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轿厢平移式切轨的轨道移动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0785发布日期:2022-12-30 17:4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用于多轿厢平移式切轨的轨道移动部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梯轨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轿厢平移式切轨的轨道移动部件。


背景技术:

2.目前,电梯轿厢广泛采用钢丝绳曳引驱动的方式运行,电梯在一个井道内仅能设置一个轿厢,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在低层建筑、人流量低的场合尚能满足使用需求,但在高人口密度的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中其候梯时间长、运送效率低的缺点被显著放大。若是增加电梯井道及对应轿厢又会大幅的占用建筑空间,其成本也会显著提高,并且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
3.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双层轿厢电梯、双轿厢电梯、环型或分叉环型电梯等多轿厢运行的模式,但已知的这些多轿厢电梯运行模式其轿厢均位于同一个井道内的轨道上,各井道之间的电梯轿厢无法进行轨道切换运行,轿厢之间更无法进行超越运行,在运输量剧增的情况下,采用目前的多轿厢运行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而且没有根本性的解决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
4.本技术人研究的多轿厢智能系统的基本条件是多轿厢可同轨运行、多轿厢独立自驱、轿厢可在轨道上切轨,这对轨道的负载能力和可调节性提出了要求。由于设置有多个切换轨道与主轨道衔接,在每个切换的工位对轨道的承载受力要求较高,此外,带动活动轨道段运动的部件由于受到井道空间及轨道整体承载力的限制,要求运动部件即要带动活动轨道段,又需要结构紧凑,并且需要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冲击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多轿厢平移式切轨的轨道移动部件,能够满足轿厢切换时的受力承载需求,并能够精准地带动可变轨段移动到位。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用于多轿厢平移式切轨的轨道移动部件,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主轨道和多个切换轨道,轿厢通过所述切换轨道切换不同的主轨道,所述主轨道和切换轨道分段设置,所述主轨道和切换轨道分为至少一个可变轨段和固定轨段,所述主轨道的固定轨段分段间隔设置,两个不同的所述主轨道相对应的间隔处设为换轨工位,所述主轨道间隔处设置轨道移动部件,所述主轨道的可变轨段和切换轨道的可变轨段安装于轨道移动部件,所述主轨道的可变轨段和切换轨道的可变轨段通过轨道移动部件不同时与主轨道的固定轨段连接,所述切换轨道的可变轨段通过轨道移动部件衔接两个主轨道或者断开与两个主轨道的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9.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轨道移动部件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主轨
道的可变轨段与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切换轨道的可变轨段与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主轨道的可变轨段和切换轨道的可变轨段不接触。
10.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设有定位面,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定位面处于同一个平面。
11.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轨道移动部件设有安装架和至少一个限位承载件,所述限位承载件安装于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安装架通过限位承载件限制在预设范围内运行。限位承载件
12.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限位承载件设有多个,分别位于安装架的端角。
13.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切换轨道的可变轨段或固定轨段中,沿安装架移动方向两侧布设的任意两个限位承载件的中心连线,与任一轨段的重心垂线相交。限位承载件
14.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有所述限位承载件的对应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15.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限位承载件和第一、第二安装部位于安装架的相对面布设。
16.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有所述限位承载件的外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所述限位承载件设有轴心垂直于限位承载件安装面的定位孔。
17.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轨道移动部件还设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沿安装架移动方向布设于安装架端部。
18.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多轿厢平移式切轨的轨道移动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9.本发明的用于多轿厢平移式切轨的轨道移动部件,为实现轿厢可变轨运行的功能,切换轨道的可变轨段在同一区间上有明确的工位及承载受力要求,轨道移动部件能够承载轿厢负载重心相对于轨道的偏心力矩,同时能够承载由于乘客站立位置不均产生的偏心力矩。
