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重量可无极调节的轿厢配重。
背景技术:2.电梯对重也称重量平衡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
3.但是,当轿厢的重量较大或者较小时,配重会与轿厢之间产生较大的重量差,需要曳引机提供较大的动力,因此需要较大功率的曳引机,成本高,且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重量可无极调节的轿厢配重,能够实现配重重量的调整,与轿厢的重量平衡,成本低,同时保证轿厢运行平稳,安全可靠。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重量可无极调节的轿厢配重,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端设有进水槽,进水槽与箱体之间转动连接,箱体下端设有第一出水管道,电梯井内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与进水槽对应的位置设有进水管,进水管通过软管连接水源,进水管与凹槽内壁之间转动连接,进水管内侧一端与与进水槽外侧一端配合,凹槽内与第一出水管道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出水管道,第二出水管道与凹槽内壁之间转动连接,第二出水管道内侧一端与第一出水管道外侧一端配合,凹槽底部设有回收箱,第二出水管道外侧一端与回收箱配合,回收箱通过回收管道与过滤机构连接。
7.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承载箱体的外壳,箱体底部与外壳底部之间设有用于称取箱体重量的重量秤。
8.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槽内侧一端设有转轴,转轴与箱体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箱体外侧面上设有驱动进水槽转动的气缸,气缸缸体端与箱体外侧面铰接,气缸活塞杆端与进水槽下端铰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管道内设有挡板,挡板的第一转轴与第一出水管道之间转动连接,挡板外圆与第一出水管道内壁紧密贴合,挡板外圆上设有橡胶层,第一转轴前端伸出第一出水管道,第一转轴伸出第一出水管道的部分设有第一齿轮,进水槽下端设有连杆,连杆上端与进水槽之间转动连接,连杆下端设有齿条,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箱体外侧设有导向套,导向套固定在箱体外侧,连杆穿过导向套并与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处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进水管固定连接,第二转轴轴线与进水管轴线垂直,第二转轴两端与凹槽内壁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管道处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与第二出水管道固定连接,第三转轴轴线与第二出水管道轴线垂直,第三转轴两端与凹槽内壁之间转动连接,第三
转轴上设有第四齿轮,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五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管道内侧一端设有喇叭口。
13.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外侧面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上端与箱体外侧面上端连通,溢流管下端与第一出水管道连通,箱体内与溢流管上端对应的位置设有感应开关。
14.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沉淀箱,沉淀箱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沉淀箱分为沉淀腔体和回收腔体,回收管道下端与沉淀腔体对应,隔板上设有沉淀管道,沉淀管道下端与回收腔体连通,沉淀管道上端低于沉淀箱上表面。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在箱体上端设有进水槽,箱体下端设有第一出水管道,电梯井内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与进水槽对应的位置设有进水管,进水管通过软管连接水源,凹槽内与第一出水管道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出水管道。当轿厢中进入人时,轿厢底部的重量秤能够称取轿厢内增加的重量,水经过进水管、进水槽进入到箱体中,配重重量增加;当轿厢中走出人时,轿厢底部的重量秤能够称取轿厢内减少的重量,箱体上端的进水槽逆时针转动,箱体内的水经过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进入到回收箱中,配重重量降低。实现了轿厢重量的无级调节,并且能够保证配重平衡轿厢的重量,很小的曳引机即可实现轿厢的升降,降低曳引机的功率,成本低,同时保证轿厢运行过程更加稳定。
