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组织腹壁缺损修复材料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2151发布日期:2021-12-24 20:3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组织腹壁缺损修复材料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组织腹壁缺损修复材料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2.剖开腹腔后进行相关手术中,多采用腹腔开放疗法,即在初期手术后不缝合切口将腹壁切口敞开,应用临时关腹技术关闭腹腔,可降低腹腔内压力,还可便于外科医师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发现,但由于空气不具备无菌性,很难实现早期全层关腹,需通过临时性关腹后再择期行腹壁缺损的修复,腹壁缺损的修复材料多为轻薄的生物组织,因此在从储存室转运至手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减震,避免修复材料破损。
3.目前,一般是将修复材料放置于设有大量填充物的转运箱内,人手推动转运箱对修复材料进行推送,配合手术,人手推送容易导致转运箱倾倒,且无法对转运箱进行减震,修复材料破损几率大,进而导致成本增加,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防震功能,可以很好的保护修复材料的生物组织腹壁缺损修复材料转运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人手推送容易导致转运箱倾倒,且无法对转运箱进行减震,修复材料破损几率大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防震功能,可以很好的保护修复材料的生物组织腹壁缺损修复材料转运设备。
5.一种生物组织腹壁缺损修复材料转运设备,包括有放置箱、支撑架、第一连接块、挡板、第二连接块、扭力弹簧、防震机构和扣紧机构,放置箱一侧连接有支撑架,放置箱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均转动式设有承接杆,承接杆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块,同侧的第二连接块之间均连接有挡板,第二连接块内侧均与第一连接块之间连接有可带动挡板自动合并对放置箱进行封闭的扭力弹簧,放置箱内壁底部设有防震机构,放置箱内壁两侧之间连接有对修复材料进行固定的扣紧机构。
6.进一步说明,防震机构包括有连接板、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减震弹簧,放置箱内壁底部滑动式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均与放置箱内壁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
7.进一步说明,扣紧机构包括有支撑块、放料板、第一固定块、第二连接杆、扣紧板、第一连接弹簧、第三连接杆、推架和第二连接弹簧,连接板顶部对称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之间滑动式放置有3个放料板,支撑块顶部均前后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外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同侧第二连接杆底部之间均连接有扣紧板,扣紧板顶部与第一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第一连接弹簧分别套设在第二连接杆上,放置箱内壁两侧均设有3个第三连接杆,同侧的3个第三连接杆之间均滑动式设有推架,推架与第三连接杆之间均对称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
8.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消毒机构,消毒机构包括有固定杆、喷水管、装料框、进水管、压板、第一复位弹簧和连接管,支撑块内侧均设有3个固定杆,同侧固定杆之间均连接有
喷水管和装料框,装料框与喷水管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管,上侧装料框的顶部设有进水管,中下两侧装料框的顶部均放置有橡胶塞,装料框一侧均滑动式设有压板,压板后侧与装料框内壁之间对称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
9.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卡住机构,卡住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块、卡块、第三连接弹簧、滑轮和拉绳,放置箱内壁两侧均设有3个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下部内侧均滑动式设有卡块,卡块与第二固定块内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三连接弹簧,放置箱内壁两侧均转动式设有3个滑轮,滑轮上均绕有拉绳。
10.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块、第四连接杆、减震杆、第二减震弹簧、吸盘、进气管、堵块和第四连接弹簧,放置箱中部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底部均设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底部均滑动式设有减震杆,减震杆均与第四连接杆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减震杆底部均设有吸盘,同侧吸盘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顶部均滑动式设有堵块,堵块顶部与进气管之间均对称连接有第四连接弹簧。
