜地延伸的方向。当端面打开用易切断线预先形成时,即使在瓦楞纸材质缺乏变形性的情况下,使打开并残留的顶面板的左右的端部和与之相连的面板的部分向两侧外向弯曲变得容易,收容的多个细长物以及细长物集合体的两端部的打开也简单且稳定,因此能够使多个细长物以及细长物集合体散开,更迅速、有效地进行其取出。而且,这样的取出也具有作业者能够有意地操作完全打开的时间这样的优点。
20.所述拆封起点可以形成在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间的面板片的任意的位置,但是形成在距所述两个易切断线的等距离位置的情况在同时顺畅地切断两根易切断线的方面优选。
21.由与顶面板和侧面板的交界的弯折线大致平行的裂缝、从该裂缝的两端向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稍有长度的裂缝构成所述拆封起点时,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间的面板片的初期打开变得容易,能够期待之后的面板片的打开的进展的顺畅化。
22.将这样的与拆封起点的弯折线大致平行的裂缝形成于从顶面板和侧面板的交界的弯折线稍偏离的所述一方的侧面板侧的附近,当以顶面板和所述一方的侧面板的交界为谷线进行弯折时,裂缝部比弯折线部稍突出,因此拆封起点容易被把持,将所述易切断线间的面板片打开的情况变得容易。
23.在将所述拆封起点未设置于从顶面板和侧面板的交界的弯折线稍偏离的附近的情况下,为了容易把持拆封起点而优选在拆封起点或其附近形成手指通孔或狭缝孔等。
24.本实用新型在适用于裹包式的箱的情况下特别有效,但是只要满足权利要求记载的要件即可,没有限定为裹包式。而且,各面板等不需要全部如裹包式那样从原料的阶段为一体,也允许包括将一部分的面板部相互接合而形成为面板的结构的瓦楞纸、由此制造的包装箱。
25.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收容的细长物的材质只要在通常的搬运时避免产生破损就可允许。而且,细长物的长度、重量只要能够收容于瓦楞纸制包装箱而可进行搬运就可允许,但是优选通过作业者的手或臂能处理的范围内。作为这样的细长物,例如是直管形荧光管或作为其材料的玻璃管、除此以外的管等的细长的物品,可以不单独包装,也可以单独或每多个地包装。而且,也可以将多个(例如,10~100个)细长物作为横5列、纵2列、

、横10列、纵10列等那样的细长物集合体而包装于一个包装箱。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绑带、胶带、绳等对细长物集合体的全部或每部分进行捆扎。
26.制造成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之前的包装箱用瓦楞纸为片状的情况在搬运时的操作性、贮藏空间等的点上优选,但也可以是从片状向包装箱的制造工序的中途的状态。
27.这样的包装箱用瓦楞纸存在如下的结构。
28.一种包装箱用瓦楞纸,是包装箱用的瓦楞纸,所述包装箱将分别在左右两端连接设置有端部折翼的顶面板、一方的侧面板、底面板及另一方的侧面板依次连接设置,在相互未连接设置的顶面板和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中的任一者上连接设置用于将两者之间接合的接合余量片,为了以在左右的端部折翼之间延伸的方式收容多个细长物或细长物集合体而使用,其中,
29.在两侧的侧面板及顶面板的左右具有在制造成包装箱时分别从顶面板侧延伸至两方的侧面板的中途的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拆封起点、从拆封起点或其附近的两侧倾斜地延伸并将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之间连结的易切断线,
30.所述接合余量片将顶面板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仅在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之间接合。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将大致平行的易切断线间的面板片从拆封起点拉起,将拉起的面板片向外侧弯折,由此在包装箱的左右两部位,从顶面至前后的侧面板的中途能够分别打开。而且,残留于左右的面板片间的顶面板中央部未接合于侧面板,因此在左右的面板片打开后,顶面板中央部也能够容易地打开。因而,在除了顶面板的左右的端部之外的包装箱上表面、包装箱的左右两部位,从顶面至前后的侧面板的中途打开,因此能够从包装箱的上表面将收容的细长物迅速、有效地取出。在该时间点,顶面板的左右的端部未打开而残留,因此能防止与顶面板中央部或其两侧的面板片的打开同时地发生收容物的多个细长物以及细长物集合体散开的情况。然后,将残留于上表面的两端的顶面板的端部和与之相连的面板的部分向外方弯曲,将收容的多个细长物以及细长物集合体的两端部打开,因此也能够更有效地取出大量的细长物。
