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链物流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40959发布日期:2021-10-30 00:3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链物流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物流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链物流箱。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电商及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以到生活所需,特别是生鲜果蔬和药品,由于生鲜产品和药品的特殊性质,使其在运输过程中的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在这些风险当中,有来自于设施的,有来自于管理的,也有来自于人员素质的。尽可能地规避这些风险,不仅是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催生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3.物流保温箱是冷链物流行业常用的工具之一,而物流保温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物流技术装备,优良的保温性以及灵活的配载形式成为小批量高品质货物运输的一个优质运输装备。它主要由保温箱和蓄冷板组成,保温箱本身没有制冷功能,它的温度控制依据配置不同温度的蓄冷板来实现,无需制冷就能实现长时间保冷,蓄冷板内装有高效蓄冷剂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4.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容易被刮伤受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冷链物流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冷链物流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容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不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效果。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链物流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且箱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的边角之间可拆卸固定有防刮组件;所述顶板的顶端面开设有槽口,且槽口内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顶板之间通过紧固组件可拆卸固定。通过设置的防刮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容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不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效果。
7.进一步的,所述防刮组件包括防刮辊,且防刮辊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顶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卡在顶板顶端边角开设的第一限位槽中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限位板底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卡在底板底端面边角开设的第二限位槽中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固定。使用前,首先,将防刮组件的防刮辊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分别卡入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中,再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将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位置固定即可使用,使用时,当将该物流箱进行运输时,若物流箱向运输箱内壁晃动,首先与运输箱内壁接触的是防刮组件的防刮辊,防刮辊避免该物流箱的箱体直接接触运输箱内壁受损,而限位板与限位块的配合使用便于防刮辊的快速安装与拆卸。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螺纹柱与紧固旋钮,且螺纹柱分
别固定在第一限位块顶端与第二限位块底端,所述螺纹柱旋入紧固旋钮内部顶端的螺纹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紧固旋钮分别抵在顶板顶端面与底板底端面。在将限位块卡入限位槽中后,将紧固旋钮旋在相应的螺纹柱上,随着紧固旋钮的拧转,螺纹柱不断深入螺纹槽中,直到紧固旋钮抵紧限位块。
9.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旋钮的形状呈圆台状,且紧固旋钮内螺纹槽下端开设有圆台状的卡槽。使用时,在将防刮组件安装好之后,工作人员可通过紧固旋钮将多个冷链物流箱叠加摆放在一起,具体为:将一个冷链物流箱放好,再将另一个冷链物流箱底端紧固旋钮的卡槽坐落卡在前一个冷链物流箱顶端的紧固旋钮上部,以此类推,进而方便多个冷链物流箱叠加摆放在一起,便于后期运输使用。
10.进一步的,所述防刮辊包括固定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的转轴,且转轴外侧面活动连接有辊体,所述辊体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使用时,当防刮辊接触运输箱内壁并发生移动时,转轴上的辊体转动减小摩擦,而橡胶套避免辊体与运输箱内壁摩擦后造成磨损。
11.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在顶板底端面两侧的固定座,且固定座内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盖板底端面两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侧面开设有定位螺孔,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的间距与箱体长度相等,所述定位螺栓的一端延伸并旋入定位螺孔内。使用时,当将盖板盖在槽口上后,定位板插入槽口与箱体之间的空隙,然后,拧转定位螺栓,使得定位螺栓一端穿过螺纹通孔并旋入定位板的定位螺孔中,进而将盖板固定在槽口中。
