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容纳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6678发布日期:2021-11-25 00:5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物品容纳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关于物品容纳架。


背景技术:

2.例如,在具备堆垛起重机的自动仓库、利用叉车等的普通仓库等中,利用用于容纳物品的物品容纳架。这样的物品容纳架为了能够例如容纳在进深方向上较长的物品、在进深方向上并排容纳多个物品,有时容纳空间在进深方向上较长地形成。这样的情况下,有时将分别具备多根支柱、将这些支柱彼此联接的梁部件、和支撑物品的支撑部件的两个架单元(第一架单元和第二架单元)在进深方向上联接而使用。这样的构成例如在日本特开平9

40125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图11和图12中公开。
3.这样联接两个架单元而使用的情况下,存在共同支撑相同物品的多个支撑部件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配合困难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于是,期望在联接两个架单元而使用的物品容纳架中,能够容易地进行支撑物品的支撑部件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配合。
5.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容纳架,为容纳物品的物品容纳架,具备:第一架单元,具备多根第一支柱、将前述第一支柱彼此联接的第一梁部件、和将前述物品在规定高度支撑的第一支撑部件,前述第一支撑部件安装于前述第一支柱或前述第一梁部件;第二架单元,具备多根第二支柱、将前述第二支柱彼此联接的第二梁部件、和将前述物品在前述规定高度支撑的第二支撑部件,前述第二支撑部件安装于前述第二支柱或前述第二梁部件;联接支撑部件,以多根前述第一支柱中的一根为对象第一支柱,以多根前述第二支柱中的一根为对象第二支柱,将前述对象第一支柱和前述对象第二支柱在互相相邻的状态下联接,并将前述物品在前述规定高度支撑;前述对象第一支柱具备前述联接支撑部件的固定用的第一螺栓所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前述对象第二支柱具备前述联接支撑部件的固定用的第二螺栓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以前述对象第一支柱和前述对象第二支柱沿着水平方向并排的方向为并排方向,以在前述并排方向上的前述对象第一支柱相对于前述对象第二支柱配置的一侧为并排方向第一侧;前述联接支撑部件具有前述第一螺栓可插入贯通的第一插入贯通孔和前述第二螺栓可插入贯通的第二插入贯通孔,且相对于前述对象第一支柱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前述并排方向上滑动自如地安装;在前述联接支撑部件处于前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成为前述第一螺纹孔与前述第一插入贯通孔连通,且前述第二螺纹孔与前述第二插入贯通孔连通的状态;在前述联接支撑部件处于前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成为前述第一插入贯通孔位于比前述第一螺纹孔更靠前述并排方向第一侧,前述第二插入贯通孔位于比前述第二螺纹孔更靠前述并排方向第一侧的状态。
6.依据该构成,使用共同的联接支撑部件,能够将第一架单元的对象第一支柱和第二架单元的对象第二支柱在并排方向上联接。在物品容纳架的设置前,由于能够单独地运送第一架单元及在该第一架单元的对象第一支柱安装的联接支撑部件和第二架单元,因而即使是大型的物品容纳架也能够合适地运送。此时,通过使在对象第一支柱滑动自如地安装的联接支撑部件为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从而能够将联接支撑部件的从第一架单元的突出量抑制得较小,而能够减少在运送时被其它物体卡住等不良情况。另外,在物品容纳架的设置时,仅使处于第二位置的联接支撑部件在并排方向上滑动而为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即成为第一螺纹孔和第一插入贯通孔连通,第二螺纹孔和第二插入贯通孔连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仅使第一螺栓螺纹配合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栓螺纹配合于第二螺纹孔,即能够使用联接支撑部件联接第一架单元和第二架单元。进而,此时,仅使联接支撑部件在并排方向上滑动,联接支撑部件的高度方向的位置维持确定的状态,因而不特别进行联接支撑部件的高度调整,而能够将联接支撑部件固定在与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配合的高度。因而,在联接两个架单元而使用的物品容纳架中,能够容易地进行支撑物品的支撑部件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配合。