附图说明
32.当以下详细说明与以下附图结合考虑时,可获得对本技术更完整的理解,其中:
33.图1(a)是表示以往的a式盒的瓦楞纸以及a式盒的包装箱的展开图的附图。(b)、(c)、(d)是表示a式盒的包装箱的拆包、取出步骤的示意图。
34.图2是表示以往的裹包式盒的瓦楞纸以及裹包式盒的包装箱的展开图的附图。图中的各端部折翼的11表示接合材料(粘接剂)对于包装箱的成为外侧的面的涂布部分或涂布预定部分的一例。
35.图3(a)~(h)是表示使用了以往的裹包式盒的瓦楞纸的包装步骤的示意图。
36.图4(a)~(c)是表示以往的裹包式盒的包装箱的拆包、取出步骤的示意图。
37.图5(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裹包式盒的瓦楞纸以及裹包式盒的包装箱的展开图的附图。图中的各端部折翼的11表示接合材料(粘接剂)对于包装箱的成为外侧的面的涂布部分或涂布预定部分的一例。(b)是表示包装箱制成后的拆封起点的周边的示意图。(c)、(d)、 (e)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裹包式盒的包装箱的拆包、取出步骤的示意图。
38.图6(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裹包式盒的瓦楞纸以及裹包式盒的包装箱的展开图的附图。图中的各端部折翼的11表示接合材料(粘接剂)对于包装箱的成为外侧的面的涂布部分或涂布预定部分的一例。(b)是表示包装箱制成后的拆封起点的周边的示意图。(c)、(d)、 (e)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裹包式盒的包装箱的拆包、取出步骤的示意图。
39.【标号说明】
40.1 细长物
41.2 包装箱
42.3 a式盒的包装箱
43.4 裹包式盒的包装箱
44.5 包装箱用瓦楞纸
45.6 a式盒的包装箱用瓦楞纸
46.7 裹包式盒的包装箱用瓦楞纸
47.8 弯折线
48.10 接合余量片
49.11 接合材料(粘接剂)。其中,图2、图5(a)、图6(a)中的各折翼 11表示接合材料(粘接剂)对于包装箱的成为外侧的面的涂布部分或涂布预定部分的一例。
50.12 接合余量片的与接合材料(粘接剂)对应的被接合部的一例
51.13 粘接胶带
52.14 刀
53.15 前表面板
54.16 端面板(左侧、右侧)
55.17 后表面板
56.18 端部折翼(上侧、下侧)
57.20 顶面板
58.21 侧面板(前侧、后侧)
59.22 底面板
60.24 端部折翼(左侧、右侧)
61.30、31 相互大致平行的易切断线
62.32、33 相互大致平行的易切断线
63.35 拆封起点
64.36 裂缝或狭缝
65.37 手指通孔
66.38 经由拆封起点将相互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之间连结的易切断线
67.39 端面打开用易切断线
68.41 相互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中的与端部折翼接近的一侧的易切断线与端部折翼之间的顶面板端部(左侧、右侧)
69.42 相互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之间的面板片(包括俯视观察山形部的一侧、包括俯视观察谷形部的一侧)
70.43 左右的面板片之间的顶面板中央部
具体实施方式
71.以下,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包装箱用瓦楞纸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没有限定为以下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6中,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有时省略其说明。而且,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各部的构造有时适当简化地表示,各部的尺寸比等与实际不同,有时示意性地表示。
7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大致平行”、“大致垂直”的用语是指从准确的方向偏离的偏离角度为20度以内,优选为10度以内的情况。
73.[实施方式1]
