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5525发布日期:2021-10-09 09:5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


背景技术:

2.目前斗式提升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将物料从较低的进料口13位置输送至较高的出料口14位置,输送效率高。在型砂铸造工艺中,需要用到斗式提升机对型砂进行输送。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72262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斗式提升机,包括机壳、料斗以及驱动料斗进行提升工作的动力装置,机壳一侧下部设置有进料口,机壳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出料口,机壳的内底部为圆弧形,机壳的内底部上设置有一清洁口,机壳设置出料口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清洁口对接的清洁料口,清洁料口的底面倾斜设置,且清洁料口的底面的内端高于外端,清洁口处设置有对清洁口进行封闭的推拉门,打开推拉门即可使机壳内部与清洁料口连通。该实用新型通过打开推拉门即可通过清洁口实现机壳内部与清洁料口之间连通,使堆积在机壳底部的物料能够从清洁料口被彻底清理出机壳,从而保证斗式提升机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因为物料堆积导致料斗提升受到影响,使料斗的提升工作顺畅地进行。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斗式提升机在工作时,两个动力轮之间的距离无法调整,输送带转速较高,若输送带过松,会导致料斗撞击机壳,容易使料斗在进料口及出料口等位置与输送带分离,飞出机壳外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调整输送带的松紧,提高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
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包括机壳和支架,所述机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滑动连接,支架包括竖板和底板,上壳体固定在竖板上,机壳内设有输送带,输送带上端部设有顶轮,顶轮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输送带下端部固设有底轮,输送带外部沿周向等间距固设有若干料斗,底轮两端分别与下壳体转动连接,底轮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背离底轮的一端与底板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底板上设有驱动连杆端部沿底板水平滑动的驱动装置,竖板上设有长条形空腔,底轮端部延伸至空腔内,下壳体与竖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带动顶轮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转动,进而利用料斗将型砂从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驱动装置带动连杆水平移动,进而带动底轮上下移动,进而调整底轮与顶轮之间的距离,对传送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使得料斗在转动时不会碰撞到上壳体与下壳体,有利于提高在输送物料时的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板和气缸,推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连杆转动
连接,气缸输出端与推板中间部分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输出端可带动推板沿底板长度方向移动,使得连杆上端部沿空腔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连杆下端部沿底板长度方向移动,便于调节底轮的高度,进而便于调节传输带的张紧度。
11.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沿气缸输出端轴向的滑槽,推板下端部设有与滑槽适配的第一滑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沿气缸输出端轴向设置,对第一滑块限位,避免推板发生倾斜,有利于提高调节底轮高度时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底轮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空腔滑动连接,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穿过滑块且与底轮端部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配合第一电机同步转动,更容易带动输送带转动,减少输送带与顶轮及底轮的相对滑动,保障输送带的输送作用。
15.可选的,所述顶轮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及底轮靠近第二电机的一端均设有逆止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逆止器,保障输送带不会发生反向转动,提高使用安全性。
17.可选的,所述料斗背离输送带的一端固设有若干齿形凸起,相邻两个料斗的齿形凸起交错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斗端部交错设置的齿形凸起,可增强料斗将落在下壳体底部的型砂刮起的能力,减少型砂在下壳体底部固结,避免型砂干涉料斗跟随输送带转动损坏料斗,提高料斗使用寿命。
19.可选的,所述料斗底部为斜直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斗转动至上壳体顶部后,便于型砂顺利脱离料斗进入出料口,避免型砂卡在料斗底部与输送带之间,提升料斗的输送作用。
21.可选的,所述机壳上下端部均为半圆柱形,下壳体设有维修门,维修门位于下壳体背离进料口的一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维修门,便于使用者对料斗进行维修,同时便于对下壳体底部进行清理。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和连杆,驱动装置带动连杆水平移动,进而带动底轮上下移动,实现对底轮竖直方向的高度进行调整,便于调整输送带的松紧,提高了安全性;
25.2.通过设置逆止器,保障输送带不会发生反向转动,提高了安全性;
26.3.通过设置料斗端部交错设置的齿形凸起,可增强料斗将落在下壳体底部的型砂刮起的能力,减少型砂在下壳体底部固结,避免干涉料斗跟随输送带转动损坏料斗,提高了料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的内部示意图。