7.通过参照附图记述的以下的示例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8.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设备的整体情况的侧视图。
9.图2是物品容纳架的俯视图。
10.图3是第一支柱和联接支撑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11.图4是第二支柱和盖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12.图5是示出物品容纳架的设置顺序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13.图6是示出物品容纳架的设置顺序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14.图7是示出物品容纳架的设置顺序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15.图8是示出物品容纳架的设置顺序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16.图9是示出物品容纳架的设置顺序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17.图10是示出物品容纳架的设置顺序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照附图,对物品容纳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对于在容纳并保管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的玻璃基板等基板的保管设备100中使用的物品容纳架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管设备100设置于洁净室c内。保管设备100具备搬运装置90和物品容纳架1。在本实施方式中,保管设备100具备搬运装置90和一对物品容纳架1,一对物品容纳架1配置为夹着搬运装置90而相对。
19.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搬运装置90侧观察到的物品容纳架1的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w”,将前后方向称为“进深方向d”。另外,将搬运装置90和物品容纳架1的高度方向称为“上下方向h”。详情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容纳架1将两个架单元(第一架单元10和第二架单元20)以在进深方向d上并排的状态联接而构成,进深方向d与“并排方向”相
当。另外,将进深方向d上的配置有第一架单元10的一侧称为“进深方向第一侧d1”,将为与其相反侧的配置有第二架单元20的一侧称为“进深方向第二侧d2”。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深方向第一侧d1与“并排方向第一侧”相当,进深方向第二侧d2与“并排方向第二侧”相当。
20.搬运装置90作为一个示例为堆垛起重机,具备行驶台车91、桅杆92、升降台93和移载装置94。行驶台车91沿着设置于地板部101的行驶轨道102行驶移动。桅杆92竖立设置于行驶台车91。桅杆92的上端通过设置于顶棚部103的导向轨道104引导。升降台93在被桅杆92引导的状态下升降移动。移载装置94设置于升降台93,在与物品容纳架1之间移载物品a。
21.作为在物品容纳架1容纳的物品a未特别地受限定,作为一个示例,能够举例示出容纳多个玻璃基板的盒式的容器。该容器形成为可将多个矩形状的玻璃基板以在上下方向h上隔开间隔并排的状态容纳的长方体状。该容器在进深方向d上形成得较长,在进深方向d上的长度为例如2m以上乃至3m以上。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这样在进深方向d上较长地形成的物品a称为“长条状的物品a”。
22.为了可容纳长条状的物品a,物品容纳架1也在进深方向d上较长地形成。但是,在将这样的物品容纳架1由例如卡车等搬运车辆从工厂运送到现场并设置的情况下,由于对能够装载于搬运车辆的尺寸有一定的限制,因而将在进深方向d上较长的物品容纳架1按原样装载困难的情况较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容纳架1构成为具备第一架单元10和第二架单元20两个架单元,在单独运送它们之后在现场联接而完成。
