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无纺布成型加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4235发布日期:2021-05-07 23:0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无纺布成型加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无纺布成型加工机构。



背景技术:

带状物料如各种梭织布、针织布、无纺布、塑料薄膜加工进行坯料后,为了提高其物性以及赋予其更多的功能性,往往需要进行后道加工处理,如刀涂、浸轧整理、多层层级复合等处理。

如专利申请201621432168.0公开的涂布机,对基布进行刀涂处理,又如专利申请201210109531.5公开的一种安全型平幅浸轧机,用以对布料进行浸轧整理。再如专利申请201811188431.x公开的一种抗菌复合布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基布的下表面与抗菌复合层的上表面压制在一起,抗菌复合层的下表面与保护层的上表面压制在一起形成复合多层织物。

由现有技术的坯料后处理的方式可知,目前,同一台后处理装置在同一时间段仅能进行同种的工艺的处理,而无法同时进行多种不同工艺的后处理,这是由传统后处理装置的特性决定的。如对基布进行刀涂处理,按照工艺流程的前后顺序依次包括喂入装置、刀涂装置、干燥装置、卷绕装置,当然,在工艺中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导辊、牵引辊、张力辊等。有的工艺还包括切条装置,如专利申请201510855061.0公开的切条机、专利申请201811595801.1一种布料分条横切机,用以将布料在线切割成多段设定宽度的布料条。布料或是以整幅的形式进行后加工处理,在卷绕后,再根据下游产品规格的要求进行切条处理;或在后加工处理之前,将布料进行分条后,再将各个布料条进行卷绕成布料卷,再将各个布料卷送至对应的后处理车间(后处理生产线),进行相应的后处理加工。

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类型配置相互独立的后处理生产线,即每道是生产线不仅要包括对应的后加工装置还要包括前道的喂入装置如放卷装置,还需要将经挤出或熔喷或者织机纺织得到的带状坯料先卷绕后,再将卷绕后的坯料卷喂入至喂入装置的喂入机架中,再进行后处理加工。由此可知,当需要采用同一坯料进行不同后处理工艺而得到不同的产品时,无法对需要不同后处理的装置在前道喂入工段中进行工艺集成,操作协同效率低以及随之带来装置占地面积大、装置投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同一加工生产线中对于同一坯料进行不同后处理来提高装置集成性、工艺协同性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无纺布成型加工机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按照工艺流程由前至后的顺序依次包括分切装置、导向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分切装置包括分切平台、分切转轴、分切刀、压辊,所述分切刀位于所述分切平台上方,所述压辊位于所述分切刀的后方;所述分切刀设置在所述分切转轴上;

物料经所述分切刀分切后形成与所述导向装置的数量相同的子物料条;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之间产生高度差的过程中,能联动压辊下压运动以及分切刀的刀头向下转动,致使压辊下压在子物料条上以及联动压辊抬起运动依次顺序进行,以及分切刀的刀头向下转动至分切位置;当压辊抬起后,经分切刀分切后的不同的子物料条能依次通过压辊与分切平台之间的间隙、不同的导向装置;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压辊抬起、分切刀的刀头向上转动至远离分切平台而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物料能依次通过分切刀与分切平台之间的间隙、压辊与分切平台之间的间隙、所述整体导辊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支撑底台、支撑架、导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台上,所述导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

所述导向装置的数量为奇数,包括左侧导向装置、中间导向装置、右侧导向装置,所述左侧导向装置、中间导向装置、右侧导向装置自左而右依次设置;或者,所述导向装置的数量偶数,包括左侧导向装置、右侧导向装置,所述左侧导向装置、右侧导向装置自左而右依次设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左侧驱动齿条、左侧驱动齿轮、右侧驱动齿条、右侧驱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所述左侧驱动齿条设置在左侧导向装置上,所述左侧驱动齿轮与所述左侧驱动齿条啮合;所述右侧驱动齿条设置在右侧导向装置上,所述右侧驱动齿轮与所述右侧驱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左侧驱动齿轮同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右侧驱动齿轮同轴。

优选地,在所述分切平台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刀头安装槽;所述分切刀能转动至其刀头插入至对应的刀头安装槽中。

优选地,在所述分切平台上转动配合有紧固丝杆,所述紧固丝杆由左至后贯穿所述刀头安装槽;在所述刀头安装槽中限位有左压块、右压块;所述左压块、右压块均与所述紧固丝杆螺纹配合,且所述紧固丝杆中与所述左压块配合的一段的螺纹走向与所述紧固丝杆中与所述右压块配合的一段的螺纹走向反向;当所述分切刀能转动至其刀头插入至对应的刀头安装槽中时,所述左压块、右压块相向运动挤压在所述分切刀其刀头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左侧导向装置包括左侧支撑底台、左侧支撑架、左侧固定座,左侧导辊,所述左侧支撑架、左侧固定座均设置在所述左侧支撑底台上;

所述左侧导辊的左端与所述左侧固定座转动配合;所述左侧支撑架位于所述左侧导辊的下方,所述左侧支撑架的顶部呈开口向上的左圆弧结构,所述左侧导辊中限位在所述左侧支撑架的区域的外表面与所述左圆弧结构的内壁接触且所述左侧导辊能相对所述左圆弧结构转动;

所述右侧导向装置包括右侧支撑底台、右侧支撑架、右侧固定座,右侧导辊,所述右侧支撑架、右侧固定座均设置在所述右侧支撑底台上;

