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膜撕膜机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0804发布日期:2021-11-10 01:4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膜撕膜机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粘膜撕膜机头系统。


背景技术:

2.对于某些部件,尤其是电子元器件,其在出厂时表面是粘有一层膜粘(下称粘膜)进行保护的,而在需要把这些部件进行组装时,是需要把部件上的膜撕掉以后再进行组装。现有技术中,该撕膜的工序也能够通过自动化完成,即通过机头系统传输部件至撕膜头处,由撕膜头把膜撕掉以后再由机头系统传输至下一工序。目前这种方式所用到的机头,一般是通过传输带实现传输,但是由于传输带在使用一定时间以后会变松,在传输带变松后部件的位置也会对应发生变化,导致撕膜头无法准确撕掉膜;加之现有调节张力大多都是人工调节的,导致效率低,且无法实时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粘膜撕膜机头系统,能够实施根据传输带的张力变化进行调节。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粘膜撕膜机头系统,包括机体、驱动机构、主动轮、辅助轮、传输带、承托槽、检测装置以及张力调节机构,所述主动轮和所述辅助轮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承托槽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承托槽、所述主动轮和所述辅助轮均位于所述机体的同一侧;所述传输带绕接于所述主动轮,所述辅助轮抵接所述传输带,所述承托槽用于托住所述传输带的其中一段以便于外界的机构取放产品,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传输带的张力,所述张力调节机构用于拉动所述传输带以调整所述传输带的张力,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信号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信号处理器以及两个光纤感应器,两个光纤感应器彼此正对地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传输带经过两个光纤感应器后装设于所述承托槽内,两个光纤感应器均与所述信号处理器信号连接。
7.更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光纤传感器,所述机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架,所述光纤传感器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光纤传感器与两个光纤感应器信号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控制阀、滑动件以及第一调节轮,所述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滑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一调节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件,所述控制阀用于外接气源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滑动件来回移动;所述第一调节轮位于所述承托槽的一侧,所述传输带绕接所述第一调节轮后装设于所述承托槽内。
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限流阀,所述控制阀经所述限流阀用于外接气源。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导
向柱、调节套以及第二调节轮,所述导向柱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调节套的一侧设置有调节孔,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调节孔内;所述第二调节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调节套的另一侧,所述调节套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调节轮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承托槽,所述传输带经过所述承托槽后绕接于所述第二调节轮,所述第二调节轮位于所述承托槽的另一侧。
11.优选的,所述机体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一端和一侧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活动槽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两块彼此正对的限位块;所述调节套的一侧设置有抵触块,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活动槽内,调节套的一侧位于所述活动槽内,所述调节套的另一侧突伸出所述活动槽,抵触块位于所述活动槽内并用于与限位块抵触以防止所述调节套脱离所述活动槽。
12.更优选的,所述导向柱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调节孔的内壁抵触。
13.进一步的,所述机体设置有用于控制辅助轮转速的调速机构,所述调速机构包括浮动组件以及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与所述辅助轮同心转动,所述浮动组件设置有抵触槽,所述抵触槽的形状与所述同步齿轮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同步齿轮与所述抵触槽的内侧壁抵触。
14.更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轮连接有转轴,所述同步齿轮安装于所述转轴;所述同步齿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后通过销钉进行固定;
15.所述浮动组件包括固定座、浮动件、导向件以及弹性件,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浮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抵触槽设置于所述导向件,所述弹性件用于迫使所述浮动件与所述同步齿轮转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检测装置实时监控传输带的张力变化,当传输带张力小于一定值时,通过调理调节机构动作而拉紧传输带,以使得传输带重新绷紧,保证了传输部件位置的精度,以确保自动化粘膜撕膜能够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柱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