23.如图1和图2所示,物品容纳架1具备第一架单元10、第二架单元20和联接它们的联接支撑部件30,作为主要的构成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深方向d上的里侧(进深方向第一侧d1的一个示例)配置有第一架单元10,在其近前侧(进深方向第二侧d2的一个示例)相邻配置有第二架单元20,它们通过联接支撑部件30互相联接。
24.第一架单元10具备第一支柱11、第一梁部件12和第一支撑部件14。第一支柱11沿着上下方向h配置。第一支柱11在前后左右隔开间隔的状态下设置有多根。第一梁部件12将在相同宽度方向w的位置处在进深方向d上分开配置的两根第一支柱11彼此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件14安装于第一支柱11,将物品a在规定高度支撑。在此,“规定高度”可以仅设定为单个高度,也可以设定为多个高度。在“规定高度”被设定为多个高度的情况下,上下方向h的间隔为对被容纳的物品a的高度加上一定余量的长度。
25.配置于相同宽度方向w的位置的多根(在本示例中为两根)第一支柱11中,在配置于进深方向第一侧d1(里侧)的第一支柱11,进而在其进深方向第一侧d1(里侧)固定有风扇过滤器单元17。风扇过滤器单元17实现吹送清洁气体的作用。另外,配置于相同宽度方向w的位置的多根(在本示例中为两根)第一支柱11中,配置于进深方向第二侧d2(近前侧)的第一支柱11成为相对于第二架单元20联接的“对象第一支柱11t”。
26.如图3所示,对象第一支柱11t具备联接支撑部件30的固定用的第一螺栓61所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16。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象第一支柱11t在各侧面具备沿着上下方向h延伸的第一槽部11r,在朝向宽度方向w的第一槽部11r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形成有第一螺纹孔16的第一攻丝板15。在本示例中,在第一攻丝板15的上端部附近、中央部和下端部附近三个部位形成有第一螺纹孔16。第一螺栓61在插入贯通于形成于联接支撑部件30的长孔35的状态下,螺纹配合于第一螺纹孔16,从而联接支撑部件30被固定于对象第一支柱11t。此外,在图3还图示了在第一架单元10的运送时通过第一螺栓61与联接支撑部件30一起被共同紧固
的第一缓冲部件41。
27.尽管省略图示,对象第一支柱11t以外的第一支柱11也在各侧面具备沿着上下方向h延伸的槽部,在朝向宽度方向w的槽部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形成有螺纹孔的攻丝板。通过它们和与攻丝板的螺纹孔螺纹配合的螺栓,第一支撑部件14(参照图2)被固定于对象第一支柱11t以外的第一支柱11。
28.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架单元20具备第二支柱21、第二梁部件22和第二支撑部件24。第二支柱21沿着上下方向h配置。第二支柱21以在前后左右隔开间隔的状态设置有多根。第二梁部件22将在相同宽度方向w的位置处在进深方向d上分开配置的两根第二支柱21彼此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件24安装于第二支柱21,将物品a在规定高度支撑。在此,“规定高度”设定为与在第一架单元10中第一支撑部件14所安装的高度相同的高度。
29.配置于相同宽度方向w的位置的多根(在本示例中为两根)第二支柱21中,配置于进深方向第一侧d1(里侧)的第二支柱21成为相对于第一架单元10联接的“对象第二支柱21t”。另外,配置于相同宽度方向w的位置的多根(在本示例中为两根)第二支柱21中,配置于进深方向第二侧d2(近前侧)的第二支柱21与对象第二支柱21t、第一架单元10的第一支柱11相比,上下方向h的长度被设定为较短(参照图1)。
30.如图4所示,对象第二支柱21t具备联接支撑部件30的固定用的第二螺栓62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26。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象第二支柱21t在各侧面具备沿着上下方向h延伸的第二槽部21r,在朝向宽度方向w的第二槽部21r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形成有第二螺纹孔26的第二攻丝板25。第二螺栓62在插入贯通于形成于联接支撑部件30的长孔35的状态下,螺纹配合于第二螺纹孔26,从而联接支撑部件30被固定于对象第二支柱21t。而且,通过联接支撑部件30固定于对象第一支柱11t和对象第二支柱21t两方,第一架单元10和第二架单元20经由联接支撑部件30联接(参照图10)。此外,在图4,还图示了在第二架单元20的运送时通过第二螺栓62被共同紧固的盖部件50和第二缓冲部件42。