所述右侧导辊的右端与所述右侧固定座转动配合;所述右侧支撑架位于所述右侧导辊的下方,所述右侧支撑架的顶部呈开口向上的右圆弧结构,所述右侧导辊中限位在所述右侧支撑架的区域的外表面与所述右圆弧结构的内壁接触且所述右侧导辊能相对所述右圆弧结构转动;

所述中间导向装置包括中间支撑底台、中间导辊、中间支撑架、辅中间导向辊、辅固定座;所述中间支撑架固定在中间支撑底台的上方、辅固定座固定在中间支撑底台的下方,且辅固定座位于中间支撑底台的后方;所述中间导辊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撑架上,所述中间支撑架的顶部呈开口向上的中间圆弧结构,所述中间导辊中限位在所述中间支撑架的区域的外表面与所述中间圆弧结构的内壁接触且所述中间导辊能相对所述中间圆弧结构转动;所述辅中间导向辊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辅固定座转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左侧导辊、右侧导辊均包括中空结构;

在所述左侧导辊、右侧导辊上均设置有一组锁止联动装置;

在所述左侧导辊的右端面开设有与左侧导辊的中空结构连通的左开口,在所述右侧导辊的左端面开设有与右侧导辊的中空结构连通的右开口;

所述锁止联动装置包括联动丝杆、连接键、滑动块;

所述联动丝杆与对应的中空结构转动配合,所述滑动块设置在所述连接键上且所述滑动块与所述联动丝杆螺纹配合;

转动所述左侧导辊的联动丝杆能致使限位在所述左侧导辊的中空结构中的连接键伸出所述左开口并伸入至所述中间导辊其左端部的左齿槽中与所述左齿槽键合;

转动所述右侧导辊的联动丝杆能致使限位在所述右侧导辊的中空结构中的连接键伸出所述右开口并伸入至所述中间导辊其右端部的右齿槽中与所述右齿槽键合。

优选地,所述左侧导辊的左端面、右侧导辊的右端面均为锁紧面,在所述锁紧面上均设置有用以锁紧对应联动丝杆的锁紧装置;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安装螺纹座;所述联动丝杆伸出对应的锁紧面且在其端部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的杆部螺纹配合地伸入至所述联动丝杆的螺纹孔、安装螺纹座的螺纹孔用以紧固所述联动丝杆。

优选地,所述分切装置还包压辊安装支架,压辊安装支架位于分切转轴的后方且与机架转动配合,压辊固定在压辊安装支架的前端上或者压辊与压辊安装支架的前端转动配合;弹簧被装配致使压辊安装支架的后端伸出分切平台的后端且向下倾斜而压辊位于经分切刀分切后的子物料条的上方;

在右侧支撑底台上固定有触发块,触发块的上下两端的前侧向后避让形成上台阶结构、下台阶结构;

当右侧导辊由与中间导辊、左侧导辊相水平的位置向上移动至所述触发块的上台阶结构向上露出在压辊安装支架的后端的上方时,触发块的前侧与压辊安装支架的后端接触带动压辊安装支架的后端向上转动致使压辊下压在经分切刀分切后的子物料条上,当右侧导辊向上移动至所述触发块的下台阶结构与压辊安装支架的后端相对时,弹簧当前复位运动带动压辊复位;

当右侧导辊由高处向下移动至右侧导辊与中间导辊、左侧导辊相水平的过程中,当所述触发块的下台阶结构向下露出在压辊安装支架的后端的下方时,触发块的前侧与压辊安装支架的后端接触带动压辊安装支架的后端向下转动致使压辊向上转动,当右侧导辊向下移动至所述触发块的上台阶结构与压辊安装支架的后端相对时,弹簧当前复位运动带动压辊复位。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无纺布成型加工机构,按照工艺流程的由前至后顺序依次包括送料装置、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后处理装置;所述送料装置用以将无纺布喂入至所述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中;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之间产生高度差时,经分切刀分切后的不同的无纺布条能通过不同的导向装置,并在不同的后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无纺布能通过所述整体导辊结构,并在其中一个后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的数量为三个,相互并列设置,由左至右依次包括左侧导向装置、中间导向装置、右侧导向装置;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熔喷机,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涂布机、中间卷绕机、下涂布机;

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之间产生高度差时,所述上涂布机用以对经所述右侧导向装置导向后的无纺布条进行涂布处理,所述中间卷绕机用以对经所述中间导向装置导向后的无纺布条进行卷绕处理;所述下涂布机用以对经所述左侧导向装置导向后的无纺布条进行涂布处理;

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所述中间卷绕机用以对经所述整体导辊结构导向后的无纺布进行卷绕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其一,采用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作为衔接前道喂入装置以及后道后处理装置的纽带,既能通过将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来满足进行传统的单一后处理工艺,又能通过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之间产生高度差,在同一生产线上实现对同一物料同时进行不同的后处理工艺,进而达到其多重使用方式的效果以及能将不同后处理工艺进行集成,采用同一喂入装置即可实现不同后处理装置的协同,而提高了操作协同效率以及减少装置占地面积、装置投入成本的技术效果。