[0074]
图5(a)示出实施方式1的包装箱用瓦楞纸5、7以及包装箱2、4 的展开图。
[0075]
该包装箱用瓦楞纸(片状瓦楞纸)5、7将分别在左右两端连接设置有端部折翼24的顶面板20、一方的侧面板21、底面板22及另一方的侧面板21以依次连接设置的状态设置,并且在相互未连接设置的顶面板20和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中的任一者上连接设置用于将两者之间接合的接合余量片10。在该图中,接合余量片10与顶面板20连接设置,但也可以取代于此而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连接设置。虚线是指弯折线8,拉链线是指易切断线30~33、38、39,实线是指裂缝以及狭缝。易切断线是指能够通过作业者等的操作而容易切断的线,包括所谓拉链线、孔状接线等。上述的弯折线8、易切断线30~33、38、 39、裂缝(参照拆封起点35的实线)、狭缝等可以在通过木模等对片状瓦楞纸进行冲压而制造时形成。
[0076]
在两方的侧面板21及顶面板20的左右具有:在制造包装箱时分别从顶面板20侧延伸至两方的侧面板21的中途的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30、31、32、33;拆封起点35;从拆封起点35的两侧或其附近倾斜地延伸并将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30、31、32、33之间连结的易切断线38。
[0077]
在实施方式1中,拆封起点35与顶面板20和所述一方的侧面板 21的交界的弯折线8平行且由处于比该弯折线8稍靠所述一方的侧面板21侧的裂缝36和从该裂缝36的两侧向顶面板20侧稍延伸的两个裂缝36构成,因此如果在所述弯折线8处进行内折,则如图5(b)所示,拆封起点35比所述弯折线8稍突出,因此拆封起点35容易把持。
[0078]
从拆封起点35的两端或其附近向两侧倾斜地延伸的两个易切断线38呈以面板片42的中央(即,面板片42的线对称的对称轴)为对象轴的线对称的情况在使切断均匀地进展方面优选,但是允许些许的角度的偏离(例如,20度以下,更优选为10度以下)。
[0079]
从拆封起点35的两端或其附近向两侧倾斜地延伸的两个易切断线38相对于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30、31、32、33的角度以切断容易进展的方式决定。
[0080]
在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30、31、32、33切断后,以所述两个易切断线间的面板片42向前侧和后侧稳定地较大打开的方式(参照图 5(d)的面板片42),在所述两个易切断线的端部之间形成弯折线8。
[0081]
另外,为了使收容的多个细长物1或细长物集合体的两端面容易打开而在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30、31、32、33中的与端部折翼24 接近的一侧的易切断线30、33的端部形成从该端部进一步延伸的端面打开用易切断线39,与端部折翼24接近的一侧的易切断线30、33和端面打开用易切断线39的总计长度比另一方的易切断线31、32长。端面打开用易切断线39的延长方向不受限定,但是在该例中,设为从所述端部向端部折翼24侧倾斜地延伸的方向。
[0082]
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如下形态:为了使左右两侧的面板片42的打开后的顶面板中央部43的打开变得容易而使用与顶面板20和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的交界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长度的接合余量片10,将接合材料的适用范围限定为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30、31、32、 33之间的接合余量片10的部分。然而,本实用新型没有限定为这样的形态。在本实用新型中,总之,只要顶面板20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 21通过所述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30、31、32、33之间的接合余量片10的接合材料11接合即可,也可以采用省略与未接合的顶面板中央部43对应的接合余量片部分等的形态。
[0083]