29.图3旨在突显维修门的位置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机壳;2、支架;11、上壳体;12、下壳体;21、竖板;22、底板;3、输送带;31、顶轮;311、第一电机;32、底轮;33、料斗;4、驱动装置;41、连杆;211、空腔;42、气缸;43、推板;221、滑槽;431、第一滑块;321、第二滑块;322、第二电机;5、逆止器;331、齿形凸起;6、维修门;13、进料口;14、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
33.参照图1和图2,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包括机壳1和支架2,机壳1和支架2均采用较厚的不锈钢,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机壳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滑动连接,上壳体11套在下壳体12外,下壳体12一侧设有进料口13,使用者将型砂从低处的进料口13送进机壳1,机壳1内部设有输送带3,输送带3沿周向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若干料斗33,进料口13进入的型砂落进料斗33内,输送带3上端部安装有顶轮31,顶轮31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311,使用者启动第一电机311,即可带动输送带3转动,输送带3下端部固设有底轮32,底轮32可上下调整位置,输送带3在顶轮31和底轮32的支撑下,在机壳1内部转动,料斗33运动至进料口13位置时装上型砂,然后随输送带3运动至上壳体11顶端,型砂开始逐步脱离料斗33,进而从出料口14位置脱离机壳1,将型砂从低处输送至高处。
34.参照图1,支架2包括底板22和两块平行的竖板21,竖板21均固定随传送带运动发生翻转,进而料斗内的型砂从料斗内掉落并从出料口处流出在底板22一端,使用者利用底板22将斗式提升机固定在特定位置,底板22上设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包括推板43和气缸42,气缸42水平固定安装在底板22远离竖板21的一端,气缸42的输出端靠近竖板21,底板22上开设有“t”形滑槽221,滑槽221位于两侧竖板21的中间位置与气缸42输出端的轴线平行,气缸4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推板43,推板43下端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第一滑块431,使用者启动气缸42,气缸42输出端可推动推板43沿滑槽221沿底板22长度方向滑动。
35.参照图1和图2,推板43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连接部,连接部转动连接有连杆41,连接部远离推板43的一端直径相对较大,避免连杆41滑出连接部,连杆41背离连接部的一端分别与底轮32的两端转动连接,底轮32的两端与下壳体12转动连接,连杆41位于下壳体12外,下壳体12靠近竖板2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在空腔211内上下滑动,底轮32的两端延伸至两侧的竖板21处,竖板21上开设有长条形空腔211,空腔211竖直开设于竖板21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一侧竖板21的空腔21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21,底轮32端部与第二滑块321转动连接,第二滑块321保障底轮32在转动的同时可上下移动,使用者需要对输送带3的张紧度调整时,启动气缸42带动连杆41端部水平移动,进而带动底轮32上下移动,实现对底轮32竖直方向的高度进行调整,便于调整输送带3的松紧,使得料斗33在转动时不会碰撞到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不需停机,保障工作效率。
36.参照图1和图2,上壳体11靠近竖板2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同一侧的两个固定块上下设置,固定块背离上壳体11的一端与竖板21固定连接,上壳体11利用固定块固定在竖板21上,顶轮31与上壳体11转动连接,顶轮31与底轮32上下平行设置,第一电
机311安装在竖板21与顶轮31高度相同的位置,第一电机311输出轴穿过竖板21与顶轮31的端部固定连接。底轮3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322,第二电机322与第一电机311同步传动,增强对输送带3的传动效果,减少输送带3因重负荷与顶轮31及底轮32的相对滑动,第二电机322与第一电机311位于同一侧,第二电机322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321上,第二电机322输出轴穿过第二滑块321与底轮32端部固定连接,使用者调整底轮32的高度时,第二电机322在第二滑块321上跟随底轮32一起移动。
37.参照图2,顶轮31靠近第一电机311的一端及底轮32靠近第二电机322的一端均安装有逆止器5,与顶轮31连接的逆止器5固定在高度较高的固定块上,与底轮32连接的逆止器5固定在第三滑块上,当需要停机时,逆止器5可避免斗式提升机因单侧重负荷发生倒转损坏料斗33,提升安全性。
38.参照图1和图2,料斗33底部为斜直面, 装有型砂的料斗33跟随输送带3运动至上壳体11顶端时,型砂开始脱离料斗33,型砂落在前方的料斗33底部,进而滑落至出料口14,减少留存在料斗33底部重新回到下壳体12内,提高输送效率;在运行中,进料口13处等位置难免会有型砂落入下壳体12底部,料斗33背离输送带3的一端固设有若干齿形凸起331,使料斗33更容易将下壳体12底部的型砂刮起,避免固结型砂过多影响料斗33运转,相邻两个料斗33的齿形凸起331交错设置,从不同位置刮起型砂,增强料斗33刮起下壳体12底部型砂的效果。
39.参照图2和图3,机壳1上下端部均为半圆柱形,更好的配合料斗33对型砂进行输送,下壳体12设有维修门6,维修门6下端与下壳体12铰接,上端设有卡扣,维修门6位于下壳体12背离进料口13的一侧,使用者需要对料斗33进行维修时,将斗式提升机停止运行,利用卡扣打开维修门6,将损坏的料斗33运转至维修门6处进行维修,外修完毕后利用卡扣关闭维修门6。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安全性的斗式提升机的实施原理为:需要调整输送带3的张紧度时,使用者启动气缸42,气缸42的输出端带动推板43沿底板22水平移动,进而推动连杆41沿底板22长度方向水平移动,连杆41靠近底轮32的一端即可在空腔211内竖直移动,即可带动底轮32沿竖板21上的空腔211上下移动,实现对底轮32垂直方向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改变顶轮31与底轮32的间距,便于调整输送带3的松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不需停机,保障工作效率。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