31.尽管省略图示,对象第二支柱21t以外的第二支柱21也在各侧面具备沿着上下方向h延伸的槽部,在朝向宽度方向w的槽部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形成有螺纹孔的攻丝板。通过它们和与攻丝板的螺纹孔螺纹配合的螺栓,第二支撑部件24(参照图2)被固定于对象第二支柱21t以外的第二支柱21。
32.联接支撑部件30将第一架单元10的对象第一支柱11t和第二架单元20的对象第二支柱21t在互相相邻的状态下联接,并将物品a在规定高度支撑。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联接支撑部件30联接配置为在进深方向d上相邻的对象第一支柱11t和对象第二支柱21t。联接支撑部件30安装在与在第一架单元10上第一支撑部件14所安装、在第二架单元20上第二支撑部件24所安装的高度相同的高度(规定高度)。由此,联接支撑部件30通过第一支撑部件14和第二支撑部件24的协作,在规定高度从下方支撑物品a的宽度方向w的一侧的端部。另外,通过它们与位于物品a的宽度方向w的另一侧的另一第一支撑部件14、第二支撑部件24和联接支撑部件30的组的协作,在规定高度从下方支撑物品a的整体。
33.如图3所示,联接支撑部件30具备联接部件31和支撑部件39。联接部件31和支撑部件39通过焊接等一体地形成。联接部件31是实现主要用于联接第一架单元10和第二架单元20的作用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主体部32、倾斜部36和抵接部37。在图示的示例中,主体部32、倾斜部36和抵接部37一体地形成,它们是使平板状的板材在两个部位弯曲而形
成的。主体部32设置在联接支撑部件30的进深方向d的中央部,在其两侧分开设置有倾斜部36和抵接部37。
34.在主体部32形成有第一插入贯通孔33和第二插入贯通孔34。第一螺栓61可插入贯通于第一插入贯通孔33,第二螺栓62可插入贯通于第二插入贯通孔34。如此,联接支撑部件30具有第一螺栓61可插入贯通的第一插入贯通孔33和第二螺栓62可插入贯通的第二插入贯通孔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入贯通孔33和第二插入贯通孔34由在进深方向d上连续的一连串的长孔35构成。另外,在主体部32的上端部附近、中央部和下端部附近三个部位分开形成有多个(在本示例中为三个)长孔35。
35.长孔35的长度设定为与对象第一支柱11t中的进深方向第一侧d1(里侧)的第一槽部11r、和对象第二支柱21t中的进深方向第二侧d2(近前侧)的第二槽部21r(参照图4)之间的分离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兼用第一插入贯通孔33和第二插入贯通孔34的长孔35中,比进深方向d的中央更靠进深方向第一侧d1(里侧)的部位实现作为第一插入贯通孔33的功能,比进深方向d的中央更靠进深方向第二侧d2(近前侧)的部位实现作为第二插入贯通孔34的功能。
36.联接支撑部件30相对于对象第一支柱11t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在进深方向d上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此,第一位置p1是成为如下状态的位置(参照图8):第一螺纹孔16与长孔35中的实现作为第一插入贯通孔33的功能的部位(比中央更靠进深方向第二侧d2的部位)连通,且第二螺纹孔26与长孔35中的实现作为第二插入贯通孔34的功能的部位(比中央更靠进深方向第二侧d2的部位)连通。另外,第二位置p2是成为如下状态的位置(参照图7等):长孔35中的实现作为第一插入贯通孔33的功能的部位(比中央更靠进深方向第二侧d2的部位)位于比第一螺纹孔16更靠进深方向第一侧d1,且长孔35中的实现作为第二插入贯通孔34的功能的部位(比中央更靠进深方向第二侧d2的部位)位于比第二螺纹孔26更靠进深方向第一侧d1。
37.在本实施方式中,联接支撑部件30在螺纹配合于第一螺纹孔16的第一螺栓61插入贯通于长孔35,第二螺栓62未螺纹配合于第二螺纹孔26的状态下,在长孔35的长度范围内滑动自如。在这样的构成中,第二位置p2也是成为如下状态的位置:第一螺纹孔16与长孔35中的实现作为第二插入贯通孔34的功能的部位(比进深方向d的中央更靠进深方向第二侧d2的部位)连通。
38.联接支撑部件30在从工厂发货的阶段,在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安装于第一架单元10的对象第一支柱11t(参照图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阶段下第一缓冲部件41与联接支撑部件30重叠而设置,联接支撑部件30和第一缓冲部件41通过第一螺栓61被共同紧固。
39.在设置现场的物品容纳架1的装配时,联接支撑部件30滑动移动到第一位置p1,横跨安装于第一架单元10的对象第一支柱11t和第二架单元20的对象第二支柱21t(参照图8至图10)。
40.倾斜部36设置在联接支撑部件30中的进深方向第二侧d2的端部。倾斜部36形成为从主体部32向与对象第一支柱11t和对象第二支柱21t侧相反侧倾斜并延伸。即,倾斜部36倾斜形成为随着朝向进深方向第二侧d2而朝向从对象第二支柱21t远离的一侧。主体部32与倾斜部36形成的角优选为例如105
