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扁担装置吊装分块网架的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9287发布日期:2021-05-18 22:3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用钢扁担装置吊装分块网架的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钢扁担装置吊装分块网架的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飞速前进, 工业厂房越来越多, 特别是钢结构屋面的工业厂房因施工整体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比较轻, 施工工期短, 而且能解决许多工业厂房跨度较大的问题, 越来越得到普遍应用。
3.为了确保大跨度网架结构吊装的高效、快速、安全的目的, 需要将网架进行分区块拼装, 然后采用履带吊吊装的方法, 特别是施工场地狭窄、场地不平整时, 利用大型履带吊,使用钢扁担装置分块吊装,更快捷, 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效率低、施工难度大和安全稳定性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钢扁担装置吊装分块网架的施工工法,其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装配便捷和安全稳定性好的特点。解决了网架钢结构屋面跨度大、质量重、离地高、施工场地狭窄的的问题。减少场内二次转运,节省了人力物力。
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钢扁担装置吊装分块网架的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先将钢扁担连接组件进行下料并组拼焊接成型,钢扁担连接组件由两块连接带孔位耳板、两块侧连接板、两块连接面板和端头封板拼装焊接组成,然后连接面板上端焊接吊装带孔位耳板。
6.第二步:接着采用h型钢梁预先加工短矩形钢、支撑边矩形钢、长矩形钢。
7.第三步:将钢扁担连接组件、短矩形钢、支撑边矩形钢、长矩形钢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拼成钢扁担装置。
8.第四步:屋盖网架划分若干个吊装单元,组拼完毕后,用钢丝绳连接吊机和吊装带孔位耳板,连接带孔位耳板与分块吊装的网架单元采用钢丝绳连接,吊机与网架单元之间采用钢扁担装置进行辅助吊装。
9.作为优选,在吊装带孔位耳板两端与连接面板间、连接带孔位耳板与侧连接板间均焊接若干三角加强筋板,提高结构的强度。
10.作为优选,网架根据吊装分块,在地面进行分块拼装,整体拼装顺序同网架吊装顺序,单块网架拼装时,因避免拼装累计误差的产生,从网架单元的中心向四周拼装。
11.作为优选,网架拼装时,先拼装中间网格的下弦网格,再将上弦球与上弦杆和腹杆组合成一球三杆或一球四杆的小单元,再通过吊机吊装,工人对接每个杆件与相应球连接,待网架拼装完成,进行后续的檩拖和下吊挂安装。
12.本发明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钢扁担装置吊装分块网架的施工工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装配便捷和安全稳定性好的特点。解决了网架钢结构屋面跨度大、质量重、离地高、施工场地狭窄的的问题。减少场内二次转运,节省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发明的钢扁担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发明的钢扁担连接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发明的钢扁担连接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17.图中:钢扁担连接组件1,短矩形钢2,支撑边矩形钢3,长矩形钢4,连接带孔位耳板5,侧连接板6,吊装带孔位耳板7,端头封板8,连接面板9,三角加强筋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9.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用钢扁担装置吊装分块网架的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先将钢扁担连接组件1进行下料并组拼焊接成型,钢扁担连接组件1由两块连接带孔位耳板5、两块侧连接板6、两块连接面板9和端头封板8拼装焊接组成,然后连接面板9上端焊接吊装带孔位耳板7。
20.在吊装带孔位耳板7两端与连接面板9间、连接带孔位耳板5与侧连接板6间均焊接一对呈对称式分布的三角加强筋板10,提高结构的强度。
21.第二步:接着采用h型钢梁预先加工短矩形钢2、支撑边矩形钢3、长矩形钢4。
22.第三步:将钢扁担连接组件1、短矩形钢2、支撑边矩形钢3、长矩形钢4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拼成钢扁担装置。
23.第四步:屋盖网架划分若干个吊装单元,组拼完毕后,用钢丝绳连接吊机和吊装带孔位耳板7,连接带孔位耳板5与分块吊装的网架单元采用钢丝绳连接,吊机与网架单元之间采用钢扁担装置进行辅助吊装。
24.网架根据吊装分块,在地面进行分块拼装,整体拼装顺序同网架吊装顺序,单块网架拼装时,因避免拼装累计误差的产生,从网架单元的中心向四周拼装。网架拼装时,先拼装中间网格的下弦网格,再将上弦球与上弦杆和腹杆组合成一球三杆或一球四杆的小单元,再通过吊机吊装,工人对接每个杆件与相应球连接,待网架拼装完成,进行后续的檩拖和下吊挂安装。
25.综上所述,该用钢扁担装置吊装分块网架的施工工法,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装配便捷和安全稳定性好的特点。解决了网架钢结构屋面跨度大、质量重、离地高、施工场地狭窄的的问题。减少场内二次转运,节省了人力物力。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