12.进一步的,所述槽口的两侧边沿中间位置开设有扣槽。扣槽的设置便于扣出盖板。
13.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顶端开口,所述放置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蓄冷隔板。蓄冷隔板能够为放置槽内营造冷环境。
14.进一步的,所述蓄冷隔板包括板体,且板体的两端插入放置槽内侧壁的插槽中,所述板体的内部开设有蓄冷槽,且板体的上端设有上板,所述上板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塞。使用时,将蓄冷剂放入蓄冷槽,再将上板的橡胶塞卡入蓄冷槽中,进而将板体与上板之间紧密连接避免蓄冷剂外泄。
15.进一步的,所述蓄冷槽的内部放置有食品级蓄冷剂。食品级蓄冷剂的安全性更高,避免蓄冷剂外泄后污染放置槽内的物品。
1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7.1、由于采用了防刮组件,使用前,首先,将防刮组件的防刮辊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分别卡入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中,再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将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位置固定即可使用,使用时,当将该物流箱进行运输时,若物流箱向运输箱内壁晃动,首先与运输箱内壁接触的是防刮组件的防刮辊,防刮辊避免该物流箱的箱体直接接触运输箱内壁受损,而限位板与限位块的配合使用便于防刮辊的快速安装与拆卸,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容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不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效果。
18.2、由于采用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在将限位块卡入限位槽中后,将紧固旋钮旋在相应的螺纹柱上,随着紧固旋钮的拧转,螺纹柱不断深入螺纹槽中,直到紧固旋钮抵紧限位块,固定方式简单方便,便于使用。采用的紧固旋钮,在将防刮组件安装好之后,工作
人员可通过紧固旋钮将多个冷链物流箱叠加摆放在一起,便于后期运输使用。采用的紧固组件,当将盖板盖在槽口上后,定位板插入槽口与箱体之间的空隙,然后,拧转定位螺栓,使得定位螺栓一端穿过螺纹通孔并旋入定位板的定位螺孔中,进而将盖板固定在槽口中,便于紧固或打开盖板。采用的蓄冷隔板,将蓄冷剂放入蓄冷槽,再将上板的橡胶塞卡入蓄冷槽中,进而将板体与上板之间紧密连接避免蓄冷剂外泄。
19.3、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使用时,通过将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分别卡入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中能够使防刮辊的安装位置快速确定,方便防刮辊的后续固定。通过设置的转轴、辊体以及橡胶套,使用时,当防刮辊接触运输箱内壁并发生移动时,转轴上的辊体转动减小摩擦,而橡胶套避免辊体与运输箱内壁摩擦后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链物流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的结合视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结合视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座与定位螺栓的结合视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图6中a的放大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蓄冷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箱体;2、底板;3、顶板;4、防刮组件;401、防刮辊;4011、转轴;4012、辊体;4013、橡胶套;402、第一限位板;403、第二限位板;404、第一限位块;405、第二限位块;406、紧固旋钮;4061、螺纹槽;4062、卡槽;407、螺纹柱;5、槽口;6、盖板;7、扣槽;8、紧固组件;801、固定座;802、定位螺栓;803、定位板;804、定位螺孔;805、螺纹通孔;9、第一限位槽;10、第二限位槽;11、放置槽;12、蓄冷隔板;1201、板体;1202、蓄冷槽;1203、上板;1204、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29.通过设置的防刮组件4,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容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不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效果。
30.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1.请参阅图1~8,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冷链物流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且箱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底板2与顶板3的边角之间可拆卸固定有防刮组件4;顶板3的顶端面开设有槽口5,且槽口5内设有盖板6,盖板6与顶板3之间通过紧固组件8可拆卸固定。通过设置的防刮组件4,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容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不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效果。
32.在图1中:槽口5的两侧边沿中间位置开设有扣槽7。扣槽7的设置便于扣出盖板6。
33.在图2与图3中:防刮组件4包括防刮辊401,且防刮辊4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
