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械及作业机械支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5701发布日期:2021-10-16 03:4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作业机械及作业机械支腿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业机械及作业机械支腿组件。


背景技术:

2.在各种施工、装卸场合,起重设备都有广泛的应用。起重机等大型可移动的起重设备具有机动性好、转移迅速的优点,起重设备具有多个支腿,支腿的作用是在起重设备进行起重作业时,为起重设备提供支撑力,是起重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结构。
3.相关技术中,支腿跨距设计的时候往往都很大,以满足其作业时的稳定性,在活动支腿完全伸出时,沿起重设备宽度方向的两个竖直支腿始终与地面接触。进一步地,为了装拆方便,活动支腿与支腿箱的垂直方向必须有足够的间隙。
4.当起重设备准备作业时,须将活动支腿全伸,此时竖直支腿暂未与地面接触,在活动支腿自重作用下,活动支腿与支腿箱搭接的位置会有下压的趋势,其重心始终位于支腿箱外部,超出口部垫块。而且此时的活动支腿总是下垂的,当下垂量过大时,会导致活动支腿缩回困难,影响起重机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及作业机械支腿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活动支腿容易出现下垂的缺陷,实现活动支腿展开、回收灵活,且不易出现下垂、形变。
6.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支腿组件,包括:支腿箱、活动支腿和移动支撑板。活动支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支腿箱内,并能够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移动支撑板可相对于所述支腿箱进行移动,联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支腿和所述移动支撑板之间并能够对所述活动支腿进行支撑;其中,在所述活动支腿于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回收状态之间切换的状态下,所述联动组件可带动所述移动支撑板随所述活动支腿移动。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支腿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活动支腿,所述第二配合部设于移动支撑板,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回收状态之间切换时,以带动所述移动支撑板随所述活动支腿移动。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支腿组件,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间隔开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当所述活动支腿切换到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止抵,所述活动支腿带动所述移动支撑板运动;当所述活动支腿切换到所述回收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止挡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止抵,所述活动支腿带动所述移动支撑板运动。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支腿组件,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为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具有第一配合弧面,所述第二侧壁面具有第二配合弧面,所述第一止挡部具有第三配合弧面,所述第二止挡部具有第四配合弧面,所述第一配合弧面和所述第三配合弧面中的一个为内凹弧面,另一个为外凸弧面,所述第二配合
弧面和所述第四配合弧面中的一个为内凹弧面,另一个为外凸弧面。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支腿组件,其还包括可调垫块,所述可调垫块设于所述移动支撑板,所述可调垫块位于所述移动支撑板和所述活动支腿之间。
1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支腿组件,所述移动支撑板包括:移动支撑部,可相对于所述支腿箱移动,所述移动支撑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支腿箱内,所述移动支撑部的另一端具有贯通孔,所述可调垫块穿设于所述贯通孔内;安装部,与所述移动支撑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移动支撑部的背离所述活动支腿的一侧表面,所述安装部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贯通孔连通;调节件,与所述可调垫块止抵,且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安装腔内表面螺纹配合,所述调节件适于带动所述可调垫块移动,以使所述可调垫块与所述活动支腿接触。
1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支腿组件,其还包括固定垫块,所述固定垫块设于所述支腿箱的内壁,所述固定垫块用于支撑所述活动支腿,所述固定垫块具有加厚部,所述支腿箱底部具有用于避让所述加厚部的凸起部。
1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支腿组件,其还包括承载支撑板,所述承载支撑板与所述支腿箱固定连接,且所述承载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移动支撑板。
1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支腿组件,所述支腿箱包括底板、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顺次连接且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
15.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将所述安装空间分割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活动支腿在所述第一腔内运动;
16.所述承载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承载支撑板连接,所述承载支撑板和所述底板限定出滑槽,所述移动支撑板沿所述滑槽移动。
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作业机械支腿组件。