在使用上述那样的包装用片状瓦楞纸5、7将多个细长物1以及细长物集合体进行包装时,与使用以往的裹包式瓦楞纸的情况相比虽然包装步骤基本上几乎没有差异,但是在使用以往的裹包式瓦楞纸的情况下,顶面板20与另一方的侧面板21在接合余量片10的大致全长上被接合,相对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顶面板20与另一方的侧面板21 如前所述仅通过大致平行的两个易切断线30、31、32、33之间的接合余量片10(即,面板片42的范围内的接合余量片10)接合,左右的面板片42之间的顶面板中央部43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未接合,这一点不同。该不同点以外可以是与上述的使用以往的裹包式瓦楞纸的情况同样的包装步骤,而且,也可以在细长物能够包装的范围内稍微改变接合材料的涂布部分、涂布顺序、及各端部折翼的封闭顺序等的包装步骤。
[0084]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的11表示将接合余量片10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之间及抵接的端部折翼24相互之间接合的接合材料(粘接剂)的涂布部分或涂布预定部分的一例。这样的涂布部分或涂布预定部分根据接合余量片10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的封闭顺序、各端部折翼24的封闭顺序与接合材料(粘接剂)的涂布工序的关联而可以设为包装箱的成为外侧的面或成为内侧的面。而且,也可以进行将接合余量片10中的接合材料(粘接剂)的涂布部分或涂布预定部分11设为被接合部12、将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中的被接合部12设为接合材料(粘接剂)的涂布部分或涂布预定部分11等的变更。
[0085]
作为使用的接合材料,只要是在包装箱的制造后且在拆包之前期间能够保持接合即可,可以使用各种粘接剂(例如,热熔粘接剂)、粘着剂、粘接性片等公知的接合材料。
[0086]
将实施方式1的包装箱2、4拆包,取出多个细长物1的步骤如图 5(c)、(d)、(e)所示。首先,分别把持左右存在的拆封起点35而抬起,将面板片42切开为包含山形部的部分和包含谷形部的部分(参照图 5(c)),并抬起,分别向后侧和前侧弯折(参照图5(d))。接下来,将与未接合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的接合余量片10中央部连接设置的顶面板中央部43打开。在该时间点,顶面板20的左右的顶面板端部41 残留,因此能防止与面板片42或顶面板中央部43的打开同时地内容物的多个细长物1以及细长物集合体散开的情况。最后,将顶面板20 的左右的顶面板端部41分别向端部外方侧按压,将端面打开用易切断线39切断,能够将多个细长物1或细长物集合体的左右两端打开,因此能够一并迅速、有效地将多个细长
物1或细长物集合体的全部或规定量取出(参照图5(e))。在图5(e)中,未省略面板片42地表示,但是在取出细长物1时也可以切除面板片42。然而,由于即便面板片42以打开状态残留而对于细长物1的取出也不成为大的障碍,因此细长物取出后的包装箱2、4也可以作为不存在分离部分的一体物而有效地进行废弃处理。
[0087]
[实施方式2]
[0088]
图6(a)示出实施方式2的包装箱用瓦楞纸5、7以及包装箱2、4 的展开图,(b)示出包装箱2、4制造后的拆封起点35周边,(c)、(d)、 (e)示出拆包、取出步骤。
[0089]
实施方式2除了将拆封起点35设置在未与顶面板20连接设置的侧面板21的大致50%的高度的位置的点、及在拆封起点35设有手指通孔37的点以外,与实施方式1没有大的差异。因而,包装箱制造操作及包装操作可以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地实施。
[0090]
侧面板21中的拆封起点35的高度位置(换言之,从底面板22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板21的弯折线8至拆封起点35的距离)优选考虑面板片42的打开操作的容易性、打开后的包装箱2、4的强度等来决定。
[0091]
【工业实用性】
[0092]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或包装箱用瓦楞纸时,不仅是包装作业,而且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拆包作业、多个细长物或细长物集合体的取出作业,因此能够良好地利用于直管形荧光管或作为其材料的玻璃管、除此以外的管等各种细长物的包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