17.2、本发明在第一出水管道内设有挡板,挡板的第一转轴与第一出水管道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伸出第一出水管道的部分设有第一齿轮,进水槽下端设有连杆,连杆上端与进水槽之间转动连接,连杆下端设有齿条,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当进水槽顺时针转动时,连杆下滑,挡板转动,使得第一出水管道密封,当进水槽逆时针转动,连杆上滑,挡板转动使得第一出水管道打开。通过连杆使得进水槽与第一出水管道的启闭同步,不需要单独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
18.3、本发明在挡板外圆上设有橡胶层,橡胶层能够保证挡板与第一出水管道之间的密封,防止水箱中的水溢出。
19.4、本发明在进水管处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进水管固定连接,第二转轴轴线与进水管轴线垂直,第二转轴两端与凹槽内壁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当配重上升到对应的楼层时,需要向箱体中加水时,进水槽处于打开状态,第一电机通过第二齿轮、第三齿轮驱动进水管转动,使得进水管内侧一端与进水槽外侧一端配合,配重在其他楼层时,进水管转动使得进水管内侧一端沉入到凹槽中,不会干涉配重的升降。
20.5、本发明在第二出水管道处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与第二出水管道固定连接,第三转轴轴线与第二出水管道轴线垂直,第三转轴两端与凹槽内壁之间转动连接,第三转轴上设有第四齿轮,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五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当配重上升到对应的楼层时,之后第二电机通过第四齿轮、第五齿轮驱动第二出水管道转动,使得第二出水管道内侧一端与第一出水管道外侧一端配合,配重在其他楼层时,第二出水管道转动使得第二出水管道内侧一端沉入到凹槽中,不会干涉配重的升降。
21.6、本发明在第二出水管道内侧一端设有喇叭口,喇叭口能够防止从第一出水管道
流出的水落入到电梯井中,不会浪费水,节能环保。
22.7、本发明在箱体外侧面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上端与箱体外侧面上端连通,溢流管下端与第一出水管道连通,箱体内与溢流管上端对应的位置设有感应开关,当箱体内的水上升到感应开关所在的高度后,第二电机驱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二出水管道内侧一端与第一出水管道外侧一端配合,水会从溢流管处流出,最后流入到回收箱中,防止水的浪费。
23.8、本发明中过滤机构包括沉淀箱,沉淀箱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沉淀箱分为沉淀腔体和回收腔体,回收管道下端与沉淀腔体对应,隔板上设有沉淀管道,沉淀管道下端与回收腔体连通,沉淀管道上端低于沉淀箱上表面。回收箱内的水通过回收管道落入到沉淀腔体内并在沉淀腔体内静置,当沉淀腔体内的水位高于沉淀管道上端时,沉淀腔体上层的清水会经过沉淀管道进入到回收腔体内,能够实现回收水的的静置沉淀,并实现清水的分离。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剖视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箱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第一出水管道右视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过滤机构剖视图。
29.图中:箱体1,进水槽2,第一出水管道3,凹槽4,进水管5,软管6,第二出水管道7,回收箱8,回收管道9,过滤机构10,外壳11,重量秤12,气缸13,挡板14,第一转轴15,橡胶层16,第一齿轮17,连杆18,齿条19,导向套20,第二转轴21,第二齿轮22,第一电机23,第三齿轮24,第三转轴25,第四齿轮26,第二电机27,第五齿轮28,喇叭口29,溢流管30,感应开关31,沉淀箱32,隔板33,沉淀腔体34,回收腔体35,沉淀管道36。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所示,一种重量可无极调节的轿厢配重,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端设有进水槽2,进水槽2与箱体1之间转动连接,箱体1下端设有第一出水管道3,电梯井内壁上设有凹槽4,凹槽4内与进水槽2对应的位置设有进水管5,进水管5通过软管6连接水源,进水管5与凹槽4内壁之间转动连接,进水管5内侧一端与与进水槽2外侧一端配合,凹槽4内与第一出水管道3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出水管道7,第二出水管道7与凹槽4内壁之间转动连接,第二出水管道7内侧一端与第一出水管道3外侧一端配合,凹槽4底部设有回收箱8,第二出水管道7外侧一端与回收箱8配合,回收箱8通过回收管道9与过滤机构10连接。
32.轿厢升降过程中,箱体上端的进水槽2打开,第二出水管道7闭合始终处于闭合状
态。当轿厢中进入人时,轿厢底部的重量秤能够称取轿厢内增加的重量,并将重量数据传递到控制器中,进水管5转动,此时进水管5内侧一端与进水槽2外侧一端对应,水经过进水管5、进水槽2进入到箱体1中,从而调整箱体中水的量,配重重量增加,与轿厢的重量持平;当轿厢中走出人时,轿厢底部的重量秤能够称取轿厢内减少的重量,并将重量数据传递到控制器中,箱体上端的进水槽2逆时针转动,箱体下端的第一出水管道3打开,第二出水管道7转动,第二出水管道7内侧一端与第一出水管道3外侧一端配合,箱体1内的水经过第一出水管道3和第二出水管道7进入到回收箱8中,降低水箱中水的量,配重重量降低,与轿厢的重量持平。实现了轿厢重量的无级调节,并且能够保证配重平衡轿厢的重量,很小的曳引机即可实现轿厢的升降,降低曳引机的功率,成本低,同时保证轿厢运行过程更加稳定。