其二,采用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包括放卷辊的喂入装置,即将需要后处理的物料卷绕在放卷辊中,再进行后道处理。更可以将前道物料成型装置如挤出机、吹塑机或者熔喷机等加工得到的塑料薄膜或者无纺坯布等无需经过卷绕以及将卷绕后的物料再喂入的方式进行后处理喂入,即本发明可以实现前道加工形成的坯布或者薄膜不经过卷绕后再喂入的工艺(即下料再上料的工艺)而直接输送至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中,再进行不同工艺的后处理,将坯布或者薄膜的生产装置与后处理装置进行集成,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集成效果。

其三,由于本发明存在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之间产生高度差的特性,结合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之间产生高度差时,即左侧导向装置向下移动、右侧导向装置向上移动,经分切刀分切后的三条子物料条中的一条在左侧导向装置的左侧导辊向下移动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一条在右侧导向装置的右侧导辊向上移动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一条在中间导向装置的中间导辊上静止不动”,能实现了不同高度的物料条自动随对应的导向装置运动而运动至与对应的后处理装置相对的位置,尤其是将子物料条导向至处于高处的后处理装置时,不需要工作人员站从低处向高处进行该子物料条的引导。

其四、本发明的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之间产生高度差可以实现线性变化,满足不同工厂空间、工况的实际需要。

其五、本发明实现了分切刀转动、压辊运动与导向装置运动的协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机的操控便捷性以及装置的协同集成化。实现了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分切刀自动转动至规避的位置,而相邻导向装置之间产生高度差时,分切刀自动转动至分切位置,由于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之间产生高度差的过程中,能联动压辊下压运动至下压在子物料条上以及联动压辊抬起运动依次顺序进行,压辊抬起后,经分切刀分切后的不同的子物料条能依次通过压辊与分切平台之间的间隙、不同的导向装置,能保证在各个子物料条错位时,子物料条位移的部分能基本出现在预先落在整体导辊结构的后方的部分中,而不会对整体导辊结构的前方的物料进行拉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在进行错位导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相邻导向装置中的导辊相互水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相邻导向装置之间产生高度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右侧导辊固定在右侧支撑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驱动装置驱动相邻导向装置之间产生高度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导向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在右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图7的a部分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中图7的b部分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右侧支撑底台与分切转轴在联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分切刀其刀头伸入至刀头安装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图11的a部分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分切刀其刀头插入至刀头安装槽中时,紧固螺栓在紧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右侧导辊与中间导辊在键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图14的a部分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中中间导辊的右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中间导辊的左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右侧导辊、中间导辊、左侧导辊三者键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右侧导辊、中间导辊、左侧导辊三者形成整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右侧导辊、中间导辊、左侧导辊三者在相互存在高度差时的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右侧导辊、中间导辊、左侧导辊三者在相互存在高度差时的仰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送料装置为熔喷机、中间导向装置为中间卷绕机时的无纺布成型加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中送料装置为喂入装置、中间导向装置为中间涂布机时的无纺布成型加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按照工艺流程由前至后的顺序依次包括分切装置21、导向装置22。

分切装置21包括分切平台211、分切转轴212、分切刀213,分切刀213位于分切平台211上方,分切刀213固定在分切转轴212上,分切转轴212转动配合在机架10上。

物料91经分切刀213分切后形成与导向装置22的数量相同的子物料条92。当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经分切刀213分切后的不同的子物料条92能通过不同的导向装置22。当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物料91能通过整体导辊结构。

本发明中的物料91可以是经挤出机或吹塑机挤出的塑料薄膜,也可以是坯布如熔喷或者水刺或者针刺得到的无纺布坯布;或者其他现有技术需要后处理的带状物料。

如图1所示,本发明以导向装置22的数量为奇数具体为三个为例进行介绍,包括左侧导向装置221、中间导向装置222、右侧导向装置223。以图2为视角,左侧导向装置221、中间导向装置222、右侧导向装置223自左而右依次设置,而由此对应的分切刀213数量为两个。当然,导向装置22的数量也可以是偶数,包括左侧导向装置221、右侧导向装置223,左侧导向装置221、右侧导向装置223自左而右依次设置。

采用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22进行物料的输送时,当不需要对物料进行不同工艺后处理时,本发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将分切转轴212转动致使分切刀213的刀头向上转动至远离分切平台211,将从前道装置如喂入装置喂入的物料91端部依次由前至后通过分切平台211、整体导辊结构后,卷绕在与中间导向装置222所对应的中间处理装置的卷绕辊中,通过中间导向装置222的卷绕辊卷绕运动将持续通过中间处理装置的物料91进行卷绕,实现常规的后处理工艺。

