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8811发布日期:2021-06-22 17: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2)、下横向支撑(3)和第二支撑架(4),所述下横向支撑(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4)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6)和支撑平台(1),所述驱动组件(6)设置于所述下横向支撑(3)上,所述驱动组件(6)与所述支撑平台(1)连接,以实现所述驱动组件(6)带动所述支撑平台(1)可实现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横向支撑(8),所述上横向支撑(8)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5)、滑块(51)、导轨(52)和上驱动轴(53),所述上驱动轴(53)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4)连接,所述导轨(5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4)一侧,所述滑块(51)一侧卡接在所述导轨(52)上,并且可在所述导轨(52)上下滑动,所述滑块(51)与所述连接板(5)连接,所述驱动组件(6)与所述滑块(51)连接,以实现带动所述滑块(51)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1)、第一驱动链条(62)、下驱动轴(63)、第二驱动链条(64)、第三驱动链条(65)和驱动轮盘(66),所述驱动电机(61)设置于所述下横向支撑(3)上,所述驱动电机(61)输出端与驱动轮盘(66)连接,所述驱动轮盘(66)与第三驱动链条(65)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链条(65)一端套设于所述下驱动轴(63)上,且所述下驱动轴(6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链条(62)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上驱动轴(53)和下驱动轴(63)端部,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链条(62)带动所述滑块(51)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一侧,并且所述限位板(7)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链条(62)与所述第三驱动链条(65)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71)和限位轮盘(72),所述轴(71)穿过所述限位轮盘(72)中部,并且所述轴(71)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连接,且所述限位轮盘(72)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驱动链条(62)一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链条(62)设置有两条,并且互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1)与所述连接板(5)通过螺钉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装车机器人用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2)、下横向支撑(3)和第二支撑架(4),所述下横向支撑(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4)连接,还包括驱动组件(6)和支撑平台(1),所述驱动组件(6)设置于所述下横向支撑(3)上,所述驱动组件(6)与所述支撑平台(1)连接,以实现所述驱动组件(6)带动所述支撑平台(1)可实现上下移动。本发明可以带动支撑平台整体上下移动,使支撑平台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移动,可以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多级调整抓取货物的高度,适应不同的车型和不同产品摆放高度,提高了装卸机器人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德;刘霞;武杰;戴冬冬;霍英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1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