33.曳引机起辅助作用,譬如启动时,轿厢升降可靠,匀速升降,同时采用较小功率的曳引机即可,成本低。
34.如图1所示,还包括用于承载箱体1的外壳11,箱体1底部与外壳11底部之间设有用于称取箱体1重量的重量秤12,通过重量秤称取箱体重量的变化,与轿厢内重量秤称取的轿厢重量变化持平。
35.如图1所示,所述进水槽2内侧一端设有转轴,转轴与箱体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箱体1外侧面上设有驱动进水槽2转动的气缸13,气缸13缸体端与箱体1外侧面铰接,气缸13活塞杆端与进水槽2下端铰接,通过气缸13活塞杆的伸缩进而驱动进水槽2转动。
36.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出水管道3内设有挡板14,挡板14的第一转轴15与第一出水管道3之间转动连接,挡板14外圆与第一出水管道3内壁紧密贴合,挡板14外圆上设有橡胶层16,橡胶层能够保证挡板14与第一出水管道3之间的密封,防止水箱中的水溢出,第一转轴15前端伸出第一出水管道3,第一转轴15伸出第一出水管道3的部分设有第一齿轮17,进水槽2下端设有连杆18,连杆18上端与进水槽2之间转动连接,连杆18下端设有齿条19,齿条19与第一齿轮17啮合,箱体1外侧设有导向套20,导向套20通过连杆固定在箱体1外侧,连杆18穿过导向套20并与导向套20之间滑动连接。
37.当进水槽2顺时针转动时,连杆18下滑,挡板14转动,使得第一出水管道3密封,当进水槽2逆时针转动,连杆18上滑,挡板14转动使得第一出水管道3打开。使得进水槽2的转动与挡板14的转动联动,即当进水槽2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出水管道3密封,当进水槽2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出水管道3打开。通过连杆使得进水槽2与第一出水管道3的启闭同步,不需要单独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
38.如图1所示,所述进水管5处设有第二转轴21,所述第二转轴21与进水管5固定连接,第二转轴21轴线与进水管5轴线垂直,第二转轴21两端与凹槽4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转轴21上设有第二齿轮22,凹槽4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23,第一电机23固定在凹槽4侧壁上,第一电机23输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24,第二齿轮22与第三齿轮24啮合。当配重上升到对应的楼层时,需要向箱体中加水时,进水槽2处于打开状态,第一电机23通过第二齿轮22、第三齿轮24驱动进水管5转动,使得进水管5内侧一端与进水槽2外侧一端配合,配重在其他楼层时,进水管5转动使得进水管5内侧一端沉入到凹槽中,不会干涉配重的升降。
39.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出水管道7处设有第三转轴25,第三转轴25与第二出水管道7固定连接,第三转轴25轴线与第二出水管道7轴线垂直,第三转轴25两端与凹槽4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三转轴25上设有第四齿轮26,凹槽4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27,第二电
机27固定在凹槽4侧壁上,第二电机27输出轴上设有第五齿轮28,第四齿轮26与第五齿轮28啮合。当配重上升到对应的楼层时,之后第二电机27通过第四齿轮26、第五齿轮28驱动第二出水管道7转动,使得第二出水管道7内侧一端与第一出水管道3外侧一端配合,配重在其他楼层时,第二出水管道7转动使得第二出水管道7内侧一端沉入到凹槽中,不会干涉配重的升降。
40.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出水管道7内侧一端设有喇叭口29,喇叭口29能够防止从第一出水管道3流出的水落入到电梯井中,防止水的浪费。
41.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外侧面设有溢流管30,溢流管30上端与箱体1外侧面上端连通,溢流管30下端与第一出水管道3连通,箱体1内与溢流管30上端对应的位置设有感应开关31,当箱体内的水上升到感应开关31所在的高度后,第二电机27驱动第三转轴25转动,第二出水管道7内侧一端与第一出水管道3外侧一端配合,水会从溢流管处流出,最后流入到回收箱8中,防止水的浪费。
42.如图4所示,回收管道9上端与回收箱8连通,回收管道9通过抱箍固定在电梯井内壁上,所述过滤机构10包括沉淀箱32,沉淀箱32内设有隔板33,隔板33将沉淀箱32分为沉淀腔体34和回收腔体35,回收管道9下端与沉淀腔体34对应,隔板33上设有沉淀管道36,沉淀管道36下端与回收腔体35连通,沉淀管道36上端低于沉淀箱32上表面。回收箱8内的水通过回收管道9落入到沉淀腔体34内并在沉淀腔体34内静置,当沉淀腔体34内的水位高于沉淀管道36上端时,沉淀腔体34上层的清水会经过沉淀管道36进入到回收腔体35内,能够实现回收水的的静置沉淀,并实现清水的分离。
43.在对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