18.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机械及作业机械支腿组件,通过在移动支撑板和活动支腿之间设置联动组件,活动支腿在展开、回收过程中,移动支撑板可以随着活动支腿同步运动,由此移动支撑板对活动支腿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活动支腿下垂或形变,也即解决了活动支腿因完全展开而出现的下垂、形变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活动支腿的运动灵活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机械支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g为活动支腿的重心;
21.图2是图1中的作业机械支腿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的移动支撑板的俯视图;
23.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机械支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配合部靠近第一止挡部;
24.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机械支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配合部靠近第二止挡部;
25.附图标记:
26.100:支腿组件;
ꢀꢀꢀꢀꢀ
110:支腿箱;
ꢀꢀꢀꢀꢀꢀꢀ
111:凸起部;
27.112:底板;
ꢀꢀꢀꢀꢀꢀꢀꢀꢀ
113:顶板;
ꢀꢀꢀꢀꢀꢀꢀꢀꢀ
114:第一侧板;
28.116:第一腔;
ꢀꢀꢀꢀꢀꢀꢀꢀ
117:第二腔;
ꢀꢀꢀꢀꢀꢀꢀꢀ
120:活动支腿;
29.121:第一止挡部;
ꢀꢀꢀꢀ
122:第三配合弧面;
ꢀꢀ
123:第二止挡部;
30.124:第四配合弧面;
ꢀꢀ
130:移动支撑板;
ꢀꢀꢀꢀ
131:第二配合部;
31.132:第一配合弧面;
ꢀꢀ
133:第二配合弧面;
ꢀꢀ
134:移动支撑部;
32.135:安装部;
ꢀꢀꢀꢀꢀꢀꢀꢀ
136:调节件;
ꢀꢀꢀꢀꢀꢀꢀꢀ
140:固定垫块;
33.150:可调垫块;
ꢀꢀꢀꢀꢀꢀ
160:承载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发明的作业机械支腿组件100及作业机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业机械可以为起重机。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
36.如图1所示,作业机械支腿组件100包括支腿箱110、活动支腿120、移动支撑板130和联动组件。
37.具体而言,活动支腿120可移动地设于支腿箱110内,例如,活动支腿120可以插设于支腿箱110内,活动支腿120可以沿着支腿箱110移动,也即活动支腿120能够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地,水平油缸可以用于驱动活动支腿120运动,活动支腿120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活动支腿120相对于支腿箱110可伸缩,当活动支腿120处于展开状态时,活动支腿120朝向支腿箱110外部移动,且活动支腿120的部分结构移动到支腿箱110外部;当活动支腿120处于回收状态时,活动支腿120朝向支腿箱110内部移动,且活动支腿120的部分结构移动到支腿箱110内部。
38.结合图1、图2所示,移动支撑板130可相对于支腿箱110进行移动,例如,移动支撑板130可以插设于支腿箱110内,移动支撑板130可以沿着支腿箱110移动。联动组件设置在活动支腿120和移动支撑板130之间,联动组件能够对活动支腿120进行支撑。其中,在活动支腿120于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的状态下,联动组件可带动移动支撑板130随活动支腿120移动。移动支撑板130在移动时,联动组件对活动支腿120起到支撑的作用。
3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机械支腿组件100,通过在移动支撑板130和活动支腿120之间设置联动组件,活动支腿120在展开、回收过程中,移动支撑板130可以随着活动支腿120同步运动,由此移动支撑板130对活动支腿120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活动支腿
120下垂或形变,也即解决了活动支腿120因完全展开而出现的下垂、形变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活动支腿120的运动灵活性。
4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131,第一配合部设于活动支腿120,第二配合部131设于移动支撑板130。其中,活动支腿120于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的状态下,可以不产生相对位移,第一配合部能够与第二配合部131联动,以带动移动支撑板130随所述活动支腿120移动。
41.由此,在活动支腿110的运动过程中,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131的配合下,移动支撑板130可以对活动支腿120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活动支腿120下垂或形变。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131可以通过止挡的行驶相互配合,并且实现联动。例如,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131均为止挡结构,当活动支腿12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131彼此相互止挡,用以实现联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131的联动形式并不限于此,只要其可实现联动即可,再如,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131均为卡钩结构,当活动支腿120在运动时,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131彼此扣合,从而达到联动的目的。
43.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5,第一配合部包括间隔开的第一止挡部121和第二止挡部123。当活动支腿120切换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止挡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31止抵,活动支腿120带动移动支撑板130运动。当活动支腿120切换到回收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止挡部123和第二配合部131止抵,活动支腿120带动移动支撑板130运动。
44.这样,活动支腿110在展开或回收的过程中,第二配合部131可以与对应的止挡部配合,从而可以提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131之间的配合稳定性,进而可以提升移动支撑板130的运动稳定性,进而可以使移动支撑板130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