当需要对物料进行不同工艺后处理时,在操作的初始阶段,转动分切转轴212致使分切刀213的刀头向上转动至远离分切平台211,通过驱动装置调节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将从前道装置喂入的物料91的端部通过分切平台211由前至后通过分切平台211、整体导辊结构后,或将物料91的端部卷绕在与中间导向装置222所对应的中间处理装置的卷绕辊中,或直接悬在整体导辊结构的后方。然后,将分切转轴212转动致使分切刀213的刀头向下转动至能对物料91进行分切的位置。然后或通过中间处理装置的卷绕辊的卷绕运动,物料91持续向后输送;或通过人工先后拉动悬在整体导辊结构的后方的物料91的端部,物料91持续向后输送;或将悬在整体导辊结构的后方的物料91的端部伸入至牵引装置具体如中间处理装置的牵引装置中,通过牵引装置的牵引作用,物料91持续向后输送;物料91在两个分切刀213的刀头的作用下,被分切形成三条子物料条92,当三条子物料条92通过整体导辊结构一段长度后,将三条子物料条92中位于整体导辊结构后方的部分自由落在整体导辊结构的后方(如预先卷绕在中间处理装置的卷绕辊中,则此时进行退绕,如预先通过牵引装置牵引,则此时将牵引在其后方的三条子物料条92向前拉出),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即左侧导向装置221向下移动、右侧导向装置223向上移动,经分切刀213分切后的三条子物料条92中的一条在左侧导向装置221的左侧导辊2214向下移动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一条在右侧导向装置223的右侧导辊2234向上移动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一条在中间导向装置222的中间导辊2222上静止不动,再将三条子物料条92分别通过与此时左侧导向装置221、中间导向装置222、右侧导向装置223位置相对的上后处理装置、中间后处理装置、下后处理装置后,分别卷绕在上后处理装置的卷绕辊、中间后处理装置的卷绕辊、下后处理装置的卷绕辊中,并通过上后处理装置的卷绕辊、中间后处理装置的卷绕辊、下后处理装置的卷绕辊的持续卷绕,实现物料91由前至后依次进行切条、空间错位导向(左侧导向装置221、中间导向装置222、右侧导向装置223)、不同后处理装置处理(上后处理装置、中间后处理装置、下后处理装置处理)。

如图2、3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左侧导向装置221包括左侧支撑底台2211、左侧支撑架2212、左侧固定座2213、左侧导辊2214,左侧支撑架2212、左侧固定座2213均固定在左侧支撑底台2211上。左侧导辊2214的左端与左侧固定座2213转动配合。左侧支撑架2212位于左侧导辊2214的下方,左侧支撑架2212的顶部呈开口向上的左圆弧结构,左侧导辊2214中限位在左侧支撑架2212的区域的外表面与左圆弧结构的内壁接触且左侧导辊2214能相对左圆弧结构转动。

中间导向装置222包括中间支撑底台2221、中间导辊2222、中间支撑架2223、辅中间导向辊2224、辅固定座2225,中间支撑架2223固定在中间支撑底台2221的上方、辅固定座2225固定在中间支撑底台2221的下方均且辅固定座2225位于中间支撑底台2221的后方。中间导辊2222设置在中间支撑架2223上,中间支撑架2223的顶部呈开口向上的中间圆弧结构,中间导辊2222中限位在中间支撑架2223的区域的外表面与中间圆弧结构的内壁接触且中间导辊2222能相对中间圆弧结构转动;辅中间导向辊222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辅固定座2225转动配合。

右侧导向装置223包括右侧支撑底台2231、右侧支撑架2232、右侧固定座2233、右侧导辊2234,右侧支撑架2232、右侧固定座2233均固定在右侧支撑底台2231上。右侧导辊2234的右端与右侧固定座2233转动配合。右侧支撑架2232位于右侧导辊2234的下方,右侧支撑架2232的顶部呈开口向上的右圆弧结构,右侧导辊2234中限位在右侧支撑架2232的区域的外表面与右圆弧结构的内壁接触且右侧导辊2234能相对右圆弧结构转动。

当对幅宽较阔的物料如坯布或者薄膜或者表面粗糙度较大的坯布或者薄膜进行导向时,导辊优选为转动设置的方式,即物料通过导辊时,导辊转动,与物料之间以滚动摩擦的方式代替因导辊固定设置的方式而使得其与物料之间产生滑动摩擦,来降低摩擦损耗。

而对于本发明而言,由于右侧导辊2234、中间导辊2222、左侧导辊2214水平时,需要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因此,无法在右侧导辊2234的两端、中间导辊2222的两端、左侧导辊2214的两端均设置固定座,将右侧导辊2234的两端、中间导辊2222的两端、左侧导辊2214的两端与固定座转动配合来稳定各个导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上述的各个导向装置22相互配合的结构。具体地,位于左侧导辊2214由于其右端面需要与中间导辊2222的左端面接触,因此,在其下方设置左侧支撑架2212,并且左侧支撑架2212的顶部呈开口向上的左圆弧结构,左侧导辊2214中限位在左侧支撑架2212的区域的外表面与左圆弧结构的内壁接触且左侧导辊2214能相对左圆弧结构转动,以左圆弧结构与左侧固定座2213配合,实现左侧导辊2214整体安装的稳定性以及可转动性。而右侧导辊2234整体安装的稳定性以及可转动性同理。

位于中间导辊2222由于其左右两个端面分别需要与左侧导辊2214的右端面、右侧导辊2234的左端面接触,因此,在其左右两端均不能设置固定座。当左侧导辊2214、中间导辊2222、右侧导辊2234相互水平形成整体导辊结构时,由于中间导辊2222中限位在中间支撑架2223的区域的外表面与中间圆弧结构的内壁接触且中间导辊2222能相对中间圆弧结构转动,能实现整体导辊结构的转动。当左侧导辊2214、中间导辊2222、右侧导辊2234高度方向上错位后,由于辅中间导向辊2224位于中间导辊2222的后方,不受左侧导辊2214、右侧导辊2234位置的干扰,因此可以在辅中间导向辊2224的两端设置辅固定座2225,将需要通过中间导向装置222的子物料条92不通过中间导辊2222的引导而通过辅中间导向辊2224引导即可。

在有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料的导向动力,本发明可以在左侧导辊2214的左端、辅中间导向辊2224的一端、右侧导辊2234的右端分别设置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实现导辊、导向辊的主动转动。