11.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擦干机构,擦干机构包括有第四固定块、第五连接杆和海绵杆,装料框底部均对称设有第四固定块,第四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上均转动式设有海绵杆。
12.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流动机构,流动机构包括有过滤网、进气风扇和出气风扇,放置箱两侧均上下对称设有过滤网,一侧过滤网的内侧均设有进气风扇,另一侧过滤网的内侧均设有出气风扇。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可将修复材料分别放置在放料板上,随后将放料板推入支撑块之间,运输期间可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对连接板及以上的修复材料进行减震,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修复材料;
14.2、挡板关闭时挤压推架向内侧移动与扣紧板接触,扣紧板向下移动便可对放料板左右两侧进行夹紧限位,避免放料板移出;
15.3、挡板关闭时挤压压板向内侧移动,进而挤压消毒水经喷水管喷向修复材料,减少修复材料上附着的细菌数量;
16.4、通过吸盘对整个设备进行加固,防止转运时本设备发生倾倒造成修复材料受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防震机构的剖视图。
21.图5为本发明扣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扣紧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扣紧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消毒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消毒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26.图10为本发明卡住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27.图11为本发明卡住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30.图14为本发明擦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5为本发明擦干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6为本发明流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中的标记:1:放置箱,2:支撑架,3:第一连接块,4:挡板,5:第二连接块,6:扭力弹簧,7:防震机构,71:连接板,72:第一连接杆,73:第一减震弹簧,8:扣紧机构,81:支撑块,82:放料板,83:第一固定块,84:第二连接杆,85:扣紧板,86:第一连接弹簧,87:第三连接杆,88:推架,89:第二连接弹簧,9:消毒机构,91:固定杆,92:喷水管,93:装料框,94:进水管,95:压板,96:复位弹簧,97:连接管,10:卡住机构,101:第二固定块,102:卡块,103:第三连接弹簧,104:滑轮,105:拉绳,11:固定机构,111:第三固定块,112:第四连接杆,113:减震杆,114:第二减震弹簧,115:吸盘,116:进气管,117:堵块,118:第四连接弹簧,12:擦干机构,121:第四固定块,122:第五连接杆,123:海绵杆,13:流动机构,131:过滤网,132:进气风扇,133:出气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5.实施例1
36.一种生物组织腹壁缺损修复材料转运设备,如图1

16所示,包括有放置箱1、支撑架2、第一连接块3、挡板4、第二连接块5、扭力弹簧6、防震机构7和扣紧机构8,放置箱1后侧连接有支撑架2,放置箱1左右两侧均上下对称设有第一连接块3,第一连接块3上均转动式设有承接杆,承接杆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块5,同侧的第二连接块5之间均连接有挡板4,挡板4为可卡合设置,第二连接块5内侧均与第一连接块3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6,放置箱1内壁底部设有防震机构7,放置箱1内壁左右两侧之间连接有扣紧机构8。
37.防震机构7包括有连接板71、第一连接杆72和第一减震弹簧73,放置箱1内壁底部滑动式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杆72,第一连接杆72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板71,连接板71均与放置箱1内壁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73。
38.扣紧机构8包括有支撑块81、放料板82、第一固定块83、第二连接杆84、扣紧板85、第一连接弹簧86、第三连接杆87、推架88和第二连接弹簧89,连接板71顶部左右对称设有支撑块81,支撑块81之间从上至下依次滑动式放置有3个放料板82,支撑块81外侧均设有三组第一固定块83,每组两个第一固定块83,第一固定块83外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84,同侧第二连接杆84底部之间均连接有扣紧板85,扣紧板85顶部与第一固定块83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86,第一连接弹簧86分别套设在第二连接杆84上,放置箱1内壁左右两侧均从上至下依次设有3个第三连接杆87,同侧的3个第三连接杆87之间均滑动式设有推架88,推架88与第三连接杆87之间均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89。