机体,2

驱动机构,3

主动轮,4

辅助轮,5

传输带,6

承托槽,7

检测装置,8

张力调节机构,9

第一调节组件,10

第二调节组件,11

导向轮,12

活动槽,13

限位块,14
ꢀ‑
调速机构,15

浮动组件,16

同步齿轮,41

辅助动力件,42
ꢀ‑
转轴,71

信号处理器,72

光纤感应器,91

控制阀,92

滑动件,93

第一调节轮,94

限流阀,101

导向柱,102

调节套,103
ꢀ‑
第二调节轮,104

调节孔,105

抵触块,106

弹簧,151

固定座,152

浮动件,153

导向件,154

弹性件,155一抵触槽,161
ꢀ‑
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
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粘膜撕膜机头系统,包括机体1、驱动机构2、主动轮3、辅助轮4、传输带5、承托槽6、检测装置7以及张力调节机构8,所述主动轮3和所述辅助轮4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机体1,所述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3转动,所述承托槽6安装于所述机体1,所述承托槽6、所述主动轮3和所述辅助轮4均位于所述机体1的同一侧;所述传输带5绕接于所述主动轮3,所述辅助轮4抵接所述传输带5,所述承托槽6用于托住所述传输带5的其中一段以便于外界的机构取放产品,所述检测装置7 用于检测所述传输带5的张力,所述张力调节机构8用于拉动所述传输带5以调整所述传输带5的张力,所述检测装置7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8信号连接。
25.实际使用时,机体1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轮11,用于对传输带 5进行定位和导向;且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其他机构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传输带5是绕接主动轮3的,而辅助轮4则是抵接该传输带5的外侧以辅助传输带5进行移动,该辅助轮4可设置有辅助动力件41来驱动辅助轮4转动;而驱动机构2与辅助动力件41均优选为电机作为动力源的结构。
26.在驱动时主动轮3和辅助轮4配合使得传输带5移动,传输带5 经承托槽6承托以保证稳定托住外界传输而来的部件,从而便于外界的机构从承托槽6的正上方拾起部件并进行撕膜;在撕膜完成以后,传输带5带动部件继续移动,从而把部件传输至下一工序。若在使用时间长了以后传输带5发生松动时,检测装置7能够检测该状态并发送信号至张力调节机构8,由张力调节机构8动作再次拉紧传输带5,从而达到了实时监控并调节传输带5张力的效果,保证了自动化撕膜动作能够顺利进行。
27.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通过让传输带5绕接主动轮3,让辅助轮4抵触传输带5,能够有效节省空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紧凑。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7包括信号处理器71以及两个光纤感应器72,两个光纤感应器72彼此正对地设置于所述机体1,所述传输带5经过两个光纤感应器72后装设于所述承托槽6内,两个光纤感应器72均与所述信号处理器71信号连接。即两个光纤感应器 72彼此正对分别对准传输带5的上下两端,当传输带5张力变小时,即传输带5变松而导致被检测位置必然发生下榻,此时光纤感应器 72的信号发生变化,该信号被传输至信号处理器71进行获取和识别后,信号处理器71即控制张力调节机构8动作而拉紧传输带5,直至传输带5被检测的位置重新复位后,张力调节机构8保持该拉紧状态而让传输带5继续工作,直至张力调节机构8无法调节传输带5松紧度时,再由工作人员进行传输带5的更换,从而减少了维护的次数。
29.具体的,所述信号处理器71包括光纤传感器,所述机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架,所述光纤传感器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光纤传感器与两个光纤感应器72信号连接。光纤传感器是目前常见的高精度元件,用于接收传输带5变松的信号后,把该信号处理并发送至上位机进行收集,由上位机根据信号判断是否需要调节传输带5的张力,从而达到高灵敏度以及及时调整的效果。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力调节机构8包括第一调节组件9,所述第一调节组件9包括控制阀91、滑动件92以及第一调节轮93,所述控制阀91安装于所述机体1,所述滑动件92活动设置于所述控制阀 91,所述第一调节轮93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件92,所述控制阀91 用
