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全自动驾驶模式的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41372发布日期:2021-05-04 11:3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全自动驾驶模式的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全自动驾驶模式的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车辆段牵出线主要是用于完成地铁列车由停车列检库往返各条检修线、周月检线和洗车线的转线调车作业。在全自动驾驶车辆段,需要有一段轨道用于列车往返全自动驾驶区至非全自动驾驶区时的驾驶模式转换,这条轨道被称之为转换轨。

传统驾驶模式下司机、设备维修人员、清洁人员等各类人员从运用库内登车,由于全自动驾驶车辆段运用库划分为无人区,人员登车需将该列车所处无人分区进行隔离、断电,对车辆段日常运行、车辆进出库造成较大影响,需在转换轨设置登车检查装置,以供各类人员登车。

目前登车检查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车门处设置登车梯,该方案不适用于登车人员携带物品时登车。第二种是通过固定式上车平台,该方案上车平台会阻碍视线并影响行车信号的观察,对列车安全存在一定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全自动驾驶模式的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及方法,当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地铁列车到达转换轨时,实现登车检查装置升降,供司乘人员和检修人员上下列车,人员通过后,登车检查装置自动下降,避免了列车进出牵出线时登车检查装置阻碍视线并影响行车信号的观察,大大提高了列车安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适用于全自动驾驶模式的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列车车门、车门顶部扬声器、车门玻璃的透明led显示屏、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转换轨通信系统、列车车门状态监控装置、列车车载通信系统和列车控制系统;

列车车门状态监控装置通过列车车载通信系统与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连接通信;

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接入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发送状态信息;

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通过转换轨通信系统与列车控制系统连接通信;

列车车门、车门顶部扬声器和车门玻璃的透明led显示屏均接入列车控制系统。

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位于地坑内,顶部设置有安装底板,安装底板上方设置有登车平台和护栏;

升降机构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升降,第一驱动机构接入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

列车车门状态监控装置通过列车车载通信系统与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的连接通信;

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接入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发送状态信息。

升降机构由互相交叉铰接的连杆组成,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通过收缩或展开实现安装底板的升降。

升降机构底部的连杆端部位于地坑内地面的滑槽中,升降机构收缩或展开时,底部的连杆端部在滑槽中滑动。

安装底板上设置有护栏,护栏中部固定有登车平台,形成双层结构。

安装底板和登车平台之间设置有阶梯,阶梯内侧与护栏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阶梯由第二驱动机构控制,从登车平台下方侧向移出和收回。

阶梯包括多级台阶,外侧最低台阶底面设置有走行轮,内侧最高台阶接入登车平台。

适用于全自动驾驶模式的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对列车车门和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进行编码,作为其位置信息;

列车车门状态监控装置将用于登车的列车车门位置代码通过列车车载通信系统发送给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根据该信息提升或降下升降机构,移出或收回阶梯;

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将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状态代码通过转换轨通信系统发送给列车控制系统,列车控制系统根据该信息开启或关闭对应的列车车门。

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的升降机构升起或降下时,列车控制系统通过车门顶部扬声器进行播报提醒;

列车控制系统开启或关闭列车车门时,通过车门顶部扬声器进行播报提醒,并通过车门玻璃的透明led显示屏指引司乘人员和检修人员上下车。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装置自动升降,供司乘人员和检修人员上下列车,人员通过后,登车检查装置下降,避免了列车进出转换轨时登车梯阻碍视线并影响行车信号的观察,大大提高了列车安全。

(2)本发明在工作后可收缩到地坑内,因登车检查装置具有升降和收缩的功能,体积小,节约了检修及运输通行空间,有利于检修人员对转换轨进行维修作业,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安全性和检修效率,改善了车辆段牵出线环境,增强了牵出线的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登车检查装置工作流程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全自动驾驶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立体图。