°
至150
°
范围内的任意的角度,更优选为120
°±5°

右。倾斜部36在使对象第二支柱21t相对于安装有联接支撑部件30的对象第一支柱11t接近移动时,实现作为将对象第二支柱21t导引到与对象第一支柱11t相邻的位置的引导部的功能。
41.抵接部37设置在联接支撑部件30中的进深方向第一侧d1的端部。抵接部37形成为从主体部32向与倾斜部为相反侧的对象第一支柱11t侧弯曲延伸。抵接部37弯曲为相对于主体部32大致正交,在联接支撑部件30处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相对于对象第一支柱11t中的朝向进深方向第一侧d1的侧面整面地抵接。抵接部37实现作为联接支撑部件30的滑动移动中的止动件的功能。另外,抵接部37实现作为在抵接于对象第一支柱11t的状态下,在支撑物品a的情况下接受施加于联接支撑部件30的力矩载荷的加强部的功能。
42.支撑部件39具备连接部39a和载置部39b。连接部39a在联接部件31的主体部32上的与对象第一支撑柱11t和对象第二支撑柱21t侧相反侧的表面,固定为在宽度方向w上突出。载置部39b固定于连接部39a的前端侧的上表面。载置部39b是直接载置物品a的部位,至少表面由例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pe)、聚醚酮(peek)、聚缩醛(pom)、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和abs等树脂材料形成。
43.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容纳架1除了上述的第一架单元10、第二架单元20和联接支撑部件30之外,还具备盖部件50。如图4所示,盖部件50使形成为细长的矩形板状的主体部51为主体而构成,在该主体部51形成有孔部52和切口部53。在本示例中,在主体部51并排成一列地形成有两个孔部52和两个切口部53。
44.盖部件50在从工厂发货的阶段安装于第二架单元20的对象第二支柱21t(参照图4和图5)。盖部件50在第二螺栓62插入贯通于其孔部52的状态下,通过该第二螺栓62螺纹配合于对象第二支柱21t的第二螺纹孔26,从而安装于对象第二支柱21t。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阶段下第二缓冲部件42与盖部件50重叠而设置,盖部件50和第二缓冲部件42通过第二螺栓62被共同紧固。
45.在设置现场的物品容纳架1的装配时,盖部件50横跨安装于第一架单元10的对象第一支柱11t和第二架单元20的对象第二支柱21t(参照图9和图10)。此时,盖部件50与联接支撑部件30重叠,在覆盖在该联接支撑部件30形成的长孔35的状态下,通过第一螺栓61和第二螺栓62被共同紧固。
46.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容纳架1的在现场的组装顺序,关注第一架单元10的对象第一支柱11t和第二架单元20的对象第二支柱21t及其周边的部件而说明。
47.构成物品容纳架1的第一架单元10和第二架单元20如图5所示,在分离的状态下被运送。此时,联接支撑部件30在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通过第一螺栓61经由第一缓冲部件41安装于第一架单元10的对象第一支柱11t。在联接支撑部件30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联接支撑部件30的从第一架单元10向进深方向第二侧d2的突出量被抑制得较小,因而在运送时被其它物体卡住等不良情况较少。另外,盖部件50通过第二螺栓62经由第二缓冲部件42安装于第二架单元20的对象第二支柱21t。盖部件50靠近进深方向第二侧d2安装,以使从第二架单元20向进深方向第一侧d1的突出量变得尽可能小。
4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架单元10相对于第二架单元20配置于进深方向d的里侧,因而首先在既定位置设置第一架单元10。另外,相对于第一架单元10在进深方向d上隔开规定间隔,临时放置第二架单元20。在该状态下,如图6所示,从对象第二支柱21t取下第
二螺栓62,并取下盖部件50和第二缓冲部件42。另外,放松(但不取下)安装于对象第一支柱11t的第一螺栓61,取下第一缓冲部件41。取下的各零件中,第二螺栓62和盖部件50由于在以后使用,因而按原样放置。第一缓冲部件41和第二缓冲部件42可以丢弃。
49.接着,使第二架单元20相对于已设置的第一架单元10接近移动。由此,如图7所示,对象第一支柱11t和对象第二支柱21t在进深方向d上为相邻的状态。此时,即使假设对象第一支柱11t和对象第二支柱21t在宽度方向w上稍微偏移(特别是对象第二支柱21t相对于对象第一支柱11t向联接支撑部件30侧偏移),设置于联接支撑部件30的倾斜部36作为引导部起作用,能够在对象第二支柱21t和对象第一支柱11t在相同宽度方向w的位置并排的状态下,也使对象第二支柱21t与对象第一支柱11t相邻。
