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25599330发布日期:2021-06-22 1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橡塑弹簧减震结构、液压千斤顶结构以及实时检测控制系统,其中,

橡塑弹簧减震结构包括固定支座、下底座、橡塑弹簧和上底座,下底座水平固定于地基支柱体上,橡塑弹簧由若干个相同的扇形橡塑弹簧件组成,依次呈同心圆状粘结成一个圆形固定在下底座上;

所述的千斤顶结构由若干个液压千斤顶组成,下底座上开设有数量与液压千斤顶数量相适应的固定槽,固定槽均匀分别于橡塑弹簧外周,液压千斤顶定位安装在个固定槽中,上底座粘结在磨煤机身底部,磨煤机身的底部外周均布有凸缘,所述的液压千斤顶位于凸缘下方,液压千斤顶与凸缘间隙配合,为振动预留空间,液压千斤顶之间用管道连通同时工作;

所述的实时检测控制系统,设置有pc机与下位机,下位机由压力传感器、微控制器以及通信模块组成,其中下位机负责数据采集,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各液压千斤顶内的压力大小,微控制器接收压力传感器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发送给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发送至pc机;pc机写入算法和控制程序,pc机根据下位机传送的信号匹配算法发出控制指令,微控制器接收指令控制比例调速阀来调节流量大小实现液压千斤顶同步升起,pc机面板上有操作按键,用于手动控制液压千斤顶运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千斤顶为8缸液压千斤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包括油缸、滤油器、叶片泵、伺服电机、三位四通电磁阀、溢流阀、比例调速阀和液压缸,叶片泵和伺服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支座上,叶片泵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用联轴器连接,叶片泵的进油口螺栓连接在滤油器的出油口,且滤油器的进油口管道插入油缸底部,叶片泵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中位,三位四通电磁阀的中位左端出油口采用三岔口管道分别与溢流阀和比例调速阀相连接,比例调速阀连接液压缸的无杆腔,液压缸的有杆腔连接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中位右端,三位四通电磁阀的中位右端连接油缸,液压千斤顶的8个液压缸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微控制器为stm32系列的微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千斤顶与凸缘通过圆柱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橡塑弹簧由16个相同的扇形橡塑弹簧件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pc机面板上的操作按键包括伺服电机启动按键、三位四通阀ya1与ya2启动键,伺服电机启动按键用于控制伺服电机的启停,三位四通阀ya1与ya2启动键用于控制三位四通阀的左位与右位启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手动依次按下pc机触控面板上的伺服电机启动键和三位四通电磁阀ya1启动键,以分别驱动伺服电机启动及三位四通电磁阀的左位打开,伺服电机驱动叶片泵,液压油进入回路,液压油经过比例调速阀进入液压缸,液压千斤顶内的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大小,pc机控制比例调速阀实现液压千斤顶的8个液压缸同时升起,进而驱动磨煤机升起,此时将橡塑弹簧装入上底座与下底座之间;此时按下三位四通电磁阀ya2启动键,液压油流入油缸,液压千斤顶带动磨煤机落下,橡塑弹簧与上底座接触;准备工作完成,磨煤机开始输料工作,橡塑弹簧进行磨煤机底盘减震;在升起与降落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8个液压缸内的压力,并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pc机,当升起过程中因为流量误差,八个液压缸不能确保同步,此时pc机发出指令,下位机执行命令控制比例调速阀调节流量,确保压力相同,流量的大小标准以8个液压缸内压力最大值进行调节,其余7个液压缸内的压力通过比例调速阀调节流量使得压力与最大值保持一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磨煤机橡塑弹簧减震装置安装用液压控制装置及方法,设置有PC机与下位机,该下位机设置有压力传感器、STM系列的微控制器和数据通信模块,该压力传感器通过SPI连接STM32微控制器并用串口连接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通过Scoket方式与PC机进行数据通信,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通过数据通信模块传送给PC机,PC机根据算法发出控制指令通过数据通信模块发送给STM32微控制器,该STM32微控制器执行命令控制比例调速阀调节流量,PC机与下位机控制八缸液压千斤顶升降大型磨煤机能够快捷、安全地安装和维修橡塑弹簧,本发明将液压升降和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智能控制,减少人力,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兰;刘极峰;陈杨;李芳;孙凯;尚庆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10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