45.例如,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活动支腿120具有间隔开的第一止挡部121和第二止挡部123,移动支撑板130设有第二配合部131。移动支撑板130相对于支腿箱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46.此外,活动支腿12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切换时,活动支腿120的重心g位于第二配合部131、活动支腿120的位于支腿箱110内部的端部之间。换句话说,活动支腿120在其长度方向上(或者在其移动方向上)包括相对的两端,例如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可以位于支腿箱110的外部,第二端可以位于支腿箱110的内部,活动支腿120的重心g始终位于第二端和第二配合部131之间。
47.具体地,当活动支腿120切换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止挡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31止抵,活动支腿120带动移动支撑板130运动,以使移动支撑板130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运动;当活动支腿120切换到回收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止挡部123和第二配合部131止抵,活动支腿120带动移动支撑板130运动,以使移动支撑板130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48.可以理解的是,当水平油缸推动活动支腿120外伸到一定长度时,活动支腿120的第一止挡部121与移动支撑板130的第二配合部131止抵,从而活动支腿120与移动支撑板130同步运动,此时移动支撑板130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运动,活动支腿120的重心g始终位于第二配合部131和活动支腿120的位于支腿箱110内部的端部之间,也即移动支撑板130对活动支腿120始终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活动支腿120下垂。
49.同样地,当活动支腿120在水平油缸作用下回缩到一定长度时,活动支腿120上的第二止挡部123与移动支撑板130的第二配合部131止抵,从而活动支腿120与移动支撑板130同步运动,此时活动支腿120同步推动移动支撑板130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活动支腿120处于回收状态。在回收过程中,活动支腿120的重心始终位于第二配合部131和活动支腿120的位于支腿箱110内部的端部之间,从而可以使活动支腿120灵活地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
50.由此,通过在移动支撑板130上设置第二配合部131、在活动支腿120上设置与第二配合部131配合的第一止挡部121,活动支腿120在展开、回收过程中,活动支腿120与移动支撑板130可以同步运动,活动支腿120的重心g可以始终保持在第二配合部131和活动支腿120的位于支腿箱110内部的端部之间,由此移动支撑板130对活动支腿120始终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活动支腿120下垂或形变,也即解决了活动支腿120因完全展开而出现的下垂、形变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活动支腿120的运动灵活性。
51.如图2、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支腿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可调垫块150,可调垫块150设于移动支撑板130,可调垫块150位于移动支撑板130和活动支腿120之间。也就是说,可调垫块150设置在移动支撑板130上,且可调垫块150位于活动支腿120的下方,以用于支撑活动支腿120。进一步地,活动支腿12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可调垫块150可以始终支撑活动支腿120。
52.更进一步地,将活动支腿120的重心g设置在位于可调垫块150和活动支腿120的位于支腿箱110内部的端部之间,这样,活动支腿12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移动支撑板130对活动支腿120始终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活动支腿120下垂或形变,也即解决了活动支腿120因完全展开而出现的下垂、形变的问题。
53.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可调垫块150的支撑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垫块150可以为间隔开的两个,第二配合部131位于两个可调垫块150之间。一方面,可以使第二配合部131和两个可调垫块150分布在集中区域内,从而可以简化移动支撑板130的结构,优化移动支撑板130的结构分布;另一方面,不但可以使活动支腿120的重心g位置满足位于活动支腿120的重心g设置在位于可调垫块150和活动支腿120的位于支腿箱110内部的端部之间的条件,也可以使活动支腿120的重心g位置满足位于第二配合部131和活动支腿120的位于支腿箱110内部的端部之间的条件,从而可以使移动支撑板130对活动支腿120始终具有支撑作用,防止活动支腿120下垂或形变。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垫块150的高度大于第二配合部131的高度,这样当移动支撑板130支撑活动支腿120时,可调垫块150可以与活动支腿120接触,从而可以提升移动支撑板130的支撑效果。由于可调垫块150的高度大于第二配合部131的高度,当可调垫块150与活动支腿120接触时,第二配合部131与活动支腿120间隔开,从而可以保护第二配合部131,避免第二配合部131因压力过大而导致损坏。
5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可调垫块150可以设置成高度可调的结构,由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使可调垫块150的高度保持在高于第二配合部131的高度的状态。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可调垫块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磨损,由此导致可调垫块与活动支腿之间出现间隙,进而导致可调垫块的支撑失效。而通过将可调垫块150设置成高度可调的结构,当可调垫块150与活动支腿120之间出现间隙的时候,对可调垫块150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
使可调垫块150与活动支腿120之间始终保持接触的状态。
5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移动支撑板130包括:移动支撑部134、安装部135和调节件136。具体地,移动支撑部134可相对于支腿箱移动,移动支撑部134的一端位于支腿箱110内,移动支撑部134的另一端具有贯通孔,可调垫块150穿设于贯通孔内。可以理解的是,可调垫块150朝向活动支腿120的端部凸出于移动支撑部134,这样可调垫块150可以与活动支腿120接触,进而起到支撑作用。
57.安装部135与移动支撑部134固定连接,结合图2,安装部135位于移动支撑部134的背离活动支腿120的一侧表面。进一步地,安装部135可以与移动支撑部134焊接连接。安装部135内具有安装腔,安装腔与贯通孔连通,调节件136与安装腔内表面螺纹配合。这样,调节件136可以通过螺纹配合在安装腔内部移动,也即在利用螺纹旋拧调节件136时,调节件136可以相对于安装部135移动。