20.本发明的用于多轿厢平移式切轨的轨道移动部件,为了降低切换装置在井道中的占用面积,轨道移动部件的尺寸尽可能小;为了降低轨道移动部件对其支撑件的负载,轨道移动部件的主体采用回型格栅式结构,并用交错布设的筋板加强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应用实施时活动导轨的受力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应用实施时活动切轨的受力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应用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说明:
28.1、主轨道;11、固定导轨;12、活动导轨;2、切换轨道;21、固定切轨;22、活动切轨;3、安装架;31、第一安装部;32、第二安装部;33、限位承载件;34、锁紧件;4、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30.图1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用于多轿厢平移式切轨的轨道移动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多轿厢的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主轨道1和多个切换轨道2,所有主轨道1形成并行轨道,每个井道内布设1个主轨道1。两个主轨道1之间布设多个切换轨道2,轿厢通过平移式移动的切换轨道2切换不同的主轨道1,主轨道1和切换轨道2分段设置,主轨道1和切换轨道2分为至少一个可变轨段和固定轨段,主轨道1的固定轨段分段间隔设置,两个不同的主轨道1相对应的间隔处设为换轨工位,主轨道1间隔处设置轨道移动部件,主轨道1的可变轨段和切换轨道2的可变轨段安装于轨道移动部件,主轨道1的可变轨段和切换轨道2的可变轨段通过轨道移动部件不同时与主轨道1的固定轨段连接,切换轨道2的可变轨段通过轨道移动部件衔接两个主轨道1或者断开与两个主轨道1的连接。
31.本实施例中,主轨道1包括多段的固定导轨11和活动导轨12;主轨道1由多段固定导轨11和多段活动导轨12首尾拼接而成,轨体首尾端设置有对中配合的榫槽,保证整体安装对中性。同一主轨道1的固定导轨11间断布设,切换轨道2包括固定切轨21和活动切轨22,相邻固定导轨11的间断处布设活动导轨12和活动切轨22。活动切轨22为弧形。
32.本实施例中,同一主轨道1的相邻固定导轨11通过支撑件4连接,在固定导轨11的间断处且不与活动导轨12运行干涉的位置设置有具备足够抗压抗弯强度的支撑件4,将固定导轨11上下间断端点连接,使得轨道整体具备从上至下的力传到性;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电梯井道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即可安装,并满足轨道整体力学结构稳定性及可靠性,且安装简捷。
33.本实施例中,轨道移动部件设置在支撑件4的内槽中,轨道移动部件包括安装单元、限位承载件33和锁紧件34。安装单元31设有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活动导轨12与第一安装部31连接,活动切轨22与第二安装部32连接,活动导轨12和活动切轨22不接触。
34.本实施例中,轨道移动部件设有一个安装架3,安装架3为框架结构,呈长方形,沿轨道移动部件移动方向设为x方向,沿轿厢上下行方向设为z方向,沿垂直于xz方向的设为y方向。安装架3采用回形格栅式结构,并在y向设有若干交错布置的筋板。
35.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分别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安装架3的上端和下端。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分别设有定位面,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的定位面处于同一个平面,安装部在垂直于z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台阶面,用于确保轨道安装精度。
36.本实施例中,轨道移动部件设有四个限位承载件33,分别安装于安装架3的四个端角。安装架3通过一驱动件驱动,驱动件固定在支撑件4上。限位承载件33和第一、第二安装部位于安装架3的相对面布设。所有限位承载件33的对应端面位于同一平面。限位承载件33设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位于限位承载件33的外端部,即分别沿安装架3双向移动方向布设。支撑架设有余限位凸块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承载件33限制安装架3超过预设范围的运行。
37.本实施例中,所有限位承载件33的外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限位承载件33设有轴心垂直于限位承载件33安装面的定位孔。定位孔相对位置有特定的公差要求,特别在于沿x
方向的平行的两定位孔连线对x轴的平行度不大于0.05。
38.本实施例中,限位承载件33的底部设有滑块,滑块通过驱动件在支撑架相对应的轨道上滑行。滑块通过与支撑架配合,形成对轨道移动部件垂直向上的支撑力,并能够形成垂直于xz平面的正反成组的侧向力,从而生成绕x轴、z轴的力矩,以便于保持对活动导轨12、活动切轨及轿厢运行的力学稳定性。
39.本实施例中,活动切轨或固定轨段中,任一轨段的重心垂线交于限位承载件33围设的区间内。
40.本实施例中,位于限位承载件33端部的限位凸块采用销轴,销轴插入支撑架4上对应的配合销孔,进行定位及径向力承载。每个限位承载件33的两侧各设有2个滑块(图2中显示出1个),分别在安装架3运行至左右2测的极限位置时,与支撑架4上的滑槽配合,用于满足轿厢通行时的承载限位受力(静置受力,所以也可以说是静限位滑块)。限位承载件33的下端面还安装有直线导轨滑块,直线导向轨滑块可在支撑架4设置的直线导轨上进行直线运动。直线导轨滑块负责安装架的运动承载限位,主要起导向运动作用,不用承载较大的承受力,因为安装架3运动时,不会有轿厢通行。
41.本实施例中,轨道移动部件的锁紧件34沿安装架3移动方向布设于安装架3端部。
42.本实施例中,安装架3的中部采用中空设计,以便减轻轨道移动部件整体的重量,并且便于驱动件的安装和调试。
43.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多轿厢智能电梯轨道中,为实现轿厢可变轨运行功能,其中至少两根活动导轨12在同一区间上有明确的工位及承载受力要求,主要包括3个方面:
44.(1)轿厢负载重心相对于轨道具有较大的y向偏心力矩,同时由于乘客站立位置不均产生一定的x向偏心力矩;
45.(2)轿厢直行时,固定切轨21受到沿z负向的负载力p,以及负载p沿y方向偏距产生的绕x轴的力矩m/x1;
46.(3)轿厢切轨时,活动切轨21受到沿z负向的负载力p,负载p沿y方向偏距产生的力矩m/x2,以及绕y轴的平衡力矩m/y。
47.本发明的轨道移动部件可以满足不同状态下的受力需求。
48.本发明中涉及到的其他结构在本技术人已申请专利中有记载,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理解。在此不过过多的重复描述。
49.上述实施案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