如图4、5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当物料与导辊之间的相对摩擦较小时,左侧导向装置221不包括左侧固定座2213,左侧导辊2214固定在左侧支撑架2212的顶部即可;右侧导向装置223不包括右侧固定座2233,右侧导辊2234固定在右侧支撑架2232的顶部即可。中间导向装置222不包括辅中间导向辊2224、辅固定座2225,中间导辊2222固定在中间支撑架2223的顶部即可。

如图5、6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左侧驱动齿条231、左侧驱动齿轮232、右侧驱动齿条233、右侧驱动齿轮234、第一传动齿轮235、第二传动齿轮236。左侧驱动齿条231固定在左侧支撑底台2211上,左侧驱动齿轮232与左侧驱动齿条231啮合。右侧驱动齿条233固定在右侧支撑底台2231,右侧驱动齿轮234与右侧驱动齿条233啮合。第一传动齿轮235、第二传动齿轮236相互啮合。第一传动齿轮235与左侧驱动齿轮232固定在第一转轴2371上、第二传动齿轮236与右侧驱动齿轮234固定在第二转轴2372上。第一转轴2371、第二转轴2372均与机架10转动配合。

以初始状态下的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为例进行介绍,本发明通过将驱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与第二转轴2372连接,第二电机的固定端可以固定在机架10上。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正向转动,带动第二转轴2372转动,第二转轴2372转动带动右侧驱动齿轮234转动,带动右侧驱动齿条233向上移动带动右侧导向装置223整体向上移动,同时,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正向转动,带动第二传动齿轮236转动,利用第一传动齿轮235换向,带动第一转轴2371反向转动,带动左侧驱动齿轮232反向转动,带动左侧驱动齿条231向下移动带动左侧导向装置221整体向下移动,实现左侧导向装置221、中间导向装置222、右侧导向装置223在竖直方向上的错位。

同理,当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反向转动时,左侧导向装置221整体向上移动、右侧导向装置223整体向下移动,实现左侧导向装置221、中间导向装置222、右侧导向装置223的水平。

本发明通过第二电机正反转动即可实现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或者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之间产生高度差,具有机械传动配合精密、操作便捷、机械协同作用强的技术效果。

如图6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左侧驱动齿条231、右侧驱动齿条233的数量均为多个,所有左侧驱动齿条231之间通过左侧连接杆2381连接、所有右侧驱动齿条233之间通过右侧连接杆2382连接。在第一转轴2371上设置有与左侧驱动齿条231数量相同的左侧驱动齿轮232,在在第二转轴2372上设置有与右侧驱动齿条233数量相同的右侧驱动齿轮234。

本发明通过在同一导向装置22上设置多个驱动齿条,实现该导向装置22运动时多点同时受力,进一步提高运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在机架10上开设有竖直导向的线性槽101,左侧连接杆2381的两端、右侧连接杆2382的两端分别伸入至对应的线性槽101中与对应的线性槽101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向的精准性。

如图7、8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分切装置21还包括压辊2141、压辊安装支架2142,压辊安装支架2142位于分切转轴212的后方且与机架10转动配合,压辊2141固定在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前端上或者压辊2141与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前端转动配合。弹簧2143被装配致使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伸出分切平台211的后端且向下倾斜而压辊2141位于经分切刀213分切后的子物料条92的上方,且优选此时弹簧2143处于拉伸状态。

在右侧支撑底台2231上固定有触发块25,触发块25的上下两端的前侧向后避让形成上台阶结构251、下台阶结构252。当右侧导辊2234由与中间导辊2222、左侧导辊2214相水平的位置向上移动至所述触发块25的上台阶结构251向上露出在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的上方时,触发块25的前侧与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接触带动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向上转动致使压辊2141下压在经分切刀213分切后的子物料条92上,当右侧导辊2234向上移动至所述触发块25的下台阶结构252与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相对时,弹簧2143当前复位运动带动压辊2141复位。当右侧导辊2234由高处向下移动至右侧导辊2234与中间导辊2222、左侧导辊2214相水平的过程中,当所述触发块25的下台阶结构252向下露出在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的下方时,触发块25的前侧与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接触带动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向下转动致使压辊2141向上转动,当右侧导辊2234向下移动至所述触发块25的上台阶结构251与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相对时,弹簧2143当前复位运动带动压辊2141复位。

如此,当需要进行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通过本发明的触发块25结构以及其与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协同方式,通过在此过程中,压辊2141自动下压在分切平台211上经分切刀213分切后的子物料条92上,保证随右侧导辊2234向上移动的子物料条92位移的部分能基本出现在预先落在整体导辊结构的后方的部分中,而不会对整体导辊结构的前方的物料进行拉扯。且在右侧导辊2234移动到位,即或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或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上台阶结构251或下台阶结构252分别与压辊安装支架2142相对,与压辊安装支架2142之间不发生干涉,保持右侧导辊2234移动到位后的各个状态中,压辊2141均位于经分切刀213分切后的子物料条92的上方,均不影响子物料条92的输送。

在有些实施例中,上台阶结构251、下台阶结构252的长度相同且占有触发块25整体长度较小。

在有些实施例中,弹簧2143为拉簧,其上下两端分别与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机架10相连,拉簧呈拉伸状被装配致使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伸出分切平台211的后端且向下倾斜而压辊2141位于经分切刀213分切后的子物料条92的上方。当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向上转动、前端向上转动时,拉簧的拉伸量增大,当压辊安装支架2142的后端向下转动、前端向上转动时,拉簧的拉伸量减小。