58.为了方便调节可调垫块150的高度,调节件136与可调垫块150止抵,当调节件136移动时,调节件136可以带动可调垫块150移动,由此可以对可调垫块150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可调垫块150与活动支腿120保持接触的状态。
59.进一步地,可调垫块150上高度可调的部位可以由尼龙等耐磨且摩擦系数低的材质制成。
6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支腿组件100还包括固定垫块140和承载支撑板160。具体地,如图1所示,固定垫块140设于支腿箱110的内壁,固定垫块140用于支撑活动支腿120。由此,水平油缸驱动活动支腿120运动时,固定垫块140可以对活动支腿120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可以提升活动支腿120的运动稳定性。
61.如图1所示,活动支腿120的重心g可以设置在固定垫块140和可调垫块150之间,这样,活动支腿12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移动支撑板130对活动支腿120始终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活动支腿120下垂或形变,也即解决了活动支腿120因完全展开而出现的下垂、形变的问题。
62.进一步地,固定垫块140具有加厚部,支腿箱110底部具有用于避让加厚部的凸起部111。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垫块140的加厚部的位置处,该部位的厚度尺寸大于固定垫块14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这样,可以提升固定垫块140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固定垫块140的支撑能力,进而可以使固定垫块140更好地支撑活动支腿120。
63.如图2所示,承载支撑板160与支腿箱110固定连接,且承载支撑板160用于支撑移动支撑板13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支撑板160可以设置在支腿箱110的最接近移动支撑板130的第一位置的位置处,这样即便移动支撑板130移动到第二位置处,承载支撑板160与移动支撑板130之间的距离(也即移动支撑板130与支腿箱110之间的距离)为最短距离,从而承载支撑板160可以最大程度地支撑移动支撑板130,进而可以提升移动支撑板130的稳定性,使移动支撑板130稳定地支撑活动支腿120,也即承载支撑板160可以对活动支腿120起到间接支撑作用,提升活动支腿120的稳定性。
64.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2所示,支腿箱110可以包括底板112、顶板113、第一侧板114和第二侧板。其中,第一侧板114、顶板113和第二侧板顺次连接且限定出安装空间,第一侧板114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一侧板114、顶板113和第二侧板围合构造处筒状结构,筒体内部空间可以作为安装空间。
65.结合图1、图2所示,底板112连接在第一侧板114和第二侧板之间,顶板113和底板112相对设置,底板112位于安装空间内且将安装空间分割为第一腔116和第二腔117。活动支腿120在第一腔116内运动,承载支撑板160位于第二腔117内,第一侧板114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与承载支撑板160连接,承载支撑板160和底板112限定出滑槽,移动支撑板130沿滑槽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利用支腿箱110的结构特性,并利用承载支撑板160构造出限定移动支撑板130运动的滑槽,由此可以简化支腿组件100的结构,降低支腿组件100的重量,节约生产成本。
6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4、图5所示,第二配合部131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为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第一侧壁面具有第一配合弧面132,第二侧壁面具有第二配合弧面133。第一止挡部121具有第三配合弧面122,第二止挡部123具有第四配合弧面124。如图4所示,当第一止挡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31止抵时,第一配合弧面132与第三配合弧面122嵌合;如图5所示,当第二止挡部123与第二配合部131止抵时,第二配合弧面133与第四配合弧面124嵌合。进一步地,第一配合弧面132和第三配合弧面122中的一个为内凹弧面,另一个为外凸弧面,第二配合弧面133和第四配合弧面124中的一个为内凹弧面,另一个为外凸弧面。
67.这样,当移动支撑板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4所示,可以利用弧面之间的嵌合配合,矫正第二配合部131和第一止挡部121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调整移动支撑板130和活动支腿120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提升移动支撑板130的支撑效果;同样地,当移动支撑板130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可以利用弧面之间的嵌合配合,矫正第二配合部131和第二止挡部123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调整移动支撑板130和活动支腿120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提升移动支撑板130的支撑效果,有效防止活动支腿120下垂。
68.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配合部131与移动支撑板130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简化第二配合部131的装配过程,提升第二配合部131与移动支撑板130之间的连接强度。值得理解的是,第二配合部131与移动支撑板130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配合部131可以通过螺钉与移动支撑板130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支腿组件100的使用过程中,第二配合部131属于易出现磨损的部位,通过利用螺钉结构将第二配合部131安装在移动支撑板130上,支腿组件100在长期使用后,当第二配合部131出现磨损时,便于对第二配合部131进行维修或更换。
6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作业机械支腿组件100。其中,通过在移动支撑板130和活动支腿120之间设置联动组件,活动支腿120在展开、回收过程中,移动支撑板130可以随着活动支腿120同步运动,由此移动支撑板130对活动支腿120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活动支腿120下垂或形变,也即解决了活动支腿120因完全展开而出现的下垂、形变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活动支腿120的运动灵活性。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