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纸张打包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包装纸张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包装纸打包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原有的人力手工进行打包,转变为了现有的使用专用的打包装置进行打包,大大节省了劳动了和打包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可知现在的包装纸张打包装置虽然已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3.问题一:现有的包装纸张打包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因误触到急停按钮而导致停止工作,影响了装置的工作,降低了对包装纸打包的效率,实用性和易用性较低。
4.问题二:现有的包装纸张打包装置大都不具有校平结构,当装置放置在较不平整的地面上时,装置会因为地面的倾角而产生倾斜,导致对包装纸的打包出现偏差,实用性和易用性较低,因此亟需一种包装纸张打包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纸张打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包装纸张打包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因误触到急停按钮而导致停止工作的问题和现有的包装纸张打包装置大都不具有校平结构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装纸张打包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电机和急停按钮,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电机,且装置主体的右侧设置有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的外侧设置有防误触机构,所述防误触机构包括防护盖、插槽、固定块、第一弹簧、压板、滑动槽、限位槽、限位块、套槽、套块、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二弹簧、限位腔和拉杆,所述急停按钮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盖,且防护盖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装置主体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盖的另一端插设在插槽的内部,且插槽开设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固定块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插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插槽的内部,所述压板与防护盖贴合,且压板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动槽的内部,所述滑动槽开设在插槽内部的两端,所述防护盖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卡合有限位块的一端,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套设在限位腔的内部,且限位腔开设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限位块的内部开设有套槽,且套槽的内部套设有套块的一端,所述套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腔的内部,且套块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块另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且拉杆延伸至固定块的外侧,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设置有校平机构。
7.优选的,所述校平机构包括螺母、防滑套、螺杆、插块、活动槽、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和脚垫,所述装置主体底端的两侧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母,且螺母的内部套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脚垫,所述螺母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插块的顶端,且插块的底端套设在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插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螺杆与螺母螺
纹连接。
8.优选的,所述套块一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套槽内部的两侧。
9.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腔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螺母的外侧包套有防滑套,且防滑套为橡胶材质。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部,且第二滑槽开设在活动槽的内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包装纸张打包装置设置有防误触机构,通过防护盖、插槽、固定块、第一弹簧、压板、滑动槽、限位槽、限位块、套槽、套块、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二弹簧、限位腔和拉杆起到对急停按钮的防护的作用,防止装置在工作时因误触到急停按钮而导致装置停止工作,实用性和易用性得到了增强,当要使用急停按钮时,首先将拉杆向下拉动,在向下的拉力的作用下第二弹簧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形变,限位块向下移动解除与限位槽卡合的状态,对防护盖的限位效果解除,此时防护盖在第一弹簧的还原力的作用下被向上顶起,解除对急停按钮的防护,此时可以使用急停按钮,当不需要使用急停按钮时反向操作即可,解决了现有的包装纸张打包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因误触到急停按钮而导致停止工作的问题;
14.2、该包装纸张打包装置设置有校平机构,通过螺母、防滑套、螺杆、插块、活动槽、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和脚垫起到时装置放置在较不平整的地面上时也能够保持装置的水平,使装置对包装纸的打包不会因为倾角而产生偏差,实用性和易用性较现有的装置得到了提升,当要对校平机构进行调整时,首先转动螺母,带动与螺母螺纹连接的螺杆产生移动,从而起到对装置的校平的效果,解决了当装置放置在较不平整的地面上时,装置会因为地面的倾角而产生倾斜,导致对包装纸的打包出现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误触机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校平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装置主体;2、电机;3、急停按钮;411、防护盖;412、插槽;413、固定块;414、第一弹簧;415、压板;416、滑动槽;417、限位槽;418、限位块;419、套槽;420、套块;421、第一滑块;422、第一滑槽;423、第二弹簧;424、限位腔;425、拉杆;511、螺母;512、防滑套;513、螺杆;514、插块;515、活动槽;516、第二滑块;517、第二滑槽;518、脚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包装纸张打包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电机2和急停按钮3,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电机2,且装置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急停按钮3,急停按钮3的外侧设置有防误触机构,防误触机构包括防护盖411、插槽412、固定块413、第一弹簧414、压板415、滑动槽416、限位槽417、限位块418、套槽419、套块420、第一滑块421、第一滑槽422、第二弹簧423、限位腔424和拉杆425,急停按钮3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盖411,且防护盖411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装置主体1活动连接,防护盖411的另一端插设在插槽412的内部,且插槽412开设在固定块413的内部,固定块413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插槽4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414,且第一弹簧414的一端与压板415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插槽412的内部,压板415与防护盖411贴合,且压板415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动槽416的内部,滑动槽416开设在插槽412内部的两端,防护盖411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槽417,且限位槽417卡合有限位块418的一端,限位块418的另一端套设在限位腔424的内部,且限位腔424开设在固定块413的内部,限位块418的内部开设有套槽419,且套槽419的内部套设有套块420的一端,套块4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腔424的内部,且套块420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弹簧423,限位块418另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425,且拉杆425延伸至固定块413的外侧,装置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校平机构,通过防误触机构起到防止装置在工作时误触到急停按钮3导致装置停止工作的问题。
23.校平机构包括螺母511、防滑套512、螺杆513、插块514、活动槽515、第二滑块516、第二滑槽517和脚垫518,装置主体1底端的两侧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母511,且螺母511的内部套设有螺杆513,螺杆513的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脚垫518,螺母5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插块514的顶端,且插块514的底端套设在活动槽515的内部,插块5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516,螺杆513与螺母511螺纹连接,通过校平机构起到使装置放置在不平的地面上时也可以保持装置吱声的水平。
24.套块420一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421,且第一滑块421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422的内部,第一滑槽422开设在套槽419内部的两侧,通过第一滑块421和第一滑槽422起到防止套块420在移动时卡死的作用。
25.第二弹簧423的一端与限位块418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4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腔424的内部,通过第二弹簧423的还原力起到使限位块418自动回弹的效果。
26.螺母511的外侧包套有防滑套512,且防滑套512为橡胶材质,通过橡胶材质的防滑套512起到防止在转动螺母511时滑脱。
27.第二滑块516的两侧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517的内部,且第二滑槽517开设在活动槽515的内部,通过第二滑块516和第二滑槽517起到对螺杆513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的效果。
28.工作原理:当要使用急停按钮3时,首先将拉杆425向下拉动,在向下的拉力的作用下第二弹簧423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形变,限位块418向下移动解除与限位槽417卡合的状态,对防护盖411的限位效果解除,此时防护盖411在第一弹簧414的还原力的作用下被向上顶起,解除对急停按钮3的防护,此时可以使用急停按钮3,当不需要使用急停按钮3时反向操作即可。
29.当要对校平机构进行调整时,首先转动螺母511,带动与螺母511螺纹连接的螺杆
513产生移动,从而起到对装置的校平的效果。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