一限位板402与第二限位板403,第一限位板402顶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404,且第一限位块404卡在顶板3顶端边角开设的第一限位槽9中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固定,第二限位板403底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405,且第二限位块405卡在底板2底端面边角开设的第二限位槽10中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固定。使用前,首先,将防刮组件4的防刮辊401通过第一限位块404与第二限位块405分别卡入第一限位槽9与第二限位槽10中,再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将第一限位块404与第二限位块405的位置固定即可使用,使用时,当将该物流箱进行运输时,若物流箱向运输箱内壁晃动,首先与运输箱内壁接触的是防刮组件4的防刮辊401,防刮辊401避免该物流箱的箱体1直接接触运输箱内壁受损,而限位板与限位块的配合使用便于防刮辊401的快速安装与拆卸。
34.在图4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螺纹柱407与紧固旋钮406,且螺纹柱407分别固定在第一限位块404顶端与第二限位块405底端,螺纹柱407旋入紧固旋钮406内部顶端的螺纹槽4061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紧固旋钮406分别抵在顶板3顶端面与底板2底端面。在将限位块卡入限位槽中后,将紧固旋钮406旋在相应的螺纹柱407上,随着紧固旋钮406的拧转,螺纹柱407不断深入螺纹槽4061中,直到紧固旋钮406抵紧限位块。紧固旋钮406的形状呈圆台状,且紧固旋钮406内螺纹槽4061下端开设有圆台状的卡槽4062。使用时,在将防刮组件4安装好之后,工作人员可通过紧固旋钮406将多个冷链物流箱叠加摆放在一起,具体为:将一个冷链物流箱放好,再将另一个冷链物流箱底端紧固旋钮406的卡槽4062坐落卡在前一个冷链物流箱顶端的紧固旋钮406上部,以此类推,进而方便多个冷链物流箱叠加摆放在一起,便于后期运输使用。防刮辊401包括固定在第一限位板402与第二限位板403之间的转轴4011,且转轴4011外侧面活动连接有辊体4012,辊体401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4013。使用时,当防刮辊401接触运输箱内壁并发生移动时,转轴4011上的辊体4012转动减小摩擦,而橡胶套4013避免辊体4012与运输箱内壁摩擦后造成磨损。
35.在图5、图6与图7中:紧固组件8包括固定在顶板3底端面两侧的固定座801,且固定座801内部开设有螺纹通孔805,螺纹通孔805内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802,盖板6底端面两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803,且定位板803侧面开设有定位螺孔804,两个定位板803之间的间距与箱体1长度相等,定位螺栓802的一端延伸并旋入定位螺孔804内。使用时,当将盖板6盖在槽口5上后,定位板803插入槽口5与箱体1之间的空隙,然后,拧转定位螺栓802,使得定位螺栓802一端穿过螺纹通孔805并旋入定位板803的定位螺孔804中,进而将盖板6固定在槽口5中。
36.在图7与图8中: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11,且放置槽11顶端开口,放置槽11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蓄冷隔板12。蓄冷隔板12能够为放置槽11内营造冷环境。蓄冷隔板12包括板体1201,且板体1201的两端插入放置槽11内侧壁的插槽中,板体1201的内部开设有蓄冷槽1202,且板体1201的上端设有上板1203,上板1203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塞1204。使用时,将蓄冷剂放入蓄冷槽1202,再将上板1203的橡胶塞1204卡入蓄冷槽1202中,进而将板体1201与上板1203之间紧密连接避免蓄冷剂外泄。蓄冷槽1202的内部放置有食品级蓄冷剂。食品级蓄冷剂的安全性更高,避免蓄冷剂外泄后污染放置槽11内的物品。
37.工作原理:该冷链物流箱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扣槽7将盖板6打开,露出箱体1的放置槽11。然后,将蓄冷隔板12抽出,打开上板1203,将冷冻好的食品级蓄冷剂放入蓄冷槽1202,再将板体1201的橡胶塞1204卡入蓄冷槽1202固定,随后将蓄冷隔板12重新插入放置
槽11,再将需要冷藏运输的物品放入放置槽11内。最后,合上盖板6,定位板803插入槽口5与箱体1之间的空隙,通过紧固组件8将盖板6固定在槽口5中。具体为:拧转定位螺栓802,使得定位螺栓802一端穿过螺纹通孔805并旋入定位板803的定位螺孔804中,进而将盖板6固定在槽口5中,便于紧固或打开盖板6。
38.盖板6盖好后,工作人员将防刮组件4安装在物流箱上,具体为:将第一限位块404与第二限位块405分别卡入第一限位槽9与第二限位槽10中,再将紧固旋钮406旋在相应的螺纹柱407上,随着紧固旋钮406的拧转,螺纹柱407不断深入螺纹槽4061中,直到紧固旋钮406抵紧限位块,固定方式简单方便,便于使用。固定好之后,由于采用了紧固旋钮406,使用时,在将防刮组件4安装好之后,工作人员可通过紧固旋钮406将多个冷链物流箱叠加摆放在一起。具体为:将一个冷链物流箱放好,再将另一个冷链物流箱底端紧固旋钮406的卡槽4062坐落卡在前一个冷链物流箱顶端的紧固旋钮406上部。以此类推,进而方便多个冷链物流箱叠加摆放在一起,便于后期运输使用。
39.而通过设置的底板2与顶板3,能够对存放物品的箱体1进行一定的保护,避免外部物体直接干扰箱体1,工作人员还可通过顶板3快速省力的搬动箱体1,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运输过程中,若物流箱向运输箱内壁晃动,首先与运输箱内壁接触的是防刮组件4的防刮辊401,防刮辊401避免该物流箱的箱体1直接接触运输箱内壁受损,而限位板与限位块的配合使用便于防刮辊401的快速安装与拆卸,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容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物流箱在运输过程中其外表不易被刮伤受损的技术效果。此外,当防刮辊401接触运输箱内壁并发生移动时,转轴4011上的辊体4012转动减小摩擦,而橡胶套4013避免辊体4012与运输箱内壁摩擦后造成磨损。
40.以上的,仅为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