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中在进行由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向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之间产生高度差的操作过程中,位于本发明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22的前道装置如喂入装置处于停车状态。

如图10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联动杆291、摆动杆292,摆动杆292的一端固定在分切转轴212上,摆动杆292的另一端与联动杆291一端铰接,联动杆291中另一端与右侧支撑底台2231铰接。保证右侧支撑底台2231向上运动后,分切转轴212转动至分切刀213的刀头向下转动至对物料91进行分切的位置。

如此,本发明实现了分切刀213转动与导向装置22运动的协同。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分切刀213的刀头远离分切平台211,当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即右侧支撑底台2231向上运动后,在联动杆291的传动作用下,能实现摆动杆292摆动致使分切转轴212转动至分切刀213的刀头向下转动至对物料91进行分切的位置,实现了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分切刀213自动转动至规避的位置,而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分切刀213自动转动至分切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机的操控便捷性以及装置的协同集成化。

采用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其一,采用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作为衔接前道喂入装置以及后道后处理装置的纽带,既能通过将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来满足进行传统的单一后处理工艺,又能通过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之间产生高度差,在同一生产线上实现对同一物料同时进行不同的后处理工艺,进而达到其多重使用方式的效果以及能将不同后处理工艺进行集成,采用同一喂入装置即可实现不同后处理装置的协同,而提高了操作协同效率以及减少装置占地面积、装置投入成本的技术效果。其二,采用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包括放卷辊的喂入装置,即将需要后处理的物料卷绕在放卷辊中,再进行后道处理。更可以将前道物料成型装置如挤出机、吹塑机或者熔喷机等加工得到的塑料薄膜或者无纺坯布等无需经过卷绕以及将卷绕后的物料再喂入的方式进行后处理喂入,即本发明可以实现前道加工形成的坯布或者薄膜不经过卷绕后再喂入的工艺(即下料再上料的工艺)而直接输送至本发明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22中,再进行不同工艺的后处理,将坯布或者薄膜的生产装置与后处理装置进行集成,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集成效果。其三,由于本发明存在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之间产生高度差的特性,结合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即左侧导向装置221向下移动、右侧导向装置223向上移动,经分切刀213分切后的三条子物料条92中的一条在左侧导向装置221的左侧导辊2214向下移动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一条在右侧导向装置223的右侧导辊2234向上移动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一条在中间导向装置222的中间导辊2222上静止不动”,能实现了不同高度的物料条自动随对应的导向装置22运动而运动至与对应的后处理装置相对的位置,尤其是将子物料条92导向至处于高处的后处理装置时,不需要工作人员站从低处向高处进行该子物料条92的引导;本发明的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之间产生高度差可以实现线性变化,满足不同工厂空间、工况的实际需要。其四、本发明实现了分切刀213转动、压辊运动与导向装置22运动的协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机的操控便捷性以及装置的协同集成化。实现了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分切刀213自动转动至规避的位置,而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分切刀213自动转动至分切位置。由于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之间产生高度差的过程中,能联动压辊下压运动至下压在子物料条上以及联动压辊抬起运动依次顺序进行,压辊抬起后,经分切刀分切后的不同的子物料条能依次通过压辊与分切平台之间的间隙、不同的导向装置,能保证在各个子物料条错位时,子物料条位移的部分能基本出现在预先落在整体导辊结构的后方的部分中,而不会对整体导辊结构的前方的物料进行拉扯。

实施例2

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分切平台211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刀头安装槽2111。分切刀213能转动至其刀头插入至对应的刀头安装槽2111中。在分切平台211上转动配合有紧固丝杆2161,紧固丝杆2161由左至后贯穿刀头安装槽2111。在刀头安装槽2111中限位有左压块2162、右压块2163。左压块2162、右压块2163均与紧固丝杆2161螺纹配合,且紧固丝杆2161中与左压块2162配合的一段的螺纹走向与紧固丝杆2161中与右压块2163配合的一段的螺纹走向反向。当分切刀213转动至其刀头插入至对应的刀头安装槽2111中时,左压块2162、右压块2163相向运动挤压在分切刀213其刀头的左右两侧。

如图9所示,进一步,紧固丝杆2161的端部与机架10转动配合,在紧固丝杆2161与分切转轴212之间通过皮带传送装置联动。皮带传送装置包括固定在紧固丝杆2161上的第一皮带轮2171、固定在分切转轴212的第二皮带轮2172以及套设在第一皮带轮2171、第二皮带轮2172的皮带。

进一步,第一皮带轮2171的外径小于第二皮带轮2172的外径。

本发明的皮带传送装置联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链式传送装置代替。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刀头安装槽211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21111,左压块2162的底部、右压块2163的底部伸入至滑槽21111中且与所述滑槽21111滑动配合。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刀头安装槽2111的底部连接有导杆2191,导杆2191的导向与紧固丝杆2161的轴向平行。左压块2162、右压块2163套设在导杆2191上且与导杆2191滑动配合。

本发明通过转动紧固丝杆2161来实现分切刀213转动与左压块2162、右压块2163滑动的协同。如此,当分切刀213向下转动至其刀头插入至对应的刀头安装槽2111中时,左压块2162、右压块2163相向运动挤压在分切刀213其刀头的左右两侧,对刀头进行紧固,防止其在分切过程中发生偏移。