于外接气源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滑动件92来回移动;所述第一调节轮93位于所述承托槽6的一侧,所述传输带5绕接所述第一调节轮 93后装设于所述承托槽6内。即在收到调节信号以后,控制阀91进气口打开而出气口关闭后,气体进入控制阀91而推动控制阀91的阀芯前移,从而让安装于阀芯的滑动件92往远离承托槽6的方向移动,从而拉紧传输带5以增加传输带5的张力,让传输带5保持绷紧的状态传输部件,保证了部件位置的准确。
31.具体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9还包括限流阀94,所述控制阀91 经所述限流阀94用于外接气源。该限流阀94用于控制进入控制阀 91的气体,达到了开关控制阀91进气口的效果,此方式属于常规的气控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32.具体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8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10,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0包括导向柱101、调节套102以及第二调节轮103,所述导向柱101安装于所述机体1,所述调节套10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孔 104,所述导向柱101插入所述调节孔104内;所述第二调节轮103 转动设置于所述调节套102的另一侧,所述调节套10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调节轮103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承托槽6,所述传输带5经过所述承托槽6后绕接于所述第二调节轮103,所述第二调节轮103位于所述承托槽6的另一侧。即当第一调节组件9拉动传输带5的力过大时,会带动调节套102沿着导向柱101平移,以使得第二调节轮103靠近承托槽6以抵消该过大的张力,达到了自适应调节的效果,有利于避免传输带5张力过大而绷断。
33.优选的,所述机体1设置有活动槽12,所述活动槽12的一端和一侧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活动槽12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两块彼此正对的限位块13;所述调节套102的一侧设置有抵触块105,所述导向柱101设置于所述活动槽12内,调节套102的一侧位于所述活动槽 12内,所述调节套102的另一侧突伸出所述活动槽12,抵触块105 位于所述活动槽12内并用于与限位块13抵触以防止所述调节套102 脱离所述活动槽12。即该活动槽12用于对调节套102进行限位,让调节套102不会脱离导向柱101。而在需要更换第二调节组件10时,能够从活动槽12的端面开口处取出导向柱101和调节套102,使得维护使用时间更短。
34.更优选的,所述导向柱101内设置有弹簧106,所述弹簧106与所述调节孔104的内壁抵触。即在调整完张力以后,传输带5随着使用张力再次逐渐减小时,弹簧106会驱动调节套102复位,即使得第二调节轮103不断往远离承托槽6的方向移动,直至抵触件与限位件抵触后,第二调节轮103不再移动,此时传输带5的张力继续减小时,其会被光纤感应器72识别到而及时进行调整。通过该第二导向组件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缓冲效果,使得对于传输带5的张力调节不频繁,有利于避免传输带5因频繁调节而断掉。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设置有用于控制辅助轮4转速的调速机构14,所述调速机构14包括浮动组件15以及同步齿轮16,所述同步齿轮16与所述辅助轮4同心转动,所述浮动组件15设置有抵触槽155,所述抵触槽155的形状与所述同步齿轮16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同步齿轮16与所述抵触槽155的内侧壁抵触。即通过该同步齿轮16与浮动组件15的抵触槽155抵触,若同步齿轮16的转速过快时,浮动组件15因同步齿轮16的抵触而不断进行较大范围的浮动,通过浮动来卸掉部分力而达到降速效果;而当转速保持在恒定时,浮动组件15的浮动幅度非常小,从而避免对转动造成过多的干涉而影响到传输大的驱动,达到了控制转速的效果。
36.具体的,所述辅助轮4连接有转轴42,所述同步齿轮16安装于所述转轴42;所述同步齿轮16设置有第一通孔161,所述转轴42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161与所述第二
通孔连通后通过销钉进行固定,使得同步齿轮16与转轴42之间能够快速拆装,便于维护和更换。
37.具体的,所述浮动组件15包括固定座151、浮动件152、导向件153 以及弹性件154,所述固定座151安装于所述机体1,所述导向件153 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51,所述浮动件152活动设置于所述导向件153,所述抵触槽155设置于所述导向件153,所述弹性件154用于迫使所述浮动件152与所述同步齿轮16转动。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