50.接着,如图8所示,使在此之前位于第二位置p2的联接支撑部件30朝向进深方向第二侧d2滑动移动。该滑动移动继续,直至设置于联接支撑部件30的抵接部37抵接于对象第一支柱11t的进深方向第一侧d1的侧面。而后,若抵接部37抵接于对象第一支柱11t的侧面,则联接支撑部件30成为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在联接支撑部件30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形成于联接支撑部件30的长孔35与对象第一支柱11t的第一螺纹孔16和对象第二支柱21t的第二螺纹孔26两方连通。
51.接着,相对于处于临时组装状态的对象第一支柱11t、对象第二支柱21t和联接支撑部件30,安装盖部件50。此时,如图9所示,相对于仅松开而未取下的第一螺栓61,该第一螺栓61从上方插入为插入贯通切口部53的状态,而安装盖部件50。由此,长孔35的大部分通过盖部件50遮蔽。另外,形成于盖部件50的孔部52经由长孔35成为与对象第二支柱21t的第二螺纹孔26连通的状态。
52.最后,如图10所示,使第二螺栓62插入贯通盖部件50的孔部52和联接支撑部件30的长孔35,螺纹配合于对象第二支柱21t的第二螺纹孔26并紧固,并进一步紧固第一螺栓61。由此,在该部位中,在长孔35被遮蔽的状态下,对象第一支柱11t和对象第二支柱21t通过联接支撑部件30联接。通过在上下方向h和宽度方向w上的多个部位进行以上的作业,第一架单元10和第二架单元20作为整体牢固地联接,物品容纳架1完成。
53.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容纳架1中,由于物品容纳架1联接第一架单元10和第二架单元20而构成,因而能够分开运送这两个架单元10、20,并能够容易地进行运送。另外,在设置现场,由于使用在进深方向d上滑动自如的联接支撑部件30联接第一架单元10和第二架单元20,因而能够使用较少的零件容易地进行装配作业。由于在使该联接支撑部件30在并排方向上滑动时,联接支撑部件30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通过第一螺栓61维持在规定的高度,因而能够不特别进行联接支撑部件30的高度调整,而使联接支撑部件30固定于与第一支撑部件14和第二支撑部件24配合的高度。
54.[其它实施方式](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构成为例而说明:形成于联接支撑部件30的第一插入贯通孔33和第二插入贯通孔34由在进深方向d上连续的一连串的长孔35构成。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第一插入贯通孔33和第二插入贯通孔34也可以作为互相独立的孔部形成。在该情况下,第一插入贯通孔33也可以形成为与两个第一槽部11r彼此的间隔相对应的长度的长孔,以便两个第一螺栓61共同插入贯通;也可以作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孔部形成,以便各第一螺栓61单独插入贯通。关于第二插入贯通孔34也是同样的。如此,在第一插入贯
通孔33和第二插入贯通孔34为互相独立的孔部的情况下,适宜的是,分开设置用于引导沿着进深方向d的联接支撑部件30的滑动移动的滑动引导部。
[0055]
(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倾斜部36遍及联接支撑部件30中的上下方向h的整个区域而形成的构成为例而说明。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在联接支撑部件30的上端部附近、中间部附近和下端部附近等,在上下方向h的多个部位分开形成倾斜部36。另外,也可以例如仅在联接支撑部件30的中间部位附近等、上下方向h的一个部位形成倾斜部36。或者,也可以不在联接支撑部件30设置倾斜部36。
[0056]
(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抵接部37遍及联接支撑部件30中的上下方向h的整个区域而形成的构成为例而说明。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在联接支撑部件30的上端部附近、中间部附近和下端部附近等,在上下方向h的多个部位分开形成抵接部37。另外,也可以例如仅在联接支撑部件30的中间部附近等、上下方向h的一个部位形成抵接部37。或者,也可以不在联接支撑部件30设置抵接部37。
[0057]
(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安装盖部件50以便遮蔽联接支撑部件30的长孔35的构成为例而说明。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例如,若为用于容纳灰尘等的混入不成问题的物品a的物品容纳架1,则也可以不安装盖部件50。
[0058]
