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

文档序号:32610719发布日期:2022-12-20 19:4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

1.本发明属于餐盒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


背景技术:

2.随着外卖行业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外卖餐盒处理机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丢掉的外卖餐盒中的残羹剩饭污染了其他可回收垃圾,进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丢弃的外卖餐盒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在国内,虽然透明聚丙烯塑料餐盒可以回收,但因为清洗麻烦,回收价值不大,回收企业的回收量也很少。从目前的处理方式来看,卫生填埋和焚烧,是全球处理塑料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遗憾的是,许多填埋还不能做到是卫生填埋。填埋要做到卫生填埋以及卫生焚烧的成本很高。
3.填埋也会造成塑料污染,塑料污染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大“心病”,随着外卖业的迅速崛起,外卖行业近年来成为塑料污染的重灾区。国家为此出台“限塑令”等一系列政策,却始终治标不治本,外卖餐盒导致的塑料污染依旧严重。为了解决此问题,实现对于外卖餐盒的良好回收亟待需要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对于外卖餐盒进行良好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如今越来越严重的塑料餐盒污染与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包括箱体、纵向传动器、连杆式升降臂、横向传动器、抓取机械爪和餐盒信息捕捉模块,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上开设的壁槽内镶嵌安装有显示屏,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餐盒回收口与餐具回收口,所述箱体的内壁上横置固定安装有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滑动安装有横向传动器,所述横向传动器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纵向导轨,纵向导轨上滑动安装有纵向传动器,所述纵向传动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杆式升降臂,所述连杆式升降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扫码器与抓取机械爪,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侧安装板,所述侧安装板的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箱体的底面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环保回收内箱,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红外对感传感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树莓派。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餐盒回收口的口径大于餐具回收口的口径,所述纵向传动器的体积小于横向传动器的体积。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连杆式升降臂呈菱形状,所述连杆式升降臂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抓取机械爪由四个分支机械爪组成。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侧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内罩,所述防护内罩位于餐盒回收口的一侧。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传送带一侧位于侧安装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称重板,所述称重板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餐盒信息捕捉模块及红外对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树莓派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树莓派的输出端分别与传送带、抓取机械爪、连杆式升降臂、横向传动器、纵向传动器及marsiot树莓派遥控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述marsiot树莓派遥控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户终端的输入端之间通过4g网络连接。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餐盒信息捕捉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与扫码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餐盒称重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餐盒称重模块及扫码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扫码读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3.本发明中,该环保型餐盒回收箱作为餐盒的主要回收机制,主要包括树莓派微型机、扫码器、传感器和电机驱动四个模块,通过树莓派传送餐盒数据至网络终端,实时监控餐盒回收状况,旨在实现消费者与商家之间良好交互,助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良好的就餐体验,该装置通过在内设置有树莓派,实现树莓派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立,树莓派电子信息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并更新餐盒回收信息,实现餐盒数量和回收时间间隔的实时监控,该装置整体较为智能化,可自动实现对于餐具的回收,从而明显改善了不可回收餐具污染的情况,符合环保发展的理念。
附图说明
24.图1为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中传送带的俯视图。
27.图4为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的工作原理模块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中餐盒信息捕捉模块的子模块结构示意图。
29.图例说明:
30.1、箱体;2、显示屏;3、餐盒回收口;4、餐具回收口;5、横向导轨;6、纵向传动器;7、连杆式升降臂;8、横向传动器;9、扫码器;10、防护内罩;11、侧安装板;12、环保回收内箱;13、称重板;14、传送带;15、抓取机械爪;16、餐盒信息捕捉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餐盒回收箱,包括箱体1、纵向传动器6、连杆式升降臂7、横向传动器8、抓取机械爪15和餐盒信息捕捉模块16,所述箱体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的壁槽内镶嵌安装有显示屏2,所述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餐盒回收口3与餐具回收口4,所述箱体1的内壁上横置固定安装有横向导轨5,所述横向导轨5上滑动安装有横向传动器8,所述横向传动器8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纵向导轨,纵向导轨上滑动安装有纵向传动器6,所述纵向传动器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杆式升降臂7,所述连杆式升降臂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扫码器9与抓取机械爪15,所述箱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侧安装板11,所述侧安装板11的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传送带14,所述传送带14上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箱体1的底面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环保回收内箱12,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红外对感传感器,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树莓派;
33.所述餐盒回收口3的口径大于餐具回收口4的口径,所述纵向传动器6的体积小于横向传动器8的体积,所述连杆式升降臂7呈菱形状,所述连杆式升降臂7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抓取机械爪15由四个分支机械爪组成,所述侧安装板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内罩10,所述防护内罩10位于餐盒回收口3的一侧,所述传送带14一侧位于侧安装板11的内壁上设置有称重板13,所述称重板13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34.请参阅图1-3,其具体实施方式为:盖好盖子的餐盒放入餐盒回收口3内,首先餐盒会放置在称重板13上,重力传感器和红外对感传感器同时接受信号,树莓派直接控制传送带14驱动运动,传送带14上的漏斗挡板会使餐盒单个通过且纵向放置,在传送带14末端有激光测距传感器,当激光测距传感器感应到物品达到指定位置时传送带14停止,同时连杆式升降臂7上扫码器9会重复扫描以识别餐盒上方二维码,识别成功说明餐盒状态正常,传送带14驱动运行和抓取机械爪15将餐盒传送到环保回收内箱12内;
35.所述餐盒信息捕捉模块16及红外对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树莓派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树莓派的输出端分别与传送带14、抓取机械爪15、连杆式升降臂7、横向传动器8、纵向传动器6及marsiot树莓派遥控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marsiot树莓派遥控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户终端的输入端之间通过4g网络连接,所述餐盒信息捕捉模块16包括压力传感器与扫码器9,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餐盒称重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餐盒称重模块及扫码器9的输出端分别与扫码读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6.请参阅图4-5,其具体实施方式为:识别失败则说明餐盒异常或有异物,机器发出警报同时传送带退回异物,餐盒的归还情况信息将分别发送到外卖消费者的微信小程序上,以及项目用户数据库中;根据环保型餐盒回收箱中的餐盒数量以及回收餐盒中的时间间隔数据,环保型餐盒回收箱将自动完成识别,当餐盒数量达到容量上限或者回收餐盒的时间间隔达到30个小时,即自动向工作人员发送回收请求,同时请求命令备份到e-green项目的数据库中。
37.工作原理:盖好盖子的餐盒放入餐盒回收口3内,首先餐盒会放置在称重板13上,
重力传感器和红外对感传感器同时接受信号,树莓派直接控制传送带14驱动运动,传送带14上的漏斗挡板会使餐盒单个通过且纵向放置,在传送带14末端有激光测距传感器,当激光测距传感器感应到物品达到指定位置时传送带14停止,同时连杆式升降臂7上扫码器9会重复扫描以识别餐盒上方二维码,识别成功说明餐盒状态正常,传送带14驱动运行和抓取机械爪15将餐盒传送到环保回收内箱12内;若识别失败则说明餐盒异常或有异物,机器发出警报同时传送带退回异物,餐盒的归还情况信息将分别发送到外卖消费者的微信小程序上,以及项目用户数据库中;根据环保型餐盒回收箱中的餐盒数量以及回收餐盒中的时间间隔数据,环保型餐盒回收箱将自动完成识别,当餐盒数量达到容量上限或者回收餐盒的时间间隔达到30个小时,即自动向工作人员发送回收请求,同时请求命令备份到e-green项目的数据库中。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