图3:本发明系统组成图。

图中,1-列车车门,2-车门顶部扬声器,3-车门玻璃的透明led显示屏,4-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4-1-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4-2-登车平台,4-3-阶梯,4-4-护栏,4-5-升降机构,4-6-第一驱动机构,4-7-第二驱动机构,4-8-检修扶手,4-9-安装底板,5-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6-转换轨通信系统,7-列车车门状态监控装置,8-列车车载通信系统,9-列车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全自动驾驶模式的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列车车门1、车门顶部扬声器2、车门玻璃的透明led显示屏3、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4、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5(具体指工控机(型号为eptc-2640,不限于该型号,同类都可实现)、逻辑控制单元及显示终端、与信号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的接口装置、相关配件等)、转换轨通信系统6(为地铁通信系统的子系统,具体指轨旁通信控制板、轨旁车地接收发送板、轨旁车地耦合单元和轨旁车地环线等设备,在本发明中主要用于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与列车通信)、列车车门状态监控装置7(具体指开关量模块、限位开关、继电器、摄像头等设备。本实施例采用限位开关型号为lz8108,不限于该型号,同类都可实现)、列车车载通信系统8(为地铁列车自带成熟系统,具体指车载通信控制板、车载车地通信接收发送板、车地天线等设备,在本发明中主要用于列车与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通信)和列车控制系统9(tms为地铁列车自带成熟系统,具体指车载控制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计、查询器等设备,在本发明中主要用于列车车门控制、车门状态信息输出)。列车车门状态监控装置7通过列车车载通信系统8与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4连接通信;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4接入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5发送状态信息;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5通过转换轨通信系统6与列车控制系统9连接通信;列车车门1、车门顶部扬声器2和车门玻璃的透明led显示屏3均接入列车控制系统9。列车车载通信系统8和转换轨通信系统6均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4包括升降机构4-5,升降机构4-5位于地坑内,顶部设置有安装底板4-9,安装底板4-9上方设置有登车平台4-2和护栏4-4;升降机构4-5由第一驱动机构4-6控制升降,第一驱动机构4-6接入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4-1。列车状态监控装置7通过列车车载通信系统8与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4-1的连接通信;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4-1接入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5发送状态信息。

升降机构4-5由互相交叉铰接的连杆组成,由第一驱动机构4-6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6可以由液压缸或直线伺服电缸组成,本实施例采用液压缸,第一驱动机构4-6与升降机构4-5采用双铰接结构连接,通过活塞杆伸缩控制推动升降机构4-5互相交叉铰接的连杆实现安装底板4-9的升降。升降机构4-5底部的连杆端部位于地坑内地面的滑槽中,升降机构4-5收缩或展开时,底部的连杆端部在滑槽中滑动。升降机构4-5最高将安装底板4-9抬升至牵出线地面上。安装底板4-9上设置有护栏4-4,护栏4-4中部固定有登车平台4-2,形成双层结构。

安装底板4-9和登车平台4-2之间设置有阶梯4-3,阶梯4-3内侧与护栏4-4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4-7,第二驱动机构4-7可以由液压缸或直线伺服电缸组成,本实施例采用液压缸。第二驱动机构4-7活塞杆端部与阶梯4-3固定连接,通过活塞杆伸缩控制阶梯4-3从登车平台4-2下方侧向移出和收回。阶梯4-3包括多级台阶,外侧最低台阶底面设置有走行轮,内侧最高台阶接入登车平台4-2。

上述适用于全自动驾驶模式的转换轨登车检查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对列车车门1和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4进行编码,作为其位置信息;

列车状态监控装置7将用于登车的列车车门1位置代码通过列车车载通信系统8发送给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4-1,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4-1根据该信息提升或降下升降机构4-5,移出或收回阶梯4-3;

转换轨状态监控装置5将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控制系统4-1状态代码通过转换轨通信系统6发送给列车控制系统9,列车控制系统9根据该信息开启或关闭对应的列车车门1。

转换轨登车检查装置4的升降机构4-5升起或降下时,列车控制系统9通过车门顶部扬声器2进行播报提醒;

列车控制系统9开启或关闭列车车门1时,通过车门顶部扬声器2进行播报提醒,并通过车门玻璃的透明led显示屏3指引司乘人员和检修人员上下车。

本发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可以控制升降机构折叠或展开,实现登车平台升降,同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的伸缩移动可以实现阶梯的伸出和收回,供司乘人员和检修人员上下列车,作业完成后,登车梯降至地面以下,恢复与牵出线地面平整,避免了列车进出牵出线时登车检查装置阻碍视线并影响行车信号的观察,大大提高了列车安全。此外,本发明的登车检查装置工作后收缩到地坑内,保证正常的地面作业空间,保障了检修人员及的走行通道空间,提升检修作业的顺畅度。改善了车辆段牵出线环境,增强了牵出线的整体美观性。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