(5)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支撑部件14安装于第一支柱11,且第二支撑部件24安装于第二支柱21的构成为例而说明。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第一支撑部件14安装于第一梁部件12,且第二支撑部件24安装于第二梁部件22。
[0059]
(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以下构成为例而说明:通过将具有第一螺纹孔16的第一攻丝板15插入贯通于对象第一支柱11t的第一槽部11r,从而在对象第一支柱11t具备第一螺纹孔16。同样地,以以下构成为例而说明:通过将具有第二螺纹孔26的第二攻丝板25插入贯通于对象第二支柱21t的第二槽部21r,从而在对象第二支柱21t具备第二螺纹孔26。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在对象第一支柱11t直接形成第一螺纹孔16,也可以在对象第二支柱21t直接形成第二螺纹孔26。
[0060]
(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进深方向d上的里侧配置第一架单元10,在其近前侧相邻配置第二架单元20的构成为例而说明。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在进深方向d上的里侧配置第二架单元20,在其近前侧相邻配置第一架单元10。该情况下,进深方向d上的近前侧成为进深方向第一侧d1,其里侧成为进深方向第二侧d2。
[0061]
(8)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容纳于物品容纳架1的物品a为容纳多个玻璃基板的盒式的容器的构成为例而说明。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物品a也可以是例如容纳半导体基板、光罩基板等的正面开口式的箱型容器。另外,物品a不限定于各种容器,也可以是例如载置有货物的状态的托盘等。
[0062]
(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物品容纳架1在具备搬运装置90的保管设备100(自动仓库)中使用的构成为例而说明。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物品容纳架1也可以在利用叉车等移载物品a的普通仓库中利用。
[0063]
(10)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包含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其它实施方式,以下同样)中公开的构成只要不产生矛盾,也能够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构成组合适用。关于其它构成,在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举例示出,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改变。
[0064]
[实施方式的概要]若总结以上,则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容纳架适宜具备以下各构成。
[0065]
为容纳物品的物品容纳架,具备:第一架单元,具备多根第一支柱、将前述第一支柱彼此联接的第一梁部件、和将前述物品在规定高度支撑的第一支撑部件,前述第一支撑部件安装于前述第一支柱或前述第一梁部件;第二架单元,具备多根第二支柱、将前述第二支柱彼此联接的第二梁部件、和将前述物品在前述规定高度支撑的第二支撑部件,前述第二支撑部件安装于前述第二支柱或前述第二梁部件;和联接支撑部件,以多根前述第一支柱中的一根为对象第一支柱,以多根前述第二支柱中的一根为对象第二支柱,将前述对象第一支柱和前述对象第二支柱在互相相邻的状态下联接,并将前述物品在前述规定高度支撑;前述对象第一支柱具备前述联接支撑部件的固定用的第一螺栓所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前述对象第二支柱具备前述联接支撑部件的固定用的第二螺栓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以前述对象第一支柱和前述对象第二支柱沿着水平方向并排的方向为并排方向,以在前述并排方向上的前述对象第一支柱相对于前述对象第二支柱配置的一侧为并排方向第一侧;前述联接支撑部件具有前述第一螺栓可插入贯通的第一插入贯通孔和前述第二螺栓可插入贯通的第二插入贯通孔,且相对于前述对象第一支柱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前述并排方向上滑动自如地安装;在前述联接支撑部件处于前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成为前述第一螺纹孔与前述第一插入贯通孔连通,且前述第二螺纹孔与前述第二插入贯通孔连通的状态;在前述联接支撑部件处于前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成为前述第一插入贯通孔位于比前述第一螺纹孔更靠前述并排方向第一侧,前述第二插入贯通孔位于比前述第二螺纹孔更靠前述并排方向第一侧的状态。