进一步,在紧固丝杆2161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通孔、第二内螺纹通孔21612,在机架10上开设有通孔,当分切刀213向下转动至其刀头插入至对应的刀头安装槽2111中时,第一内螺纹通孔与通孔相对,通过紧固螺栓2192的螺杆部螺纹配合拧入至第一内螺纹通孔并伸入至通孔中,实现紧固丝杆2161的紧固;当分切刀213转动至其刀头向上转动至其刀头远离对应的刀头安装槽2111中时,第二内螺纹通孔21612与通孔相对,通过紧固螺栓2192的螺杆部螺纹配合拧入至第二内螺纹通孔21612并伸入至通孔中,实现紧固丝杆2161的紧固。

在有些实施例中,机架10上开设有通孔为第三内螺纹孔。当分切刀213向下转动至其刀头插入至对应的刀头安装槽2111中时,第一内螺纹通孔与第三内螺纹孔相对,通过紧固螺栓2192的螺杆部螺纹配合拧入至第一内螺纹通孔、第三内螺纹孔中,实现紧固丝杆2161的紧固;当分切刀213转动至其刀头向上转动至其刀头远离对应的刀头安装槽2111中时,第二内螺纹通孔21612与第三内螺纹孔相对,通过紧固螺栓2192的螺杆部螺纹配合拧入至第二内螺纹通孔21612、第三内螺纹孔中,实现紧固丝杆2161的紧固。

实施例3

如图14-18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左侧导辊2214、右侧导辊2234上均设置有一组锁止联动装置。

在左侧导辊2214的右端面开设有与左侧导辊2214的中空结构连通的左开口,在右侧导辊2234的左端面开设有与右侧导辊2234的中空结构连通的右开口。

锁止联动装置包括联动丝杆201、连接键202、滑动块203。

联动丝杆201与固定在对应的中空结构中的固定安装座209转动配合,滑动块203固定在连接键202上且滑动块203与联动丝杆201螺纹配合。

转动左侧导辊2214的联动丝杆201能致使限位在左侧导辊2214的中空结构中的连接键202伸出左开口并伸入至中间导辊2222其左端部的左齿槽22221中与左齿槽22221键合。

转动右侧导辊2234的联动丝杆201能致使限位在右侧导辊2234的中空结构中的连接键202伸出右开口并伸入至中间导辊2222其右端部的右齿槽22222中与右齿槽22222键合。

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即右侧导辊2234、中间导辊2222、左侧导辊2214相互水平时,右侧导辊2234、中间导辊2222、左侧导辊2214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重合。本发明通过分别转动左侧导辊2214的联动丝杆201、右侧导辊2234的联动丝杆201,使得左侧导辊2214的滑动块203向右移动、右侧导辊2234的滑动块203向左移动,直至左侧导辊2214的连接键202的右端伸出右开口并伸入至中间导辊2222的左齿槽22221中与左齿槽22221键合,右侧导辊2234的连接键202的左端伸出左开口并伸入至中间导辊2222的右齿槽22222中与右齿槽22222键合,实现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左侧导辊2214、右侧导辊2234的中空结构中还设置导向杆205,具体地,导向杆205可以固定在固定安装座209上。

导向杆205的轴向与联动丝杆201的轴向平行,滑动块203套设在对应的导向杆205上且与导向杆205在导向杆205的轴向上滑动配合。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左侧导辊2214的左端面、右侧导辊2234的右端面均为锁紧面,在锁紧面上均设置有用以锁紧对应联动丝杆201的锁紧装置20。

如图15所示,锁紧装置20包括螺栓2061、安装座。联动丝杆201伸出对应的锁紧面且在其端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011、第二螺纹孔,当连接键202完全限位在对应的导辊的中空结构中时,第一螺纹孔2011能与安装座的第一安装孔20621相对,通过螺栓2061的杆部螺纹配合地伸入至联动丝杆201的第一螺纹孔2011并伸入至第一安装孔20621中用以紧固联动丝杆201。当连接键202的端部伸出对应的导辊的中空结构并键合在中间导辊2222上时,第二螺纹孔能与安装座的第二安装孔相对,通过螺栓2061的杆部螺纹配合地伸入至联动丝杆201的第二螺纹孔并伸入至第二安装孔中用以紧固联动丝杆201。

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0621、第二安装孔均为能与螺栓2061的杆部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通过螺栓2061的杆部螺纹配合地伸入至联动丝杆201的第一螺纹孔2011以及第一安装孔20621或者通过螺栓2061的杆部螺纹配合地伸入至联动丝杆201的第二螺纹孔以及第二安装孔,来分别紧固连接键202完全限位在对应的导辊的中空结构中时的联动丝杆201或者连接键202的端部伸出对应的导辊的中空结构并键合在中间导辊2222上时的联动丝杆201。

当然,本发明的紧固丝杆2161、联动丝杆201也可以分别通过第三电机、第四电机驱动其工作。

实施例4

如图19-2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右侧导辊2234的左端、左侧导辊2214的右端分别存在第一延伸部22341、第二延伸部22141,在中间导辊2222的右端、左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22223、第二缺口22224。

在第一缺口22223上开设有连通至中间导辊2222的右端的第一空腔22225的第一通孔,在第二缺口22224上开设有连通至中间导辊2222的左端的第二空腔22226的第二通孔。