39.推动挡板4打开时,承接杆转动通过第二连接块5带动扭力弹簧6发生形变,推架88
抵住第二连接杆8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扣紧板85向上移动,第一连接弹簧86被压缩,工作人员可将修复材料放置于放料板82上,随后将放料板82依次推入支撑块81之间,支撑块81受力向下移动通过连接板71带动第一减震弹簧73被压缩,可起到减震的作用,将放料板82全部放置完毕,停止推动挡板4,扭力弹簧6复位通过承接杆带动挡板4转动复位,对放置箱1进行封闭,挡板4向内侧转动挤压推架88向后移动,第二连接弹簧89被压缩,推架88向后移动不再抵住第二连接杆84,第一连接弹簧86复位带动扣紧板85向下移动挤压放料板82,如此便可对放料板82进行夹紧限位,防止本设备移动时放料板82不慎移出,转运完毕,再次推动挡板4进行打开,推架88不再被挤压,第二连接弹簧89复位带动推架88向前移动再次抵住第二连接杆84,进而带动扣紧板85向上移动不再夹紧放料板82,配合拿取。
40.还包括有消毒机构9,消毒机构9包括有固定杆91、喷水管92、装料框93、进水管94、压板95、第一复位弹簧96和连接管97,支撑块81内侧均设有3个固定杆91,同侧固定杆91之间均连接有喷水管92和装料框93,装料框93位于喷水管92前侧,装料框93与喷水管92之间连接有多根连接管97,上侧装料框93的顶部设有进水管94,中间的装料框93顶部放置有橡胶塞,下方的装料框93顶部也放置有橡胶塞,装料框93前侧均滑动式设有压板95,压板95后侧与装料框93内壁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96。
41.还包括有卡住机构10,卡住机构10包括有第二固定块101、卡块102、第三连接弹簧103、滑轮104和拉绳105,放置箱1内壁左右两侧的前侧均设有3个第二固定块101,第二固定块101下部内侧均滑动式设有卡块102,卡块102与第二固定块101内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三连接弹簧103,放置箱1内壁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3个滑轮104,滑轮104均位于第二固定块101下方,滑轮104上均绕有拉绳105,拉绳105均连接在卡块102与挡板4后侧之间。
42.装料框93内放置有一定数量的消毒水,挡板4打开时,拉绳105拉紧带动卡块102向外侧移动,第三连接弹簧103被压缩,关闭挡板4后,拉绳105不再对卡块102施力,第三连接弹簧103复位带动卡块102向内侧移动对放料板82前侧进行限位,拉绳105进行复位,同时挡板4向内侧转动挤压压板95向后移动将消毒水挤出,消毒水可经连接管97自喷水管92喷向修复材料进行初次消毒,防止修复材料上附着的有害细菌伤害人体,此时第一复位弹簧96被压缩,转运完毕,再次打开挡板4,拉绳105拉紧带动卡块102向外侧移动不再对放料板82进行限位,配合拿取,同时压板95在第一复位弹簧96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复位,打开橡胶塞,将消毒水经进水管94倒入装料框93内即可完成加料。
43.还包括有固定机构11,固定机构11包括有第三固定块111、第四连接杆112、减震杆113、第二减震弹簧114、吸盘115、进气管116、堵块117和第四连接弹簧118,放置箱1中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块111,第三固定块111底部均设有第四连接杆112,第四连接杆112底部均滑动式设有减震杆113,减震杆113均与第四连接杆112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114,减震杆113底部均设有吸盘115,同侧吸盘115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进气管116,进气管116顶部均滑动式设有堵块117,堵块117顶部与进气管116之间均前后对称连接有第四连接弹簧118。
44.将本设备放置于转运车上,按压吸盘115将空气挤出便可将本设备固定在车内,防止本设备倾翻,期间第二减震弹簧114可对本设备起到减震的效果,当转运完毕需要对本设备进行二次搬运时,推动堵块117向上移动不再堵住进气管116,第四连接弹簧118被压缩,空气经进气管116进入吸盘115内,如此便可解除对本设备的固定,配合搬运,随后停止推动
堵块117,第四连接弹簧118复位带动堵块117向下移动再次堵住进气管116。
45.还包括有擦干机构12,擦干机构12包括有第四固定块121、第五连接杆122和海绵杆123,装料框93底部均左右对称设有第四固定块121,第四固定块121之间均连接有第五连接杆122,第五连接杆122上均转动式设有海绵杆123。
46.还包括有流动机构13,流动机构13包括有过滤网131、进气风扇132和出气风扇133,放置箱1左右两侧均上下对称设有过滤网131,左侧过滤网131的内侧均设有进气风扇132,右侧过滤网131的内侧均设有出气风扇133。
47.推动放料板82向前移处时会与海绵杆123接触,海绵杆123受力发生转动,海绵杆123可对修复材料上附着的消毒水进行擦干;启动进气风扇132和出气风扇133,进气风扇132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吸入放置箱1内,出气风扇133可以将放置箱1内的空气吸出去,保持放置箱1内的空气流通,不需要使用时,关闭进气风扇132和出气风扇133。
48.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