[0066]
依据该构成,使用共同的联接支撑部件,能够将第一架单元的对象第一支柱和第二架单元的对象第二支柱在并排方向上联接。在物品容纳架的设置前,由于能够单独地运送第一架单元及在该第一架单元的对象第一支柱安装的联接支撑部件和第二架单元,因而即使是大型的物品容纳架也能够合适地运送。此时,通过使在对象第一支柱滑动自如地安装的联接支撑部件为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从而能够将联接支撑部件的从第一架单元的突出量抑制得较小,而能够减少在运送时被其它物体卡住等不良情况。另外,在物品容纳架的设置时,仅使处于第二位置的联接支撑部件在并排方向上滑动而为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即成为第一螺纹孔和第一插入贯通孔连通,第二螺纹孔和第二插入贯通孔连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仅使第一螺栓螺纹配合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栓螺纹配合于第二螺纹孔,即能够使用联接支撑部件联接第一架单元和第二架单元。进而,此时,仅使联接支撑部件在并排方向上滑动,联接支撑部件的高度方向的位置维持确定的状态,因而不特别进行联接支撑部件的高度调整,而能够将联接支撑部件固定在与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配合的高度。因而,在联接两个架单元而使用的物品容纳架中,能够容易地进行支撑物品的支撑部件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配合。
[0067]
作为一个形态,优选为,前述第一插入贯通孔和前述第二插入贯通孔由在前述并排方向上连续的一连串的长孔构成,在螺纹配合于前述第一螺纹孔的前述第一螺栓插入贯通于前述长孔,前述第二螺栓未螺纹配合于前述第二螺纹孔的状态下,在前述长孔的长度的范围内前述联接支撑部件滑动自如。
[0068]
依据该构成,能够合适地实现如下结构:使用联接支撑部件的固定用的第一螺栓,
联接支撑部件能够相对于对象第一支柱,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并排方向上滑动自如地安装。因而,与另外设置联接支撑部件的滑动引导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结构。另外,由于联接支撑部件在第一螺栓螺纹配合于第一螺纹孔的状态下可滑动,因而在物品容纳架的设置时,不取下第一螺栓也能够进行作业。因此,能够使物品容纳架的设置之时的作业性提高。
[0069]
作为一个形态,优选为,与前述联接支撑部件重叠而覆盖前述长孔的盖部件通过前述第一螺栓和前述第二螺栓被共同紧固。
[0070]
依据该构成,通过盖部件遮蔽长孔,能够抑制灰尘等异物在长孔的周边积存或侵入内部。
[0071]
作为一个形态,优选为,以前述并排方向上的与前述并排方向第一侧相反侧为并排方向第二侧,前述联接支撑部件上的前述并排方向第二侧的端部倾斜形成为随着朝向前述并排方向第二侧而朝向从前述对象第二支柱远离的一侧。
[0072]
依据该构成,在第一架单元和第二架单元的联接时,能够通过联接支撑部件中的并排方向第二侧的端部的倾斜面引导对象第二支柱的相对于对象第一支柱的接近运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对象第二支柱相对于对象第一支柱相邻,而能够将联接作业容易化。
[0073]
作为一个形态,优选为,在前述联接支撑部件中的前述并排方向第一侧的端部,形成抵接于前述对象第一支柱中的朝向前述并排方向第一侧的侧面的抵接部。
[0074]
依据该构成,在第一架单元和第二架单元的联接时,能够使联接支撑部件中的并排方向第一侧的端部的抵接部作为止动件而工作,合适地进行联接支撑部件的并排方向上的定位。另外,在抵接部抵接于对象第一支柱中的朝向并排方向第一侧的侧面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抵接部接受施加于联接支撑部件的载荷的一部分,因而变得容易确保作为支撑部件的强度。
[0075]
本发明所涉及的物品容纳架只要能够取得上述的各效果中至少一个即可。
[0076]
符号说明1 物品容纳架10 第一架单元11 第一支柱11t 对象第一支柱12 第一梁部件14 第一支撑部件16 第一螺纹孔20 第二架单元21 第二支柱21t 对象第二支柱22 第二梁部件24 第二支撑部件26 第二螺纹孔30 联接支撑部件33 第一插入贯通孔
34 第二插入贯通孔35 长孔36 倾斜部37 抵接部50 盖部件61 第一螺栓62 第二螺栓a 物品d 进深方向(并排方向)d1 进深方向第一侧(并排方向第一侧)d2 进深方向第二侧(并排方向第二侧)p1 第一位置p2 第二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