在第一空腔22225中还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二空腔22226中开还设有第四通孔,右侧的中间支撑架222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盲孔22231、左侧的中间支撑架222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盲孔22232。

在第一空腔22225中设置有第一齿条2001、右齿轮2002、第二齿条2003,右齿轮2002通过右齿轮轴与第一空腔22225的内壁转动配合,右齿轮200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2001、第二齿条2003啮合;

在第二空腔22226中设置有第三齿条2004、第一左齿轮2005、第二左齿轮2006、第四齿条2007,第一左齿轮2005、第二左齿轮2006分别通过第一左齿轮轴、第二左齿轮轴与第二空腔22226的内壁转动配合,第三齿条2004与第一左齿轮2005的一侧啮合,第一左齿轮2005的另一侧与第二左齿轮2006的一侧啮合,第二左齿轮2006的另一侧与第四齿条2007。

当左侧导辊2214、中间导辊2222、右侧导辊2234存在高度差时,右扭簧被装配致使第一齿条2001的顶部向上露出第一通孔且第一齿条2001的顶部不超出第一缺口22223、第二齿条2003的底部向下伸出第三通孔并伸入至第一盲孔22231中且第二齿条2003的底部不超出第二缺口22224。左扭簧被装配致使第三齿条2004的底部向下露出第二通孔、第四齿条2007的底部向下伸出第四通孔并伸入至第二盲孔22232中。

当左侧导辊2214、中间导辊2222、右侧导辊2234相互平行时,第一延伸部22341与第一缺口22223重合,且第一延伸部22341下压第一齿条2001致使第二齿条2003的底部向上伸出第一盲孔22231,第二延伸部22141与第二缺口22224重合,且第二延伸部22141上压第三齿条2004致使第四齿条2007的底部向上伸出第二盲孔22232。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左侧导辊2214、中间导辊2222、右侧导辊2234,当左侧导辊2214、中间导辊2222、右侧导辊2234存在高度差时,由于右扭簧被装配致使第一齿条2001的顶部向上露出第一通孔、第二齿条2003的底部向下伸出第三通孔并伸入至第一盲孔22231中。左扭簧被装配致使第三齿条2004的底部向下露出第二通孔、第四齿条2007的底部向下伸出第四通孔并伸入至第二盲孔22232中,实现了中间导辊2222与中间支撑架2223之间的相对紧固。当左侧导辊2214、中间导辊2222、右侧导辊2234相互平行时,由于第一延伸部22341下压第一齿条2001致使第二齿条2003的底部向上伸出第一盲孔22231,第二延伸部22141上压第三齿条2004致使第四齿条2007的底部向上伸出第二盲孔22232,实现了中间导辊2222与中间支撑架2223之间的解锁,以及配合第一延伸部22341与第一缺口22223重合、第二延伸部22141与第二缺口22224重合的结构,实现了左侧导辊2214、中间导辊2222、右侧导辊2234的整体化,能作为整体同步转动。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一盲孔22231、第二盲孔22232中均套设有橡胶套,各个齿条在对应的通孔、盲孔时,与对应的橡胶套的内壁接触。

在有些实施例中,右扭簧套设在右齿轮轴上,其两端分别与右齿轮2002、第一空腔22225的内壁相连。左扭簧套设在第一左齿轮轴上,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左齿轮2005、第二空腔22226的内壁相连。

实施例5

如图22、2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各个上述实施例的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的无纺布成型加工机构,按照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送料装置1、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2、后处理装置3。送料装置1用以将无纺布喂入至可空间错位输送的导向装置2中。当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经分切刀213分切后的不同的无纺布条能通过不同的导向装置22,并在不同的后处理装置3中进行处理。当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首尾接触形成整体导辊结构,无纺布能通过整体导辊结构,并在其中一个后处理装置3中进行处理。

进一步,导向装置22的数量为三个,相互并列设置,由左至右依次包括左侧导向装置221、中间导向装置222、右侧导向装置223。

送料装置1包括熔喷机或者梭织机或者针织机或者挤出机或者吹塑机的一种。

各种送料装置1加工形成的塑料薄膜或者无纺坯布不经过卷绕,直接输送至后处理中。后处理装置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涂布机31(即上后处理装置)、中间卷绕机321或者中间涂布机322(即中间后处理装置)、下涂布机33(即下后处理装置)。由于本发明的各个后处理装置3能在高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各个后处理装置左右宽度可以足够宽而不会被相邻的后处理装置干涉。即上后处理装置、中间后处理装置、下后处理装置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可以存在相互重合的情况。

当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之间产生高度差时,上涂布机31用以对经右侧导向装置223导向后的无纺布条进行涂布处理,中间卷绕机321用以对经中间导向装置222导向后的无纺布条进行卷绕处理或者中间涂布机322用以对经中间导向装置222导向后的无纺布条进行涂布处理。下涂布机33用以对经左侧导向装置221导向后的无纺布条进行涂布处理。

当驱动装置驱动致使相邻导向装置22中的导辊相互水平时,中间卷绕机321用以对经整体导辊结构导向后的无纺布进行卷绕处理。或者中间涂布机322用以对用以对经整体导辊结构导向后的无纺布进行涂布处理。

当然,本发明的送料装置1也可以是传统的包括喂入支架、放卷辊的喂入装置,卷绕有坯布或者薄膜(即物料91)的放卷辊与喂入支架转动配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